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9-09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我很荣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我很荣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其中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领着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核心素养被提上了教育的议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导不再单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当下探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经据典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图让学生感受到身上流淌着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的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校教师对于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频频使用,注重的仍然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更多的是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并不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吸收课本知识点以外的知识,一致的认为学生只要

 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升学考试,对于学生的思想品性和文化修养并不注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家长也会过度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就是一切,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可能会更加的叛逆。而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对基本知识和教材内容的学习,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思想品德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受良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成为真正拥有文化底蕴的人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信息时代,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项工具。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网络素材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网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各种各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去筛选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通过网络的途径增加学习方向的选择,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可以关注相关的学习账号。教师利用网络素材或者是新闻事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鼓励学生通过科学技术的力量进行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对知识和学习技能同时学习,激励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决心,通过观看一些网络上的生活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视频中的内容,并从中划分出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让学生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向和思考能力的把握,注

 重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散思维,这样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长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理念的融合,不管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或者是实际操作活动中,要学着去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改变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在时代的进步中去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式。

篇二: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 10 月 20 日,我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 6 课时。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老师们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一、新教材编写依据 1.2011 版课程标准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二、总体设计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四、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五、 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

 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和体会。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

 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十三中学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网络培训总结

  根据区教体局《关于组织参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学科教师网络培训会的通知》精神,为了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部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实现部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我校与 2016 年 10 月 20 日组织了全校思品教师参加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现将我校教材培训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重视,管理到位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网络培训工作,校长亲自安排,业务校长到位督查,本次培训工作学校严格按照区教体局通知要求,调整多媒体信息教室,检查网络设置,配备教师培训设备,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本次教材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 容、人员落实到位,做到了培训教师有笔记,有总结。

 二、内容丰富,全员参与

  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时间紧凑。培训内容主要有:新课标解读;新编修订教材体系结构和编写思路介绍;起始年级教材解读。培训自

 早上8:45-9:00 开幕式;9:00-11:30 专家讲座:专题一;11:30-14:00 午休;14:00-15:30 专家讲座:专题二;15:30-16:30 直播答疑。培训间歇,学校教师还对培训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尤其对七年级思品任课教师的新教材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整个培训过程,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获益匪浅。此次新教材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思品教师对新教材的整体把握,进一步规范了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初中思品教师在对新教材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提升了对教材的开拓性解读能力,更加重视起始年级的思品教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专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培训中也发现了问题:教师的理论不够,学习仍要加强督促。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力度不够。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当然,我们期待着思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与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为学生一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新教材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的进步、更新的挑战和更多的快乐。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6 年 10 月 20 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

 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一汇报: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

 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

篇三: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三篇

 篇一:

 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人是唯一的主体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要依靠的,是所有中华儿女都努力成为复兴使命的担当者、不忘初心的新时代奋斗者,即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之“新”,不在长幼之分、职业之别,核心在于具有在新时代为民族复兴大业作贡献的良好素质。推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主题即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称为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是对教育战略地位的最新表述、最高定位,把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幸运,是广大教育人的幸运,更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事业的幸运。

 篇二: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篇三:

 今天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学习了《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主讲,韩教授主要就两方面讲解: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二、本次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整个讲座高屋建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我收获颇丰。学习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课堂要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我明白修订后的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来描述,是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和落实,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表述,每一个核心素养都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了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取向,是对 2011 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今天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应该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改进课堂中,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更好,不负时代重托。

篇四: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参加了韩震教授主讲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解读》新课标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2 年新颁布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标细化了培养目标,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通过深入学习我觉得我们思政教师的肩负重任、任重道远。

 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课标对健全人格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关于三四年级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惜生命。”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生命意识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做:1.创设两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探究欲望。创设两难情境,向学生表达一种真实的道德生活图景及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两难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2.运用名人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真爱生命的意义。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发展教师深入社会实际收集案例和调查研究的能力。3.运用项目化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对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

 挥。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新变化 1.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从五年级开始,明显地看出课本内容增加了许多政治性、历史性、地理性特别强的知识,六年级上册的德法课本是法治专册。

 2.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近代史到现在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正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体现。

 二、新思考 1.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五: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 道德与法治 培训 学习 心得 体会

  2021 年 6 月 5 号、6 号,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省“名师之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观摩与研讨会,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五年级的历史专题和六年级的法治专册进行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主讲大咖都是参与部篇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编写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讲座使我对道法教材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同时在某些认识上也达到了共鸣,从而增加了我作为一个专业老师的自信。我总结为:

 接受了一个理念,走出了一个误区,达到了六个认同,解决了三个困惑。

 一个理念: : 支架式教学模式 从执教的老师处获得南方(江浙一带),一直都在尝试和创新教学模式,目前都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搭建支架——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那么什么是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

 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一个误区: : 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

 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即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协同者。那么作为协同者,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比如作为线索的时间、空间以及提供探究的框架等等,都属于搭建支架。支架搭建好以后关注更多的是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等。然而现实中我们一直摆脱不了传授者这个角色,我们不光要在认识上走出这个误区,更要真正从行动上走出这个误区!

