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12-30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部长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白元贵、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劳动好榜样;李婉媚、秦勇、潘颜春等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学习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上的何海莲同学,*时顽皮淘气,大大咧咧,做事和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她劳动特别卖劲,她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她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何海莲认真做卫生”几个字写在白板上边,把她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她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多么灿烂!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生活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一学期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何海莲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家长与老师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8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9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部长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白元贵、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劳动好榜样;李婉媚、秦勇、潘颜春等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学习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上的何海莲同学,*时顽皮淘气,大大咧咧,做事和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她劳动特别卖劲,她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她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何海莲认真做卫生”几个字写在白板上边,把她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她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多么灿烂!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生活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一学期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何海莲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家长与老师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阅读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1)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1.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 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8月,女儿呱呱坠地,当听到女儿第一声啼哭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憧憬,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懂得自己要承担更重责任。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开始困扰着我。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任重大,在教育女儿时我一直遵循着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不断的学习着各种知识,其很多的知识都是在父母身上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时刻关注着,模仿着。如果家长的一些陋习在孩子面前反复的出现,那么孩子很容易的也就学会了。比如说,有一天我在班中听到有几个学生在说粗话,在制止的同时我问是从哪学来的,学生很诚实的说,爸爸在家时经常这么说。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闯红灯,乱扔垃圾,说粗话脏话……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女儿刚刚有点懂事时,胆子非常小,除了父母爷爷奶奶,一有其他人来马上就躲到我们身后,不敢出声,为此,我经常带她到各种场合去,让她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渐渐的女儿不在怕陌生人了,也上了幼儿园,但仍然不够自信有什么活动都是缩在后面的,怎么办呢?一方面我还是让她不断的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包括熟悉的和陌生的,另一方面对女儿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于鼓励和肯定,有时,我还会把女儿唱得歌,弹得琴拍下来,在女儿面前放给亲戚朋友看,刚开始女儿还会不好意思的让我关掉,但随着亲戚朋友的赞赏,女儿的心里也开始发生变化了,自信心增强了,现在还经常主动要求我拍录像了。

  现在女儿在学弹钢琴,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了,女儿在练习时碰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了,晚上练琴时经常能听到女儿哭着说,太难了,我学不会,爷爷奶奶听到了非常舍不得,劝我们说孩子太小了,大一点再练吧。但我知道,这也只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畏难的一种表现,于是我就对女儿说,这一部分是难了,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一定能弹好的,爸爸和你一起练,好不好?我们先慢一点,先练一个手,一个手练好了再练另一个手,弹得好有奖励。当女儿克服了困难,过关时,我又对女儿说,你看,只要你用心去练,就一定能练好的。听了我的话,拿着奖励,女儿开心地点点头。就这样,在我们的鼓励和奖励下,女儿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克服了练琴时的一个个障碍,练曲子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也很少听到她说太难了,我学不会这样的话了。而且还经常说,我要练好了到学校里去弹给其他小朋友听。

  第三,做父母的要坚持原则

  你在寻找各种方法培养孩子时,殊不知,孩子也在寻找各种方法对付你。女儿很懒,什么事都依赖家长,穿衣吃饭自己都能办到了,可是每次都会要求我们帮她,自从女儿有了这样的能力之后,我就对女儿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不管女儿哭着喊着,我都坚持着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现在,女儿在我面前也不再提这样的要求了。除了在这方面之外,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时刻要做到坚持原则,规定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打折扣。

  第四,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尊重他人。

  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小孩子,一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对着老人呼来喝去,许多家长也默认了这一切,甚至自己做得比小孩子更甚,这样的情况,在我面前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当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就对女儿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他们年纪大了,很辛苦,还要每天给我们做饭,还要买零食给你吃,我们要对他们好一点才对,每次有了好东西,我也都会让女儿去分一份给爷爷奶奶。

  而尊重他人,也很重要,若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在一次的与人交往中,我始终注意着孩子的言行,不断地纠正着,慢慢地,这一中华民文族的传统美德在女儿的内心中变成了一种习惯。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很深地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作为家长,我们也乐于学习。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每一天都开开心心,愿所有的孩子都茁壮成长。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三、四岁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时期,孩子们刚刚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这个时期同样也是幼儿养成教育的最好契机。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健康的人格,不仅关系到孩子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看书,给孩子讲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并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随地抛垃圾。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穿衣服,自己折叠衣裤,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后能归还原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家里做简单的家务,例如拿碗筷等。

