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1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12-05 16: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一、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拥有生存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对于企业来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13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13篇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1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拥有生存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价值,为社会提供各种有用的物质。而拥有了精神支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指引下,企业员工心将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的情况下不断前行。

二、企业文化为企业竞争力保驾护航。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的因素,其实,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市场中前景广阔的关键技术、真实稳定的财务状况、标准一致的企业形象和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这些在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征,都需要在一定企业文化的基础来构建,现在可以历历在数的传统老品牌都是在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发展下,始终恪守企业文化传承,延续着自身的生命。从此可见,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建设,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连同其他管理规范,甚至包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要真正落实到位,都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如何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

文化体制改革中建立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的,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要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员工所秉承的信条,体现企业团队精神。它所反映的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企业所崇尚的、鼓励大家去做的,哪一种行为是企业反对的、大家不应该去做的”。正像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行为取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在文化特征明显的中塑造更为形象,所追求的目的是促使大家的行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第二,要打造企业的文化品牌。品牌的重要作用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性的效益,实现企业生产行为的增值化,对于文化型企业―报社来说,企业品牌是与自身文化产品结合在一起的,不断擦亮自己的品牌。其实,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内心中关于文化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不断打造自己可以发展的品牌充实自己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企业更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文化型企业更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实际工作方针来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归属,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2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因事故发生已触及一些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尤其我们施工企业,更应立足实际推进创新,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造就浓厚且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管理向高层次跨越。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该企业对安全工作的价值观。要想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全面减灾增效,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打造安全文化理念。

企业管理者应正确面对安全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敬业精神,始终把“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发展”这个主题贯穿整个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 “不断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个角落。对安全文化所需的政策、物质、经费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与保障;莫拿安全作秀,要安全就别讲情面。避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更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上紧下松,中间悬空,要让员工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安全主体是谁?安全工作为谁而抓?安全工作为谁而做?抓安全工作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各项目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三点”(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监控。班组日检、工区周检、项目月检。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必须每一天认真对待。

二是加快驱动安全文化行为。

培养员工树立安全文化生产意识和价值观。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提高防护力。认真吸取同行业的事故教训,严查“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否到位,严查安全管理上是否存在“松、软、散、懒”现象。

从项目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明确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职责,各负其责。强化安全监督,全面覆盖。进行有重点、无缝隙、不留死角的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标准化再上台阶。

三是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加强舆论引导,与时俱进。运用工地广播、板报、宣传栏、演讲以及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员工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理解安全文化的精髓,进而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形态,使员工对安全的认可与追求企业目标尽可能趋向一致,从而持续激励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动”起来,安全“活”起来。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才能实现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3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文/郭献山 乐 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厂商的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小。企业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下,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走集约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正是在这一环境下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以物流总成本为例,美国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11.4%,而中国的却占16.9%,中国业内人士估计可能在20%或以上。中国企业经营的“大而全”、“小而全”,印证了中国企业尚未实现由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新思维转变,缺乏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一、我国企业的物流现状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企业发展一体化物流存在着各种瓶颈: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也不容乐观:物流职能分散;缺乏协同竞争的观念;企业缺乏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等。具体的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缺乏现代物流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的理念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成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然而生产领域的这两个利润源泉,都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生产工艺日趋程序化、规范化的情况下,技术趋同性的增强使这两个利润源泉基本无泉可挖。进入80年代,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人们开始把竞争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即物流管理。Dell既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所有的零部件和软件都是外购的,Dell一手抓住客户,一手抓住供应商,高效率地组织零部件的采购、转运、装配和发送,赢得了顾客的忠诚。Dell的物流管理成为了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我国,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至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许多企业的物流不但没有形成利润源泉,反而成为亏损源,是无底洞,是企业的负担。

(二)传统的会计核算法掩盖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上这些费用仅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有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尤其是花费在保存货物的库存费用也没有单独的科目。我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费用的分布,掩盖了物流费用的真面目,无法唤起企业对物流的重视。

(三)企业的物流职能分散,运做效率低

许多企业并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的接受生产、销售服务。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从管理机构设置上,我国的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就是例证。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跨部门设置,各部门各自为政,且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

(四)物流管理方式落后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缺乏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底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以寻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

(五)企业缺乏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研究的两个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无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虽然“物流学”或类似名称的教材以不断问世,但过多地是对国外概念的引进,对于适合我国国庆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对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一)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大与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二)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我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作为小型生产性企业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大势所趋。

(三)要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为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性企业应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经营。即便对于那些如TCL、美的、海尔等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自己做物流也应认真思考。

同时,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统一管理,以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一体化,还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一体化供应链,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五)加快物流学科及人才的建设? ?

