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

时间:2022-08-25 16:1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经济Noonnggyyeejjiinnggjjii泰安市岱岳区位于泰安市中部偏北,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耕地100万亩,全区辖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供大家参考。

“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6篇

篇一:“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业 经 济 No on ng gy ye ej ji in ng gj ji i泰安市岱岳区位于泰安市中部偏北,总面积 1750 平方公里,耕地 100 万亩,全区辖 15 个乡镇、2 个街道,663 个村(居),总人口 89.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5.3 万人,25 万农户。是“十五”以来全国首批确定的粮食大县、蔬菜大县、果品大县和畜牧大县,培植了“优质粮食、绿色瓜菜、特色林果、高效畜禽、优质桑茶、休闲观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了 100 万亩粮食、70 万亩蔬菜、40 万亩经济林、1900 万头(只)畜禽、1 万亩茶园的产业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妇,以后谁来种地、如何把地种好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岱岳区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重大举措,强化引导扶持,规划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止 2018年底,全区新增家庭农场 112 家,总数达到 513 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 3 家,市级家庭农场 24 家。然而从长远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区家庭农场当前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难题。1 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困难1.1 生产资金不充裕。家庭农场往往种植面积较大,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持续时间较长,比如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家庭农场可以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很难在银行进行贷款,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1.2 种植管理方式落后。多数农场主是从农民发展起来的,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居多,观念陈旧,农作物种植管理方式比较传统落后,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等的推广及应用方面接受较慢。1.3 防范风险能力弱。农业是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弱势产业,再加上家庭农场已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一旦发生农业灾害或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滑落,往往损失较大,家庭农场难以承担。1.4 雇佣劳动力短缺。受技术限制,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仍有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环节。夏种后,家庭农场还要依靠招募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帮田里除草、治虫。但由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夏”、“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1.5 农业机械效率不高。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大多数还是农户间自发流转,很多田块还比较分散,不利于家庭农场统一经营,农业机械也难以发挥应有效能。1.6 粮食晒场缺乏。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获后必须及时摊开晾晒,否则会发霉变质。农场主由于粮食收获量很大,只能将粮食摊晒在公路两旁。而在公路上晾晒粮食,公路变窄易引起交通事故,过往汽车排放的尾气、公路上的沥青等也会造成粮食污染。随着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生产,粮食晾晒问题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瓶颈。2 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2.1 加大投入,完善家庭农场基础设施。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扶持家庭农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和养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引导农户自愿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家庭农场流转区域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农业设施用地、晒场仓储、烘干设备、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方面,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实施“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家庭农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购置机械设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2.2 发展机械化,提高家庭农场生产效率。发展耕、种、收等粮食生产过程机械化,引进粮食烘干设备,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解决家庭农场雇佣劳动力短缺和晾晒困难的问题。据统计,岱岳区 2000 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为 31.43 万人,2006年为 26.67 万人,降幅为 15.1%;2012 年降低至 23.42 万人,比2000 年降低 25.5%。以上数据表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 年,岱岳区粮食产量为 45.74 万吨,2006 年为 50.85 万吨,2012 年为 56.22 万吨。这表明,在劳动力数量下降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反而增加,除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外,农业机械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3 建立服务体系,构建家庭农场运营机制。按照生产、经营需求,建立家庭农场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加强家庭农场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2.4 加强政策保障,调动家庭农场生产积极性。为持续提高粮食综合产能、调动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岱岳区发展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关于扶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粮食高产创建列入区委 1 号文件,并列为年度农业农村经济重点考核指标,区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对高产创建活动中的选购良种、技术集成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并对高产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构建起了“政府主导、资金整合、联动实施、农民参与”的高产创建工作格局,为粮食高产创建扎实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综上所述,只有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加大努力,政府部门从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遴选优秀青年农场主作为培育对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产和经营技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强发展意识。家庭农场主应积极制定农场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公司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方式来管理农场,切实发挥好家庭农场在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导地位。(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业农村局)岱岳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陈 靖237 - -万方数据

