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花瓣飘香》教学反思11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4-04-20 17: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教学反思11篇,供大家参考。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11篇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1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认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题的环节,我处理的还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课时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抓住“懂事”这个词,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课标倡导课堂应该还原给学生,不应该是传统的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并配上音乐,为孩子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果然,有的孩子认为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关心妈妈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还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感觉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动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中会藏有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花瓣有时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这样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2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在备课时,当我读到课文中描写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时,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这样的课文我喜欢。

于是,我想“美文美教”!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重点应要指导学生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让他们也能真切感受文章的美,也能成为美的学生。

于是,我便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学生根据此问题展开朗读,并要在读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

一开始学生就肯定,女孩当然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于是,他们找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朗读。当学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时,我又让学生在省略处填空,当学生读到“但我太爱妈妈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让爸爸不担心,让妈妈开心”“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呀!”时,一声声孩子们的心声,在我的心中震颤。我不禁为女孩鼓掌,更为我班学生的精彩朗读而鼓掌。最后,孩子们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我和“母亲”的对话时,浓浓的真情在课堂中尽情流淌。

真喜欢这样的课文。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3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在此次教学之前,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逛逛花店,闻闻花香。教学当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玫瑰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摆放在了讲台上,只觉得教室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我早早进教室,站在讲台旁摆弄那几朵花,立刻有许多学生围拢来,“老师,这花真美!”“那我以后经常带花来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师,这花香不香?”“你闻闻看呢?”学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地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闻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觉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此时揭示课题,进入文章中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4

今天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我特意买了几朵玫瑰花,带到学校里。(本来是希望买到月季花,这样更符合课文内容,但花店里没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当我手捧玫瑰花,刚走到三(1)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孩子就惊叫起来:“啊,好美的花!”一阵喧哗!我的心开始欢唱:哦,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惊喜的!

笑意刚刚在脸上绽开,一阵风似的,我们般的几个孩子就朝我卷了过来:

“啊,钱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呀!”前呼后拥的,我随着他们走进教室,说:“你们猜呢?”

“是要写作文吧,让我们观察静物,进行描写。”(天哪,竟然用了“静物”这个词。丁林恒语就喜欢用这些很老练的词语。)

“是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吗?”(是平时很难得到奖励的赵宇立说的,老师奖励表现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定论了吧?)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吧?”(聪明,真会揣摩老师的心思,这除了潘子一没有别人了。)

“我们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有了这花,我们能更加投入,能够沉浸在其中。”(惊叹!陈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

他们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说:“你们猜对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来,还是不完全对。的确,这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上好课。但,即使没有花,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啊,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虽然我家里有好几个花瓶,但我还是特意去买了一个新的花瓶,这是因为……”

我顿了顿,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等着听我的下文。

“因为这是我特意要送给你们的礼物!”

“礼物?!”

“是的,送给你们的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学期来,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你们都更加认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来奖励你们!”

他们愣了。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们喜欢吗?”

“喜欢!”是非常确定的回答。

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奖励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时摘下来的花瓣,孩子们都将花瓣轻轻捧起,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他们,笑得好甜。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有这样一些感慨: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诗意。我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花儿改变了心情,花儿催开了课堂上张张灿烂的笑脸,花儿的芳香中,浓浓的师生情谊,也正在飘散,飘散……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几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吸得牢牢的,而且,我还把孩子们的心哄得热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们快乐,我更快乐啊!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着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红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红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灵正靠近那神圣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云端,所以,即使脚上磨出了泡,即使双腿已经肿胀,脚步却依然能够轻盈而执著。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5

根据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周我就要上教研课了,课题早就定好《花瓣飘香》(同题课),有幸拜读了“凤凰语文”三备的《花瓣飘香》的集体备课内容,收益菲浅。

考虑到我班学生的特点,现把读到部分的教案进行了修改,愿这份教案能适应我的学生,教研课能起到一起研究的作用。

真诚的邀请读过教案的各位同行提出意见!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生说。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与作业。

伴着月季花的清香,三八节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还在上面写下了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使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你是不是想乘着三八妇女节的到来给你的妈妈送上一片花瓣?

请同学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纸自己设计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并送给你的母亲,祝她们节日快乐!

