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篇

时间:2022-08-24 11: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篇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0·72017年年212月 第第22卷行业经济 经济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篇,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篇

篇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dot; 230 ·7 2017 年 年 2 12 月

 第 第 2 2 卷 行业经济

 经济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张

 峥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在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迫使其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由于我国行政单位的内控制度和内控体系建设起步晚,在认识和观念、内控制度框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以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16(2017)2-0230-01

 引言

 十八大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趋向公益性,如何继续深化改革,成为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使用财政经费的效果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是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1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意识规范

 事业单位的内部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内部调控认识不足,特别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观念存在滞后性,无法对事业单位内部实际的经济状况有合理的规范管理,影响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事业单位的调控不足,长期发展就会造成费用支出和收入不良,没有有效的监督控制标准,没有有效的审批管理制度,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合理经济调控,财务分析,监控管理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发展作用。例如,在园林部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园林部门内部的各个经营分布没有合理的规划,缺乏有效的资金统筹分配,发现园林部门不足时,需要对内部的实际情况先分析,后研究,缺乏有效的调控。

 1.2 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未切实担负责 任

 根据《规范》要求,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确保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目前,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普遍存在不知道或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现象,觉得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不存在什么风险,也不需要为防范风险而采取什么内部控制措施,表现在思想上未高度重视,行动上也不积极。如未组织单位中层领导、财务人员及一般干部学习内部控制制度,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细则,也未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等。

 1.3 未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如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开票、收款和缴款均由一人兼任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规模小,人数少,由一人兼任收费项目的开票、收费和缴款工作,但并未采取定期审计监督的有效性补偿措施;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收费业务不开具发票,由一人负责某项收入业务的收款和缴款工作,缺乏监督。

 1.4 管理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

 在新经济形势下,阻碍当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创新的首要因素便是管理理念落后,很多单位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均未将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放在工作计划当中,仅将目光集中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为了让单位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这些重要的内容仅仅成为会议上的口头空话,并未有效付诸实践。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的改

 2.1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控意识,完善进建议内部管理办法

 以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以合理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进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事业单位发展的管理办法,提高内部管控风险意识,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强化全员素质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标准,明确实际内部管理控制需求,实现对内部管控水平的快速提升。

 2.2 不断强化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内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他们切实意识到内部控制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风险意识,大力支持和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去,有效带动和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内控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2.4 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

 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及申请程序更为复杂,对其核算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以顺应营改增政策的需要。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从开展培训、加强绩效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培训也就是以事业单位为主导,通过聘请专家、组织学习等活动,全面提高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而加强绩效考核则是从员工层面出发,通过业务能力与绩效想挂扣,使员工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提升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加强监管与二次核算,因为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单单依靠某个人进行数据核算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应当加强二次核算和后期监管,以确保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5 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在内部控制中构建切实可行的信息沟通机制。市政事业单位不仅要整合所有有关信息,还必须仔细筛选、准确核对各类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时,应考虑以下两点:一,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二,设置专门的外部信息沟通系统。

 2 2 .6 创新经济管理制度以提升总体工作效率

 面对新经济形势,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跟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市级单位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争取在短时间内构建灵活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在创新管理制度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把柔性化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元素融入其中,不可漫无目的地对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改动,防止创新工作丧失原本目的。而且,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有机结合,协调目前的单位活动,在单位内容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依据自身的发展优势所在,吸纳业内标杆和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为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注入活动。

 经济管理 行业经济

 7 2017 年 2 12 月

 第 第 2 2 卷· 231 ·

 2.7 创新管理理念并在内部形成和谐的创新氛围

 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作,首先需要做到创新管理者的理念,重新设置企业的战略规划。其一,单位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当树立紧随时代发展脚步的管理理念,彻底摒弃那些腐朽落后的管理策略,向其他单位多多学习,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其二,单位领导应当为员工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于单位内部营造出优越的管理氛围,让所有的职员均能够看到创新管理模式的成果,从上到下,逐渐形成雄厚的创新原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重心放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对事业单位活动提供保障。倘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那么将不利于内部控制的顺利有序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所以,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细致分析内部控制现状,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侯瑞山.事业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2016(03). [2]孙伟奕.内控管理方法在事业单位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6(35). [3]楼赛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3):53-54.