篇二:“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徐献军(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郑州 450002)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 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它界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之间, 是一种人工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环境 。自从农业的诞生, 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由原来的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自给自足相对固定的传统农业发展到了现在高度机械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阶段 。而农业生态环境也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 , 掠夺性开发农业资源 ,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 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1 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1 耕地资源减少  据统计 , 目前地球上共有 32亿hm 2 可耕地, 其中最肥沃而又便于耕种的约占半数, 现在都已开垦。剩余的半数可耕地由于条件差, 垦植费用很高。因此 , 地球上耕地资源本来就非常短缺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耕地将会被大量占用 , 使得耕地就更加不足 。1.2 耕地质量退化  耕地质量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代农业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造成大量耕地质量退化, 主要表现为:1.2.1 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快  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 , 使得部分土地和草场植被遭到破坏 ,再加上一些草原地区雨量较少 、 气候多风干旱, 土壤就会受到严重风蚀 , 造成土地沙漠化 。目前, 全世界每年就有 6 万km 2 的土地沦为沙漠, 每分钟就有0.1km 2 的土地遭此厄运。在我国 , 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过 153万 km 2 , 每年因风沙造成粮食损失 15亿 t 。1.2.2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指在风和水的作用下土壤被剥蚀 、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当土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以后 , 土壤的被剥蚀速度就会加快 , 造成土壤表皮层的破坏和养分损失。目前 , 全国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0.4 亿 hm2, 每年流失土壤10 亿 t 。土壤流失带走了大量的土壤养分 , 一方面使土壤肥力下降 ,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污染水体 。1.2.3 土壤次生盐渍化  这主要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盐碱化土壤采取不正确的灌溉措施(如 :浇水量过大 、 灌溉水质不好等)而导致的土壤中的盐分上移进入耕作层, 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壤 。我国土壤盐渍化面积为 0.99 亿 hm 2 , 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1.2.4 土地肥力下降  由于我国土地政策还不完善 , 农民长期重用轻养掠夺式利用开发土地, 土壤肥力得不到及时补充, 使肥力结构不合理 , 造成土壤衰竭 、 变性、 养分不平衡 , 降低土壤的再利用价值 , 严重影响农业产量 。1.2.5 土地污染  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被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 加上工业垃圾随意排放 , 使工业有害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造成土壤的污染 。另外, 农药、 化肥 、 农膜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土壤受到污染 , 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1.3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  农田灌溉用水大多来自于江河湖泊, 但由于我国近年来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降水量低, 造成河流 、 湖泊断流, 地下水位下降, 水资源严重不足 , 加上我国水资源南北不平衡 , 南方水量集中而充足, 但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8%, 北方干旱少雨 , 但耕地面积较大, 给我国农业带来很大损失。另外 , 随着我国城市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 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些未经收稿日期:2002-03-01, 修回日期:2002-06-19· 115 · 中国农学通报  第 18卷 第 3 期 2002年 6 月

 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湖泊, 造成水体污染, 污染严重的水体无法用于农田灌溉 。1.4 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农用化学品包括农药 、 化肥 、 地膜、 添加剂等 。1.4.1 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农业水体、 土壤和植物的污染 。向农作物大量喷施农药, 仅有 10%附着在农作物表面, 大约 90%落入土壤 , 飞散进入大气中的部分农药又会随雨水落入土壤中;有时为了防治地下害虫, 也直接将农药洒施在土壤里。因此, 农药在土壤中的含量最大。吸附在植物表面和落入土壤中的农药很容易被植物吸收, 在植物体内发生积累 , 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另外, 部分农药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体, 造成水体污染。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 , 还杀死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害虫的天敌 , 导致害虫更加猖獗, 使农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4.2 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但是, 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 , 盲目大量施肥 , 也给农业环境造成了危害。一方面, 长期单一施用化肥, 会提高土壤的酸性或盐碱性, 使土壤板结 ;另一方面, 单一使用化肥使土壤中腐殖质得不到补充 , 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对有毒物质的解毒能力。再者 , 大量使用化肥还使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增加, 导致食物 、 饲料中的硝酸盐超标, 产品质量下降。同时 , 化肥还会引起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地膜是近年来农业生产普遍使用的农资产品。由于大多地膜为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 , 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 有毒有机物质增加。同时, 还给环境带来大量白色污染 。除此之外,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还存在其他问题, 如:生物种类减少, 森林退化 , 人口对环境压力过大等等, 也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而对以上环境问题 , 应从农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出发,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 使其对农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1 加强土地管理 , 全面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2.1.1 对于农业来说, 农地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自然资源 , 国家一方面应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强化国家对农地的宏观管理, 根据各种类型土地的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合理规划各项用地, 建立农地保护区和特殊用途的土地利用保护区 , 严格控制非农产业占用农业耕地 ;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有利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产权制度 , 调动农民对土地物质和技术投入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力 。2.1.2 合理开垦荒地 、 荒山、 保护坡地和土壤植被 , 防止水土流失 ;草原放牧要考虑草场的再生能力 , 控制牲畜头数 , 实行轮牧, 禁止过度放牧 、 滥垦草原, 防止草原退化 、 沙化 。2.1.3 农田灌溉时 , 一方面应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 地下水的矿化度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 , 并根据农作物的特性确定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 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滴灌和喷罐, 防止土壤盐渍化 。2.2 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在我国这样一个缺水的国家, 保护水资源 、 节约用水是当务之急 。保护水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2.1 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要对全国水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结合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 制定出合理的利用发展计划 。要把相互联系 、 相互转化的 地表水、 地下水 ;上游、 中游和下游用水 ;农业和工业以及城市用水 ;水质和水量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2.2.2 合理调水  根据中国水资源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采用跨流域调水, 使多水的地区地面径流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 在缺水地区修建水库 , 雨季多拦洪水 , 确保枯水季节河流有合理的流量 , 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荒 。2.2.3 防治水体污染  需水量较大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 实行清污分流 、 一水多用;对有害有毒废水 , 应净化处理达标后再行排放 , 防止地表水体污染 ;对一些无力进行污染治理的乡镇企业要坚决关停 。2.2.4 节约用水  对于工农业用水 , 应实行申请用水、 定额供水、 超额停供或者加倍收费的办法来控制用水量;在水源紧缺地区, 应发展节水型工业 , 推广循环用水制度, 关停关耗水量大的企业;在农业上尽可能发展节水型农业新技术, 因地制宜地采取喷灌 、 滴灌 、 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2.2.5 合理地利用污水灌溉  污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 但也有丰富的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氮、 磷、钾肥分以及锌、 铜 、 锰 、 钼 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 , 污水里的氮磷钾等肥分 (下转第 125页)· 116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18 No.3 2002 June