板书:

6、花瓣飘香

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

}让妈妈高兴

“我”:不解→买花→送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6

《花瓣飘香》是一篇充满着亲情的阅读课文,整篇文章,都被浓浓的情感所包围。它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清晨给母亲摘带露水的花瓣让生病的母亲高兴的事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读了好多遍,弄明白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确了应该着手抓住的大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清楚明了地指导学生学课文,我犯难了。文章的中心段比较清楚,是课文的3到10 段,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好解决的,但是,第二自然段的处理我始终找不到好的时机出现。要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出现吧,又显得平了,所以,我只有把第二段拉到了后面来学,用孩子喜爱花这个内容,把这两部分内容连在一起,但是这就使得在进行这个段落教学的时候,显得有些乱。思路不是很清晰,跳跃性比较大。教学的时候,有些内容点到了,但是都是蜻蜓点水,我想和我备课有关,我设计的问题目的性不强,设计的问题,想要学生答到哪一步就行了,没有想过,也没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所以,学生回答的时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却无法引导,从而达到我的要求。课堂中,我过多地把结论给学生,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与发展。

听了薛老师的点评后,我懂得了,原来一些知识也是要在学习的课文的过程教给学生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思想的问题,使得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过多的注重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平常说的道。而忽略了双基的训练,学生学的比较浮躁,课堂上的所得也不是很多。学的和所考的不够一致。现在我终于懂得了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要考教结合。

通过一节课,我想到了很多:第一,理念要更新,学会思考。在当今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有个一个坚定的理念,就是在课堂里教给学生什么?其实,在进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同时,我们就在完成双基的训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这几个目标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用什么来指导我们的教学,那就是新课标,还有比较多的教学方面的杂志。博览群书,然后进行思考,进行甄别取舍。

第二: 在教学时拿到教材要多读,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并进行一些文章的分析。教什么,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那天我上课的课文,我也读了,但是我自己感觉读得还不够,文章得脉络自己把握得不够好,教案是我写的,但是因为时间紧,比较匆忙,所以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也看到了,我在关注我的教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处理第三段的时候,时间长,效果还不怎么好。我想说的是一篇课文,如果你只了解个大概,那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教,带来的就是,学生的半知半解,迷迷糊糊。一无所得或者得知甚少,我们也是在白费力气,课外还有那么多的差要补,其实补就是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昨天薛老师的话很对,平时我们上课,大多读读课文,看看教参,备课手册,然后走上讲台上课。要教什么,怎么教,没有进行思考。我们过多的依赖教参,所以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停止了我们的脚步,课文分析不透,思想比较固定,不够大胆灵活。

第三,课堂目标要明确。现在我们的备课笔记中,都有教学目标,但是三维目标不是很明确,比较多的是认识生字词,会读课文,懂得道理的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双基训练,课文的知识点要到达什么要求,要训练些什么,却没有明确的表述,这可能就是与我们的指导思想有关。所以,建议老师们在上课事前,能够认真的钻研教材,思考自己这节课的要教给学生什么,进行哪些训练。

第四,教学方法要得当,简单明了。教学方式方法很重要,薛老师的点评中要我们注意块面清楚,注意抓住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中要深入也要有提高。问题不能多而碎,注意在挖掘课文中的内容,并同时进行训练。我想多听课,看教育杂志,教研组老师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探讨,会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

我觉得能不能上好语文课,态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态度,加上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与能力一定会提高。

今后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不仅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也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一堂课中,你有没有进行知识点的传授。教研组长,在开学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能够进行分工,人人都来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所要教的知识点,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每个老师都会根据计划进行教学,上好课,教好学生。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7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用崔峦老师的话说就是:它们犹如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离开“工具性”谈“人文性”,有舟天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亦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的绝妙景致。

一、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的原因

(1)、由于本人学的是非语文专业,语文素养还有欠缺,语文知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语文的语言做不到“身形并茂”。

(2)对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不到位。

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对策

1.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多向名师、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学习理论知识。

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2.从领悟人文内涵入手,有机进行语文形式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学生必须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相机进行言语训练。

3.以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相机渗透人文教育。

深圳的赵志祥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他这样引导:

我拿到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就深受感动了,读了第二遍就注意到叹号特别多。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一是看看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儿?二是这些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好吗?

