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会制定计划【完整版】

时间:2022-10-18 20: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制定计划【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学会制定计划【完整版】

 

 《学会制定计划》

 【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 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 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 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 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 耐挫能力低, 怕苦, 怕累, 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 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 确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 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 形成奋发向上、 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活动目标】

  1. 通过联想、 讨论、 小组交流、 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 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

 思考、 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

  2. 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 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 向新的目标迈进。

 难点:

 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张白纸、 一个信封。

  2. 一盒舒展、 悠扬的音乐磁带。

  【适应对象】

  中学生。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

 引题

 教师:

 同学们, 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生命的旅行将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些“不切实际” 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二、 游戏活动:

 未来畅想曲

 1. 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 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 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 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 闭上眼睛, 身体放松, 情绪放松, 静下心来, 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 听着引导语, 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 看自己的“将来” 。

  导语: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 又从现在走向将来。

 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 前进。

 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 5 年了, 你看到了 5 年之后的自己, 你在做什么?” (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 时间慢慢地流逝。

 10 年了. 这时, 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 (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 时间不断地流逝。

 15 年了, 我们又看到 15 年之后的自己, 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 “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 回到现实。

 ”

  (教师在讲导语时, 要做到声音低沉、 平稳、 缓慢, 留有空间, 令人产生联想)

  2. 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 的经历。

 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

 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 想一想, 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 教师点评、 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

 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

 目标有理想目标(长期目标) 和现实目标(阶段目标) 之分。理想目标的实现需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来完成, 并在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 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兴趣的转移而不断地修正。

 一个恰当的人生目标应当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

 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 也不在于未来, 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 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三、 情景讨论:

 目标是海上航行的灯塔

 1. 出示材料:

 在一个跳高实验中, 实验对象被分成两组, 第一组, 教练不作任何技术指导, 只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差异, 每天确定不同的跳高目标。

 另一组也不作任何技术指导, 不具体确定跳高目标, 完全随实验者自己的意愿, 想跳多高就跳多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有目标的一组与无目标的一组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 小组讨论:

 两个组的跳高成绩为何出现明显差异?

 3. 教师归纳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

 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 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没有目标, 生活就是盲目的, 人就不会运用和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 就会无所事事、 庸庸碌碌、 虚度光阴。

 确定积极的人生目标, 能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生活, 最大

 限度地开发潜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 填写“问卷” :

 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

 1. 你曾经有过哪些目标?

 提示:

 包括学习方面的, 人际关系方面的, 以及其他日常活动, 如游泳、 学自行车、做风筝等。

  2. 你认为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

 3. 原因是什么?

 4. 交流分享“问卷” 的前两个问题。

 五、 讲述名人故事:

 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约翰· 戈达德的故事:

  约翰· 戈达德, 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会员。

 他出生在洛杉矶, 从小就充满了幻想。

 15 岁那年, 他把自己一生想干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 题名为“一生的志愿” 。

 表上列着:

 “到尼罗河、 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 登上珠穆朗玛峰、 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 驾驭大象、 骆驼、 鸵鸟和野马; 探访马可· 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 主演一部《人猿泰山》 那样的电影; 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 读完莎士比亚、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谱一部乐曲; 写一本书; 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 结婚生子; 参观全球……” 每一项都编了号, 一共有 127 个目标。

 现在约翰· 戈达德在经历了 8 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后, 已经完成了其中的 106 个目标。

 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游览中国的长城。

 约翰· 戈达德常说的话就是“我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目标, 一有机会到来, 我总是准备就绪” 。

  2. 小组讨论:

 约翰· 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 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你听了约翰· 戈达德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3. 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与展望, 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喜悦。

  (教师介绍小时候的梦想、 对未来的设计以及人生格言)

  4. 请学生静静地回顾自己的人生, 思考自己的未来, 写自己《一生的志愿》 及人生格言。

 要求:

 认真思考, 想想自己究竟有些什么愿望, 不管暂时有无实现的可能, 写下来。郑重写上自己的姓名、 班级、 学号与日期, 作为送给老师的珍贵礼物。

 我们约定 30 年后再启封, 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六、 “心理透析” :

 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 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 教师讲述:

  “人无志不立” , “立志不定, 终不济事” 。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

 中学时代, 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

 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 “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的远大理想, 并为此奋斗了终生。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 , 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 林肯、 拿破仑、 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 即给自己起名“子任” , 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 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宏伟志愿, 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 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 那就应该早早确

 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 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 出示配图多媒体:

 向学生介绍“立志” 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

 目标要具体, 可操作。

 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 、 “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 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

 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 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 但没有梦想却是“零” ; 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 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

 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 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 小组讨论:

 对“立志” 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七、 行为训练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学习、 生活、 人际交往、 技能、 习惯、 健美等都可以) 。

  示钢

 目标:

 减肥。

  步骤:

 购买吃了不会发胖的食物; 不要像过去一样无节制地饮食; 计划在第一星期后减轻体重一公斤; 坚持每天跑三千米; 把自己较瘦时的照片贴在床头。

  八、 结束活动

 再做一次“看未来” 的游戏:

 请同学们找一个舒适的坐姿, 闭上眼睛, 身体放松, 情绪放松, 静心, 呼吸平稳。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 听着引导语, 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 看自己的“未来” 。

  导语: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过来, 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一个人的现实面貌并非是临时出现的, 而是他过去生活的积累。

 ”

  “每个人都有一个未来, 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 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过去的经历和付出的努力。

 ”

  “我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有一个理想的目标。

 我正在慢慢地接近这个目标。

 5 年了……10 年了……l 5 年了……我看到了曾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我庆幸自己少年时确立了志向, 庆幸自己不断朝这个目标努力, 才有这样的成长和收获。

 ”

  “啊, 我感到快乐, 感到幸福, 感到人生是多么地美好……”

  九、 扩展活动

 回家调查父母或亲戚朋友年轻时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是否实现?怎样实现的?如果没有实现, 是什么原因阻碍他实现的?

 【活动后记】

  这是一堂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 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心理辅导课。

 在课堂上,通过联想、 讨论、 小组交流、 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 学生们不仅思考、 分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懂得了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 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他们更从约翰· 戈达德特别是马克思、 毛泽东等伟人身上汲取了向上的动力, 也从他们平凡的心理老师身上看到了脚踏实地所带来的人生回报。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沉浸在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

 对自己的人生设计, 少的十多条, 多的七十多条。

 他们这种对自己未来人生志向的安排, 对于我们研究、 掌握和指导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推荐访问:学会制定计划 完整版 制定 学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