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时间:2022-10-25 2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供大家参考。

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袁纯清在全省旅行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09.08)

 作者:沙滩贝壳晴朗天

  标签:财经2010-12-04 22:38 星期六 晴 这次大会,是在实现今年保增长目标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体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推进我省旅行产业加快发展。刚才,国家旅行局邵琪伟局长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与国家旅行局签订了建立紧密合作机制的备忘录,会上,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旅行产业发展的决定,俊海同志就决定起草情形作了说明,省旅行局和省旅行集团分别与海内外有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还聘请了10位陕西省旅行高级顾问,举行了陕西天地旅行投资公司揭牌仪式。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对我省旅行产业的发展起到庞大推动作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量我省旅行业的现状,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旅行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和“生态工业”,不仅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而且关联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在促进最终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旅行业涉及国民经济上百个产业、行业和部门,每增加就业1人,可带动其他行业就业5人;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1元投资,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因此,许多国家将大力发展旅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很多省市也把旅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来培养。当前,旅行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早在十多年前,省委、省政府就把旅行产业确定为我省的主导产业之一,从西部经济强省目标的提出,到建设西部强省,旅行业始终是我们重点扶持的产业。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旅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法门寺文化景区一期工程和大唐芙蓉园等一批经典景点的落成,极大地提升了陕西旅行的知名度。从2005—2008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行者3亿人次,旅行收入17一三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7%和19.0%;接待境外旅行者447.8万人

 次,外汇收入22.3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3%和一五.4%,发展速度超过全省 GDP 增速、服务业增速和全国旅行产业的平均增速,去年旅行业规模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9%,拉动和支撑全省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由于生命力坚强、回暖成本低、复原周期短,再加上我们对旅行业的重视和对景点建设力度的加大,旅行产业与其他实体经济相比,率先走出逆境,成为拉动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我省旅行业连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接待游客和旅行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1%和27%。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还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都必须进一步抓好旅行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旅行业发展水平与丰富的旅行资源还不相称,同其他旅行大省相比也有不小差距。横向对比一下,江苏去年的旅行总收入达3200多亿元,是我们的5倍多。同处西部的四川,尽管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旅行总收入仍旧达到了1091.5亿元,比我省高出近500亿元。再从历史上看,陕西入境旅行一度排到了全国第九的位置,去年已经降至十二位。国际旅行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超过3000美元后,旅行业将显现爆发性增长。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旅行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世界旅行组织猜测,20一五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行接待国和最大的国内旅行市场。所以,当前旅行业正面临着难得机遇,我们必须顺应旅行业发展的趋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陕西旅行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到2012年,全省旅行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占 GDP 的比例力争达到一三%,2020年提高到20%左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以构建一体化产业链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旅行业的战略地位

 我省发展旅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对国内外旅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资源禀赋的深刻认识,我们提出了“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扩展在会展、做大在旅行,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这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大选择。

 在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中,旅行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大在旅行,既明确了旅行产业的自身发展目标,又凸显了旅行业在这一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总数达3.5万多处的文物遗存是我省旅行的核心资源价值,陕西旅行发轫于文物游,壮大同样有赖于文博事业的发展,而旅行业的发展,必将使人们充分认识文物的内在价值,并在法律、政策、体制、技术、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旅行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发挥我省文化内容多样性优势,借助旅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丰富和提升旅行的文化品位,同时又可以扩大陕西文化的影响力。旅行业与会展经济的发展也密不可分,商务旅行与会展经济本身就是个孪生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会展经济可以为商务旅行创造条件,商务旅行则大大丰富了会展经济的内涵。这是一条融文物保护与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会展经济于一体,前后衔接、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具有价值不断递增的功效。

  因此,谋划旅行产业的发展,必须按照做大的要求,立足于现代服务业的全局,充分发挥陕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的优势,依靠陕南、陕北、关中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以全新的理念注视和挖掘资源内涵,以项目化手段打造精品景点,在全面提升旅行产业整体实力的同时,延伸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形成旅行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深刻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彰显陕西旅行的人文特性

 旅行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竞争。人文历史资源丰厚是陕西旅行最本质的特点,借助文化的力量建设高品位景点,是增强陕西旅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的人文游在海内外已有较高知名度,其中兵马俑不仅成我省,也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行标识。但是,由于对资源的认知程度不够,景点开发建设的总体水平较低,必须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人文旅行精品景点作为陕西旅行业发展的首选,形成若干重点景区和板块,把陕西旅行的人文特性充分展现出来。

 一是以四大遗址保护和黄帝陵、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人文旅行的影响力。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形式,包装和提升过于凝重、平面、单调的历史人文资源,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让书本里的东西走出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补偿因漫长岁月造成的人文旅行缺乏直观感觉的不足,让游客一到陕西,就能切身体验到这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浓厚历史氛围。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有益尝试。比如,建设大唐芙蓉园和法门寺文化景区,在西安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强对周、秦、汉、唐文化遗址的保护等等,从而使以西安为代表的人文旅行在全国的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取得了彰显历史底蕴、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但是,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从周、秦、汉、唐四大历史文化板块建设来看:“周”基本上尚未破题,仅有周公庙、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和沣镐遗址等零散景点,没有形成鲜明概念;“秦”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核心的构思比较明确,规划正在实施,但建设进度缓慢;“汉”既未形成足够规模,也缺乏名牌景点;“唐”相对较好,但一些精品景区的建设任务仍旧很重,大明宫遗址公园项目刚刚起步。黄帝陵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也存在搞好后续工程建设的问题。这些遗址保护和重点景区建设,具有国家性、世界性意义,必须精心组织实施,没有规划的,要抓紧论证制定规划,已列入建设项目的,要加快建设进度,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遗址保护示范和旅行经典作品,真正达到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的目的。

