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康德认识论批判(精选文档)

时间:2022-10-20 18:20:1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康德认识论批判(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康德认识论批判(精选文档)

 

  认识论是近代哲学的重要话题之一, 认识论研究我们人类怎样认识自己和周围一切事物、 我们认识事物的可能性以及认识的程度等等问题。

 认识论是哲学上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解读是否正确。

 康德的认识论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先验感性直观获取材料, 这种材料就是事物的现象, 而事物的本质即物自体是我们不能直接认识到的, 我们与物自体总是隔着一层不可穿透的膜, 这层膜决定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苹果不是意识的对象而是意识的内容。

 感性直观的对象是客体自身, 思维的内容是苹果本身, 而思维的对象则是作为已经被感性直观提取出的材料。我们看到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都是具有某些特性而这些特性刺激到我们的感官, 使我们的感官获取认识的材料, 而这些材料都是经过我们的先验感性直观的形式规定的, 所以不再是物自体本身, 而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现象了。

 没有我们的感官的形式规定,物自体的一切性状都不存在, 我们所有认识都沾染了我们自身的先天认识形式。

 这种先天认识形式使我们区分黑白、 大小、 轻重等等, 空间时间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先验条件, 这些条件不是物体自身具有的而是我们的先验感性携带的。

 这就意味着, 我们不可能获取事物的一丝一毫的本质, 我们不能直接通过感官获取它们, 使它们直接进入我们思维的位置, 一切本质都是我们加工制造出来的。

 这样, 我们就等于生存于表象的世界中而不是生存在真正的世界中。

 这意味着我吃一个苹果, 我的身体确实吃掉了它, 而我感受到的不是苹果的本质而是苹果的表象。

 身体的本质在吃苹果时和苹果的本质是亲密接触的, 而我们的思维却不能和本质亲密接触。

 首先,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搞明白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本身,就是事物的存在(sein)。

 真实存在的都可以理解为本质的, 实际的物体就是其自己的本质、确实存在的我思也是我自己思维的本质。

 意识虽然不具有实际形体, 但它存在, 那么意识的存在就是它的本质。

 现象, 指一切事物进入我们思维的位置的那些属性, 康德认为是事物的现象进入了我们的思维位置。

 我虽然不赞同用本质与现象区分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显现, 但为了说清楚就先这么介绍了。

 下面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感性是怎样成为可能的。

 我们看、 听、 闻、 触等等都离不开物质, 我们看到东西是因为光粒子掉进我们的眼中、 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在空气中产生声波、 我们闻到东西是因为物质的分子扩散到我们的鼻子里、 我们触摸到东西是因为有力的相互作用。

 我们的一切感官获取对象的信息都不是获取的象征符号, 而是确确实实的对象的物质本身, 这些物质就是它们自己的本质, (“信息” 只是一种称号, 信息本质上就是物质本身, 即事物的本质)它们直接进入到我们的各种感官中与我们的感官发生作用, 刺激我们的神经, 再输送到我们的思维位置,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从而成为我们的思维对象。我们的获取材料不可能只是一些表象, 而正是事物的本质。

 我们将本质提供的材料进行必要地处理, 这一处理是大脑将物质信号严格对应转变为思维信号的过程, 而不是先验感性形式的加工改造过程。

 由于我们的思维也是物质的产物,思维的活动总有相对应的物质活动, 所以物质信号和思维信号的严格对应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我们通过物质的身体获取信息并通过物质的身体去理解信息, 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美的开放式整体, 不可能存在思维与物质脱节而互相对立存在的情况。

 当我左右手紧紧互相握住时, 我可以感受到它们的互相紧握, 而且我也在思维中要求它们互相紧握, 我也能看到它们的互相紧握, 那么它们的本质是否是紧握着的状态? 当然是。一方面, 如前所述, 我可以从外直观中认识到它们的状态时紧握的; 另一方面, 在内直观中,我也知道它们是紧握的, 因为我就是要求它们紧握的命令主体, 不仅我命令它们而且我执行它们, 这个我就是我的身体, 我的身体告诉我它们的本质状态。

 如果这种紧握状态是不可知的, 那么我怎么继续规范我的行为呢? 如果我连正确认识自己的本质这一基本的要求的做不到, 那么我怎么实现自己呢? 难道我的生存只是一种模糊地存在, 或者说一切事物都被另一

  种东西(表象)

 替换了的存在?