  3、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早、再见、谢谢)等,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

  三、做到不随便翻弄别人东西。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四、 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长的,因此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当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尽量靠近孩子耳边,让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他。不要当着孩子表现出任性和发脾气,特别不要说脏字。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不吝啬地给予表扬,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尽量不要在人前批评孩子,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别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

  五、 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围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可以学到各种知识,通过游戏还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所以,得留给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时间。作为家长要在孩子的游戏中做好配角,对各种玩具的玩法只负告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创意,你会惊喜的发现几乎每种玩具在他手上都能发展出多种

  功能。在节假日要适当带孩子外出,或远,或近,或公园,或游乐场,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 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并主动带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

  在秋意浓浓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新道街小学听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们这些忙碌的一线教师们,能在辛苦劳作之时,获准品味这么高水准的讲座,真乃三生有幸。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终极是使受教育者自觉。林教授运用鲜活的事例,和蔼可亲的语调,讲述着教育新理念。数小时的授课我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疲劳。并却感触颇深。

  讲座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林格教授养成教育的精辟观点,我学习后心理有所触动。是啊、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确实要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教育孩子有好习惯,自己是否有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回过头来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更令人汗颜。众所周知的一些日常琐事垃圾不乱丢,谈不随地吐,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方面,不正是一些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所以说养成教育的关键在教育者,在教育者观念认识上急需加强。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从学做人开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成教育看似习惯点滴就在我们身边,但你能够真正向林教授这样全面理解它,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教授的精彩的论述,着实让人折服。让我们为回归教育的纯真,共同努力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8

  4月7日,我有幸来到xx第一实验学校、参加了“少年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联盟暨xx两国校长第xx届论坛”。承蒙教育局吕局长和xx二小陈校长的厚爱与支持,我及我的两名主任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得投入学习!

  会上,我有幸成为了典型发言的五分之一,做了题为《用七彩音符谱写尚美之歌——北全福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设掠影》的报告,这无疑对于我及北小均是一次大有意义的“洗礼”,不仅学习了专家及同行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更是让北小接受了他们的“检阅与审视”。会后来自上海的特级校长——俞慧斌校长也给我送上了语重心长的话语,很受用!我认真思考工作中的得与失!

  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我校来说,其工作的建设与推进有着深远意义。5年多来我们积极实践,不断走进洪楼二小、山师附小等名校,找差距、寻思路,讨心得、践行动。应该说也收获了很多。但聆听过上海的人大附中及其他四个发言单位的报告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他们的学校没有一个少于xx名学生的,而且有城市、有农村,其生源负责程度不亚于我们。但他们扎实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力度与成果却个个卓越,这不仅给了我更多的动力源泉与思考空间。我定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一直鞭策着我。用北小特有的“美育”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美少年是我们的重任。我期待着北小美育的再度提升!

  再次衷心感谢陈会长及联盟组的关怀与厚爱!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理能力为理念,对学生进行学习及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身示范,表率在先。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经常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开始我班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前几次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后来我在每次一进教室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刘航刚是我班的问题学生,他经常满地是纸花,地面总是脏兮兮的,我看到这种情景,就主动帮他收拾,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帮助他,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来,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新班级,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学期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现在许多学生读书写字的习惯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贴在书上,说过很多次,他们也知道,可落实到行为上总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课时也搬来了凳子以正确的姿势坐在讲台上,学生一看到我就会自觉纠正自己的姿势抬头挺胸,双脚并齐的坐在那里;发现这种方法很好以后,所以说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学会思考,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互相监督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开学时,班长由于家庭原因调了别的学校,群龙无首,我在参考老教师的意见后,在班中实行了竞争上岗。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学也理解班长的严厉,卫生委员的苛刻。对班级干部定期考评,吐故纳新。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过去在我眼中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第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经常强调班风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自己的言行关系到集体荣誉。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才能增长学生对班级的情感,鼓舞士气,为班级争光也就成了师生共同的心声。一面纪律红旗,鼓舞人心,这是学生守纪律、表现好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都增强为集体争光的决心。运动会报名工作开始了,部分学生争先恐后的报名,这是教育的契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值得推广。但偶尔一次在全校性检查或评比中落后,例如合唱比赛我和学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们抱怨,叹息,悔恨,学生也会感到自责。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这情景说明学生有了思考,有了集体观念。

