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1-27 15: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等7字,正确书写“丹、乌”等12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3、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难点:正确书写“丹、乌、丝”等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出示课件谜语)

2、背诵与“风”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比赛背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对课题的思考。

2、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遇上不认识的生字,请教旁边的小老师,自己多读几遍。

3、思考讨论:结合板书中的三个人物和课题,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设计意图:通过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会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1、课件出示三位主人公(宋涛、陈丹、赵小艺),学生与其打招呼。

2、出示拼音,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集体赛读

4、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认读生字在哪里出现过?

5、测读带生字的句子(认识“显”)

6、找找好朋友,做“连一连”练习

7、按课文例子,用“显得”造句子

【设计意图:从图片引出主人公,并以打招呼方式进行识字,能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加强识字认字的能力,加上连线练习、造句子与测读,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改善不足,找出薄弱环节。】

四、指导书写“丹、乌”等12字

1、课件出示带有12个一类字的词语,再次测读。

2、按照结构的不同,让学生将其归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3、学习独体字“丹、乌”

(1)观察字形

(2)提出“舟”与“鸟”与生字的区别。

(3)集体讨论在田字格的写法,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点出注意的地方。(“丹”的“一”要写在横中线;“乌”的“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5)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指导。

4、学习生字“艺、显、忽、丝”

(1)小组合作,比赛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记生字,看谁记得最快。

(2)交流识记方法。

艺:加一加,“艹”加“乙”。

显:加一加,“日”加“业”。

忽:加一加,“勿”加“心”。

(3)观察字形,上下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大小问题。

艺、显:上小下大

忽、丝:上大下小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老师巡堂指导。

5、学习生字“杆、眨、涛、陈、转、斜”

(1)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学生练习写字,同桌间检查指正。

(3)老师选一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集体讨论书写情况。

(4)拓展:多音字“杆、转”组词

【设计意图:把生字按结构归类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书写上明确要点,理清写字方法,加上以“横中线、竖中线”定位步骤和识字方法的交流,学生写字环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五、小结

1、把已学的生字宝宝带进课文,再一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小结知识点(交朋友、读写生字与总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能让学生从字词回归文本,提高语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通过小结知识点,老师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架构,对文本的编排就更加深刻。】

六、板书设计

15、画风

【设计意图:以四个难写并容易出错的生字作为板书,对于学生书写有很大的提醒和示范作用。学生可以观察老师的板书,领悟要点,举一反三,书写其他类似的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15《画风》教学设计

执教:杨玉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的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感情朗读并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三位小朋友,再次打招呼巩固生字。

2、分三小组,选择课件其中一位小朋友,进行词语测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画风的三位小朋友,充满生活情趣和童真,寓游戏于测读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自主合作,品读课文

1、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线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赵小艺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赵小艺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旗子——飘)

D、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眨眨眼睛”、“我能”)

E、指名朗读,师范读,集体表演朗读

(2)陈丹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陈丹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小树——弯)

D、体会陈丹的说话语气(“也”)

E、小组赛读

(3)宋涛画风

A、思考:宋涛与前两位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B、出示宋涛的原画,让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雨丝——斜)

D、指名表演朗读

(4)赵小艺第二次画风

A、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让学生指认。

B、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风车——转)

C、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笑”、“还能”)

D、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最后一段,小结画风情况。

5、夸夸三位小朋友,说出喜欢的原因。(我觉得______最棒!)

(1)陈丹: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向别人学习。

(2)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聪明。

(3)宋涛:敢于修正自己的不足,勇于实践。

【设计意图: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突出学习的主体性。】

三、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1、“我是小诗人”,根据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

风来了,

风把 小树 吹 弯 了,

风藏在 弯弯的小树 里。

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了,

风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2、指名完成并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我是小诗人”为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思考:如果我是小画家,我打算怎样画风?