 温室花卉的白粉虱防治技术李建国 , 王晓娥(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 泾阳 713702)  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近年来随着花卉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 , 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 。在花卉上的危害日益加重 , 该虫能为害 37 科 73 种观赏植物如月季、 倒挂金钟、 扶桑 、 串红等 , 已成为目前温室花卉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1 为害特点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观赏植物的叶背面, 吮吸汁液, 导致叶片褪色 、 凋萎;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 影响开花和观赏价值 ;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 。2 生活习性白粉虱一年发生 10 多代, 冬季在室内花卉越冬并继续繁殖为害, 次年春季成虫逐渐增多 , 喜群集在植株上部的嫩叶反面为害并产卵, 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 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 。若虫孵化后多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 4 月中旬花卉上出现大量卵和若虫。若虫老熟, 在叶背面化蛹 。严重的叶背一层, 成虫 、 若虫和卵同时存在 。3 防治方法3.1 严格把住秋季盆花移入温室关 。对带虫花卉必须要采取杀虫处理措施后, 才能移进温室 。3.2 熏 、 喷结合 。在温室内已经发生白粉虱时 ,可采取封闭熏蒸措施毒杀成虫, 按一般温室面积 ,每10 平方米用 25~ 50 ml 80%敌敌畏乳油, 加 150倍水稀释后喷洒地面 , 密闭 8 h, 然后再喷 1500 倍的2.5%溴氰菊酯乳油毒杀若虫, 每 10 天喷 1 次 ,连续喷2 ~ 3次 , 可收到理想效果 。3.3 对盆栽花卉进行防治。可向盆内施埋 15%铁灭克颗粒剂或 3%呋喃丹颗粒剂, 毒杀若虫 。3.4 对于在室外大田发生的粉虱 , 可采用常规喷雾处理。常用的药剂有 10%扑虱灵乳油 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 1000 倍液, 或 68%灭虱宁乳悬剂800 倍液 , 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 功夫2.5%乳油 5000 倍液, 或灭扫利 20%乳油 2000倍液 , 连续施用 , 均有较好效果。3.5 利用桔黄色塑料板, 上涂凡士林或 10 号机油, 放在花卉中 , 以诱杀成虫 。3.6 注意保护天敌 。

 (收稿日期:2002-01-09)(上接第 116 页)多以可溶状态存在 , 具有可溶性 , 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把污水进行适当处理 , 让有害物质降到安全浓度以下, 处理过的污水又是一种很好的灌溉水源。另外 , 排入农田的污水, 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有害物质得到降解 , 起到进一步净化污水的作用 。2.2.6 保护流域内植物和森林不被破坏  植物和森林通过吸收地下水向大气蒸腾水分 , 可调节气候 , 增加降雨量, 减少地面径流量, 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如:丰茂的森林可截留夏季降水量的20%~30%, 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 5%~ 13%, 林区比无林区、 少林区降水量要多 30%。2.3 控制和减少农药 、 化肥污染的措施2.3.1 农药污染的防治  农药对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和农牧业的增产 、 保收以及保存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 但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 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第一, 要调查研究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条件 , 作好预测预报, 根据害虫种类、 数量、特性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和剂量, 有的放矢的使用农药 。第二 , 要根据害虫的抗药性大小 , 混合和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 , 提高农药的药效 。第三, 大力开发高效、 低毒的化学农药, 取代毒性大 、 残留期长的药物;要掌握好施药日期 、 施药量和施药方法, 减少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 。第四 , 要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天敌治虫 , 开发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3.2 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一, 要根据农作物计划产量指标、 土壤肥力大小 、 营养元素的利用率以及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等指标 , 确定使用化肥的种类和用量, 防止过量施肥对农作物品质和环境带来的影响。第二, 要坚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 氮 、 磷 、 钾复合使用、 配方施肥 ,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又能防止土壤质量衰退 。第三 , 发展生物固氮技术, 充分利用人畜生活废物,实行秸杆还田, 以降低化肥使用量, 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另外, 开发可降解农膜 , 合理使用除草剂 、 杀菌剂等农用化学品 , 正确进行物种利用和改良 , 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等对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 125 · 中国农学通报  第 18卷 第 3 期 2002年 6 月