  第四、要与学生*等相处。

  教师只有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班主任要努力与班级同学做深入的心灵沟通,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当然有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不愿意主动说心里话,班主任可以让她把心里话写在日记中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与学生*等相处,有利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电话联系,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不仅孩子进步了,家长也来向我致谢。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几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尤为重要性。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2)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部长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白元贵、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劳动好榜样;李婉媚、秦勇、潘颜春等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学习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上的何海莲同学,*时顽皮淘气,大大咧咧,做事和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她劳动特别卖劲,她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她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何海莲认真做卫生”几个字写在白板上边,把她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她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多么灿烂!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生活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一学期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何海莲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我们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家长与老师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

  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人终身受益。有一些小事靠毅力也能坚持。但是需要克服痛苦,如有良好习惯,那就十分轻松。小学生情感不稳定,可塑性较强。因此就要抓住时机,从小开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意。情。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我们班如果谁主动捡起操场上的纸屑,我会对他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弯腰捡拾的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三、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

  我们常听说5+2=0的说法,意思是说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周六周日两天。虽有些夸张,但充分说明了家长和学校教育不能一致的弊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所以,要征得家长的力量,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统一。班里有些小朋友在学校完成作业很认真,书写工整,可是家庭作业书写潦草。时间一长,孩子的字会写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两面性。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请家长协助检查孩子家庭作业书写情况。同时讲清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重点检查书写情况。和家长沟通不一定总是召开家长会,一封告家长书,一个电话都是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坚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能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常艳。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8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9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1、 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35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3)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篇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的实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望那些与学校领导,教师以及那群让人又爱又恨的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这些事都发生在昨天,我深知在xx学校度过的这几个月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成为我收获最大的几个月,我为我自己当初选择了顶岗实习而庆幸。短短几个月,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记得来到xx学校,第一次听到学生们向我问好老师好的那种激动与欣喜。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都让讲台拿起粉笔,面对班里50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第一次监考,第一次判卷,第一次集体备课,这些第一次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惊喜与快乐。当然也免不了汗水与泪水。

  在熟人的点点滴滴,一想到要离开还是有诸多不舍。舍不得这美丽的校园,舒适的宿舍,和谐的办公室,最不舍的还是这里的人,舍不得处处关心自己的学校领导,舍不得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和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学生们。

  离开之前,请允许我说出自己的感谢。感谢师大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xx学校的关心与照顾,感谢各位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感谢八九班的全体同学对我的包容。

  在xx的实习使我以后的路少了些陌生,多了些经验少了些困惑,多了份信心,真诚的对你们说声谢谢!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转眼间,我大学里宝贵的实习生涯已经要接近尾声了,各种作业也是紧锣密鼓的涌来,还清楚的记得刚来到昊天学校的第一周、第一个月,我简直要崩溃,那时的我对自己充满怀疑,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坚持的下来,是否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甚至有一丝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里,喜欢和自己的学生们打交道,喜欢和这里的老师们请教请教问题,有时也会聊聊天、谈谈心。同时自己的教学等各项能力也在不断地进步。

  命运赋予我们人类一个永远的使命,就是不断的向自身的极限挑战。生命当中谁也不愿坚守一个呆板的自我一成不变,相反,而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一天一天的进步,赋予自我以激情和勇气。刚开始实习的前两个月可以说是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每天都要从心灵上或行动上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去完成摆在自己面前的任务。激情和勇气由此而进发,在自身价值得到展现的同时,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超越心里”,所谓超越心理是指开发自身潜能和突破自身素质的一种执着而顽强的进取心态。当一个人对自己赞赏和肯定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而后强烈的表现出升华自我的动力,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

  人可能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攀登到自己人生的顶峰的,就像破茧成蝶一样,一旦突破了限制自身发展的瓶颈,那么胜利就离你不远了。这里的胜利不是指你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就是简简单单的对自己的一种突破。

  现在的顶岗实习支教就如同一个破茧的过程,我们都在被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磨练着,我们都在完成各自的每一件任务之后留下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就这样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超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因为由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的。

  在我看来,超越其实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创造,它相当的时候更倾向于人格的塑造。白岩松曾经说过“人格是最高的学历”,超越自己主要就是克服自身的心里惰性,勇敢的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一切困难。当我把这种超越带给自己甚至传染给学生的时候我就是成功了。

  我要告诉我的学生,超越永远是属于强者的游戏,勇敢者的乐曲,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曾经为了超越自我,奋力拼争,终于登上了成功的高峰,却永远又驻足不前了,那么,这山峰岂不就等于一座坟墓?再过几天就到一年一度的中考了,我带的初三五班的孩子们马上就要面临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抉择,而这个决定取决于你这几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程度,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可以在中考这个比赛中过“过五关、斩六将”,一决高下,祖国的未来必须有你们!!!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在“世界杯”到来之际,人们对世界足球顶尖级赛事充满热情。而被誉为“足球盛宴”的足球烯,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同样值得期待。1996年,美英科学家克罗托等三人发现的足球烯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足球烯是什么?