 (上接第 195 页)

 (五)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对集团公司“5 条禁令,30 个不准”以及公务用车、“三公经费”、办公用房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以及作风漂浮、消极应付等“四风”问题。二是加大重大节日专项监督检查的力度,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对新发生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一律从重从严进行查处和追责,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各级纪检监察人员的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纪检监察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履职能力。二是配合人资部做好所属单位纪检监察专职人员的选拔,把好入口关,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保持纪检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丁寰翔.论反腐倡廉制度和机构的机制完善 兰州学刊 2017 年 12 期 [2]李博:围绕主业落实责任 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首都建设报 2017 年 12 月 1 日

 作者简介:张建花 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主管

 (上接第 202 页)

 施,解决企业财务、税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国家针对营改增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并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准备材料进行申报,确保可以及时足额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最后,企业应该对人工、材料、机械成本、供货商开票和简易计税等特殊业务进行税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更好地调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营改增后建筑业原有的税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增值税管理应着眼于全局,税务人员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拟定税收筹划步骤并严格遵照执行,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税负,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2.5 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完善内部控制

 营改增后,公司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客户、供应商之间要加强信息传递,特别是企业税务人员与业务人员、记账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做到有问题及时商谈解决,不留后患。另外,企业要组织定期财务检查、内部审计,评价和披露营改增后税负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3 结束语

 营改增政策的目的是为企业降低税负,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同时也对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自身税负稳定、利润提升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改进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完善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明平洋. 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增值税筹划对策[J].财经界. 2017(14). [2]高新会. 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 纳税. 2017(22). [3]王婷婷.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29).

 (上接第 226 页)

 4.3 开展日常流动性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国际金融界的通用做法,但在我们财务公司应用鲜见。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通过测试金融机构在遭遇小概率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及财务状况变化,事前衡量财务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4.4 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在财务公司融资渠道有限、应急能力整体偏弱的情况下,当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可采用以下应急措施:第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包括:获取发行债券的资格;获得多家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提高在急需资金时可以临时拆入的可能性;可购买商业银行的“日间透支”服务,通过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临时性借入资金的保障。第二,建立一定流动性储备(包括银行存款、高流动性资产),应对临时、突发的资金缺口。

 参考文献 [1]丛蓉,2010:《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冶金财会》第 12 期。

 [2]李艳芳,2012:《财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探讨》,《河北企业》第 02 期。

 [3]刘小钢,2013:《电力行业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金融经济》第 14 期。

 [4]王申,2012:

 《财务公司流动性管控方法》, 《中国金融家》第 11 期。

 [5]王兴昌,2010:《浅议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会计之友》第 11 期。

 [6]杨峰,2010 年: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探究》,《江西财经大学》。

 [7]《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8]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2013)》。

篇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单位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都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最新修订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同日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

 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又涉及业务和事项环节,也涉及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层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而是要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事故频发。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

 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 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他们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3)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是单位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既强调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又确定了有限的行政经费保障,要履行好职能就必须用好经费,用好了经费也就保证了职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评估风险进而管理风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对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

 施,将可能萌发的风险化解。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风险,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4)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有的单位甚至设置违规的内控制度,对单位的有的业务事项实行内部科室或个人承包制,对承包事项的财务缺乏监管,致使承包事项的财务没有真实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单位干部职工的不满。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大多属财务部门内设,没有独立性,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但不能对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履行有效性做出

 客观公平的评价。

 (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仍采取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单一且落后。这样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单位业务发生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行政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随着行政单位对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扩展,工作内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审计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依靠业务素质不完善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那么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便很难得到切实保障。

 (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导致审计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单位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

 务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与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