篇三:“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其中农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农业发展总体来说还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本文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出了改进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F413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发展全球化。随着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农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能单纯地用国内标准衡量农业发展,而是要用国际标准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农业,农业的全球化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2)、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精深加工已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仅靠传统农业已经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成为世界农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主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条件。

  (3)、技术进步加速。随着现代科技知识在农业中的广

 2 泛普及应用,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4)、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由于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和粗放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只有走集约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农业。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服务体系滞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街镇机构改革后,政府监管服务机构被简单撤并,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农业服务人员在编不在岗,被分散划到财政所、兽医站、经管办、招商办等部门。目前,作为提供农业服务主体的农业服务中心依然存在机制不活、保障乏力、管理缺位、青黄不接等问题,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另外,劳动力素质低,造成农技推广瓶颈。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许多地方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田的主力军。由于他们文化程度偏低,许多农民不懂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的栽培方式,存在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情况,造成农田环境污染。

 3

 (2)、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

  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加之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机械化耕作困难,土地零星经营现状严重影响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投入品的购买、使用和农产品的销售仍由农户个人组织实施,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生产记录不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初加工为主,缺乏强大而有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撑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莠不齐。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由于个别地区农药、兽药、肥料不规范使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引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畜牧业发展缓慢

  由于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少,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让养殖户无所适从,认为目前养殖风险过大;农产品价格的普涨,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同时,生猪疫病的发生也极大影响着农户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

  (4)、政府对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到位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建设,保障农民

 4 利益,但是很多地区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事物仍然不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卫生服务的落后,使得很多农民有病就医难,就医贵。这样一来,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农业经营及相应的辅助支撑体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农户通过市场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解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鼓励经济技术能人承包农民土地,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有效集中,从而扩大产业规模,拉长生产链条。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改良土地,对那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虽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但有明显开发优势的潜在产业,要进行重点培育,培养持续增收的能力。

  (2)、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化水平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要增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队伍的政策投入,增强农技服务力量,调动一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进程。大力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构建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培育留得住、住得下的农民自己的“土专家”、“田秀才”。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

 5 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在每个街镇要建设 1~2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展示基地和育苗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社会要发挥正能量,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问题不能单单只依靠政府,社会力量的介入也能有效地改变现在存在的问题。作为市场的主题――社会,一定要做到社会反哺农村,市场反哺农业。社会机构与媒体对于农业的关注应该加大力度。农业最为基础产业,带动其增长,能够更为有效地带动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工业与科研部门也应该更为重视农业问题,并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积极努力的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展开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技术与经验。

  (4)、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与稳定的机制

  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离不开政府的责任。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上,还是在市场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政府财政支持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制定相适宜的政策法规,又能确保这些资金的合理利用。政府应该切实的将“三农”问题作为国家重点。农业发展更应该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技术的投入。抓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源。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引入与推广。同时,有效地政策也需要良好的

 6 执行,在对农村农业的投入的同时,农业无小事,只有真正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相信农业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5)、加快畜牧业发展

  一要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普及步伐,加大良种场、扩繁场建设,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降低散养散放的比重;加快推进畜牧小区建设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动物防疫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屏障和动物防疫应急预警机制,完善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准入制度。三要着力探索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发展尤为重要。应重视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到实处,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调动农民和农业组织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基本面上的和谐发展,使我国真正意义踏上富强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文辉.“十二五”农村与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369.

 7

 [2]毕树广,刘守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2,03:7-10.

  [3]徐志初.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天府新论,2008,S1:69-70.

  [4]杨兰举,刘宝仁,解立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5,10:74-76.

  [5]武国刚.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13,Z2:154-158.

篇四:“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本文以 XX 市 XX 经济开发区为例,介绍了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情况,分析了 XX 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促进现代规模经营;破解农业资金难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府引领宏观改革,提供实在有力的支持。

 一、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中国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的行政区划体制正在不断调整和转变。为突破当前区域发展空间的部分局限性与满足广大乡村地区农民渴望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实现脱贫致富的需要,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撤县设区”

 改革运动。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如何顺利实现从乡村向城市的转型是这些区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城乡转型地区农业生产状况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城乡互动、土地制度、农业转型等诸多方面。国内学者对发达国家农村转型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和总结,认为应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消除制度障碍,实施强有力的农业政策,建立经济社会指标和政策措施,评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农村转型。更多学者关注城乡空间要素的流动趋势和流动机制的研究,认为优化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过程应该是升级和转型的主要方向;如研究农村特定地区的城乡互动模式,通过个别农村转型的成功案例解释城乡要素流动过程;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空间发展的内外驱动力不足的现状,提出双向螺旋模式;使用空间、定性、形成、综合等维度整理并研究了城乡结合部以及其土地利用问题等。此外,关注土地制度和未来农业转型方向也是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如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资金困境,提出了合理确定农业投资主体和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业投入的改革建议;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和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路径来看,生态农业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显然有利于农业生态转型相结合的形成,通过提出新方略促进农业产业生态转型;通过分析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内涵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农业机构比较优势