  碳作为一个大众元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常温下,碳元素很不活泼,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这并不能说明碳元素不重要,因为朴素不等于无用!1985年的秋天,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英科学家科尔、克罗托和斯莫利经过一周紧张的工作之后,十分意外地发现了元素碳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足球烯”。“足球烯”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空心笼状物质,因其在外形上酷似一个足球而得名。原来,“足球烯”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与足球的结构非常相似,称其为“足球烯”也就不足为怪了。足球烯的学名叫什么?其实,“足球烯”只是C60的一个通俗叫法,那么它的学名叫什么呢?为了给C60 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的发现者可是没少费心血哦!美英科学家克罗托等三人发现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巴克明斯特·富勒的网格半球体穹顶结构与这个“纳米足球”十分相像。因此就根据巴克明斯特·富勒的名字,把C60命名为“富勒烯”,又名“巴基球”或“巴克球”。“富勒烯”家族还有许多成员,它们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这些神奇的全碳分子及其衍生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组成结构而显示出许多新颖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是同碳生,缘何各不同?

  “足球烯”作为一种令世界震撼的“新形态碳”,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碳元素的认识。然而,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有的硬如顽石,有的软如泥块,还有的美丽无比……科学家已经发现,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足球烯)等单质。它们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性能差异,原来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原子模型的缘故。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现在已经发现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原来,金刚石的原子是交错排列的,每一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立体结构,因而它就显得十分坚硬了。

  金刚石经过琢磨后可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可以用来制作价格昂贵的钻石装饰品。同时,金刚石还可用来制作钻头、钻凿岩石、裁割玻璃以及切割大理石等。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具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就目前所知它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矿石。原来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一层一层排列的,虽然每一层的碳原子结合得非常紧密,但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却非常地弱。因此,石墨在层间非常容易发生断裂,从而表现出较软的性质,如具有滑腻感、熔点较高、容易导电等优良的性能,常可用干电池的电极或高温作业下的润滑剂。尽管“富勒烯”与金刚石、石墨同属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富勒烯”特殊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C60球形刚性分子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C60可以溶解于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碱金属掺杂的C60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而过渡金属C60化合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学初我校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衡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水、防火、防电,并教给他们一些安全常识。

  三、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你在家长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孩子也会相信你,喜欢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4)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自查报告3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自查报告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9)班的班主任工作。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人师表、注重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有强大向心力,班主任的典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重要方面。学生对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更是喜欢对比、喜欢“评头品足”,因此本人十分注重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处处为学生起示范作用。一年来在纪律上从来没有迟到或早退过。在语言上,注重文明礼貌,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而愿意接近、愿意向老师倾诉心中的秘密;在班级里,发现有地上的纸屑、粉笔头,就亲自动手,拾到垃圾桶;在课堂上,用工整规范的文字、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感化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任。总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要管好一个班级必须先管好自己。

  二、关爱学生、良师益友

  学生进入初二年级,恰好进入了青春期叛逆时期,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判断力,一些行为规范也逐步形成,要改变部分学生的不良习俗,靠班规班约,往往会适得其反。由于是中途接班,接班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家庭成员、学习成绩和以往的表现逐一调查了解。然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谈话,鼓励他们。经常向学生讲到:在老师眼里每位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不管你们以前学习表现怎样,让我们从头开始,人人都努力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己感到满意的学生、一个今后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样给学生有了一个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而且为了使全班学生更有竞争的学习态度,我用自己的经费设立了学习“进步奖”,不管成绩如何,只要是进步了就给予奖励。这样是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机会拿到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初二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时期,争强好胜、违纪犯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我尽可能不在班级中点名批评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训斥批评,而是通过谈心、启发,用委婉的口气,以情动人或用表扬勉励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或用商谈口气消除对方的对抗心理,这样让学生自觉的改正错误、走上正轨。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班级的温暖,也就能把班级的荣辱放在心上,一种主人翁的态度也就自然形成,在每个班级活动中也就人人争先,大家积极为班级贡献自己的才华。

