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时间:2022-08-27 09:45:3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供大家参考。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社科研究33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强调各要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概括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方针,概括凝练为“八个坚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在前四个认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2017年,中共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人民群众践行民族关系的行动指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召开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指出, “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一、问题的提出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从国外环境来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也意味着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各种经济上的围堵和政治上的攻势。在这种国际局势下,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环境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分析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日益增多,就知网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检索来看文献数量就高达一千八百多篇。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纵向、深度等维度的研究已经成果丰硕。首先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概念的深度上来讲,学界主要有的观点从元认知的角度、认同领域、要素构成等方面进行解读,如青觉、徐欣顺从元概念入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进行把握,认为:

 “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素分为中国认知体验、中国价值信念和中国行为意愿,并强调从这三个要素着手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董慧、王晓珍认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反映,它的本质是在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高承海认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各成员对其共有的身份的认识,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维度。”孔亭先从中华民族的实体出发解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观认知,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态度、评价和认同。”从纵向的角度看,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理论朔源,从中华民族实体的由来到当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将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间限度去阐述。如姚贱苟、于恩洋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与政策认同的角度从纵向上分析了这种历史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发展到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政策的新战略。从横向上看,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做了多学科相融合的交叉阐述,如陈立鹏、薛璐璐基于心理学量化研究的方法分别从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维度来进行量化研究。对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金洪申、陆生发从影视角度对中华民族共同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认为通过电视剧的相关创作表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铸牢作用。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分析马克思在他的经典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的一个经典论断: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一种“理论”,我们现在要讲清楚这个理论,如何让这个理论铸牢,如何让这个理论说服人,就要看这个理论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是否抓住了“人本身”这个问题。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在经济上,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我们更应看到,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东西部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异仍然很大。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更是尤为严重。只有在物质基础得到充分发展基础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可能,只有在充(下转第35页)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谢 琴(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实体存在。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分析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并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这一逻辑出发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涵;

 路径作者简介:谢琴(1995— ),女,汉族,重庆人。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

 社科研究353、诚信守信→重义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是促进爱国和敬业以及友善价值观实现的先决条件,在社会治理中,不仅要倡导伦理层面自律,又要正确树立义利观,通过公民自身信念与自觉而达到诚信,促进制度层面治理,使得信用平台的共享共用得到推进,加强对涉金融和涉农民工等诸多领域中的失信人案件的查处力度。4、友好友善→博爱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同时也是将爱国和敬业以及诚信的价值观外在的体现。在社会治理中,主要是引导公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致力于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参与到消减工作压力和增添工作动力之中,积极化解有关生活压力,增添生活活力。二、实现机制(一)决策机制基于价值层面思考社会治理决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与治理要求体现出来。治理目标的确定,需要深入群众和认真调研,掌握社会真实状况,以更好地制定与社会历史情况相符的治理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具体的规则。(二)协调机制为确保制定的社会治理决策得以落实,需要加强协调机制的完善,针对社会治理决策中发生的问题和冲突,及时地进行沟通与协调,使得认知与行动得到高度统一。(三)实施机制各方利益得以协调的基础上,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均属于实施机制的作用主体。因此,政府需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为群众办事,办事流程做到公正而又法治。而社会组织则是将法治作为基本原则,以法治精神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四)评估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还要做好社会治理效果的评估,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改进和优化。具体评估需要基于法律和道德层面对社会治理过程合法和合乎道德与否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五)反馈机制反馈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反馈。内部反馈是政府或社会组织内部反馈,即及时地反馈评估结果,将政策执行时的困难和问题向上级部门反馈,以逐级反馈的方式进行。而外部反馈是反馈社会治理的结果,使得受众对治理效果有一个更加全面地认知,在畅通社情民意的同时促进问题解决,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六)调节机制调节机制主要是对政策执行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地进纠正,结合反馈结果而调节社会治理,通过调节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治理作用,促进和谐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社会构建。三、结语综上所述,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上述三个方面,为确保其作用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在决策→协调→实施→评估→反馈→调节机制上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郑敬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机制探赜[J].探索,2021(02):163-176+2.[2]孔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0(01):15-18.[3]骆郁廷,唐丽敏.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2):1-4.(上接第33页)分解决民生问题基础上才能充分增加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只有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因此,当前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加大东西部对口支援,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二)在文化上,继续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精神谱系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使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精神谱系,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意保护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尊重文化多样性。同时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精神谱系,以优秀的文化沁人心脾,以优秀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在生态上,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美丽中国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试想在一个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堪忧的地方居住,如何能提高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如何能提高各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进而又如何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呢。所以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美好宜居的环境,这样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在发展经济效益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态效益,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四、结语加强党的建设,事关中国的根本。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公信力,这样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考文献:[1]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06):14.[2]董慧,王晓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现实挑战及铸牢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04):15.[3]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47.[4]孔亭先.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86.[5]姚贱苟,于恩洋.百年来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逻辑与铸牢路径研究[J].民族学刊,2021,12(02):56.[6]陈立鹏,薛璐璐.基于心理测量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的编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41(02):58.[7]金洪申,陆生发.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电视剧族家叙事[J].电影文学,2020(23):96.。

 。. .。

 。

推荐访问: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探析 共同体 中华民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