 调整和农业机构调整区域效应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以此作为检测政策与指导意见的可行性与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从绿色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协同机制中选择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和协同度模型验证了绿色农业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相关性,发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与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进度存在明显正相关。从中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多从宏观政策、农业结构、城乡互动等角度单一地对城乡地区进行研究,缺乏对城乡转型背景下农业转型的双因素模式的研究。本文选取 XX 省 XX 市 XX 区作为案例研究地,通过对转型过程“供给—需求”双方情况的深入剖析,并从农民视角出发揭示当地农业生产困境,试图解决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固化、农业发展停步不前的困境。

 二、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 自 XX 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当地正在逐步告别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迈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新台阶,但在此期间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传统农业在城乡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生产与发展瓶颈和阻碍,致使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困难、发展滞缓。因此本文选取此区域为案例研究地,对城乡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调研方式主要采取问卷和深度访谈,共涉及当地两大核心乡镇及辖区的

 9 处村庄,发放了 210 份关于农业生产的问卷,最终回收问卷 206 份,有效问卷 204 份,有效率 97.14%。

 三、XX 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分析 1 1 、发展需要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多数农村青壮年及高素质劳动力人口流失,剩余务农人口逐渐老龄化且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农业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下,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为普遍失去农业生产积极性的老年人、儿童和妇女;另由于薪金以及发展环境等问题,农业方面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人才严重缺乏。与全国多数落后农村地区情况相似,XX 区守地务农人口多为 50 岁以上的病残体弱的中老年群体,同时近八成务农人口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0 岁以上的农户基本属文盲行列,生產者的文化素质、农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在以科技人才为主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严重阻碍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导致农业发展迟缓甚至倒退。

 2 2 、生活向往与农村衰落的矛盾

 中国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

 发展不充分。因此,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响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与乡村振兴背离的是 XX 区出现了农村衰落的迹象,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村人口过度减少。与此同时,农业人口的“老龄化”严重,农村资源或要素“过度”外流也削弱了 XX 区大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聚集力,为追求“效率”而撤并行政乡村及其中的义务教育、生活服务和其他机构设施,更加快了较低龄原住人口的流失,造成当地农村“萧条”,甚至导致了所谓“马太效应”。

 农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是能够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振兴乡村和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终必须落实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消除农村贫困上,但因当地农作季节性、务农人口劳动力及积极性缺乏、种植面积有限、传统粮食作物占主导的农业结构等原因导致超五成农户从事农业活动的年收入不足五千元,超八成农户不超过一万元,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务农收入水平普遍偏低,难以维持生计。

 3 3 、现代农业与传统生产的矛盾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是未来农业提档升

 级的重要着力点。但就目前 XX 区发展状况而言,仍有重重困难亟待解决。

 提高主要农民农产品的商品率是农民增收、加快传统农业转型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的主体农民经济仍然是半自给自足和半商品经济的复合体。XX 区散户市场的农产品销售情况突出表现了半自给半商品化经济的特征,现代规模化农业的发展与小农户关系疏离,难以保障分散小户的权益,尤其是当地农业组织形式主要以单一农户经营为主,缺少规模化经营的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而且单一农户土地种植面积极为有限,生产规模小,产生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此外,由于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如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水利灌溉设施;绿色生产与科学育种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多产业融合、农业新经济发掘等农业生产管理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在短期难以转变。

 4 4 、政府主导与力度不足的矛盾

 在城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政府发挥的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是建立在融合农民、农村社会等发展主体利益基础之上的。在当前实践中,农民

 参与意识的匮乏,农民参与政府治理途径不畅等原因,导致农民现代政治思想仍未形成,制约了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了政府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影响了政府服务及行政能力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XX 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与农民从事现代化农业经营的意愿成正相关关系。但因当地存在城乡土地实际利用规划不完善,农业信息及推广农业服务项目缺乏,科技及推广体制引导和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此外,由于当地政府决策缺乏必要监督,因此,农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和政策实施的支持度不高。

 5 5 、支出增加与财政不足的矛盾

 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表明,财政支持力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农业政策的财政支持不仅是国家规范农业生产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基本工具,而且财政支持可以有效解决促进农业增长的问题,必需的众多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

 在 XX 区目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财政支出存在很多问题:对农业的投入太少,难以保障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支持农业的重点不突出,扶贫农业的效益不明显;支持农业资金的投资体制不完善,影

 响了资本投资的整体效益。具体而言,当地普通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品种少,抵御风险能力弱;农业土地征用赔款长期拖欠不到位等方面。

