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4 16:15:07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  题型一:  “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3篇(范文推荐)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

  题型一:

  “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4、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规范答题」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2、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

  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规范答题」

  1、文首: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

  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1)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推荐访问:解题 必看 散文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3篇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0篇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00篇 初一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必看1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