根据欧盟的调查结果,在欧洲工友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培养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硕士(约占三分之二)和学士(约占三分之一),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中设有物流或供应链管理课程。欧洲一些大学还建有全球领先的物流研究中心等。我国从1993年开始将物流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到1998年全国共有15所高校开设过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物流专业培养最鼎盛的时期。但在1998年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又被取消了。目前在国内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又迅速发展起来,但远远不能也满足企业的需要。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且还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致使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和完善的学科体系的支撑。

我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远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4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

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是企业文化构建经验的总结和遵循的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以企业文化的现行状态为出发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首先明确描述企业文化状态的一组完备太参量的构成,其次要确定企业文化目前状态的太参量的数值,然后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所以,构建企业文化既不能脱离企业现状,又不能力度过大、一蹴而就。否则就会背离企业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和所受外力。与此类比,企业文化的状态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初始状态和外界作用,这里的外界作用是指影响企业文化的所有因素,包括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及其执行力度。

相同的外界作用施加到不同的企业文化态,就会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末态,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企业文化的构建目标态和初始状态,随时调整外界作用的方向和大小,使企业文化的运动轨迹循序渐进。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体现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目的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它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和的最大化,不是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或分别达到最大化。企业的目的制约着企业的一切行为,构建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3.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企业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企业必须以发展的、开放的姿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的冲击,构建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4.兼收并蓄的原则

兼收并蓄的原则是指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和本企业文化中原有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并要注意企业内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中,应该遵循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

1.企业目标的设置

企业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努力而希望获得的成果。首先,确立企业共同价值观,这是构建企业目标的前提,价值观是判断事物重要性先后顺序的标准,如“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目标的核心,企业应该在员工中确立集体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把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自身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且能够用共同的信念指导统一的行动。其次,确定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企业应该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如海尔集团把“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再次,完善企业的目标系统,在企业最高目标下面,要构建将企业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多目标体系,包括市场、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

2.企业经营宗旨的构建

企业经营宗旨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位,对其所承担的、对内和对外的义务而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它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义务的、主观上的基本态度,从而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所指定的企业方针和企业政策,是最高目标在企业社会义务方面的具体反映。

表达企业对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企业宗旨是企业理念的一个组成要素,对内它是为履行社会职责而对全体员工发出的总动员,是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外它是企业向社会发出的宣言,是引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一面旗帜。企业宗旨的内涵要阐明:企业增值活动、产品或产业、客户或市场、企业的贡献。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时也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突出本企业的特点。

3.企业精神的构建

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观念意识、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它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固化。构建企业精神首先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从企业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思想和行为的精华,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概括企业精神,反映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水平,要反映出企业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

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是将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的链接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1.构建表层文化

表层文化是企业的物质层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开发,使技术与产品不断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开展典礼、仪式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增强职工归属感与荣誉感;树立企业精神人物,选拔奖励各类优秀人员,建立员工学习的榜样。通过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层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构建企业中层文化

中层文化是企业的制度层文化,支撑着企业文化的主体,它构成了物质层企业文化和精神层企业文化的链接纽带,直接影响或决定着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设置适应经营需要的组织机构;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确保企业系统协调、稳定地运行。

3.构建企业深层文化

深层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层面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要分析内外环境条件因素,确定企业价值标准;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群体意识,需要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概念,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价值观,要适应情况变化,发展企业价值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5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提高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可操作性,注重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总结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企业文化底蕴,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着眼于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避免走过场。

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三、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务求实效,促进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持续增长,文化上不断进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3、重在建设,突出特色。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4、继承创新,博采众长。

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在开展国际合作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沟通,注重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5、深度融合,优势互补。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强调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

6、有机结合,相融共进。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企业广大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7、完善机制,加强领导。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职责,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广大党员要做好表率,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6

学号:1040105060姓名:贺思佳经济与管理系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企业文化建设有优势