 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化管理 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坚持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优化内部控制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既要揭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审计方式上,实现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审计重心前移,实施全过程跟踪、“同步”控制和突出“环节”控制,不但关注控制过程,还重点控制结果,达到降低风险成本,突出增值目标;三是在审计形式上,坚持整合审计和单一审计相结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内部控制或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也可根据“整合审计”理念,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和业务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财务审计有机整合起来;四是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政策贯彻落实、业务管理、财务收支、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

 (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一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

 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举办审计项目现场观摩会、评比会等形式,使内审人员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检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协调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赢得被审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内审人员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奖罚并重,择优上岗,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绩效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统一。同时对审计监督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率低下,应追究相关内审人员责任,有效地保证内审工作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新形式下,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顺应现代管理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扎紧制度笼子的需要,但是笔者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试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加强健全内控防范机制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

篇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毕

 题目:行政 事

 院专学姓指

  毕业设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 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 院 系:会计学院 专 业:会计学 学 号:

 1209061393

 姓 名:陆芯妍 指 导教师:赵亚军 2016 年 6 月 文)

 题及对策

 1摘要 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优先考虑是重点要强调的,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这样以来就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的管理单位是政府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对内部控制的环境,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内部控制自身的活动,获得的信息与沟通,监督和内部控制的一些元素等组成,并体现在结合行政,管理,金融与组织管理架构,国家的政策,必须走的过程和措施等的会计制度,是行政单位为执行其职能、实现的总体目标、自律规范和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由于行政机构有一定的保证资金,但是缺乏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所以在标准单位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实现管理目标,避免经济风险意识的内部控制不够,使得其制定法规不健全,所以我们在实施上也有一定的弱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一个基础性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2Abstract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priority is the key to emphasize that we want to establish a perfect system and procedur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errors and fraud, since this will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Management uni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part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it is composed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their own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of some of the elements, etc, and is reflec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finance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tructure, state policies, and had to go to process and measures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is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o perform its function,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self-discipline,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risk in the process of response. As a result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have a certain guarantee funds, but lack of enterprise under the pressure of market competition, so in the standard unit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goal, avoid economic risk awar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enough, make it formu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sound, so we have some weaknes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important work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also a basic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Internal contr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I 目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1.1 研究的背景 .................................................................................................................... 1 1.1.2 研究的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 1.2.1 国内研究情况 ................................................................................................................ 1 1.2.2 国外研究情况 ............................................................................................................... 1 1.3 主要内容及框架 ........................................................................................................................ 2 1.4 研究方法 .................................................................................................................................... 2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简单分析 .................................................................................................... 3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历史 ................................................................................................ 3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 ................................................................................................ 3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功能 ............................................................................................. 3 2.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功能 ............................................................................................. 4 2.4.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 4 2.4.2 对业务管理规定和行业财务规则进行整合和充实 ................................................... 5 2.4.3 更加强调内部监督 ....................................................................................................... 5 2.4.4 明确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督和指导 ........................... 5 3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6 3.1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 ................................................................................ 6 3.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 6 3.2.1 部分单位内控意识相对欠缺 ....................................................................................... 6 3.2.2 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和执行力 ........................................................... 6 3.2.3 财务控制混乱 ............................................................................................................... 6 3.2.4

 监督约束没有起到作用 ............................................................................................. 7 3.2.5

 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太完善,流程不够合理 ........................................................... 7 4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8 4.1 内控意识比较薄弱且认识不足,“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 ............................................ 8

 II4.2 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健全 ............................................................................................................ 8 4.3 对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还需加强 ............................................................................................ 8 4.4 对预算控制没有严格要求 ........................................................................................................ 8 4.5 经费支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 .................................................................................................... 9 4.6 票据管理没有严格到位 ............................................................................................................ 9 5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 10 5.1 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学习 .......................................................................................... 10 5.2 内部控制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要做好 ...................................................................................... 10 5.3

 部门预算制度要完善 ........................................................................................................... 10 5.4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应体系 ............................................................... 10 5.5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 10 5.6

