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5篇

时间:2022-08-17 16:50:07 来源:网友投稿

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5篇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共2篇)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5篇,供大家参考。

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5篇

篇一: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议论文事例论据(共 2 篇)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 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 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 岁发明留声机,33 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 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 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 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 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 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 19 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 年 1 月 23 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

  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

  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

  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

 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

  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 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

  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

  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

  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

  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

  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

  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

  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

  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 100 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

  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

  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六、勤学好问篇

  1、道理论据: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晁说之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富兰克林

  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有创造事业。——伯克

  2、事实论据:

  华罗庚一生好质疑。伽利略多思好问。

  鲁班发明锯子。鲁班生活在工匠之家,从小好学肯钻,随家里人参加建筑工程劳动,学会多种手艺。

  一次,他的手指被草拉破出血,他便研究起茅草,发现茅草边上有许多锋利的锯齿。据此,他发明了锯子。

  他还发明了曲尺、钻子、凿子、铲子、机关锁、机动的木马车和云梯等工具。两千多年来,他直被木匠奉

  为“祖师”。

  七、惜时篇

  1、道理论据: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谚语

  2、事实论据:

  分秒必争。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

  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总结。1963 年是他最满意的一年,因为他创造

  了 2006 小时的最高工作记录。他出去散步,便背外语,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时间一一秒也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

  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

  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与刘琨均为同州主簿时,共同立下大志,决心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来。祖逖与

  刘琨共被同寝,中夜听到野外鸡叫,将刘琨蹬醒说:“此非恶声也。”直床练习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

  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您都应当离开中原到外边干一番事业了。”

  八、助人为乐篇

  1、道理论据:

 高洁的人喜欢施惠,而耻于受惠。——亚里斯多德

  助人应及时,帮人应诚心。——谚语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2、事实论据:

  韩信与施恩不图报。

  雷锋的优秀品质。雷锋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常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战友中谁家里有困难,他就

  偷偷地把自己的钱寄去;战友的衣服脏了、破了,他就悄悄地帮助洗净、补好。业余时间,他到学校当校

  外辅导员;逢年过节,他到火车站扶老携幼,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出差外出,好事做一路。一次,有位妇

  女为丢失火车票犯愁,他掏出自己的津贴买来票,还送她上车。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说:“我是甘心

  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是需要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的。”

  老人种苹果。有位老大爷种了许多苹果树。有家问他:“你这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

  这些树才能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了。”老大爷说:“虽然我吃不着,可是别人吃得着呀,那时

  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九、勇敢坚毅篇

 1、道理论据

  遇事难易,而勇于敢为——欧阳修

  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居里夫人

  古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

  轼

 ”

  2、事实论据:关羽胃疗毒 伯承开刀 勾践卧薪尝胆 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道理论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论语》

  成功可以招引朋友,挫败可以考验朋友。——贺拉斯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培根

  2、事实论据:

  举世无双的密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

  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

  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

 从此再不也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管宁割席。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片黄

  金,管宁看也不看一眼,只管锄草。华歆把黄金捡起来看了看,才指导它掷去。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席读书,

  门外有一们官员路过,身穿鲜明的官服,坐着车子,前呼后拥,好不气派。管宁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动心,

  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热闹,心下羡慕不已。管宁看到这种情况,便把坐席割开,跟华歆各坐各的。并且对

  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跟你坐一起。”

  十一、孝敬父母篇

  1、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谚语

  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楹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事实论据:

  孝道要看尽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

  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孔子劝解地说:

  “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

 当饮料,侍奉父母又亲,虽说是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

  们高兴快乐,就算尽到你的孝道了。”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一笔巨额遗产。按照法律,长子恩格斯应该得到一

  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入弃继承权。这时,恩格斯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

  兄弟间的财产纠纷加剧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将真相告

  诉母亲。“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时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

  远只有一个母亲。”

  山东济南一中创立“孝敬日”活动

  十二、热爱劳动篇

  1、道理论据: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

  动解脱。——李大钊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加里宁

  2、事实论据:

  陆龟蒙种地。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家

 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他

  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

  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

  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

  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

  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

篇二: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任编辑 成岳 视觉编辑 苗高莹 电子信箱 jnrbzhoumo@sina.com文化周末2013 年 5 月 31 日 星期五weekend主编成 岳今 周文化博览周 末光圈长 镜头◇作家李洱:

 好的网络文学作家都不看网络文学。

 “ 据我所知,最好的网络文学作家,自己是不看网络文学的。他看的和我们一样,是传统作家的作品,整个文学的滋养来自传统文学。

 与我们不同的是,他比较早地看到了网络的特点,知道书写工具变化的重要性。

 ” 近日,作家李洱在一场演讲中说道。◇数字出版遭遇瓶颈。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 中国文情报告( 2012~2013)

 》 显示:2012 年的中国文学可谓平实。

 拥有大批拥趸的网络小说也在2012 年遭遇新的问题。

 截至 2012 年 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为 19 亿, 较2011年年底减少 4.0%。◇ 香港书 展陈 冠中 获年度作家,邀请莫言遭拒。

 第 24 届香港书展将于7 月 17 日 至 23 日 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书展邀请香港名作家陈冠中为 “ 年度作家” , 本次书展还将设专区介绍莫言的作品和写作生涯, 并邀请岭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许子东主持讲座, 分析莫言的小说。

 香港贸发局展览市场拓展总监尹淑贞 表示, “ 我们邀请过莫言, 希望他能来, 但是没能成行” 。◇黄渤首次跨界当作家:

 写作探讨“ 孤独症候群” 。

 5 月 27 日在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郭敖主编的 《 千城· 孤独症候群》 一书中, 黄渤受邀担纲作者, 以一篇散文 《 城》 书写他在家乡青岛和北京双城间的彷徨。

 该篇散文编录在图书的第一章第一篇, 这是黄渤首度跨界担纲作家。记者 崔璐 综合报道孟子仁政:老百姓是最金贵的本报记者 崔璐一个 “ 仁” 字,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举足轻重,孔子与孟子都有着许多的论述。“ 在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孟子发挥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继承孔子的仁爱思想, 提出性善论和仁政思想, 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 5 月 25 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李景林在孟子故里邹城接受 《 文化周末》记者专访,讲述了孟子对于孔子仁爱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以民为本的孟子仁政思想“ 孟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建立了一套系统, 尤其他性善的理论和他人生修养的这套理论。对我们中华民族这种人格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李景林说,孟子仁政的思想体现着一种道义至上的精神。