竞争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国营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市场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创新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效率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风险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人才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服务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

2、企业文化建设有问题

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观指导。

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2、提炼独具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企业性质。B、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

C、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民族文化、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总之,只有在认真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

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4、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

5、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6、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7

印制企业文化建

设现状及对策

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作出的文化方面的科学论断。它是指导我国文化工作的纲领,也是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纲领。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应努力贯彻先进文化的思想,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客观地分析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以此为指针就印制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状及对策谈点认识。

印制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口袋”式企业文化

从企业文化的起源和理论总结中,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的属性是企业管理学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目前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企业文化属性定位不准,出现了部分泛化和虚化现象,把企业文化当成“口袋”,什么东西都可以装,这就给企业文化建设蒙上了层层面纱,令人无所适从。企业文化在它的发祥地日本,一直被视作一种高层次的科学管理,它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它涉及学科虽然较多,但决不是个精神式或文化式的大“口袋”,它有着坚实的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认识到它的丰富性,也不能忽视它赖以存在的基础——管理科学。注重丰富性,会使眼界更宽广,更能激发紧迫感;注重基础性,会使工作更扎实,更有益。二、“宣传”式企业文化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等同起来,是部分国有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的普遍现象,其具体表现:1、主体认识片面化。有的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只是企业应该具有的一种职能,因此应由某一特定职能部门行使,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往往通过宣传或类似的部门来“管理”或“代管”企业文化建设。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的过程,必须全员参与,整体互动。2、运作方式宣传化。国有企业宣传工作最大特点是紧跟形势,不断地突出各类时事政策学习宣传,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势必形成热点多,重点没有,理论上头头是道,结合实际便空空如也。3、实施内容说教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弊端,突出表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宣传工作相等同,用传统的思想工作方式来操作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被贴上思想宣传的标签。三、“法人”式企业文化

印制企业是一个较特殊的行业,主业产品一般不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各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在生产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特殊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法人”的个性即企业的个性。厂长经理们个性的倾向性与心理特征容易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兴趣、爱好、信念等会被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兴趣、爱好和信念,个性的心理特征也会无意识地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征。2、缺少系统性和稳定性。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由于适应的对象是“法人”意志而非社会、行业的意志,而这两种意志并不总是一致的,由此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无所适从,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四、“CI”式企业文化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即企业识别系统,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CI系统产生于美国,1956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一套以公司形象为核心的战略计划;1971年日本以MAZDA公司成功导入CI为标志,日本企业界全面接受企业形象系统;80年代CI传入我国台湾;1987年在武汉日化出现了第一套大陆版CI系统,随后掀起了CI热,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导入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CI系统,是树立企业形象最时尚的做法,但将CI作为单纯的形象系统来操作,就会引出一些“奇症”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觉识别导入,轻行为和理念识别建设。企业实施CI战略后,视觉部分——眼睛一亮。行为部分——依然如故,理念部分——抽象空洞。二是实施CI的时机、方式、监督、评价等普遍不够成熟,有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认为投入了人力、财力就一定能有产出。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印制企业注意:1、CI导入要有基础条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为CI的实施创造了基础条件,这一基础条件是有很多硬性和软性指标的;2、CI导入是动态过程。实施CI是一个动态造就的过程,静态的一次性规划到位是实施CI的大忌;3、CI导入要有实质内容。在搞CI计划时,不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深层,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有的是表面文章,缺的是实质内容。五、“口号”式企业文化

印制企业几乎都有自己口号化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等,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些形式化、空泛化现象。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式有余,贯彻不力。走进一些企业的办公楼、厂房间就会发现形形色色体现企业文化的,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挂在墙上、门口,这本是件好事,但它的价值取向、管理思想、行为准则等是否真正被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并产生共鸣,恐怕许多人都说不清楚。2、传统有余,时代不足。这里的传统主要指计划经济时代甚至更早以前的思维方式,没有切入市场经济甚至知识经济的主题。如:“求实”“奋斗”等字眼多,反映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效率、公平等提法少。3、口号有余,内容不新。印制企业都有自己企业文化方面的口号,由于各企业管理性质基本相同,提出的口号虽然措词不同,但本质内容是一致的,故有类同和重复现象,没有新的特色,从现代印制企业集团的角度看,企业形象的统一感会因此而减弱,最终损害了企业整体的社会形象。

