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信息道德培养(2022年)

时间:2022-11-05 18: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信息道德培养(2022年),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信息道德培养(2022年)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与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正加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启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了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等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早日与国际信息教育接轨。

 一,积极创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是课堂的主旋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届大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轻松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2.正视教育性游戏。

 游戏教学法借助与教学相关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本比较枯燥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课的教学可谓是对症良药,但是对于应用程序课来说很难找到适合的游戏,其运用有一定局限性。教育性游戏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如果我们适当地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教育性游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信息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流的比特化,一些不良的信息业夹杂在其中,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信息道德低下造成的。信息道德在人的信息素养中具有定向、动力、支配与调节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人生

 观、信息观、道德情操、情商等,信息道德的高低好坏,决定其是否有利于社会。

 1.学生自身道德意识的提高。

 所谓道德主体性就是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学生并非“囫囵吞枣”地、被动接受,而是内化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对学生深层次的要求。为达到这个最终的目的,首先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远大的道德理想。其次,由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道德认识还不够完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以引导,直至学生成为信息道德的主体。如学生用《Word2000》制作了精美贺卡,便可引导他们在节日时送给爸爸、妈妈、老师或者长辈。

 2.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的加强。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因此,教会学生选择,就成为提高学生信息道德素质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都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次,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和资源网站,并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不断实践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会选择,提高细心道德判断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开设创造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和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才能自由地在因特网上驰骋,获得所需的信息。

 1.任务驱动,明确探索方向。

 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任务,发挥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小

 学生应掌握的新技术包括:知道计算机的组成;会用字处理工具写稿;能够用因特网浏览器、在线图书馆、电子邮件等方式,从众多信息中检索和获取信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突出任务驱动法,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设一个会动反馈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有关信息科学知识,掌握信息技能。

 2.融会贯通,协作解决。

 学生学习了各种相对孤立的计算机技能后,仍可能对如何将各种技能证和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不知所措。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半可包括用多长时间,完成那些学工作,向谁递交或发表怎样的成果。这更需要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如每逢节日,教师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贺卡,将它们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送给老师或同学。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制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 E-mail 发送给老师或同学。

 3.正和应用,知识迁移。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设法让信息技术课程所获的能力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课程实现整合迁移,开设创造性的实验。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社会还是音乐、美术等课,教师应常常运用电脑,使用课件,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像、乐等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尤其是我重视教给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上网查寻;(2)到图书馆查阅;(3)在家庭藏书中

 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8)参观展览;(9)参观博物馆、科技馆;(10)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同学们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这既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客观评价、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学校、年级、班里,少先队各级组织不断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同学们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有利于将信息活动迁移到同学们的各类学习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五.重视教师的示范

 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缤纷多姿、变幻万千的多媒体世界,学生就会被神奇的视听效果与交互功能深深吸引,从而生发挥之不去的热情与兴趣。教学“复制”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示范输入一个字母 A,然后不断执行复制命令,因为是按几何级的复制,学生看到老师仅仅动了几下鼠标便出现了满屏幕的字母,自然会生发羡慕与尝试的欲望,激发起浓厚的兴趣。

 随着教育手段的技术化,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在利用计算机交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既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让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多运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要开展和普及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与学习和生活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扩大学习视野,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推荐访问:小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小学生 道德 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