  关爱学生更要落实到*时细微的工作中,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从而使他们更能安心的学习。总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只要用自己的爱心、恒心去关爱学生,班级工作就一定能搞好。

  三、培养骨干、形成核心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核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对班干部最敏感,也最爱攀比模仿,提高班干部的素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对班干部一是大胆使用,充分信任他们;二是严格要求认真指导,使他们在班级中尽职尽责起表率作用。班级的好人好事也不断涌现,优生主动帮助后进生,团结协作等良好的班风也悄然形成。

  四、尊重家长、注意联系

  一年半以来,我与本班级所有家长都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向家长汇报。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尤其是注意发现后进生的各种思想动态,避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或因厌学而辍学。除了注意家校联系,本人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在生活环境上关心学生,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班主任也充满信任和拥戴,班级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今后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成功。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自查报告2

  一、指导思想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班在抓学生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奏*时行注目礼,高唱*。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走人行横道线。

  2、不进入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3、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4、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花草树木的围栏上,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要明确要求,听从指挥,使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不做可能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危险动作。

  7、参加劳动时要注意劳动安全,擦洗门窗时,不要把身子探出窗外。

  8、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9、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制定、落实、实施方案。

  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组长:

  张万超:全面负责养成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开展。

  副组长:

  高波:具体负责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督促各处室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成员:

  刘:制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有关活动。

  陈:制定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徐:制定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张:主抓七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刘:主抓八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魏:主抓九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各班养成教育计划,负责对本班的检查落实、

  组织有关活动。

  3、班级成立学生自查队,及时纠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成立监督岗,稽查全校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4、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循环红旗和卫生红旗评比。

  5、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6、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7、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利用升旗仪式作一次关于养成教育活动的动员讲话。

  2、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3、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

  4、推行十字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5、完成以养成教育在我心中 为主题的班级黑板 、班会。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

  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总结评比阶段:

  综合考评,学校评出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同时评选优秀班主任。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5)

——初中生养成教育演讲稿 (菁选3篇)

初中生养成教育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妈妈对我说过:”好习惯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你们有好习惯吗?我的好习惯就是爱看书、做事独立自主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等。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让我看很多图画书,教我认识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花草树木,慢慢地我养成了看各种儿童画报、儿童读物等习惯,目前我已经看完了几十本书。书,可以使我增知识,长学问,书还可以让我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扮演各种角色,游览世界各地。我们班刘老师创意的班级图书室就特别好,现在成了我们的一个最爱。每天中午看书已经成为我们全班同学的好习惯,我们仿佛沉浸在书的海洋。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每天我的书包、学习用品就都是我自己独立整理的。刚开始我不太自觉,妈妈总是耐心的鼓励我。在不断的坚持中,我收获了自信,也养成了自己独立做事的习惯。比如,我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才去做别的事情,这样效率就高,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弹钢琴或做其他我喜欢的事。

  我性格开朗,可以和不同性格的同学做好朋友,这是因为我有另一个好的习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从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让我学习如何去发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老师的很多要求对我们养成好习惯特别有帮助,比如语文刘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每周都要我们交阅读记载;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要求我们写日记;刘老师对我们写字的指导也很多,让我们养成了字迹工整的好习惯。再比如数学徐老师天天让我们回家要练口算,英语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要听英语录音、读课文、唱英语儿歌、玩英语游戏等等。同学们身上的优点也很多,比如钱怡霏每次都会把刘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抄在语文书上,而且她写的字在我们班是最漂亮的;钱彦均上课时从来不开小差,上课特别认真。

  我爱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更爱学习。我想通过我们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大家都能养成好习惯。让出色成为一种习惯!