 6 6 、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的矛盾

 长期以来,XX 区土地相对产量剩余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作为生产要素,土地只有在合理流动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使用效益。特别是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当地缺乏农地流动足够的动力和有效配置;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业利益低,土地承载负担重;失地农民生活来源难以保障,生活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在 XX 区实现规模化经营存在较大难度,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短期内难以完善。

 四、对策建议 1 1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认真听取农民的声音,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意愿,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法规时,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2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改变传统模式,农业联网升级。针对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逐步提质升级,促使当地农业朝向现代化、绿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注重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建设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发展远程可视农业,实现客户与农庄的信息与资源的实时对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消费意愿。

 (2)调整种植结构,打造特色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精品农业,增加土地亩产效益。继续鼓励当地农户因地制宜种植丹参,利用山谷地形变荒地改种樱桃,利用大棚种植蓝莓等价值较高的作物。不断促进当地具有特色和优势农业类型的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主要特色农业种植形式。

 (3)延长农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结合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优质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当地农户借鉴卢家洼子村集旅游、观光、居住、养老为一体的山尔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建设经验。尽管田园综合体对于多数农民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该模式对当地未来农业纵深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3 3 、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促进现代规模经营

 由于政府规划的不确定性,当地大量土地闲置,导致当地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限制了增产增收活动的有序进行。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土地规划和征用信息,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交易市场,推动区域内大量闲置的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与充分使用,从而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 4 、破解农业资金难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需收集和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并整合相关信贷机构的投放方向和融资产品,从而使得资金供需信息高效匹配和无缝对接,加大发放贷款力度;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大型养殖户、休闲农业经营者等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支持力度;全面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并具有针对性的根

 据 XX 区农产品种类增加保险种类,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5 5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建成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勤劳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形成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检测体系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完善体系,提升科技人才对“三农”发展的贡献,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充分发挥线上电商平台点多、线长、面广的市场销售渠道优势,为农产品銷售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与销售模式。

 6 6 、政府引领宏观改革,提供实在有力支持

 要实现城乡农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政府从制度机制出发,反思政府与市场和群众之间的低效合作,针对 XX 区政府主导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应在宏观上注重方针的引领与规划的制定;在微观层面上,应对贫困农户、农民合作社、大型养殖户、休闲农业经营者和龙头企业等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当地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横向一体化的规模经济和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延伸与发展。

 五、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农业现代化活动的开展,XX 区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各国乡村发展也曾面临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等问题。但是,通过积极探索和实施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综合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能够逐步实现农村改造,成功扭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态势,逐步实现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未來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策略,注重科学理论与当地实践相结合,注重政府决策与农民诉求相结合,注重实施效果与经验总结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径。

篇五:“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 年全县目标任务完成水稻种植 5 万亩、高粱 5 万亩、薏仁米 6 万亩、蔬菜 14 万亩,养殖畜类 22 万头、禽类 10000 万羽,全面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局立足工作实际,抢抓水稻、高粱、薏仁米、蔬菜等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养殖,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在家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大部分留守人员劳动力比较薄弱,地里的农活都是老人、妇女在管理,而且沿用的是传统的农耕方式,机械化水平低,无法有效利用耕地发展高效农业,无法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以者相镇旗上村为例,耕地面积 3990 亩,农村总人口 5292 人,劳动力人口 2016 人,外出务工1207 人,留守老人、妇女 1700 余人,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劳动力 2300 余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 600 余人,留守老人和妇女 1700 余人)。

 二是农户对粮食生产积极性不够高。粮食生产与外出务工相比,粮食生产效益较低,农户获利较少,并且受市场影响,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以鲁贡镇者冗村为例,主要以黄豆花生等种植为主,每亩收入 1050 元,肥料投资折算为 150 元,每亩可赚 900 元,1 人种 10 亩,一年下来可赚 9000 元左右;

 若外出广东中山等沿海城市务工,每月保守的按照基本工资 1720 元计算,一年务工 11个月收入 18920 元,除去路费等 2000 元,可赚 16920 元。据者冗村部分务工人员介绍,平均每月工资在 3000 元左右,务工 10 个月下来也有个 30000 元的毛收入,比在家里务工强得多。相比下来,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是粮食生产设施薄弱。地块零星,基础设施较落后,机械化种植普及率低;

 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遇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容易成灾。据农机补贴办理人员反馈,我县每年申报农机具补贴人员在 350 台左右,根本达不到机械化要求。据悉,贞丰县每年都不同程度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2018 年,小屯、长田、鲁贡等6 个乡镇洪涝受灾面积 27 万亩,成灾面积 0.03 万亩,绝收面积 0.02 万亩,造成经济损失300 余万元;