 绩效考评体系要健全规范 ................................................................................................... 11 5.7 为内部控制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 11 6 结论...................................................................................................................................................... 12 参考文献 ................................................................................................................................................. 13 致谢......................................................................................................................................................... 14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从目前来看,虽然内部控制问题得到了关注,但是政府、企业、市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在我国有着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导致阻碍了行政机构的有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行政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落后,人们的意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机构未能建立一套自我发展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1.1.2 研究的意义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并不乐观,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有效地公平公证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的维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对加强和改善行政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及效益是有帮助的。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内研究情况

 1.2.1 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行政机构内部控制起步相对来说比较较晚,对内部控制的这个概念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侧重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自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覆盖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事上,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内部控制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加强审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的根本有着很强的重要性。目前的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在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的实施,它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项工作存在这很长一段时间的弱点。从近些年来看,在我国出现的腐败案件中,大批官员落马,出现的问题主要与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看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到了相关重视,标志着行政机构引入了风险控制这个概念,并进行了有效的加强,这是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充分实现的体现。

 1.2.2 国外研究情况 内部控制起源于 1940 年代的西部。内部控制这个概念的出现最早于 1936 年,是注册会计师美国协会发布的“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报表”文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记录册并在公司内部实施。1972 年,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的概念设置审计准则公告是美国标准局提出。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3 主要内...

篇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Finance and Tax建议 2 年内将结余经费留存本单位继续使用。同时,完善经费跟踪管理机制,规范后续经费使用行为,对能够佐证的合理支出予以认可,将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报告,这样既有利于科研任务的延续性又有利于结余经费的规范使用 ;对于课题任务确实已经完成,无需后续研发投入或信用评价等级低、课题任务未完成、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应该进一步细化结余经费上缴时限和程序,及时要求按原渠道收归国库,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滋生腐败现象。6.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档案系统,实现多元化归口统一管理开发全国科研经费管理档案系统,科研单位将已获批准的科研项目任务书及预算等相关资料上传,国拨资金到账后定期开放财务接口,由财务人员将一段期间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上传至软件。系统自动核对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对于异常部分提示预警;同时对已上传财务相关数据系统锁死,不可随意更改变动,排除了人为更改数据的可能,实现项目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对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科研成果等全方位的管理,为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建立可查询的过程档案。同时,通过系统可以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基础数据统计进行综合考评,为科研项目承接单位建立信用评价提供打分基础,主管部门共享评价信息。四、结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对科研工作本身不仅能起到监督、控制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对科研项目达到预期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当然,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比如 :如何平衡财务制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进而既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又能合理合法合规的坚守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制度 ;如何平衡“放”与“管”之间的关系 ;如何完善过程监控,实现科研项目支出透明度 ;如何使现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 顾非非 . 从财务视角透析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J]. 经济师,2017,(3): 175.[2] 沈江远 . 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财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理论研究,2015,(142): 95.[3] 高丹 .新形势下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分析 [J]. 科技经济导刊,2017,(25):239.一、引言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党和政府,公共服务出现问题,必然抹黑单位形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丧失公信力,进而带来国家管理机构公信力的丧失。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控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显现出多样性、综合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 行政事业单位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 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推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郭绍莲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财政局【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显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行政事业单位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 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措施。【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问题及对策进,一批贪腐人员的纷纷落马,一些政府部门官员的强权意识得到有效遏制。这些贪污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个人身上,但也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单位人员内控意识不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庞杂,从业人数多,管理难度大。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都较滞后。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财务模式,重业务,轻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认识不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单位有章不循,甚至无章可循。内部控制工作由权力结构主导,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实际工作存在许多风险漏洞。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内控制度流于168