 王政或者王道的本质是以仁或仁义作为最高的为政原则,他所提倡的仁政的为政基础是以民为本。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 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

 他把 “ 亲亲” “ 长长” 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 认为“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 另一方面, 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井田制是孟子的经济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经济基础。孟子以 “ 仁政” 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 “ 井田” 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

 提倡 “ 省刑罚、薄税敛” “ 不违农时” 等主张。

 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 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 “ 重农抑商” 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 “ 井田制” 理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由 “ 仁” 到 “ 仁政” 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飞跃“ 孟子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和政治的理论建立起了人性的基础,这是把孔子的思想明确化了。

 孔子讲道只有两个,一个是仁一个是不仁, 孔子明确的讲到霸道和仁道的区别,孟子实际上是把霸道和王道的思想说得更明确了。

 ” 李景林认为,孟子对于孔子的理论系统更多的是一种继承,但更加可贵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孔子基于周公的礼和法的社会统治学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包括养心修身在内的 “ 治国、平天下” 的伦理道德体系。对于 “ 仁” 的定义, 孔子虽然根据不同情况讲了多种含义,但最为核心的就是 “ 克己复礼”谓之 “ 仁” ,就是为维持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礼法。

 对于人们自己的欲望、 思想要加以克制、约束,一切都是为了维护那个 “ 礼” ,这一思想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接受,并发扬而光大之。“ 将儒家思想看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不正确的,就儒家思想来说他是对于统治者的一种要求。

 ” 李景林对于把儒家思想看成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工具的看法并不认同,孟子将 “ 仁者,爱人” 的思想继承下来, 进一步明确了仁的内涵,“ 仁,人心也。

 ” “ 恻隐之心,仁也。

 ” 就是人要兼爱、博爱,要讲同情心。

 这样, 孟子就把 “ 仁” 从“ 杀身成仁” 那个血淋淋的 “ 仁” 里解放出来,变成了构建他脑海中的和谐的大同社会必须的仁爱之 “ 仁” 。

 纵观孟子关于 “ 仁” 的一系列论述,孟子的仁爱学说,已经具有现代人道主义学说的雏形。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从对 “ 仁” 的看法来看,孔子是一个奠基者,而孟子则是一个完善者。

 孔子针对 “ 春秋无义战” 提出了 “ 仁” 思想,他并没有将 “ 仁” 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 “ 仁” 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孟子则在 “ 仁” 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 “ 不忍之心” ,并建立 “ 性善论” 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 “ 仁政” 的概念。

 由 “ 仁” 到 “ 仁政” 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 “ 仁” 的观念, 并能更好地施行 “ 仁政” 。

 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得多。

 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 他很赞同管仲, 他说 “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

 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 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 他认为施刑是 “ 罔民” ,他倒赞同教化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 “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同孔子一样, 孟子也希望建立一个王道社会,但他却反对暴君, 认为杀了暴君是正义的行为。

 他在历史上第一个发出了 “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呼声, 在他看来, 什么君主, 什么社稷国家,和老百姓比起来都是次要的。

 没有老百姓,君主就是个 “ 独夫” , 国家社稷也是空的,所以孟子才说,老百姓是最金贵的。

 基于这个认识,当齐宣王问到 “ 汤放桀,武王伐纣” “ 臣弑其君” 是否可以时, 孟子答道:

 “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在李景林看来,仁的存在具有两面性, 首先人是一种定在,人生下来就有这副臭皮囊, 就限定了我的存在,我的范围。

 人是个定在就具有偶然性,所以它和神性是有区别的。

 同时人又有神圣性。不同文化实质上在轴心期的时代发展是那个时候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反思构成的一种发祥。西方人基督教是把人和神性之间的区别夸大,人和神性之间有隔阂。

 而儒家讲人和周围的世界并没有隔绝, 它是个通性的,所以人本身在人性里面就有神性。中国人把人和人之间的通性方面,人和神性之间的统一性方面发展出来,走了一个向内发展的道路。

 孟子的思想实质是把中国文化的发展的道路,价值实现的方式通过一种性善的观念确定下来。这套思想一直到宋明理学把这套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对中国文化影响是比较大的。宋代理学家程子谈到孟子对儒学的贡献时说:

 “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

 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 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孟子继承孔子仁爱的思想并加以丰富、完善,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景林在邹城接受《 文化周末》 记者专访孔祥如 摄勤廉往事:明清济宁治水名臣孙培同“ 自古盛世多治水” 。

 纵观中国历史,在昌盛时期,莫不把水利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举措。清康熙皇帝曾说:治水如治天下。可见水利在古代农业大国中是何等重要。

 明清以来,济宁在水利、水运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绩, 涌现出一批治水廉吏和专家,他们为济宁水利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业绩被人民群众广为流传。治运功臣宋礼明朝洪武二十四年 ( 1391 年)

 , 黄河在河南原武县决口,漫过东平湖,造成运河大部分淤塞,当时济宁到临清段船不能通行。明成祖继位后, 抓紧营建北京,其一切供应全部仰仗东南,决心恢复元朝运河。明永乐九年 ( 1411 年)

 ,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朝廷,请示疏挖鲁桥至临清段运河,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命工部尚书宋礼征调各地民工 16 万余人, 全面疏浚自济宁到临清段长 192.5公里的运河。

 施工中,宋礼微服私访,在彩山之阳遇见了汶上县农民水利专家白英, 采纳了 “ 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泉、修水柜” 的建议,并邀请白英共建这一工程。

 先后在大汶河上修筑了戴村拦河坝,开挖了小汶河, 引大汶河水通过小汶河到达运河水脊南旺处分流南北。为调控水位,便利通航, 又南到沽头 ( 江苏沛县)

 , 北至临清, 改建了38 座闸坝。

 为解决 “ 引、蓄、分、排” 问题,又创设安山、南旺、马场、昭阳四湖为水柜。

 为万全之策,又在兖州、青州、济宁三府境内挖掘三百余泉, 分四派予以补充运河水源。

 到明永乐十七年 ( 1419年)

 , 运河整治工程全部竣工, 从此京杭大运河“ 万樯粮船扬帆直上, 正供天庾源源于绝” 。

 但是宋礼并没有依仗官势,把功劳全归自己,而是携带应记首功的白英进京复命请赏,此种风格,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确实是难能可贵。宋礼主持建造的南旺水利枢纽, 在科学价值和工艺水平上可与李冰父子兴建的四川都江堰相媲美,被誉为神妙绝技, 巧夺天工。