 二是以延安革命旧址为核心,做大做强红色旅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整整生活斗争了十三年,红色旅行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直达京沪列车的开通和增加了到深圳的航线,使游客进入延安更加便利,延安革命纪念馆建设又被列入中央革命旧址保护的一号工程,红色旅行大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但客观的说,与湖南、江西等地相比,我们的红色旅行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策划、包装、宣传力度不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延安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着眼于把旅行业建成支柱产业的目标进行高标准规划,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红色旅行板块。要进一步拓展红色旅行的载体和内容,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创新经营思路,改进展陈方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要把发展红色旅行与开展干部正规化培训、搞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策划一系列定期举办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延安,感受红色旅行的特殊魅力。延安干部学院的设立,为中高级干部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创造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借鉴这方面的体会,把各种主题活动策划好、组织好。要坚持红色旅行向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延伸,形成以红色旅行为龙头、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同步发展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红色旅行资源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点,实现景点价值提升和知名度扩大双重效应。发展特色演艺目前已成为各地旅行景区丰富游玩内容、增强娱乐性的重要取向。这些演出使景点文化价值大为提升,吸引了游客,延长了逗留时间,既增加了在景区的消费,又提高了景

 点知名度。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丽江的《丽水金沙》等,不仅成为旅行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感悟当地文化风情的重要符号。我省也有成功的项目,长恨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但就全省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调动专业和民间力量,大力推动特色文化演艺进景点,尽快打造一批能够代表我省旅行特色、具有震动力的演艺产品,力争实现重要景区都有自己的主打演出。农家乐也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从以吃农家饭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特色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转化,全方位满足人们田园休闲的需求。

 四是积极拍照反映陕西历史文化风情的影视剧,形成影视繁荣旅行获益的双赢局面。电视文化的兴起,使影视作品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引导旅行消费方面尤为突出。可以说,利用电视剧造势发展旅行,山西走在了前列,近年来连续推出了一批电视剧力作,一部《乔家大院》,不仅宣传了晋商文化,而且火了山西旅行业。应该说,我省利用影视作品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的工作也有新的推进,《保卫延安》、《法门寺》、《望长安》等先后在央视热播。我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强的影视剧创作队伍,但与陕西历史底蕴有关的影视精品却不多,至今尚未显现一部能够产生轰动效应,引发旅行热潮的影视剧,《大明宫词》、《汉武大帝》等也是别人创作的,这一现象值得深思。既说明我们有潜力可挖,有空间发展,也说明自己的工作不到位,必须抓紧努力。宣传、旅行、文化、广电、文物、宗教等部门,应当进行认真研究,加大扶持力度,组织高手策划创作,尽快搞出一批能在全国叫响的大片、大作、大剧。

 四、积极打造山水旅行精品板块,全面提升千里秦岭的绿色价值

 目前,上山下水休闲度假已成为旅行的重要取向,而这一块却是我省旅行业的短板。我曾讲过“在山不知山,在水不入水”这样两句话,意思是说,陕西境内有众多山水景观和温泉资源,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别人的心目中,陕西仍旧是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不知道我省的森林覆盖率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不知道西安出城半小时就是省域六万多平方公里的秦岭山脉,不知道秦巴山地有那么多融悠久历史与美丽风光为一体的景观。这固然有我们宣传不够的原因,同时也有景点发展缓慢、开发不足的问题。如,华山增加容量的问题,多年来都没有得到解决,自古就是洗浴胜地的华清池,沐浴业规模也很有限,基本没有形成洗浴业态。所以,开发自然景观,让山水留住人,是我们下一步调整旅行产品结构的重点。

 以建设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行胜地为契机,整合绿色山水旅行资源,形成山水秦岭旅行板块。秦岭作为我国的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线,地势地貌特殊,动植物资源多样,具有极高的旅行价值。由于景观特殊和靠近帝都,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室显贵、文人雅士游玩之地。但长期以来,除了一些专业人士之外,我们对秦岭旅行价值的认识极为有限,必须在切实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借助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行局的力量,环绕建设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行胜地的目标进行整体策划,打造山水秦岭的旅行品牌。一是要突出重点。主要搞好华山、太白山、秦岭植物园和金丝峡、南宫山、长青华阳及黎坪等景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使各个景区从不同方面体现山水秦岭的特色,形成绿色生态的整体形象。二是要统一标准。秦岭中的景点,有的有一定基础,有的正在开发,有的尚在规划,无论哪种情形,都要统一规划理念,统一建设要求,统一服务标识。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开发和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实现各景区的互利共赢。三是要统筹规划建设游玩线路。交通、旅行部门和各市县要紧密配合,搞好进入景区的道路建设,形成便利流畅的交通网络,最好在景区之间形成环线。这个问题

 解决不好,建设休闲度假胜地就是一句空话。四是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特别是陕南几个新景区,要加快景区内道路和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努力提高接纳游客的能力。五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秦岭...

推荐访问: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产业发展 全省 大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