 2019 年,珉谷、挽澜等 5 个乡镇洪涝受灾面积 0.43,成灾面积 0.02 万亩,绝收面积0.02 万亩,造成经济损失 170 余万元。

 四是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近年来,全县注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主体近 500 余家,目前在实际经营的不足 100 家。经营者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支撑,出现了蔬菜品种结构性趋同,蔬菜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多为粗放型的经营,规模化商

 品化蔬菜基地面积比重较小。全县蔬菜基地不足 10 个,大部分为农户自产自食结余自销,优质品牌、特色的蔬菜品种比较缺乏。

 五是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适宜各种病源微生物繁殖、生长,致使疫病发生、流行的风险升高,加上洪水灾害极易造成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牛羊炭疽病、耕牛血吸虫病、猪丹毒、肺疫、链球菌病、鸡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中毒病、胃肠道传染病等疫病容易发生和蔓延,这些疫病一但发生和蔓延,将会给养殖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对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今年全县生猪补栏任务较重的情况下,还加大了非洲猪瘟等高传染性疫病的防控难度。部分乡(镇、街道)工作重心放在了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存在对动物疫病防控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乡镇仅有 1 名兽医技术干部,还被抽去干其他工作,在抓疫病防控上没有技术支撑;

 还有频繁调运也给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充分村社合一或以村为单位将不愿种、不想种、没有能力和劳力种的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转包给有实力的大户去经营,打造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切实解决劳动力不足,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问题,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二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大户或有实力的企业等到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利用他们的科学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依托他们的技术团队和力量培育大户和致富能手;

 加强农资市场执法,加大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违法犯罪力度,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农资质量,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倾斜,列支专款,用于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结合项目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有效推广新农机具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有效解决生产设施薄弱问题,确保粮食丰收。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善经营、留得下的企业,共谋贞丰产业长远大计,并努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

 五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完善以机耕道、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坝区标准,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标准的生产基地;

 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调扶贫险,做好产业抵御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的保险屏障。最大限度减小在产业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旱、冰雹、水灾、雪灾以及病虫害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的损失。

 六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意识;

 加强基层兽医体系的机构设置,加大兽医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合理调配编内人员;

 加强检疫监督,防止疫情传入;

 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

 按照职能职责,抓好常发病预防治疗。一要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牛羊炭疽等病免疫;

 二要抓好场地清理,切实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三要加强环境消毒,全面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四要加强疫情监测,紧急开展疫病综合防治。

篇六:“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十四五”期间,XX 市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稳产增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逐步增加,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XX 市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期间,XX 市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好一些重大问题,这是在制定规划和谋划工作时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XX 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X XX 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

 XX 市农业农村工作突出粮食生产,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农民收入增长为目标,全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局面正在形成并得以拓展。二是开展绿色有机示范市建设。XX市目前有机示范园区近 X 个,绿色有机环境监测总面积达 X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 X 个,全市培育的農产品品牌近 X 个。三是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XX 市组织实施攻坚行动计划,安排专项引导资金,新建高标准农田近 X 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近 90%;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近 50%,XX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 X 户,现代产业园区 X 个;总体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建设美丽乡村。XX市拥有国家级美丽乡村 X 个,省级 X 个。

 (二)X XX 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改厕任务艰巨;水、电、气、路、网还需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道路老化、缺乏养护资金及养护能力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二是“钱”“地”“人”难题有待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难题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资

 金短确、人才匮乏问题普遍存在,科技等要素支撑明显不足。三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缺乏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完整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影响力不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不健全;农产品附加值没能得到充分提高,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四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大量高素质青壮年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且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严重,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普及面临较大困难。五是县域经济低位运行。有带动和引领的项目不多,税源普遍不足,财政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持续低位运行,间接导致农民增收滞缓,加剧农村空心化,使得乡村振兴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二、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 XX 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XX 市将全面迈入小康社会,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采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政策,这些都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将发生变化,和“十三五”时期相比,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影响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国家正在大力推进

 的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群建设、都市圈建设都将导致各种要素的倾斜,使得地区之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之整个 XX 省、XX 市经济长期低位徘徊,这些都将给 XX市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XX 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将更加重视,并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在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黑土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我们将迈入“后小康”时代,国家、省、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各项任务将得到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继续推进,XX 都市圈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两新一重”以及农村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将得到“特殊发展”的机会,XX 市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农业农村将成为“时代风口”,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其它资源流入。四是 XX 市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力量以及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农业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向绿色环保、精耕细作等现代农业生产转变,加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农业基础性、弱质性的特点将长期存在,XX 市农业仍处于爬坡发展时期,这是 XX 市农村最大的村情和现实。一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问题突出,将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同时,科技进步也将导致普通劳动力的大幅减少,或将导致大量农民工处于“亚失业”或“潜在失业”状态。城市改革缓慢,将阻碍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阻碍城镇化建设进程,阻碍部分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二是 XX 市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各种成本上升增加了种植业收益的难度,来自非农领域收入空间也在变小变窄,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种粮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下降,资源性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乡村产业没有发展空间,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断衰减,许多农民对农业生产缺乏兴趣,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还不稳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三是农村各类人才短缺,有条件的青壮年及部分低龄儿童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持续流出,部分“两委”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缺乏奖励激励机制,大学毕业生对农业农村缺乏兴趣和感情,很少愿意返乡务农。四是后备农业资源不足,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尖端农业科技缺失、基础性农业科研水平差距明显,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科技