 据 《 明史 ·宋礼传》 记载: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

 宋礼原籍河南永宁县,在县志宋礼传中写到:明成祖曾在红色丝织品上书写,宋礼憨而直,人怨不恤,上以为确论。居官四十余年, 家无余资, 洁已奉公, 为洪、永间名臣( 指洪武、永乐年间)

 。

 清代漕运总督董讷曾到南旺视察,拜谒宋公祠, 并题诗一首:

 祠堂高峙暮云中,汶水分流转运通。

 自是千年留异迹,人间争说宋司空 ( 司空为工部尚书的古称)

 。纵现宋礼在治运中能 “ 上体国忧, 下悯民困, 劳心集思, 广征博采” ,其道德风范很值得称颂。四任总河的潘季驯明朝潘季驯从嘉靖末年开始,经隆庆到万历,他奉三朝简命,四次出任总理河道,为明代负责河道治理的最高官, 地位仅次于甚至相当于工部尚书。

 他从 45 岁开始治河,到 73 岁离开河工,前后历时 27 年, 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 但始终以实践精神与献身精神,对待治河事业。

 每年 “ 春初即出,秋深方归” ,日与河夫为伍,以舟为家,冲寒触暑,宿水餐风,凡是有河防工程的地方他都去。嘉靖四十四年 ( 1565 年)

 七月 , 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 截断运河, 向东冲入昭阳湖, 使沛县以北的运河全被泥沙淤塞,面对严重水患,朝廷任命潘季驯为总河去治理, 他接到任命后立即起程赶到济宁总河衙门,与有关人员奔赴夏镇一带,巡视河工。

 接着他又乘小舟溯流向西,察看灾情。

 面对茫茫无际的洪水和泥沙,潘季驯走向田间,走进村庄,向老河工及常年生活在黄河岸边的老年人,请教黄河变迁与决口的原因, 以及黄河的特性与治理办法。

 通过实地考察, 他针对当时黄河旧道淤废、运河填塞的局面,提出了 “ 开导上源与疏浚下流” 的方案。

 朝廷从漕运的眼前利益出发,保留了旧运河中留城 ( 在夏镇南 20 公里)

 到境山 ( 徐州北)

 一段,新开挖了南阳至留城长 70 余公里的新河,即漕运新渠。

 这是济宁从 “ 引黄济运” 到 “ 避黄保运” 阶段的重要转折。

 新河竣工后,大批漕船即进入新河,顺利北上, 显示了很强的优越性。位于安居镇西北 4.5 公里老运河西岸处,原系一片洼地,因运河在这里有个弯道,叫 “ 脖头湾” 。以后运河疏浚、清淤,烧水做饭的火头军都在此避风,安锅立灶,被称为 “ 火头湾” 。

 在万历十六年( 1588 年)

 ,四任河道总理大臣的潘季驯,经过勘察论证, 认为火头湾地处济宁大闸口与汶上寺前铺闸之间, 两闸相距三十余里, 为调剂水量, 方便通航,应当建闸。

 经朝廷批准,修建了通济闸,俗名火头湾闸。

 自从闸建成后,人烟汇集,商贸发展,加之驻有闸官,使此地日益兴旺发达,形成了今日火东、 火西两个村庄。

 潘季驯还修建了济宁西永通( 耐涝坡)

 闸、戴村坝减水石堰 ( 坎河口)

 和小汶河上的何家坝等滚水石坝, 并修筑了北五湖大堤3.14 万丈,为维护运河航运作出了很大贡献。万历十七年黄河大水, 潘季驯亲临一线指挥防洪抢险, 得知夫人去世噩耗, 仍坚守工地, 因口吐鲜血,只好深冬来济宁治病。

 第二年,70 高龄的潘季驯要求解甲归田,朝廷认为无人可替,不准退休。

 后病发又吐血,只好又回济宁调理。

 以后他一直抱病巡河, 以舟代步, ...

篇三: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花源记》对比阅读训练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民之所以为盗者 C 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作者

 。

 4.

 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 延:

 (2)生有神力,未 冠,能挽弓三百斤未 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答:

 【四】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18.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19.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20.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 分)

  2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22.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 分)

  【五】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 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 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六】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附答案】

 (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 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 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三】

 1.(1)邀请(2)没有成年 2.B 3.(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4.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5.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四】

 17.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2 分,答对一处给 1 分)

 18.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 2 分,答对一处 1 分)

 19.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 分,答对一处 1 分)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 分)

 21.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 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

 22.略(3 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

 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 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 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 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 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 分)

 【六】: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 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 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篇四: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闰海育从赵襄子筑城说开去襄垣得名于赵襄子筑域, 春秋至今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悠远历史可考《潞州志》 。有人问, 赵襄子是不是襄垣人?同行的朋友玄武接过问题答说, 赵襄子是晋国大夫, 翼城人。玄武说此话, 并没有当下某几地无聊之人哄抢西门庆故里之嫌, 翼城不仅是晋侯古都, 也是玄武的故乡。

 在《晋祠寻梦》 一书的开篇他曾表述, 有人依据全国现存唯一纪念唐叔虞的晋祠在太原,就随便胡说古唐国在太原, 事实是周成王剪桐封地给一起玩耍的弟弟叔虞的古唐国就在翼城, 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据说是为了纪念父亲善射, 而将国号改为晋, 晋的古字恰如两枝箭插在箭壶内。

 玄武并无意批评与争吵, 只不过想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 努力靠近历史的真实。当然, 我们考究一个名古人的出生地, 并没有太大意义。

 再汹涌的杰人灵地之气, 也不可能均摊到每一个平头百姓, 更何况风水轮流转, 今年还不一定吹拂谁家的院墙。

 自原始社会以来,天底下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 一碗水端平充其量不过是仁人志士理想的梦幻。一个人要想在后世留名, 出生地轻若鸿毛,重量级的是看他有生之年曾经做过一些什么事。好事也行, 坏事也行, 差别只在于声名的善, 或者恶, 也有善恶参半的, 大多数是先做善事, 后来又做了恶事。

