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方法学验证()4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4-04-11 1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方法学验证(精选)主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含量方法学首先肯定要有系统适用性、溶液稳定性、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或中间精密度)、线性、耐用性、准确度、检测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法学验证()4篇,供大家参考。

方法学验证()4篇

方法学验证(精选)篇1

主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含量方法学 首先肯定要有系统适用性、溶液稳定性、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或中间精密度)、线性、耐用性、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

一般一个项目从小试开始、中试、放大 放大最少是三批作为验证批 验证批一般内容一般有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成品检验、然后开始稳定性的考察、到稳定性第六个月就可以申报到省局 这个时候就要写申报资料 质量这块主要负责

10、11、14号资料(以前版本)现在一般是CTD资料 主要负责3.2.s部分。省局受理后一般一个月后来现考,主要检查所有的检验记录、仪器使用台账、对照品使用台账。通过后有动态批送检,合格就送到国家局 等批件,这就要很久了 稳定性考察还要继续进行一般长期到36个月 上面是一个项目的主要流程、制剂还要进行处方筛选,一般在小试、中试是进行、方法学也在这个时候进行(主要含量、有关物质)固体还有释放度,原料有残留溶剂、其他已知杂质都要有方法学的支持 针剂也要有处方的筛选、临床稀释液相容性、管道相容性固体分速释、缓释、口崩、混悬等这些都不同、从工艺到方法学都不同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都必须通过验证、校准才能用、外教一般是华南计量所的每隔一年一次

(液相两年一次)这中间、每半年应该有一次内部校准、每一年又一次验证(做了验证可不做内角)

紫外、红外也一样

方法学验证(精选)篇2

一、方法验证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二、 分 析 方 法 验 证 (Validation)

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分析方法验证。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 方 法 验 证 内 容 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检测目的不同验证要求也不尽相同。 1. 专 属 性 (Speciality / Specificity)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将产品和杂质分开的特性,也称为“选择性”。对于纯度检测,可在标准品中加入产品中的已知杂质,或者直接用粗品,考察产品峰是否受到杂质的干扰,对于过程跟踪,可用反应体系样品来考察有没有其它的杂质干扰。必要时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者质谱检测器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一般要求产品和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 2. 线 性 (Linearity)

线性是在设定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样品中原料或产品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程度。线性是定量检测的基础,需要定量检测的项目都需要验证线性。一般用贮备液经过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得到一系列被测物质的浓度(5个以上),按浓度从小到大运行序列,以峰面积和浓度的函数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考察分析方法的线性。 3. 范 围 (Range)

范围指在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时,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区间。简单的说,范围就是分析方法适用的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范围进行验证,纯度检测时,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 4. 准 确 度 (Accuracy)

准确度是指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所以也叫做“真实度”,需要定量得分析方法均需要验证准确度。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对于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标准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行测定,必要时可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 5. 精 密 度 (Precision)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取样检测次数应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a、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一般是用100%浓度水平的样品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b、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同一实验室,在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内部条件改变时,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c、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6、 检 出 限 (Limits of Detection;LOD)

检出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不需要准确定量。检出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的测定可以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能准确、可靠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来确定,也可把已知浓度样品的信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以信噪比为3:1时的浓度确定检出限,一般要求能够达到进样浓度的0.05%。

7、 定 量 限 (Limits of Quantitation / Quantification;LOQ)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检测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需要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灵敏定量检测的能力。检测需要严格控制含量的杂质,必须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证杂质能够被准确定量。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进样量来确定定量限。

8、 耐 用 性 (Durability / Robustness)

耐用性是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耐用性主要表明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主要的变动因素包括: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pH值、色谱柱、柱温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有效。 9. 系 统 适 用 性 试 验 (System Suitability)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依赖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在做方法验证时,有必要将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与实验操作、待测样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组成部分,系统适用性便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的指标。 一般系统适应性的要求为:分析方法能够达到0.05%的检出限;主峰的拖尾因子(T)0.95

方法学验证(精选)篇3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适合于相应分析要求,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或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等。

一,线性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五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 r ) 越接近于 1 ,表明线性关系越好。

用 UV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吸光度 A 一般在 0.3 ~ 0.7 ,浓度点 n = 5 ,用浓度 C 对 A 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方程,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相关系数 r 应大于 0.9999 。

用 HPLC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 , 浓度点 n = 5 ~ 7 ,用浓度 C 对峰高 h 或峰面积 A 或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线性回归或非线性拟合(如 HPLC-ELSD ),建立方程,方程的截距应趋于零,相关系数 r 应大于 0.999 。

线性关系的数据包括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和线性图。

二,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对于有毒的、具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

三,精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 %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 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率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率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 = [(C-A)/B]*100%

式中, A 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B 为加入对照品量; C 为实测值。

2、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 6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 3 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 9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 l ∶ 1 左右,其他两个浓度分别约为供试品含量的 80% 和 120% 。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 ( % ) 计算值,以及回收率 ( % ) 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或可信限。