 一台摄像机, 它的镜片决定了 它所获取的信息的样子, 不同的镜片会产生不同的对客观世界的映照, 换一个滤镜可能它所记录的世界就是另一个颜色。

 那么人类的感官是否也像摄像机一样呢? 是否与摄像机的类比就说明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依赖先天认识形式 (滤镜)

 的? 我只能说这完全是两个问题。

 世界的颜色变化无关其本质, 我们人类戴上墨镜一样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但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的本质, 不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变了颜色就拥有了另一种本质或其本质就是我们看不到的了, 因为我们还是看到了这个世界。

 关于对语义的理解, 以苹果为例, 我们说苹果, 但“苹果” 一词不是苹果这个东西本身而只是苹果的代称。

 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 电视、 网络或与别人交流中获得的, 这些获取途径都是依靠语言的, 而那些依靠实践获取的知识在现代看来算是极少数了。

 因此,我们的知识构成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语言的, 即是这些代称。

 这些代称与其本身的联系就是我们构建知识的基础, 事物本身是我们认识和知识的对象, 而代称就是我们用来理解和区分这些认识的对象的工具。

 看到这里,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与我们上面讨论的康德的认识论有些相似之处,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不是一回事。

 语词与语义的关系十分紧密, 语词由我们人类主观创造, 但不是完全胡编乱造, 而是根据实际的物质世界的联系创造的, 只有严格对应物质世界的各种对象及其关系才能够诞生优秀、 实用的语言。

 所以语义和语词不是完全分离的, 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我们认识语词就是认识语义的方法, 语词的本质就是语义的代称, 只不过它们在经过了我们主观的一定处理使那些实际的事物能够被我们方便地区分和理解, 代称则不能说是原物的表象, 而是一种象征, 它们的本质还是相扣着的, 所以我们认识语词就是认识语义, 我们通过认识语词而认识语义(事物本质)

 的可能性是必然可实现的。

 我从书本上看到说:

 苹果是红的, 那么我就知道苹果是红色的; 而如果我真正拿到一只苹果, 我也同样会得出“苹果是红的” 这一结论。

 前者是通过语词来获得知识, 后者是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两者获得的知识同样可靠(假设那本书说的是正确的), 它们获得的事物本质是相同的, 或者说它们都能获得事物的本质——苹果是红的。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我们的身体在大自然的规定下与世界万物紧密融合, 它们之间不仅仅是联系那么简单, 更是一种有机的互动, 像融在一起的两种液体, 我们的身体就生存在世界的本质中, 我们的身体也是本质, 我们的思维也是本质, 表象一词根本不能在认识论这个话题中立足, 因为除非人们的思维混论或感官出问题他是不可能看到所谓表象的存在的。表象都是人为制造的, 是大脑故意加工出来的产物。

 我们的身体受大自然赋予认识的能力不是为了去认识一些表象来欺骗自己的, 我们都活生生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我们存在于我们自身, 我们认识自身、 认识世界正是依靠我们的身体作为一种本质在本质的世界中的存在。

 世界万物如此贯通, 我的意识与对象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先天的隔绝, 如果有也不是先天的,而是主关加之于上的。

 总之, 我们证明了 无论是通过各种感官还是通过语言, 我们所认识的事物都是其本质而不是所谓表象, 表象这种概念应当缩小它的适用范围, 它只适用于那些被我们赋予了特殊意义的事物, 比如说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和内心活动的关系, 其中外部表象就可以用“表象”来称谓。

 所以, 我把“表象” 一词放到了更第一层的等级上, 它不再是一个哲学词汇而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词。

 既然我们都能生活在世界中, 为什么我们不能认识这个世界呢?

 关于历史的客观性问题, 历史哲学界现在认为历史的完全客观性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一名历史作者都不可能不带着个人的主观倾向去阐释历史。

 我们的认识是否也不可能是客观的, 而我们的认识不客观也就不可能是本质的了? 我不这么认为, 客观和本质又是两回事,客观是不带主观的存在, 而本质的概念对是否客观没有要求, 只要认识到就是事物本质的,尽管不一定是客观的。

 认识的条件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我们的认识是在时空中展开的。

 关于时空, 它们是

  否是我的主观认识形式呢? 时空本身就是存在的:

 我们的空间是宇宙提供的, 我们的时间是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产生的第四维坐标。

 空间、 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存在于这个宇宙的一切人或事物都是客观的, 它们的客观性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思维、 活动中, 先天的时空形式是我们的幻觉, 因为时空不因为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而是因为物质的运动变化而改变。

 时空不是在我们出现之后出现, 也不因我们的出现才出现。

 空间、 时间是我们生存的条件, 它们是客观的属性。

 我们的认识在时空中才可能, 没有任何可以超越时空的认识, 时空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身体下的限制令, 大自然用时空规定我们的身体的一切活动, 我们不可能超越对我们的限制而存在和认识, 就像游戏者不能在游戏程序之外继续游戏一样。

 如果说感性直观的形式是先天赋予的, 那么是谁赋予的呢? 当然是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了我们, 如果说有某种先天感性形式存在那也应该是物质世界为我们提供的, 怎么能把它完全归功于人类自身呢? 人类不是独立于世界、 被某种力量安插在世界中的, 而是世界产生的、 与世界共生的, 所以, 康德所认识到的先天感性形式如空间、 时间等等都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都是物质世界的存在预先放置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

推荐访问:对康德认识论批判 康德 认识论 批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