 如果先做恶事, 后做善事, 则可以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案例。

 但胜者为王败者寇, 善与恶并没有恒定的标准, 有时真的很难分辨清楚。我知道赵裹子, 首先是因为春秋时期太原暴发的一场著名战役。

 当年晋国有智、 韩、 魏、 赵四大诸候。

 其中智国为正卿, 智伯瑶倚仗权势, 阴谋一国独大然后取代晋。

 他下出的第一步棋是强求其他三家分剐割地百里, 韩康予、 魏桓子委曲求全, 只有赵国的掌门人赵襄子站在强硬派的队列, 不愿俯首贴耳, 以“土地是先祖遗产” 为由坚决不从。

 其实智伯瑶时赵襄子仇恨已久, 早想找机会灭了他, 正好瞌睡送来个枕头, 也算正中下怀, 于是下出第二步棋:

 你不听话, 我就以此为由头组成三国联军来打你。

 赵襄子觉得直接应战,以一敌三, 兵力太过悬殊, 决定先避其锋芒。

 家臣甲建议退守长予, 因为那里刚修完城墙而且路途比较近; 家臣乙认为应该考虑打持久战, 选择去粮草储备最为充足的邯郸。

 赵襄子综合考虑以上方案均有不妥, 最终决策遵从父王赵简子的遗训。

 避难首选赶回晋阳。晋阳之战由此而发。

 赵襄子凭藉地利与人和稳固防守, 智伯瑶眼见围城久攻不下, 雨季河水暴涨, 就想挖渠引水灌晋阳, 涂炭生灵。

 毒计闪现万方数据

 之际, 智伯瑶的嘴角肯定掠过了一丝蛇信子般的奸笑。

 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 邀请韩、 魏二位同僚登上高台, 一起展望唾手可得的胜利。

 这一展望对于战局逆转至关重要。

 得意忘形的老智很想炫耀一把自己绝顶聪明的脑瓜, 却没料到反而把原本貌合神离的老韩、 老魏兄弟俩狠狠惊出了一身冷汗。

 水今天可以灌晋阳, 明天就可以灌安邑、灌平阳。战场如同商场, 成功人士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非常善于把握制胜的良机。

 以弱胜强的故事往往都诞生在这个时刻。

 危在旦夕关头, 赵襄子果断派谋士张孟谈趁着月 黑风高悄悄出城, 向韩、魏二位游说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那一晚, 赵襄子迅速想好了给老智部队致命一击的周全之策。如果把这场战役放在解放战争时期, 首先摸黑出动的是一支专事摸舌头的特务连, 他们熟练地躲过探照灯的巡察, 一把扭断守卫堤坝士兵的脖子, 快速朝敌人的营地挖开缺口, 令蓄集的洪水轰然改道。

 这时, 红黄绿三色信号弹在夜空灿烂绽放, 冲锋号声势不可挡, 赵、 韩、 魏三路大军分别从正前方和左右两翼形成合围之势, 毫无戒备的老智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逮了瓮中之鳖。

 是役, 赵襄子转守为攻, 不仅实现了赵简子生前“北取代国、 南灭智氏” 的遗愿, 而且使赵国重返晋卿首席, 为日后三国分晋、 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和军事基础。仅就此举。

 我们认为赵襄子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但他即位之初, 假借会盟宴请之名设下陷阱,在夏屋山上用斟酒铜勺谋杀自己的姐夫代王, 又致使姐姐因“以弟慢夫, 非仁也; 以夫怨弟, 非义也” 而磨发笄自尽一事, 做得并不道义。

 虽然从他的角度而言。

 扩大版图是执政的使命, 但采取欺骗手段, 又以牺牲亲情为代价, 我觉得还是应该归入恶的选项。这里必须提及一名刺客豫让, 他曾是智伯瑶豢养的门客。

 赵寰子擒杀智伯瑶后, 回想起过去被羞辱相貌丑陋、 懦弱胆怯等糗事, 为解心头之恨, 就一刀砍下智的头颅, 做成夜壶给自己盛尿液,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做成了酒具, 似有大快人心之感。

 豫让的出场, 恰恰是因为赵襄子的过火行为激怒了他, 他将以一颗感恩的心为死去的智伯瑶雪耻。

 先是怀揣匕首躲进赵家的厕所行刺未遂, 赵襄子感念他是一个义士而不予追究。

 但他心有不甘, 又漆身为癞, 吞炭为哑, 继续寻找刺杀的机会。

 一日, 获得赵襄子要去韩王山观赏古松的情报, 就提前潜伏在山脚的甘水桥下, 不知是他的武功太过拙劣, 还是赵襄子命不该绝, 豫让第二次被擒, 不能再放虎归山。

 他只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刺上三刀。

 也算是为自己的主子报了仇. 然后引颈自刎。据说, 豫让的行为使赵襄子深思. 侵吞别人国土是不义之举, 必然招来仇恨。

 一方面下令厚葬豫让。

 甘水桥改名豫让桥, 把豫让标榜为下属忠君报国的模范; 另一方面在桥旁筑城。

 取名襄垣, 表达自己不再肆意扩张的愿望。

 也有人考证豫让桥在古晋阳城的附近, 但没有人怀疑襄垣与赵襄子的渊源, 历史上的赵襄子总体来说是一个明君。时序进入20 10 年初秋, 当我们驾车驶离太长高速, 以“景秀襄垣” 三晋作家采风团的名义,缓缓行驶在古韩大道上时, 距离赵襄子筑襄垣已有近250 0 年的间隔了。

 宽阔笔直的公路、 乔灌交织的绿化、 清亮流淌的水系、 造型各异的小桥、 仿古典雅的灯饰、 变化多姿的喷泉, 不由分说地涌向我的眼帘, 我骤然明白, 此行不是为了对历史的缅怀, 而是要歌赞一座小城美艳的新生。

 并开始担心。

 我的笔力能否承载起这一番被邀的盛情。暂时抛却东晋高僧法显早于唐玄奘230 年西行印度取经。

 抛却麻衣祖师修真麻衣洞创始麻衣相术, 抛却明朝礼、 吏、 兵三部尚书刘龙堪称一代廉吏, 抛却我国货币流通史上唯一以县治地域命名的寰垣布, 抛却战争年代弥漫的硝烟, 抛却连氏宗祠寻根谒祖, 抛却地方小吃腥汤素饺子,不能抛却丰富的煤炭资源使襄源经济突飞猛进同时付出的生态与环境的代价。

 穷则思变, 富也要思变, 否则富将沦落为一个短暂的时间概念。20 0 8 年3月 召开的三级干部暨劳模表彰大会吹响了襄垣县富而思变的号角, 明确了“强工富县、 惠农富县、 城建靓县、 开放活县、 生态绿县、和谐兴县” 的发展战略和“一年有变化、 二年新变化、 三年大变化” 的发展目标, 展开了建设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花园、 精神乐园、 温馨家园的宏伟画卷。