 成果转化率不高。五是除传统种植养殖外,许多乡镇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农民与土地村庄的粘度正在逐步降低。以自然村落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晰,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三、“十四五”期间 XX 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保持战略定力,加大支持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要求,建立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粮食稳产增产为重点,走出一条符合 XX 实际的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在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文化素质、农村环境等突出问题方面出台一批有针对性且管用的举措。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尤其应加大对县级主要领导的督导。明确将农村工作纳入县委主要领导的主要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四是县域新增贷款、地方政府债券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业相关领域的投入,创新财政支持思路。

 (二)

 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充分调动 XX 市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民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二是开展乡村振兴“XX 样板示范区”创建活动,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质量,分解和细化总体任务,逐年推进,坚持有重点、有区别,避免造成混乱无序和巨大浪费。三是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重点推动政策、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遵循农村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基础医疗、基本养老、社会救助等方面实现统筹。四是探索成立 XX 市乡村振兴基金,广开投融资渠道,鼓励相关基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和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三)

 科学制定标准体系,整体推进,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对 XX 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照国家、省、市总体规划,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瓶颈。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近年来 XX 市农村发展实际,调整、完善、修改各项指标。三是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路径进行对比研究,学习借鉴适合 XX 市发展的各种成功经验。四是学习

 其它省市经验,加强与农业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合作,争取更多政策、项目、成果向 XX 市倾斜。五是在产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生活现代化等方面整体推进。六是探索建立符合XX 农业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四)

 完善补贴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提升稳产增产能力

 一是建议国家和 XX 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调整玉米、稻谷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重点补贴产粮大县、产粮大户和储粮大户、加工大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和完善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将标准化设施大棚、仓储保鲜库、烘干房、智能复式多功能机具等创新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全面实行补贴全时段受理和资金兑付随时办理。二是探索形成可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财政、金融、保险、期货等多元政策工具和政策框架,激活粮食生产的主体、市场和要素。三是依托省、市农科单位助力 XX市粮食生产中重大难题的攻关,提升粮食生产领域创新转化能力,推进科技在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四是完善实施 XX 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发挥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激励效应。五是培育 XX 市粮食龙头企业,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粮企和科研机构合作,将 XX 粮

 食集团等打造成国内外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打造 XX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五)

 建立多元化增长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增收长效机制,确保 XX 市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在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者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基础上,积极开展糧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保持农民转移性收入适度增长。二是鼓励和支持省、市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业务,盘活农村土地以及其它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拓展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养殖、园艺、庭院经济以及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四是各县市及乡镇要开发乡村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扩大农业劳动力就业,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就地雇佣当地村民。五是完善各类利益主体的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六是创新实践大农业观,引导 XX 市农民挖掘山林河草等资源潜力,利用好各种国土资源。

 (六)

 强化实用技术学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扩大 XX 师范大学、XX 农业大学等高校农村定向生招生名额。二是成立 XX 市“村政学院”,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根据产业需求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层次建立培育对象动态数据库,重点培养农业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返乡创新创业者、专业种养能手;培育方式上把集中培训分解为应季、应时的弹性培训,内容上注重向产前、产后延伸,注重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加大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培育,造就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职业经理人,培养大量工匠式农民。三是探索实施 XX 市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等级制度。四是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成为创富主体,形成集群效应。

 (七)

 健全创新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创新硅谷” ,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以 XX 农业大学为依托,在农安或榆树建立“农业创新硅谷”试验区,提升 XX 市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健全XX 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打造 XX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平台,推动涉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整合 XX 大学、中国工程院 XX 振兴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优势资源,形成农业创新科技联盟。三是成立 XX 市农科 e 站高新技术转化平台,推

 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立“特色产业+专家团队+农科人员+带头人+农户”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依托 XX 农业大学、XX 农科院、XX 农科院加强新农科建设。四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设立 XX 市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专项,加快本地科技人员的培养,推进产学研项目实施,全面提高 XX 市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运用现代科技应对疫情、病虫及气象灾害。五是加大涉农领域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设立 XX 农业天使投资基金,开展风险补偿、专利质押等业务。

 (八)

 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创建示范园区,建设数字化乡村

 一是促进制度创新和应用创新,引导各方合作参与,创建有利于 XX 市数字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农村的高速光纤宽带网,推动遥感技术、地理位置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与农机管理融合应用。三是依托 XX 大学、XX 师范大学、XX 农业大学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数字化工具。...

推荐访问:“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生产 对策 困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