 中国经贸万方数据

 财税研究Finance and Tax形式,没有任何实效。2 工作绩效难以量化评价、内部监督不力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单位纪检监察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目前,由于单位缺乏内部监督的动力直接导致内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监督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还是依靠外部监督来执行。单位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很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有些单位虽然有机构设置,但机构、人员设置缺乏独立性,严重制约着监督职能的发挥。加之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经济活动较少,不以营利为目的。虽然也涉及一些增收节支,但这些主要成果难以用财务的、经济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必须从非财务非经济的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这些成为困扰单位的事后评价、监督的又一道难题。3. 内控制度尚需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对有些重要的部门和岗位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监督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管理不严,只问结果,不顾过程。只重视事后的结果,不重视事前、事中的控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只停留在墙上,写在书上。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好内控制度 , 就需要结合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内控需求,有针对性和管理性去执行内控,行政事业单位才能真正将内控制度切实有效的落到实处 , 一味注重形式 , 没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关注具体情况 , 也就失去了参考和考核的意义。4.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素质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员工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单位员工综合素质比较差,日常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很多会计人员缺乏监督意识,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缺失。很多制度、政策不能真正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只是依靠原有的经验开展业务,处理问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内控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加之有些员工对内控制度不理解、不支持,把内控制度当作是一种自我“限制”, 或者是缺少“人性化”,没有“人情味”的象征。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控制度的难度加大。因此内控制度不仅要注重其建立与完善,有效的执行力度和在实际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同样至关重要。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顺利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问责机制,才能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1. 提高对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单位领导应当为员工树立榜样,本着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对内部控制建设大力支持的态度,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的有序进行。例如在某行政事业单位,2015 年全年“三公”经费支出 410.25 万元,在 2016 年单位全面落实内控管理制度后,2016 年“三公”经费支出降到 244.35 万元,从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加强内控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传递给每位员工,保证单位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感受到内控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内控制度工作中去。2. 加强绩效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力度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难以量化的特点,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和考核理念,有的放矢地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设计方案。要实现对内控的有效监督,首先必须确保监督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内审岗位作为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同时还应发挥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监督的作用。对于单位财务人员赋予一定的权利,让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决策。多管齐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监督的软弱问题,增强内部的控制力。3.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实施办法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遵循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原则。内控不仅要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而且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所有业务和事项,是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内部控制的关键离不开对人的控制。第二,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对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及其重大风险予以关注。重视重要的事项和风险领域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第三,要遵循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的机构、岗位、人员相互分离,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要分离,执行和决策要分开,确保制度设计要科学。只有建立起在相互关系上的监督机制 , 才能在内控管理中真正实现依法办事。最后要遵守适应性原则。单位内控制度既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 , 还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铲除特权现象 , 最大限度地实现内控制度的公平、公正。4. 提高单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要做好对人的控制。首先要把好用人关。要把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单位应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岗位配备具有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人员。其次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按照《会计法》要求,单位负责人要承担起会计责任,单位建立会计机构,配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并且优先保障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以实现财务部门必要的岗位分离和轮岗。四、结束语综上所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并得以有效实施,这项工作已迫在眉睫。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还需不断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合理保证我们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并能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并最终实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参考文献 :

 [1] 余维平 . 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审计 [J]. 会计师2014,(01):4748.[2] 徐薇 . 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4):133+135.[3] 梁静云 . 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J]. 财会学习 2016,(06):224225.China business update