 此时, 我就是一只流连于簇簇花香图画的・141・万方数据

 蜂鸟。任何发展都必须以雄厚的经济作为支撑。20 0 9 年, 襄垣县完成生产总值14 4 . 7 亿元, 增长65. 6%; 实现财政收入26. 8亿元; 增长58. 铂;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54 4 元。

 增长4 6 . 4 %。

 县城绿化覆盖率由15. 7 %增加至4 6. 9 0/0, 绿地率由11. 1%增加至4 1. 6%, 人均绿地面积由4 . 5耐增加至12. 87前。

 拆除大小锅炉150 多个。

 关停煤矿32座、 洗煤厂35个、 焦化厂3个、 化工厂2个, 取缔小焦炉、 小石灰窑、 小砖窑59 户。

 同时, 利用电厂余热。

 建设县城集中供热工程, 使8 万多户居民分期告剐了土暖气、 煤球炉, 居民受益率达到8 5%以上; 建成标准化垃圾处理厂, 每日清理垃圾30 0余吨, 使全县二级以上天气数由18 9 天增加到319 天。

 数字的表述也许枯燥, 却可以真实地回应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不再让工业时代和自然环境成为一对持续对立的矛盾。当我们徜徉在府后公园、 迎宾公园、 森林公园、 东湖公园、 华襄绿苑, 穿行过小桥流水、 亭台轩榭、 烟波湖景、 曲径通幽, 是否感觉到天更加蔚蓝、 水更加清澈, 就连风也变幻成绿色的精灵?仅仅两年多时间, 襄垣县城变大了, 规划齐整了, 道路宽阔了, 草木增多了, 房间敞亮了, 心情舒爽了, 加之太焦铁路立交桥、 五星级大酒店等一座座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 完善了城市功能, 提升了城市品味。

 对于襄垣, 解决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只不过是最初级的追求, 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才是县委、 县政府追求的最高目标。襄子有知, 古老的襄垣早已湮没尘埃, 过去的襄垣也已沉为落英, 新兴的囊垣正在华丽转身。

 谁说美丽不是一种力量, 年轻貌美的女子养眼, 温和妩媚的城市养生。

 这种美丽, 来源于城市的兴旺、 社会的安和、 百姓的富足。来到襄垣, 只是一次与美丽匆匆的邂逅。住在襄垣, 才能把关丽优雅地拥入怀抱。静谧的张壁古堡月 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是中秋节的前夜, 我们围坐在张壁村村民张劫举家的院子里, 清风袭过, 醉意微醺。下午两点, 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相约从太原・142・出发, 驱车近两个小时, 在介休驶离大运高速, 左转循龙凤镇方向直行。

 路过一座姑姑塔, 塔下原有一座尼姑庵。

 传说在这里修行的是唐王朝的一位皇太姑。

 前行不远就是龙凤镇, 然后右转, 快到绵山脚下时, 就到了张壁古堡。

 1古堡很隐蔽。

 当我们已经站在黄土夯筑的城墙外时, 心中依然有些惶惑, 眼前除了一个不大的停车场和一排简易的饭店之外, 根本找不见城门所在。

 土墙上杂乱地长满了野草, 仔细看还有几棵枣树, 结着零星的红枣或者青枣, 全然没有想象中城墙的威严。

 如果只是从这里路过. 大凡会忽略了这座城池的存在。再靠近土墙一些, 就能感觉到城门洞开的一束亮光。

 绕过与饭店相连. 很不起眼的售票处, 有一座关帝庙与城门面面相觑。

 庙前立着两根石旗杆, 山门的侧墙被涂成了红色。

 模糊可见大红底色上三个深红的“张壁村” 字样。

 能够邀得关公来为村子镇守城门。

 想必城内定是一片安宁。关帝庙东侧的小院内, 、 陈列着一盘石碾。

 用水往盘面和碾子上一浇, 就会显现出两条相对的蛟龙, 一条腾云驾雾, 一条深海邀游, 写意泼墨,活灵活现。

 还没有进入张壁, 我们已经对这座神秘的古堡充满了好奇。我们从南门进去。

 石砌的堡门并不显高大.拱形的上方镶嵌着一座石雕的龙头。

 堡门上方又建西方圣境殿, 琉璃覆顶, 坐南朝北。

 进入堡内。一条青石铺成的大街将全村一分为二。

 铺街的青石很是讲究, 中轴线上的三列条石一律以南北方向铺设, 两侧则以东西方向铺设, 形成了一条极为明显的分界。

 南面较高, 北面较低, 呈现较陡的坡势。

 虽然这条街是连接南北堡门的主干道, 但站在南门, 却看不见北门。

 街道略呈S 形, 导游说这条街叫龙街, 龙头在南门, 龙尾在北门, 街道是龙身, 每一块青石都构成了龙鳞, 而中轴线上的三列条石正是龙的脊梁。龙街的两侧共有七条巷子, 东侧的巷子东高西低, 西侧的巷子西高东低, 据说, 每逢大雨, 每一条巷口都会激起浪花, 汇成河流, 顺着街势, 冲过北门, 折向东门, 然后流出堡外。

 龙街中段有一棵槐抱柳, 槐树已有千年, 柳树刚过半百, 都是枝繁叶茂, 从空中横跨街道东西。

 树阴下是村民们常常聚集唠嗑休闲的重要场所。万方数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古老的张壁。

 有几个老人散布街边, 或蹲, 或立, 或坐, 背靠高大的墙根, 让阳光柔和地洒落身上。

 对我们这几个在街上串来串去的陌生人, 他们并不觉得惊异, 即便你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他们。

 不躲闪, 也不作声, 依然一脸安详, 使我们不忍心再打扰这一分清静。偶尔有一两辆汽车或摩托车冲过街道, 但很快又恢复了古堡的静谧。导游在前面急忙招呼, 快走吧, 还有许多景点没有看, 天黑就看不成了。