印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按照先进文化要求,建设先进的印制企业文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与标志。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搞好先进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引进中国的“舶来品”,因此在我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首要问题是解决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先进性的特征要求。当前,要以此为指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印制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也是印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先进性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人则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因此建设先进型的印制企业文化的关键是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观念不变,再好的组织也难以发挥作用。印制企业必须按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先进性文化观念,增强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团队意识,把建设先进型的印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

二、突出重点: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建设人文的印制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是指推行适合人性的文化,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印制企业如何创新人本思想内涵,进一步激发印制职工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用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印制文化建设,促进印制企业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树立:1、把人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全面发展作为“以人为本”战略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相应结构调整的今天,必须把人看作一切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的主体,来确定人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企业的一切活动。对企业而言,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必须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和完善职工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准;重视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专长的培养。2、把企业整体关系的和谐作为“以人为本”战略的最高目标。从我国传统文化看,历来重视人格的完善,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在整体中的和谐关系。重节俭,和为贵,诚实守信,强调仁爱和宽容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追求内外和谐关系的基础。企业整体关系和谐主要包括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也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些关系主要反映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是以人为本战略的最高目标。目的是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从而达到追求效率和效果和谐的企业文化境界。3、把职工自我价值实现和企业共同价值实现的有机结合作为“以人为本”战略的关键。从自我价值实现上看,企业职工要通过学习工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探索自身特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使自己的品格能力,社会关系等适合企业的需要,并使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社会发展目标取得一致,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企业共同价值观与自我价值观的关系上看,二者是统一的,履行企业共同价值观是自我价值观实现的基本形式。企业职工通过为企业尽力,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显示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共同价值。这是建设人文的印制企业文化的重点。

三、抓住关键:重视企业法人作用,建设实效的印制企业文化

印制企业的厂长经理是印制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在印制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印制企业法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个性倾向等对印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都有很大影响。印制企业领导也是建设印制企业文化的首要实践者,而且是印制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者。因此,印制企业领导首先要用自己的优秀品德,影响并带动企业职工,来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同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去抓。国内外一些出色的企业领导人,在企业管理中,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例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快餐,日本的佳能,中国的联想等。印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应充分发挥企业法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牢记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对企业的现在负责,也要为企业的将来负责,同时还要向社会负责。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一个企业兴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的事业心。有了事业心就有追求,就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敢于竞争,就能带领职工建立企业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就能培养出职工共同的价值观。第三,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如果领导能这样做,那么威信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对职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气氛则易形成。只有真正重视企业厂长经理的作用,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实际、更有效。

印制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印制人不仅要充分利用印制系统原有的一些经验和优势,同时还要及时汲取国内外企业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对传统的印制文化,可以根据行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技术进步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进行改造,融入新内容,增加新活力,确定新特征。同时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印制行业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印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文化,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出精品”的要求,保证满足国家货币发行需求,努力把人民币这张“国家名片”制作得更加精美,为人民币走向世界、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兴旺发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8

那么在建立企业文化之前,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在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制度安排时的情况下,企业默认的做事风格。所谓企业文化,换更容易理解的称呼:风气,亦或者集体性习惯。

企业文化本身有好有坏,只不过上升到战略后,每个公司都希望自己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坏的企业文化。要明确一个前提:企业文化是一个多方合力,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而言,创业者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完全一个人说了算,每个员工都会对企业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公司中有一群爱踢球的小伙伴,大家经常一起经常侃球、踢球。然后呢,到了有关键比赛的日子,大家都申请可以在公司看直播。公司通过了这个想法,渐渐地,只要一有比赛,大家都会集体观看。然后这个成为了公司传统,然后,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就又增加了足球一项。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

那么建立企业文化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确定想要一家什么样子的公司。以盖房为例,这一步做的事情就是构思好你的蓝图,确定想要一间平房、一个公寓,还是一座别墅。具体到公司,就是说,是想要一家严谨的企业,一家活泼的企业,还是想要一家非主流的企业。一定要先把这个想明白,这个是企业的DNA,企业文化将在这个基础上生根、发芽、长大。

第二,制定各种准则规范。想明白要一个什么样子的房子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画图纸,把这个楼房详细的标准、尺寸、材料都确定下来。具体到公司,就是要在第一步的目标下,确定各种行为准则。