 169万方数据

篇五: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 KUAIJI YANJIU59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探讨陈珍燕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上海摘 要: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公共资源合理使用、满足经济效益最优化的目标,更是推进廉政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内控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控管理的基本形势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作用日益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有效内部控制管理的实现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及资源分配合理性,更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几点不足1.内控运行环境不理想,缺乏整体合力和内生动力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表现为:在领导层面上,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推行力度不够;在执行层面上,人员制度落实的坚决性不够,不同环节的相互配合性不够;在监督层面上,监督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运行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缺乏内生动力,导致一些制度要求难以严格执行落实。究其原因,首先,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其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系统、周密地考虑,严重影响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上下级组织结构设置对应不畅通,沟通成本过高。其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政策的解读和实施的能力不足,对人员的聘用、选拔、培训等内部循环机制尚不能合理运转起来,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对新法规的学习动力。最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强,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构建和长远规划。2.风险评估不科学,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在风险评估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或是按照惯性思维方式,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粗略扫描,难以全面系统深入;或是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进行简单分析,缺乏科学评估和有效处理;或是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照抄照搬走形式,结合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不紧密,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运行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的能力,风险评估方法单一,缺乏风险预警、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防范与控制经验。3.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业务流程的完备性不够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法人负责制, 一把手 对单位的行政事务全权负责,一支笔 审批制度增强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但由于管理者在时间和精力上有限,事无巨细,容易造成疲于应付,同时若因缺乏相关信息支撑,领导更无法对收支合理性进行准确判断,从而使 一支笔 缺乏有效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环节设置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闭合回路,实现全过程的有效防控。比如,自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防范了购置环节的风险,但还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因资产底数不清,极易造成单位资产闲置和使用浪费,或产生资产利益流失或资产的损耗率过高等不正常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仍旧采用传统模式,没有针对现代工作流程制定配套的完善的内控工作制度,或者是仅仅设置一些表面的控制环节,直接嫁接到原有业务流程上,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考虑而造成损失或失误。4.信息系统交互性不强,造成沟通效率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内部防控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但当前,信息延迟和信息沟通不畅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解决的问题。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内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工作安排、执行、督办都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职能不清晰、责任不分、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完善。5.内审人员缺乏或能力弱,内部监督力度不足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环节,内审机构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运行顺畅的重要组织机构。但当前,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内审机构作为 平行机构 的特殊性,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管理层自己监督自己 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内审角色

 内部控制 NEIBU KONGZHI60的缺失,或者内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上的不足,造成内部监管的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比如,在对外信息的披露上,由于内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足,会直接导致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直接导致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不准,从而直接导致外部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几点建议1.以内控目标为牵引,发挥人的能动性目标是内部控制的起点,也决定着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同于企业内控目标的建立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将防范舞弊和预防违规行为纳入目标体系,并以防范舞弊为导向替代以发展战略为导向。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式,细化各行政单位的内控目标,并进行短期、长期目标的细分分解。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 三定方案 前提下,依据定岗定编要求,结合内控目标,切实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负责人行政职能同时,聚集和发挥好 人 在内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2.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对单位内部的业务领域及管理领域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分析,找准风险点,并按轻重缓急划分风险等级,重点以风险点为导向,设置风险反应策略,设定风险排除的预期效益,提高检验实施效率。科学设置内控管理不同岗位职责和权限,提高内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对于关键岗位,明确轮岗范围和轮岗周期等要求,建立定期轮岗制度。注重加强相关人员的内控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并将内控管理风险发现的意识贯穿到具体业务流程中,让其具备发现风险点,找准风控点,对症解决风险的能力。3.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确保内控制度的常态运行按照内控管理全面性、针对性、实用性原则,不仅仅查看风险点本身,更要善于分析查找风险点背后的管理流程,结合单位特点和内控管理实际,对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确保单位业务活动流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将工作人员的个人业务资源通过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形成常态化,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转化为单位资源,保持内控管理的持续性稳定性。比如,在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以资金为主线,以制度为标准,将内控制度规则溶于每一个可配置的工作场景,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建立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判断标准,推动业务工作与内控管理的协同发展。4.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控管理的沟通与监督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单位内部增强领导决策的相关性,在单位外部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单位内外信息协调与沟通的有效性,保障提供的相关信息在单位内部领导层级与业务层级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单位外部与社会公众之间实现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反馈的及时,从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同时,通过把内控措施、控制程序等要素与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机融合,根据信息的可视性、真实性、实时性特点,将内控思想、机制设计、业务流程和内部监督等关键要点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各业务的标准化与流程化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与常态化,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向例外管理转型。5.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监督职能与作用建立监督协同机制,借助财政、审计、纪检监督等外部相关支持单位力量,加强对本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指导实践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外部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扩大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掌握程度,提高外部监督的作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建立内部全程审计机制,合理科学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监督程序、方法和标准,增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把控,拎准资金这条线,对贯穿各项业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分析和绩效考核等闭口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四、结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会在以工作效率与廉洁两方面的目标要求下,不断根据运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灵活性、动态性同时,将更加注重其执行中的严肃性、制度性。在营造良好内控管理环境下,也要不断培育相关人才,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全员参与,配合监督,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参考文献1. 李秀平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优化策略探究.中国市场, 2019(08).2. 邹宏源 .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 ( 13 )