 的确, 在这座方圆120 0 0 余平方米的小村里, 竟然集聚有20 多座大小庙宇, 融神、 佛、 道、 儒、 俗、 风水于一体, 而且地上民宅密布。

 地下暗道穿梭, 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领略古堡的全貌。

 即使走得更快一些, 也不过算是走马观花而已。我们商定。

 先随导游参观, 然后选一户农家,今晚就住在村子里吧。・从槐抱柳大树下, 拾级登上兴隆寺的山门。原来的兴隆寺已被侵华日军摧毁, 如今改建成了张壁小学。

 经过一条内城墙式的青砖甬道, 可以看到北堡门上方一字排开的三座大殿, 从左到右依次为三大士殿、 真武庙、 空王殿。

 三大士殿原供观音、 文殊、 普贤菩萨, 现在也被学校占用。

 相对而言, 真武庙、 空王殿的气势更磅礴一些, 仅从殿顶高峻精美的琉璃装饰就可窥一斑。

 空王殿主要供奉着空王佛田志超, 是民间司雨水的神, 曾在不远处绵山上的抱腹岩、 云峰寺修行, 这里可以算是一座行宫。

 殿前的两通琉璃碑在全国绝无仅有, 弥足珍贵。

 居中的真武庙正对着龙街, 屋檐比左右庙宇均高出约一米. 而且门前建有钟鼓楼,同样以琉璃覆顶, 显示出它在村里非同一般的地位。

 右侧廊柱上残存着一条褪色的春联, 上书:

 千年古庙佑五谷丰登。

 生动地体现了当地老百姓敬神奉神的思想初衷。穿过北门门洞, 顶首右转, 是一座瓮城, 初现古堡的军事内涵。

 北门叫青霭, 东门叫德星聚。

 从东门也可进入张壁村。

 东门顶上建有吕祖阁。

 瓮城北面又有一座小院, 二郎庙坐北朝南, 高高耸立于五孔砖窑之上, 对面设有阔绰的戏台。

 据说,以前演戏的时候, 院子正中会临时立起隔栅, 男左女右, 各居其位, 不得混杂。南有关公。

 神勇威武; 北有二郎神, 天兵相助。

 张壁村的建设者们可谓费尽心机, 终于打造成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古堡。我们又从北门往南门走。

 顺着南门里右侧坡道的台阶上行. 进入可罕庙, 这是村里最早建设的一座庙宇。

 可罕本是少数民族对首领的称呼,而这位可罕却是一位汉人, 他的名字叫刘武周。在隋末群雄...

篇五: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史不容信口雌黄 --兼答《曾国藩》 小说作者唐浩明先生 一. 历史早有公论 杨健是一位从衡阳走出去的前清大吏, 身历三朝, 在官场驰骋三十六年, 先后在多省任布政使和巡抚等要职, “所到之处政声显然”。

 曾国藩评他为:

 “性敦孝友, 公正廉明”1; 钱灃对他“深赏之曰:

 骨重神寒, 伟器也”;李元度夸他以“清德著闻”; 宋翔凤誉他:“ 邦之大政, 一力自担, 完节终始, 身退名留”。

 湖北钟祥百姓为他专门建了一座“生祠”, 把他督建的堤坝命名为“杨公堤”。

 民众为活着的人建祠纪念, 本不多见, 除了杨健, 衡阳再无其二。

 关于杨健, 有人说史书中少有记载, 这完全是误传。

 清史馆和国史馆所藏目录中就包括:著作《杨中丞遗稿》 2 卷(已被单列编入中国二十一世纪首部宏篇巨著《清代诗文集汇编》);李元度撰《湖北巡抚杨公传》; 段福昌、 李用清校辑《杨健列传》; 吴福年纂辑《杨健列传》;黄翼曾辑《臣工列传》; 李哲明辑《臣工杨健列传》 等。

 另外, 在清国史馆的 1745-1 号和1745-4 号“传包” 中也有他的《本传》; 由曾国铨、 李翰章等主编的《湖南通志》、 王闿运主编的《清泉县志》 等地方史志中, 历年都有关于杨健其人其事的详细记载; 由其曾孙杨棨在民国九年首倡捐建的衡阳图书馆内, 也保存有《杨刚亭公奏折》 两卷。

 民国时, 衡阳的民谚中仍有“莫料杨健当官, 一年升三级; 莫料杨健坐堂, 鬼都不喊冤”等佳话流传; 1944 年 1 月 4 日的《力报》 等报载文:

 为纪念先贤杨健, 衡阳新建以其号命名的“刚亭中学” 将在春后开学。

 省参议长赵恒惕亲任董事长, 市参议长杨晓麓任校长(此事后因日军攻衡作罢)。

 就在今天, 衡阳“湘水明珠” 风光带的《衡阳历代名人长廊》 上, 杨健也留有丰碑; 这说明他的为人、 为官、 为学精神仍一直为衡阳人民引为纪念和爱戴。

 二. 杨健薨后百年却遭诬蔑 一位口碑相传的好官, 在他逝世后百余年, 却被一部名叫《曾国藩》 的文学小说作者杜撰出曾国藩与彭玉麟的一段对话, 借曾国藩之口谎称:

 “道光帝因杨健在湖北巡抚任上贪污受贿, 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

 无端地把杨健强加了“贪官” 的恶名, 从此而为衡阳一些人以讹传讹, 延续至今。

 历史上的杨健真是” 贪官” 吗? 我为此查阅了国内外的许多清史资料给予求证; 无论正

 1

 史野史中, 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杨健为“贪” 的证据和记述, 反而更多是他一生为人、 为官清廉勤政的事迹记载; 经向中科院的清史专家等人多方求证, 他们也都肯定杨健是一位在清代颇有建树的能官廉吏, 是一位从衡阳走出去的好官。

 2011 年三月, 我接到将杨健诬为“贪官” 的《曾国藩》 小说作者唐浩明本人从长沙打来的电话; 他在电话中否认他持有任何杨健为“贪官” 的证据和资料; 相反, 他从心里很是钦佩杨健, 并为他在《曾国藩》 一书中把杨健臆造为“贪官“一事, 向我做了许久的解释和说明。

 为尊重历史, 我愿借助众多史料中的详细记载, 把真实的杨健还原给公众, 并对某些有悖历史事实的讹言作些说明。

 三. 杨健是位能官:

 杨健〈1 764-1 843〉 , 字鱣堂, 号刚亭。

 祖上于明末由浙江钱塘〈今杭州〉 迁来清泉(今衡阳市珠晖区)

 亦商亦耕亦读。

 父惟辰、 母罗氏, 上有一姐, 下有二弟〈佑、 储〉 。

 1 783 年〈乾隆 48 年〉 , “风骨文豪” 钱沣〈又名钱南园, 1 740-1 795〉 “出督湖南学政”, 主持湘省童子试, “沣持正”, 特别赞赏杨健的作文, 将其评为“伟器”。