 六个认同: :

 认同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两位教授都讲到:他们编写教材时尽最大努力做到区域均衡,但也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没有办法做到不同地域的差异,生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所以教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教材的二度开发。这与我的认识一致,我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为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应该灵活的使用、选择和开发教材,来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去探究,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法治意识。专家讲到:在教材的设置上,正文的功能是学习情景的引入、活动的导入、活动间的连接、

 过渡与转换、观点的自然生成,思想的总结提升等等,其他各种栏目(如交流园、故事屋、活动园、阅读角、知识窗、小贴士等等)则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重点是那些留白和问题。老师要做的是用教材唤醒孩子的思考。那么,这就要求老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和灵活地运用教材。

 认同二,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上。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先要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内在逻辑,再根据目标和逻辑组织教学过程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懂得取舍题材,不要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都舍不得摒弃,最后反而成了教学的累赘。教学一定要围绕目标,紧扣目标设置支架,组织课堂,脱离目标的课堂是花架子,毫无逻辑可言,比较混乱。

 认同三,讲历史主题,逻辑工具很重要。利用“时间轴”、“年代尺”来辅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抓住时间轴、年代尺来讲,逻辑思维会更清晰,不容易混乱。其实我在五年级的历史题材教学中一直是按时间顺序来讲历史事件的,虽然教材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但我通过补充教材坚持用时间逻辑简单明了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葛老师提醒到,应该注意的是,运用年代尺讲述历史事件,事件点与事件点之间一定不是均等的,因为年代长短是不一样的。

 。

 认同四,教学方法的认同。“3W”探究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基本探究法,(这是我在中学教学中经

 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在小学教学中,更高层次的教法就是切入生活,从学生真实的实际生活出发去探究实际问题,这才是真知识、真生活。因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目的是指导生活的。学以致用,道德培养回归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

 认同五,教材单薄处必须进行素材嫁接。由于小学教材不同于中学较专业的学科教材,好多地方来龙去脉不明确,显得比较突兀,有明确的德育逻辑,但没有清晰的因果逻辑,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显得云里雾里的,理解起来比较牵强。所以,教材单薄处必须进行素材嫁接。只有补充相应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完整掌握和达到逻辑认同。

 认同六,教学素材要精选、细选。在讲历史专题部分,开发教学资源,感性事例、影视,图片等历史资料不可少。因为历史不可能重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突出德育重点。那么,就要精选、细选教学资源,对一些资料,图片要精选,影像资料要细选,不能粗枝大叶,要精准(可以进行剪辑整合,达到精准教育),不然就会把学生带偏。

 三个疑惑:

 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惑,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基本已解决,也算完成我的一个心愿。

 疑惑一,那就是讲小学道法课里法治专册“度”的问题。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专家的解读是,小学课里法治教育的定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法律素养教育,而不是法律专业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里讲到:“侧重法治意识、遵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法律观念和法律态度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所以,我们在法治专册的教学中,不必纠结于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用法治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更多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生活需求出发进行法治教学,实现法治素养的培养。

 疑惑二,道法教学中的项目 式学习,重在质疑与探究。知识与现实的碰撞,道德与法律的交融,现实生活中非黑即白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情与法之间怎么抉择?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是否正确,而导致教师要给学生大量恶补法律专业知识。把自己当成法官,然后对某个特定情境中的人和事做出“终审判决”。这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所以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样我就理解了专家老师在观摩课中,不做黑与白、对与错的评价,只是鼓励、称赞孩子善于动脑,善于思辨的做法了。

 疑惑三,过 多的预设究竟好不好?专家认为:教师“说

 得多、问得多、牵得多”就会导致“三少”——少意外,少质疑,少生成。过多的预设看起来课堂教学很完美,没有一点差错。葛老师认为,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师的“三多”,就会使学生受到牵制,那么课堂就少了意外,少了质疑,少了生成,这样,就激不起学生在思考辩证中探究的热度。那样的课堂太死,学生不会创新,创造的细胞也不会唤醒,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章乐教授也讲到,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而非固定答案的,老师不能通过固定答案把学生框在一个框子里,那样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我想这就是评价一节课有没有灵魂的重要依据。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学道法课不只在我们学校,就是全国各地都是比较薄弱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小学的道法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或者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所以,教师薄弱。二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但是这次我发现了不同,从这次的观摩培训来看,现在大都认识到道法课的重要性。自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党章以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培养就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因为它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们思政课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

 总之,教师要游刃有余地教,自身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既要做到全面深入的融会贯通,更要聚焦学生的真生活、真问题。所以,我们教师的学习、研讨永远在路上!

 

篇六: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何上好 2022 年道德与法治课观看直播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线上我认真学习了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集体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 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现总结如下: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树人

 的关键课程,新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积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道德法治课程内容总体应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o 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理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

 三、“注重策略”――

 -“教、学、评”一致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蹋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诞生之际,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集体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

 新旧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积极做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营造道德课堂

 “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资源,一定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

 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

 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2022 年 5 月 28 日

篇七: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10 篇】

 1.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 No,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2.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7 月 26 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 xx 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 1 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 6 课的《神秘的指挥》,第 9 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 10 课《食物的诉说》,第 16 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

 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 6 课中的“火警演习”,第 11 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 课《上学啦,真高兴》,第 2 课的《交朋友》,第 15 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 8 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4.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5.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 月 24 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

 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6.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法治 道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