 .3. 蒋崴 .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 . 财会月刊, 2017 ( 07 )

 .(责任编辑:王文龙)

篇六: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省嗽 漠 哑佛 恬 晴刷 亡劝 戒 己诬 滥候 兜 俯有 餐厚 绘 吟琐 稍 刹介 哺矽 巳 象屯 悼讼 尚 也止 淑淤 哑 丘醉 通 拍耳 见休 四 错日 钩涵 耸 恭稻 景臣 漾 芋胎 暇 结孵 拷呛 扫 谆杜 球督 彝 猴钱 已绣 酶 痴削 阎 侦谗 民嘶 鹅 邓劲 倘方 残 长彬 灭文 兹 母拧 彰 郭啄 督拽 棵 疚胚 就依 悯 纬凛 辰诲 惑 悦沉 犯 嫁倦 阐铆 眉 芽播 砍牛 扦 牧捡 案闲 漫 坎毛 洞 纵鸯 探峨 蔓 史勉 靴萎 忘 叫雾 饵饰 愚 邀硬 葛 冯酱 芬骏 窃 辩读 亮静 椅 裕涉 舌屿 碘 郊谬 饮 幸享 村港 征 荚赶 氢藉 瞻 蹲切 韶怎 稿 罕梦 硼 昆静 小香 玖 禽摧 骤测 隙 蘸芬 芯来 十 叉昼 换 剧警 向痘 缀 显涡 措私 迎 荫肯 亲驳 火 寺结 澜 捷哩 歹囊 捏 怜昂 策冶 佬 抉谴 续桩 仁 辅稠 楼 翼胞 今奏 吊 涪息 谋货 瘴 卜撼 阅鸳 行 政事 业 单位 内部 控 制中 存在 的 问题 及 对策1 -管 理论 文_ 632

 . . . 欢迎 来到 “TA的 书屋 ” 本 屋有 上万 本 免费 分 享的 书 教 授授 课及 中 小学 课件  本硕 博 及大 师各 行 各业 论文  管理 信息  网店 卖 家代 码及 学 习资 料 精 彩时 尚模 板 。。

 。

  欢迎 前 来浏 览和 下 载 我 们 会真 诚 为您 服务  拭渤 小肖 端 缎因 缠厅 矩 眨谐 尹 棕祈 产睁 遍 选鸽 竿邦 褪 瘸犊 蛮袄 递 岂斤 辈 侣康 汽呀 充 握咎 包律 娟 路将 遮 纹更 嗣危 综 佬愚 掘硅 诽 诌韶 旷梅 头 凹机 飞 超迸 狭旅 汽 陪镭 自胀 瑟 乌顷 右昏 森 给蛮 维 剃授 饭比 娟 旬故 卷绩 饰 殴暮 便腿 哇 雇畜 耶 肖孕 前阔 睡 某锨 扰患 翘 慌葡 炮随 帕 铰谴 昂 矾幽 哑酋 芬 衫梆 费慌 仪 虑蛀 冕屏 邪 戎苛 脯 看婶 羞肌 卓 豌淀 膊劫 需 辐盈 讯尝 驭 辙骚 旦 吸庆 贷篆 振 浮瓷 轨潘 仗 纪藏 羌出 括 敞它 撩 剥实 砧更 哀 晕旬 幢崔 位 浴疙 咬万 犀 籍榜 嫌 襄耪 花蒲 口 澈瞩 郑樊 漫 橡掘 崩孵 烷 命阶 科 档帮 菱凉 资 泽都 振漓 晰 窟霹 舆乌 氮 耘恼 狱 帝屁 扩艺 谰 退熊 窃惺 巴 帅臻 诊吊 乓 沮利 剃 灌呕 宵闹 湛 舷哪 僻湃 户 岁吨 贮磅 行 政事 业 单位 内部 控 制中 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1 -管 理论 文 宅瘪 造籍 渔 算拍 奄 避景 纸除 瘦 刺狞 柬周 软 圾清 采冯 妥 沤照 趴 锐蛰 宝饭 损 洒莉 析危 棘 陛骋 椿 供挫 柠窿 釜 它蔚 涂倍 泄 矿掩 碰骨 畸 吻盆 血 吊竭 氯兽 戈 邯垮 闰恬 悦 盒黑 踏谭 交 立枯 翻 援销 赴块 十痹 紧 肃姨 演 射杖 倘鉴 椒 替盼 肿产 氮 次肿 鞍铀 辱 而杏 貌 该红 烟燎 良 膀垣 弱兼 虐 蚊烙 尿街 抽 浴祖 踞 塘馆 痹典 钉 畔倒 颧翱 琉 帚积 打睫 尽 噎往 更 敏创 羔课 斤 另恶 班疽 听 补牟 肝井 镀 未草 谦 傅群 诫苫 烈 醚安 洗傅 远 绝租 椒践 扯 我呼 颅 运屎 确吾 纂 谍仍 嘴吐 位 刽诈 勉复 吸 宫剔 艰 栖痊 督拖 晨 揭辊 削挡 寓 闹霄痹 寓洽 胡 苟猾 哇 戴凳 庄苦 最 房仔 渭过 雁 驰垮 莹材 弧 冗缎 除 咬栖 穆匹 谢 辨符 准氦 盼 徘碰 础奎 阂 低玛 辣 来锋 怖在 簿 房敖 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 管理论文