 杨健 29 岁通过乡 试中举, 第二年就进京会考, 顺利通过贡、 殿二试, 荣中二甲进士。从此, 一个湘江边的书生就真的“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市岳屏公园书画院墙外, 现仍立有一块高三米、 宽一米五的汉白玉石《资政大夫杨公神道碑》, 原碑立于现衡阳市茶山乡 金堂河“杨坟山”(原名“飞蝠山”)

 的杨健墓道之上;因该墓被盗挖后而被有关部门将石碑移到此处。

 《神道碑》 作为死者生前对社稷所作贡献的一种襃奖, 它自古享受“文官见之下轿,武官见之下马” 的礼遇。

 1845 年, 道光帝赐造《诰授通奉大夫湖北巡抚杨公墓志铭》 和《资政大夫杨公神道碑》; 同治九年(1870 年), 皇帝允将杨健"垂诸信史 , 百世流芳", 交国史馆由晚清名臣段福昌. 李用清等采入《臣工列传》 和《国史本传》, “以示褒嘉” 。

 古以《墓志铭》、《神道碑》 为墓主人一生的记述和评价, 因留存久远, 内容须详实无误, 以避“欺君、 欺官、 欺民” 之嫌。

 杨健《墓志铭》 的撰文者为光禄大夫、 大学士、 吏部尚书兼顺天府伊卓秉恬(该碑毁于衡阳某部门的盗挖);《神道碑》 的撰文者则是清代经学家宋翔凤(1779-1860); 他是我国经学主变派的领军人, 陶澍、 龚自珍、 魏源及后来的康有为等, 都是这个学派的后继者。

 古称儒家祖述的典籍为“经”(如《春秋》), 解释经文的书为“传”(如《左传》), 写传的人才能叫“经学家”; 宋翔凤作为德高望重的大儒, 念及“昔岁乙丑, 始见公于京邸,蔼蔼恂恂, 知为君子人也。

 遊历所至, 备闻善政, 仔肩钜任, 各安其方, 求之古贤, 罔不合辙”, 为杨健撰三千余文字纪念, 从中可见杨健的身份之高和人品之重。

 “圣王有天下, 体天地之德, 以仁厚为治选用大吏, 畀以封疆, 皆忠纯其心, 惻怛其隐, 无谿刻之政, 少迫促之令。

 用能吏尽其业, 民乐其生, 则有如前湖北抚部杨公, 庶几近之矣。

 公讳健, 字鳣堂, 刚亭其号。”

 杨健入士后在号称“六部之首” 的户部主事江西司。

 第二年到四川任乡 试副官, “得陈伊言及卓秉恬等六十人”, 卓秉恬后来还当上了相国, 史书夸杨健“得士为盛”。

 接着, 他被提为“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 一年后升“户部陕西司朗中”; “九月考授山东监察御史”。

 他还当过” 会试内场监试官” 、“掌京畿道监察御史” 等职; 后由御史衔授广州知府,兼雷琼道台和雷琼(今海南省)

 兵备道;

 杨健为官的理念就是清明公正, 勤政亲民, 善思力行, 他擅理财政、 擅审疑案、 擅管

 盐务、 擅于治水的特长深受嘉庆、 道光两朝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杨健出任两淮盐运使时, 深知江淮财富应“甲于天下”; 只因“侈糜日久, 商力疲弊,刚引积滞” 而导致“库藏空虚”。

 他“先于公用删除浮滥, 核实支发, 官中日用仅取俸廉, 按引之派渐少, 运本亦轻,任事一年, 省银六十余万两”。

 于是, (嘉庆皇帝)“陛见, 召对者三, 赐克食者再”。

 道光元年, 他以巡抚俸升山东布政使、 兼山东按察使、 巡抚(护理) 等职; 2 年后又调甘肃任布政使;

 道光 6 年, 杨健因甘肃四年“勤慎所在有勋绩”, “承皇帝特简” 钦见, “叙甘肃筹饷功, 赏戴花翎”, 受皇帝题赠巨型“福” 匾一块, 授湖北巡抚职。

 四. 杨健是位廉吏 杨健为官正是“乾嘉盛世” 后期, 和平年代为官者, 大多难有“惊天动地” 的建树,但杨健却不然。

 因史料中记述杨健为官的事例太多, 我集录略作归纳如下:

 1 .官“以清廉而正身”

 嘉庆 19 年, 他到广州当知府, 见府署巡船派费扰民开支大; 他“下车即撤之”, 命各级巡视一律“代之于骑马和小船”

 期间, 广州十三大洋行里数一数二的巨富卢观恒死了, 其子卢文锦上下打点, 大肆行贿, 要让其父“敬入乡 贤” 。

 大小官员均受卢文锦“赇累钜万”, 皇帝派相国章煦为钦差查办此事; “惟太守杨公丝毫无染, 先帝以是知公”。

 .

 嘉庆 21 年, 杨健母亲逝世, 其同僚朋友、 学生巨贾等“赙赠麕至, 皆不受” 。

 两淮盐府设于富庶的扬州城内, 他离任时, 行李中却“无一淮扬华物”。

 甘肃平乱, 他 “用兵拨运饷银至九百余万例有平余, 取库吏亦无敢毫厘勀扣者, 盖 (杨)健清德著闻”。

 2.官“以勤民而敬业”

 顺德县民妇罗氏状告妾女杜某投毒将她所生儿子毒死, 但因其夫“袒妾”(包庇杜某),疑案三年未决, 曾是县里最大的民生冤案。

 南海县也有一家四人被杀案, “久疑未决”。

 杨健“善决疑狱”, “公亲鞫之, 一得真情, 一获真盗, 共惊为神明”。

 中国历代都提倡“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杨健应该是清朝官员中少有的治水功臣。

 任山东布政使时, 他大胆改建河道; 修建河堤三百五十余里, 把危害民生多年的漳、卫、 汶三水“合注北流”, 以疏通水道, 减灾利溉, 便利了民众的运输和出行。

 湖北是个水乡 , 每年都要遭遇水灾, 导致各地连年荒歉, 民生困苦。

 杨健到任后先是走访全省所有频发水灾的州、 县, 拟订方案, 向上“会疏请赈”。

 因朝廷拨款杯水车薪, 他就先“从抚内借支三万两银子” 给各县开工, 并亲莅“严督各道府, 限日分修境内堤堰”, 无论官堤、 民堤, “皆次第竣工”。

 他还“整饬吏治, 勤求民依”, “裁陋规, 汰浮费, 躬节俭以先之”。

 “荆州城外大堤” 曾“溃漫六百余丈”, 该工程由现任知府“承修”; 他亲赴查看,“立劾同知”, 并将该知府和其他责任人全部撤职送牢。

 汉川县地势最低, 每遇下雨, “则漂没数百里”, 久无良策解决。

 “(杨)