孩子们就这样在研读文本的言语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领悟到了这对父子间的深情。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实践操作上要解决很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何谓两者统一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8

今天听了张老师上的《花瓣飘香》第二课时的教学,总的感觉是:教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水,让课堂充满活力。

主要体现在:

首先加强了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与体验,教师让学生对重点语段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使课文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精神领域,与自己的情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其次是重视了情感的激发。课文明白如话,情节清晰简单,但执教者以她独特的感受、细腻的情丝捕捉住了课文中蕴含的浓浓真情,紧扣课文结尾处作者送出的两盆月季花设计教学,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创造,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努力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整堂课,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流淌。

如果在教学中,能加入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能亲自摸一摸,闻一闻)课堂教学一定会更精彩。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9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一、 感悟“懂事”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开教学。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朵月季花,让学生用“ 红艳艳、露水 、绒布 、清香 ”这些词语中的任何几个词把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让学生感受月季花的美,再让学生学习第一段,感知我家门前可不只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月季花的美。

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这么美,这么鲜艳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摘吗?从小姑娘说的话中去体会她的“爱花”,然后再让学生从小姑娘的摘花的动作中去感受小姑娘的“爱花”,这么一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抓住小姑娘摘花瓣的原因,创设了小姑娘双手捧着带露水的花瓣来到妈妈病床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体会小姑娘的“孝顺”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生病,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引出小姑娘的爸爸,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快乐的事情呢?从而认识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你会和爸爸说些什么,让爸爸放心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的“听话”,怪不得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使所有的学生认为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爸爸放心舍不得摘整朵花,却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 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染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下压上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假如你手中也有这么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你准备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10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情感很细腻的课文。我在上这堂课之前,一直担心无法将孩子的感情调动起来,但是实施起来。结果真是太令人开心了。

前面都是按照程序进行的,但是到后面,孩子的表现让我有些难受。在小女孩送妈妈花瓣的时候,妈妈会有什么反应呢?这个问题抛下去之后,全班一片沉寂,这对于课前我所认为的应该能回答出来的大相径庭。但是,我想孩子可能还没进步到情境中去,所以我不断地朗读,自己读,让学生读,然后通过语言渲染描绘小女孩来到妈妈身边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了其中,其实也真是发现了自己似乎有点眼泪湿润眼眶的感觉。接着讲到小女孩听话,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为什么会闪动泪花?这里孩子们说道,因为这是小女孩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有孩子说思念爸爸,我也补充了小女孩可能以前也不听妈妈的话,导致现在自己想来会很难过。这里我结合了我自己的一些不听话的例子,孩子们似乎想到自己,有些孩子眼眶也红了。讲着讲着我就忘记了时间,所以最后“我”为什么送妈妈和小女孩月季花的原因没有好好讲,所以我打算待会再去重新体会一下。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篇11

《花瓣飘香》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对爸爸的尊敬,爸爸对家庭的牵念,“我”被小女孩感动后懂得了孝顺……课文不长,情节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是处处流露出来的亲情学生不一定能深刻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让他们逐渐体会这浓浓的情谊。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只摘花瓣,学生一开始只说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让他们进一步想想从这里能看出来这个小女孩怎么样,他们明白了:小女孩爱护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里,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来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学生说那是因为怕花瓣掉了,我顺势做了个拿紧的动作,问他们这样行不行,学生说这样就把花瓣都捏坏了。好,小女孩这样是为了让妈妈看到最美丽的花瓣,她对妈妈的爱也融进了这片花瓣里。接下来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话,我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可以加上动作,啊,花瓣是那么香,凑到鼻子边闻一闻,花瓣是那么鲜艳美丽,摸上去像绒布一样,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抚摸花瓣,最后想起爸爸还在遥远的南沙,禁不住落泪。在这里,我让学生说说小女孩的爸爸离她有多远,小女孩有多久没有见到爸爸了,她有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终不忘记爸爸的嘱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轻轻地询问,这里也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关爱。最后,受到小女孩的感染,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给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此情此景,让学生联想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推荐访问:飘香 花瓣 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简短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中班 花瓣飘香课后反思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花瓣飘香板书设计 花瓣飘落添秀丽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评课稿 花瓣雨教案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