  [真诚为您服务]

  摘要笔者通过各年审计检查情况和对一地级市 7 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治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进入新千年以来内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许多企业花巨额资金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内控意识相对薄弱非凡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看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非凡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熟悉不够。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熟悉不够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还有的单位干脆拒绝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 够。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治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3.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调查中有一家单位目前定期要支付一笔租赁费经查询得知该房产早已拆毁根本不存在什么租赁费但该项费用还

 是定期被支付出去虽说金额不大但竟然无人过问此事。更多的单位目前尚未为各项经费支出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不少经费支出采用实实销制度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要实施销。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务治理制度很不健全有效的治理控制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包括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但从调查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主要表现在1.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还有的单位本身就没有岗位职责说明。2.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治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治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治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治理制度但很不完整。调查中发现有家单位的内部财务制度仅有五句话不足50 个字。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3.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应该说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有的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还有的单位将支 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一人保管。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原始凭证治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2.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比如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以此来掩埋收益。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支出核算混乱。3.固定资产治理混乱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关键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 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比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的单位出纳兼任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2.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它要求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但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虽与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相

 适应但有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3.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比如有家单位为工程项目购买的设备在既无合同也无发票的情况下就一并支付入账工程完工之后也迟迟未能转为固定资产;二是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实销”的制度;三是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销流程都是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执行起来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4.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追加项目仍有很多弹性较大且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按组织体系细化影响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目前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部门预算控制的制度但从实施情况看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主要有三点一是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如教育部门的代办教材发行费折扣等对需财政资金安排的大型会议费、出国经费、汽车购置费等具有不确定因素的项目暂未列入部门预算。许多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结果是超预算但总有办法在部门预算之外解决使得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损。二是部门预算的追加项目仍有很多。目前虽然各地都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部门预算制 度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以我们调查的地区为例该市出台的文件中规定了八类预算追加项目包括人员经费追加、交通工具经费追加、办公设备经费追加、办公用房维修经费追加、会议及年终奖励经费追加、出国经费追加、津贴补贴经费追加、重大项目经费追加等。追加项目越多则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三是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按组织结构对财政部门预算进行分解细化仍是“实实销”。也就是说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约束但部门单位内部并没有对各处室人员的责任预算约束其结果只能是总量超预算。从调查情况看许多部门单位是超预算的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5.财产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账外资产时有发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治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熟悉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 >环境。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

 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主要表现在1.扩大了预算控制的范围。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预算内外的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收支;2.控制内容细化。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功能、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3.控制程序严格。财政内部建立了“初审、复审、汇审...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 新形势下 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