四,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

1、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对同一供试液进行至少五次以上的测定;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表示: RSD= 标准偏差 / 平均值 ′ 100 %

精密度报告的数据应包括平均值、可信限及相对标准偏差。

一般在一天之内进行的精密度考察称为日内精密度 (inter-day variability) ;在三天之内进行的精密度考察称为日间精密度 (intra-day variability) 。

有时为了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还需设计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包括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和不同设备。

2、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

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批样品,从样品供试品液制备开始,制备至少六份以上供试品溶液 ( 即 n>6), 或设计 3 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 3 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计算其含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RSD) 。 RSD 一般应根据样品含量高低、含量测定方法和繁简进行制订,如含量很低一般不大于 5 %;如含量较高,则应从严要求。

3、 重现性( reproducibility )

是指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及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储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五,检测限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质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检测限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即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 ( 本底 ) 值的高低。它无需定量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的浓度或量即可。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检测限。

当用 GC 和 HPLC 法时,可用已知低浓度样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 S / N = 2 或 S / N = 3 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检测限的报告数据应附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六,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常用信噪比法测定定量限。一般以 S / N = 10 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七,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比例或 pH 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及检测波长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薄层色谱的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的薄层板,点样方式及薄层展开时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方法学验证(精选)篇4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所要做到的事项

(一)

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2005版药典中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只规定了项目和基本方法而没有合格标准:附录XIX A;中国GMP(98)非常关注验证的过程,分析方法验证不完善是常见的问题

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

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

(!)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 (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

(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 (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 (2)杂质的含量测定 (3)药物的定性鉴定 (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 (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 (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验证内容: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

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专属性: 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该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是否受到相互干扰程度的度量

• 通常通过分析含有加了杂质、降解产物、有关化学物质或安慰剂成分的样品,将所获分析结果与未加前述成分之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测试结果之差即专属性

•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别,不含被分析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亦说明专属性。图中应标明各组份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试结果是否受干扰;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间是否得到分离

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试样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含量。它是限度检验效能指标,无需定量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浓度即可。

•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是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3∶1或2∶1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也可采用标准差法:空白值=0时;①测定背景10次以上,求出标准差σ

②将σ乘以三倍;③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σ相对应的浓度X,即为方法的检出值;空白值不等于0;①测定背景10次以上,求出标准差σ;②将σ乘以三倍;③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σ相对应的浓度X;④将求得的对应浓度值加上空白值即得该方法的检出限

定量限(1imit of quantitationLOQ)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S/N)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也可用仪器所测空白背景响应标准差(SD)的10倍为估计值,再经试验确定方法的实际测定下限 定量限: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S/N)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也可用仪器所测空白背景响应标准差(SD)的10倍为估计值,再经试验确定方法的实际测定下限

线性: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线形通常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得回归曲线的斜率(Slope)来表示。数据要求:至少需要五个浓度考察线形,需提供相关系数、y截距(是检定的可能偏差)、回归斜率及方差等参数,应列出回归方程数和线性图

注意:做线性时,应注意尽量做的点多一点、线性浓度范围宽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你在准确度考察时,你做的回收率考察的浓度就大些,配制溶液时就容易操作些,否者,在你做线性考察时,你做的线性浓度范围不宽,那么你在考察回收率时,你采用加入法考察时的浓度变化范围不宽,操作浓度很难控制,造成实际操作困难。我碰到一个在做方法学研究的人,由于她在考察线性时,做的线性浓度不大,在做回收率时,加入后的量造成回收率浓度超出线性考察范围的浓度,我说那样是不行的。因为在做分析计算时又恰恰用了线性关系来计算,结果肯定是值得怀疑,结果是不能令人肯定的!(这是

经验总结

范围:指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

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为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范围为70%-130%;杂质测定应为被测杂质汇报值到限度的120%;溶出度应为测定范围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例如缓释片1h70%,则验证范围定为0-90%。耐用性:指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是衡量实验室和工作人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实验结果重现性的尺度;如果方法易受到分析条件的影响,或要求苛刻,应注明。典型的变动包括:分析溶液的稳定性,提取时间等。药物分

析的方法学验证事项

(二)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的接收标准

?容量分析法:用原料药精制品(含量>99.5%)或对照品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差一般应不大于0.2%;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一

般在99.7~100.3%之间

?UV法:用适当浓度的精制品进行测定,其RSD一般不大于1%。制剂的测定,回收率一般应在98%~102%之间;线性:吸光度A一般在0.2~0.7,浓度点n=5。用浓度c对A作线性回归处理,得一直线方程,r应达到0.9999(n=5),方程的截距应近于零含量测定方法验证的接收标准

?HPLC法:

?要求RSD

推荐访问:法学 验证 方法学验证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方法学验证步骤 方法学验证是什么意思 方法学验证包含的内容及细则要求 什么叫方法学验证 方法学验证模板 方法学验证范围怎么确定 方法学验证的关键点 方法学验证方案实例 方法学验证怎么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