2、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评一评:谁的想法最好?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想象的闸门,把文本体悟得更加深远。】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请你像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位小朋友一样,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把自己画风的办法用一段话写出来。

【设计意图:从口述转换为写话,从口头表达到文字描述,作业布置重在孩子掌握知识,懂得怎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有效的巩固作用。】

六、板书设计

15、画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词语卡片。

3、制作材料、奖章。

教学设计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新春到——到春新”等。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学生自读。

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认读词语、正音。

4、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再说几组类似的词语和生活中有趣的运用。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课件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如“月”“夫”,学生认读。教师演示两字合并组成新字。

②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③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并当“小老师”领读,试组其他新词。

④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试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和句子。

3、我会读

①自读小故事,同桌互相正音。

②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

⑤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

三、口语交际

1、作品创作。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以合作。(可布置在课前制作)

2、作品展示。

将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形式,学生自由欣赏、品评作品。

3、交流心得。

学生就座,主持人请大家畅谈观感。学生个别发言,谈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并现场提问,请制作者谈创作灵感的产生、创作过程、创作中的趣事和困难等等。其他同学可作提问、补充,共同交流。

4、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作奖”“最佳主持人”“最佳口才奖”等。

5、颁发奖章。

四、展示台

1、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

2、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3、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等展示用来当自己“座右铭”的名言、谚语等,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4、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课前思考:

1、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多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识字的时候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说说偏旁表示的意义,理解性地记忆生字。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锋、峰、泳、咏、噪、燥、躁”7个生字,会写“咏、噪、泳、游、峰、蜂、锋、蜜”8个字及其词语。

2.熟读顺口溜,掌握一些形声字中同音字的辨认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述谜语: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忙碌花丛里,献给你蜜糖。

2.生猜。

3.出示图片及字卡“蜜蜂”。

4.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字形。

5.练习用“蜜蜂”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蜜蜂。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现在我们就随小蜜蜂一起到识字乐园中去采蜜吧!

二、学习字、词,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蜂、峰、锋”

1.出示字卡:蜂、峰、锋

师:又有什么新发现?(读音相同,右边相同,但偏旁不一样)

师:是啊,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怎么区分它们呢

2.联系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桌讨论。

3.找生汇报

4.练习用“峰”“锋”组词

5.游戏巩固(捉错别字)

找几位学生戴“蜜蜂”头饰,上有词语:高峰、蜜蜂、先峰、蜜峰、山锋、蜂利,其他学生边读边找,说明错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组同音字:永——泳——咏

1.出示字卡:永、泳、咏

2.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说话

(三)、学习第三组同音字:噪——燥——躁

1.出示字卡。

2.师提出要求:请前后四人合作共同学习这几个字,由小组长组织分别说一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①根据意思记忆

②编儿歌

③创编一段话

④表演

5、游戏巩固

(1).猜字游戏

(2).课件显示飞舞的小蜜蜂,每只小蜜蜂上带有生字,生认读、组词,对者小蜜蜂飞入花丛。

三、总结、延伸

1.找生谈谈记字方法。

2.师总结,出示课题:认识汉字多动脑

3.延伸:

(1)出示:垂、捶、锤

(2)谁能根据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一下这几个字呢?

4.学儿歌(屏幕显示文中儿歌),熟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有何发现。

蜂、峰、锋、咏、泳、”均是左右结构。

“游”左中右结构。“蜜”上中下结构。

3.指导书写“蜜”“游”

4.学生描描、写写

5.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诗配画、有文字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不少大诗人的名字吧,你能说出几个?能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杜甫,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两首》分别是李白、杜甫所写的名篇佳作。

2、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

(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3)反馈:

检查生字:

a、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b、全班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说一说你记住那个字了,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生字。如:在生活中识字,炉,火炉,冬天家里要生火炉。可用猜字谜,比较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或减一减等来记等。

c、开火车读词语(多媒体出示生字,摘星星游戏)

·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

[设计意图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2.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③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警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③组词

(4)学习生字:援①拼读音节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③组词

(5)学习生字:营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②集体书空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海中救援。

4、板书课题:7海中救援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A.拼读音节B.集体书空C.齐读词语

②集: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C.组词

③汉:A.拼读音节B.分析字形结构C.同音字辨析:汗、汉D.组词

④唯: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C.查字典理解“”:只有一个、单单一个

⑤依:A.拼读音节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C.组词⑥靠:A.拼读音节B.分析字形结构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汉斯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__”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推荐访问:下册 二年级 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