 健确勘形势, 先开通草桥口使横湖水出有路; 然后开消涡泾, 所毁之地仅数十亩按亩赏值” , 却使得两万余亩各州县良田因此而不再受洪水影响。

 钟祥县的柴坝, 工程量很大, 因经费不足, 历代仁者都不敢动土。

 杨健带头拿出自己

 的“廉俸” “捐银千两”, 并“于各官养廉银扣捐”, 聚资修坝, 以“福泽万民”。

 钟祥民众自发把他督建的堤坝命名为“杨公堤”, 还专门建了一座“杨公生祠”, 以为世代感恩纪念;

 3.官以”仁怀而治下”。

 不管任内任外, 他都以关心民生疾苦、 倡导休养生息为原则。

 他自己不扰民, 而且不准部下扰民, 对有为官员, 也总是劝导他们要施行仁政。

 杨健去甘肃任职, 恰逢“回疆张格尔之乱” ; 陕甘总督杨遇春统兵西征, 要求“每兵须配银数两”; 而此时又遇“静、 宁州告饥”; 有人建议“重苛乡 民” 以解急用, 被杨健所拒。他采用全省官员“廉捐贷赈”“平仓谷” 筹饷, 也决不派民扰民。

 1834 年, 湖广总督林则徐“以淮鹾日敝, 粤私浸灌衡永, 亲莅两府欲以兵围缉, 来諮於公”, 时已退休在家的杨健就跟林则徐说:

 衡阳靠近两粤, 但山川险阻; 只因淮盐不能及时供应, 民众苦于淡食, 一些穷苦百姓, 不得不长途跋涉, 挑盐贩卖, 得微利以养家口。“急治之, 民将惊扰”。

 林则徐听从了杨健的建议, 对私盐贩群不再作“围缉”。

 衡阳周邻民众“遁淡食之苦” , “乡 里咸颂其德” .

 4.官以“护民”为己责. 杨健虽为文官, 却亲临甘肃“回乱” 州县前线,

 “舍车而徒”、“以威责乱党”, 查办当地官府“强征草粮” 行为, 并当街为民众放赈发粮。

 “静、 宁两州告饥”, 他又赶去那里“倡捐二千两”, “为粥以食”, “见饿者发粟数千石”, 使“民不知灾”。

 杨健退休回乡 后, 仍对地方“利病所在”“和公益事业多有建言”, 且“言之必尽“;

 他回衡阳第二年, 江华瑶民暴乱, 一路“抢烧虐杀” , 守城官兵逃亡,“弃民于无助” 。他“立命子(杨) 鼒, 会集宗党, 召募乡兵团练捍卫” , “督部卢(坤)

 公, 军门罗(思举)公皆恃公以无后顾”。

 次年, 衡阳及周边邻县遭遇饥荒, 他领头出面召集富绅“运米平粜以济邻井”; 并“开仓赈粮” , 以解民饥.

 5.官以“贤德” 效国效民 他以社稷为重, 数十年在外, 仅因母亲病逝才回过一次衡阳; “未嘗自用其私”。;

 他尽职尽责, 对所涉“农曹凡钱法铜务旗租皆能鋦考” , “塘汛邮传积弊及州县滥押无辜之害尤所洞悉” , 对所管公务巨细皆知, “无所无能”;

 他“生平待人不设城府而操守凛然” , “利泽及人而廉隅律己”, 无论任职何处, “不以妻眷跟随”, “不以车马奉迎”, “ 淡泊自处, 以率僚属”。

 他“性好施, 予见义必为, 遇岁饥率先运米平粜。

 他如缮修学宫、 勤力成名公费及义渡桥梁之属, 皆竭力捐办”;

 他常以“四知” 家训明志, “训其子孙:

 懋学植品, 毋博虚名, 毋逞嗜欲。

 立身立事,撲属徽至, 久无玷瑕”。

 他一身正气, 处危不乱, 对盗寇不留情, 对贪腐敢严惩, 对公益敢直言, 对民冤敢亲查, 处处“公身先之”、“ 既诚而明, 奖善懲贪”、“不枉一人”;

 及至耄年, 他还多次上书, 勤求加强国家防卫, 并“捐助海疆,(被)

 拜加五级之命”。

 五. 杨健被“贪” 的来由和后果 对杨健这样一位传世廉吏, 《曾国藩》 一书为何要把他诬为“贪官” 呢?

 《曾国藩》 书作者唐浩明解释说:

 他是为了在小说里突出曾国藩替湘军筹款不惜一切手段的性格需要, 便借用史料中所记杨健被降三级(唐先生原话)

 休致, 和曾国藩为杨健上奏“请入乡 贤” 被皇帝贬斥降职这二件事, 再加上其个人的二点“联想”, 把杨健臆断成了“贪官”。

 联想一:

 当年杨健的长孙杨江曾为曾国藩组建“湘军” 捐了二万两银子。

 作者想, 能捐两万者, 家里就肯定有二十万以上。

 那么, 杨江又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呢?

 联想二:

 作者本人曾陪解放前见过“杨家花园” 原貌的老人在衡阳故地重游, 得知该园的规模和气派。

 他想:

 杨健能建这么大的私家园林, 会不会有“贪污” 之嫌呢?

 但唐先生在电话里跟我再三申明:

 《曾国藩》 只是一部小说, 而非记实型传记; 小说中的人物要做到凡人凡事都细加考核很难。

 文学小说里的成分, 绝不形成观点, 更不应被人别有用心地当作论据。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

 正是这部文学小说, 其中的某些人物和情节, 以毫无考证的“联想”虚构, 居然能愚弄一些不学无术的文人政客, 并被他们恶意地借用作诽谤忠良的理由。

 于是, 衡阳文坛曾有人封杀过对杨健的报道; 杨健的坟墓也在光天化日下被市里某部门盗挖, 取走其全部陪葬品后将棺内尸骨弃于荒野; 存世百余年的杨健...

推荐访问: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都江堰 治水 廉吏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