第三,落地执行与不断调整。想法再好,也需要执行。员工相当于修建企业文化这座大厦的建筑工人。他们的素质和行为也决定了文化大厦到底能够盖成什么样子。一般而言呢,这座文化大厦在建造的过程中,都会不断修改。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想法不一定科学,制定了目标和方向,不一定就能实现;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合力。所以,需要时间来完成最终的磨合。

兴福园电力提醒您:企业上下需要一起努力,确定发展方向大体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这座大厦最终的样子尽管和想的非常不一样,但也绝不会坍塌。也不要失望,因为最终的样子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企业文化能始终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率,那就没有问题!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9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

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是企业文化构建经验的总结和遵循的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以企业文化的现行状态为出发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首先明确描述企业文化状态的一组完备太参量的构成,其次要确定企业文化目前状态的太参量的数值,然后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所以,构建企业文化既不能脱离企业现状,又不能力度过大、一蹴而就。否则就会背离企业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和所受外力。与此类比,企业文化的状态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初始状态和外界作用,这里的外界作用是指影响企业文化的所有因素,包括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及其执行力度。

相同的外界作用施加到不同的企业文化态,就会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末态,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企业文化的构建目标态和初始状态,随时调整外界作用的方向和大小,使企业文化的运动轨迹循序渐进。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体现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目的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它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和的最大化,不是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或分别达到最大化。企业的目的制约着企业的一切行为,构建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3.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企业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企业必须以发展的、开放的姿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的冲击,构建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4.兼收并蓄的原则

兼收并蓄的原则是指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和本企业文化中原有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并要注意企业内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中,应该遵循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

1.企业目标的设置

企业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努力而希望获得的成果。首先,确立企业共同价值观,这是构建企业目标的前提,价值观是判断事物重要性先后顺序的标准,如“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目标的核心,企业应该在员工中确立集体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把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自身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且能够用共同的信念指导统一的行动。其次,确定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企业应该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如海尔集团把“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再次,完善企业的目标系统,在企业最高目标下面,要构建将企业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多目标体系,包括市场、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

2.企业经营宗旨的构建

企业经营宗旨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位,对其所承担的、对内和对外的义务而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它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义务的、主观上的基本态度,从而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所指定的企业方针和企业政策,是最高目标在企业社会义务方面的具体反映。

表达企业对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企业宗旨是企业理念的一个组成要素,对内它是为履行社会职责而对全体员工发出的总动员,是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外它是企业向社会发出的宣言,是引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一面旗帜。企业宗旨的内涵要阐明:企业增值活动、产品或产业、客户或市场、企业的贡献。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时也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突出本企业的特点。

3.企业精神的构建

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观念意识、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它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固化。构建企业精神首先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从企业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思想和行为的精华,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概括企业精神,反映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水平,要反映出企业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

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是将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的链接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1.构建表层文化

表层文化是企业的物质层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开发,使技术与产品不断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开展典礼、仪式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增强职工归属感与荣誉感;树立企业精神人物,选拔奖励各类优秀人员,建立员工学习的榜样。通过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层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构建企业中层文化

中层文化是企业的制度层文化,支撑着企业文化的主体,它构成了物质层企业文化和精神层企业文化的链接纽带,直接影响或决定着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设置适应经营需要的组织机构;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确保企业系统协调、稳定地运行。

3.构建企业深层文化

深层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层面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要分析内外环境条件因素,确定企业价值标准;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群体意识,需要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概念,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价值观,要适应情况变化,发展企业价值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10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拥有生存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价值,为社会提供各种有用的物质。而拥有了精神支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指引下,企业员工心将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的情况下不断前行。

二、企业文化为企业竞争力保驾护航。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的因素,其实,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市场中前景广阔的关键技术、真实稳定的财务状况、标准一致的企业形象和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这些在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征,都需要在一定企业文化的基础来构建,现在可以历历在数的传统老品牌都是在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发展下,始终恪守企业文化传承,延续着自身的生命。从此可见,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建设,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连同其他管理规范,甚至包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要真正落实到位,都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如何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