初中生养成教育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班的xx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家都知道习惯形成性格,你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一辈子受用。同时坏习惯一旦养成,那也是一辈子的折磨。 下面,我就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大学提一些建议:

  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例如:每天早上起来,记英语单词,一天背20个,一天背20个,日积月累你记住的单词就会更多。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也可以巩固自己的学习。当你完成自己的目标时,你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其次,要学会记忆: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这样你就会无论是去记什么东西都感到很轻松,就比如背书,记英语单词,语法重点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来,就保证你记得又快,又准。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最后,学会时刻自我约束。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肯努力,肯坚持,肯吃苦,你的学习成绩肯定是名列前茅,当然我知道这些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就是要看你的毅力和耐力。只要你肯坚持,用不了一个月你就会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我们去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要只是做做样子,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和家长们看,我能行。从现在起,让我们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生养成教育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XX班的XXX,今天我所要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请让我感谢在做的老师的栽培,是你们的教育让我才有机会站在这里,其次请允许我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出时间倾听我这次关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演讲稿。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病从口入,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上的一些机能是经不起一些细菌的影响的,也是因为我们吃进嘴里面的很多东西都附带有一些细菌,所以当我们吃进嘴里的时候,细菌也随着食物到达了我们的身体上。相信所有人都还记得这次的新冠肺炎吧,就是因为一些人吃野生动物导致的,这次的疫情是非常的严重和巨大的,也是因为这次的疫情不管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或是长辈们的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更加的提醒了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这也就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于我们XX学校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社会上的所有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要如何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知道好的卫生习惯具体要怎么做,但是就是还会有很多人没有将这些放在心里,对这些都觉得无所谓,满不在乎的心态,也正是因为我们不在乎的心态才会导致细菌有空可钻,我们应该做到时时刻刻讲卫生,不仅要做到注重个人的卫生,还要做到爱护公共卫生,让细菌无处可钻,没有生存下去的环境,也永远不要给他们这个机会。更要从心底里面认识到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

  要想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从心里认识到这件事情这个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从*时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做到讲卫生,爱护卫生,并且从日常做到勤洗手,勤洗澡洗头,并且对于家庭里面吃饭的餐具也要清洗干净,对我们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饭前饭后勤洗手,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要捂住口鼻,并且做到无时无刻讲卫生,将自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件事放在心里,并且去认真的执行。

  我相信我们XX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百毒不侵。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扩展6)

——小学生养成教育老师心得 (菁选3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老师心得1

  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在这学期里,审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年的得失,感触很多,我和每一位老师一样,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新的教材。在备课中,力图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我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及教学管理水*。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吴建*、谢小忠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向丁归根和张永苗老师请教自然、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谨。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提高素养,加强计划落实

  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学中也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评价学生,如何作好更好的教书育人,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

  总之,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一如既往,认真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生养成教育老师心得2

  这一学期以来,我担任二(1)班的班主任,认真负起责任,做好学生表率。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耐心地辅导学生。多钻研业务,备好每一节课。抓好班风纪风,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抓好班级管理,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和班风。每一堂课都要检查学生是否到校,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有事要请假才能离开学校。鼓励学生要热爱学习,勤奋自觉学习,从学习中成长起来,从快乐中学会做人﹑做事。长大后感恩社会,积极投身报效祖国。

  二抓好班级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严以律己,遵守班规。教会学生遵纪守法,做一个勤奋好学﹑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教会学生爱集体,爱同学,关爱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讲安全的先进班级。

  三在工作中有高度的班主任责任感。时刻关注学生,耐心地劝导学生,感化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学生的引导者和保护神,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后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时刻关注学生,教育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生养成教育老师心得3

  不知不觉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起又度过了一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教育既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艺术。我工作的对象是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工作经验,下面,就交我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通过阅读部分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以身作则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继续抓好对学生各项常规的培养。

  经过了一个学期,学生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们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搞“个人主义”。这虽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却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继续抓好对学生各项常规的培养,仍然是班务工作的重头戏。

  二年级的学生,自觉性还是相对较低,早上来得早,但如果没有老师或班干部督促,很少有人自觉读书,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在班上找班干部开会,然后给各个小组长开会,明确他们的职责,这样,每天由班长领读,副班长组织纪律,早晨一到校就组织同学进入早读,并配合“争星评比台”用小红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到校后都能在领读小组的组织下自觉进入早读。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进入二年级,经过一年级一年的锻炼,大部分孩子已经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室的清扫任务。我坚持每天早到校,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他们不会用大扫把,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诀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终于慢慢地进入了状况。现在,即使我不在场,学生们也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把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四、配合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评比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自我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搞好教学是自己的本职所在,而我也不例外。这学期,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之外,我在教学工作上也没有放松自己。我坚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我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学习本科课程;另一方面,以压力鞭策自己,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课余时间,我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并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另外我还坚持听优质课,虚心向别的老师求教,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养成 学生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