文化体制改革中建立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的,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要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员工所秉承的信条,体现企业团队精神。它所反映的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企业所崇尚的、鼓励大家去做的,哪一种行为是企业反对的、大家不应该去做的”。正像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行为取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在文化特征明显的中塑造更为形象,所追求的目的是促使大家的行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第二,要打造企业的文化品牌。品牌的重要作用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性的效益,实现企业生产行为的增值化,对于文化型企业―报社来说,企业品牌是与自身文化产品结合在一起的,不断擦亮自己的品牌。其实,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内心中关于文化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不断打造自己可以发展的品牌充实自己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企业更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文化型企业更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实际工作方针来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归属,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11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提高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可操作性,注重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总结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企业文化底蕴,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着眼于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避免走过场。

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三、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务求实效,促进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持续增长,文化上不断进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3、重在建设,突出特色。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4、继承创新,博采众长。

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在开展国际合作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沟通,注重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5、深度融合,优势互补。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强调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

6、有机结合,相融共进。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企业广大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7、完善机制,加强领导。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职责,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广大党员要做好表率,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12

那么在建立企业文化之前,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在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制度安排时的情况下,企业默认的做事风格。所谓企业文化,换更容易理解的称呼:风气,亦或者集体性习惯。

企业文化本身有好有坏,只不过上升到战略后,每个公司都希望自己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坏的企业文化。要明确一个前提:企业文化是一个多方合力,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而言,创业者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完全一个人说了算,每个员工都会对企业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公司中有一群爱踢球的小伙伴,大家经常一起经常侃球、踢球。然后呢,到了有关键比赛的日子,大家都申请可以在公司看直播。公司通过了这个想法,渐渐地,只要一有比赛,大家都会集体观看。然后这个成为了公司传统,然后,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就又增加了足球一项。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

那么建立企业文化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确定想要一家什么样子的公司。以盖房为例,这一步做的事情就是构思好你的蓝图,确定想要一间平房、一个公寓,还是一座别墅。具体到公司,就是说,是想要一家严谨的企业,一家活泼的企业,还是想要一家非主流的企业。一定要先把这个想明白,这个是企业的DNA,企业文化将在这个基础上生根、发芽、长大。

第二,制定各种准则规范。想明白要一个什么样子的房子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画图纸,把这个楼房详细的标准、尺寸、材料都确定下来。具体到公司,就是要在第一步的目标下,确定各种行为准则。

第三,落地执行与不断调整。想法再好,也需要执行。员工相当于修建企业文化这座大厦的建筑工人。他们的素质和行为也决定了文化大厦到底能够盖成什么样子。一般而言呢,这座文化大厦在建造的过程中,都会不断修改。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想法不一定科学,制定了目标和方向,不一定就能实现;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合力。所以,需要时间来完成最终的磨合。

兴福园电力提醒您:企业上下需要一起努力,确定发展方向大体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这座大厦最终的样子尽管和想的非常不一样,但也绝不会坍塌。也不要失望,因为最终的样子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企业文化能始终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率,那就没有问题!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篇13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因事故发生已触及一些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尤其我们施工企业,更应立足实际推进创新,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造就浓厚且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管理向高层次跨越。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该企业对安全工作的价值观。要想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全面减灾增效,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打造安全文化理念。

企业管理者应正确面对安全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敬业精神,始终把“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发展”这个主题贯穿整个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 “不断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个角落。对安全文化所需的政策、物质、经费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与保障;莫拿安全作秀,要安全就别讲情面。避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更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上紧下松,中间悬空,要让员工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安全主体是谁?安全工作为谁而抓?安全工作为谁而做?抓安全工作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各项目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三点”(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监控。班组日检、工区周检、项目月检。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必须每一天认真对待。

二是加快驱动安全文化行为。

培养员工树立安全文化生产意识和价值观。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提高防护力。认真吸取同行业的事故教训,严查“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否到位,严查安全管理上是否存在“松、软、散、懒”现象。

从项目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明确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职责,各负其责。强化安全监督,全面覆盖。进行有重点、无缝隙、不留死角的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标准化再上台阶。

三是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加强舆论引导,与时俱进。运用工地广播、板报、宣传栏、演讲以及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员工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理解安全文化的精髓,进而形成适合本企业安全管理形态,使员工对安全的认可与追求企业目标尽可能趋向一致,从而持续激励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动”起来,安全“活”起来。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才能实现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对策 现状及 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题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与实践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