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时间:2022-08-27 12: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供大家参考。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 9/16/2020 主要内容  生物安全概念  实验动物工作中做好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 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源  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对象  感染途径  实验动物工作中生物危害的防制  生物安全防护设施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 9/16/2020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概况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3 9/16/2020 生物安全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

 广义的生物安全包括更广泛的内容:①人类的健康安全;②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的安全;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即环境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4 9/16/2020 一、实验动物工作中做好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验动物繁育和动物实验过程中,存在许多生物危害因素,如果不做好防范工作,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轻则使动物繁育和相关研究失败,重则导致工作人员被感染、甚至死亡,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甚至可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生物安全危机。所以,实验动物工作的生物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实验动物和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实验室及其周遍环境的安全,我们必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5 9/16/2020 二、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源  实验动物

  人畜共患病  实验性病原体  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的潜在生物危害 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

  操作

  运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6 9/16/2020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实验研究的第一个必须材料,使用不合格的动物,或被感染的动物,常常会引入各种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从而在繁育和实验中通过各种途经感染工作人员和其它动物,如 猴疱疹病毒、鼠出血热病毒 等,它们自身携带这些病原体但不发病,而人被感染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生命危险。在使用野生动物的实验研究中,一些动物携带有对其自身不致病,但对人类却有致命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如来源于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 埃博拉(Ebola )、马尔堡( (Marburg)

 )

 等病毒,由于人类对这些微生物了解不多,故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容易导致严重的感染事故。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7 9/16/2020

  2、人畜共患病

 常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于动物体内,不表现任何临床体征和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而造成实验动物相关人员的感染。使用合格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传播,可有效避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即使是标准的实验动物也会在饲育、运输、使用过程中被人畜共患病感染。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使用尚未标准化的家畜家禽或野生动物,对这些动物可能携带的人畜共患病原体要给予高度重视和防范,如炭疽病、结核病、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等。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8 9/16/2020

 3、实验性病原体

 利用有害性微生物进行各类动物感染实验时,从接种病原体到实验结束,要经过数日、数周乃至数月,在饲育和实验观察过程中,就存在实验性病原体扩散和感染的危险。即使是相同的病原体,如果所用的动物种类和接种途径不同,其繁殖程度和排出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此外,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经过繁殖后,对人体的致病性有时会得到增强。因此,对实验性病原体的安全性评估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不能简单地以它在试管内的危险性来评估其危害的程度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9 9/16/2020

 4 、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的潜在生物危害

  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动物的器官移植可能增加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会,具有某些优势性状的转基因动物释放到自然界,会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转基因动物的生理、行为、代谢,对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内受力等方面的新特性,以及转基因动物所应用的基因重组技术,都可能产生一些超过人类防范能力的危害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增殖一旦失控,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克隆动物的出现,使转基因动物的个体增殖可通过无性繁殖体系实现,因而携带危害基因的个体可能大量快速增加,一则构成对人类的危害,二来可能破坏业已形成的生态和遗传平衡。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0 9/16/2020

  5、动物实验设施设备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是医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实验研究的又一个必须材料,没有与实验动物质量要求相匹配的设备设施条件,病源微生物的感染和污染就会被扩散。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生物危害因素泄露扩散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由于对ABSL的使用管理不当,而导致致病性病原体感染实验人员的惨痛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鉴。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1 9/16/2020

 6、操作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中,由不当操作引发的生物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后果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显露出来,故很难追查当时究竟是谁、什么样的操作引发了事故。在实际工作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危害因素及其表达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与短期实验研究相比(几天或几周),长期的实验研究(数月或更长),或连续的动物繁殖生产过程中,这类生物危害的问题较多发生。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2 9/16/2020

  7、运输

 由于购买和运输实验动物的人员对生物危害缺乏认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人与动物在同车内混装混运,包括司机在内,及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3 9/16/2020 三、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对象

  在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有害的生物因素(致病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在实验室内引起感染、或向实验室外扩散导致环境污染 。

 。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4 9/16/2020 主要危害对象

   对实验动物工作者个人及其相关人员的危害  对实验动物的危害

  对实验动物设施周边环境的危害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5 9/16/2020 1. 对实验动物工作者个人及其相关人员的危害

  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对实验动物工作者个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各种人畜共患病和实验性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

  由于每天的饲喂、清洁卫生和各类实验操作需要与动物密切接触,实验动物饲育人员和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就成为这类危害的首要受害者,其次是动物采购运输人员和管理人员。

  感染的严重程度受病原体的量、对人体的致病性、感染途径和人的易感性4 个方面的影响。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6 9/16/2020 1. 对实验动物工作者个人及其相关人员的危害

  必须特别提出的是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家庭成员也是这类危害的受害者。

  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在离开各种工作环境之前,一定要做好个人消毒和卫生保护工作,以保护你家庭成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7 9/16/2020 2. 对实验动物的危害

 

  实验动物感染人畜共患病或动物染病以后 , 可引起非特异性死亡 , 严重干扰 、损害实验结果 , 造成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 巨大损失 。

 动物烈性传染病还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 , 造成严重后果。

 。

 

 实验动物繁育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设备的结构不合理或管理不善 、 防范不力 ,常导致实验动物受到外源病原体的污染 , 如普通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常被野猫 、野鼠及昆虫等的入侵而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或发生交叉感染 , 引起疾病和死亡 。类似情况在管理不善的屏障环境中同样会发生 。

 比如 , 不同品种或不同级别动物的实验管理混乱 、 隔离不当 , 或实验感染动物逃逸等事故都会导致动物间的交叉感染。

 。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8 9/16/2020 3. 对实验动物设施周边环境的危害

 

 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危害因素向外扩散 , 会引起周边环境的污染 , 有时甚至会导致这些区域的生物灾害 , 引发社会安全问题。

 。

 

  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来自动物饲育和动物实验中的 “ 三废 ” , 即被污染的空气 、 动物尸体 、 污水 、 垫料 、 手术器械 、 手套 、 工作服等 。

 又比如 , 将混有动物排泄物的垫料直接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 , 或用动物尸体饲喂宠物等。

 。

 

  此外 , 因管理疏漏而使实验动物逃出动物笼舍 , 或实验动物未经完全处死即非法弃置 , 待其苏醒后逃逸 , 亦可将实验室内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散布到外界。

 。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19 9/16/2020 四、感染途径

  大多数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都是由吸入感染性气溶胶引起的。被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如粪、尿、唾液等常含有大量病原体,清除动物笼内垫料、粗暴操作或突发响声而导致动物惊慌逃窜等,产生的大量气溶胶会促成病原体的飞扬扩散。感染实验时所用的感染接种液和解剖感染动物时的血液、体液的飞溅,也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1. 经呼吸道感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0 9/16/2020

  在动物饲育室和实验室内吸烟、饮食,或用被感染的手接触嘴唇等行为,均可能吞入病原体造成感染。未遵守相关的操作要求,违反实验室操作规定,是导致这类感染的主要原因。

 2. 经口感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1 9/16/2020

 

 包括由于操作不慎被注射器刺伤、剖解动物时被手术器械划伤、捕捉和固定动物时被动物抓伤、咬伤后由创伤处发生感染。此外,感染性物品、材料飞溅、被污染的手和表面接触眼、鼻、口腔等部位也是引起感染的途径。

 3. 创伤及黏膜接触感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2 9/16/2020

 

 设施的缺陷和管理的疏漏等因素,常导致蚊、蝇、螨等昆虫的入侵或滋生,尤其是蟑螂。通常这些昆虫携入外界的病原体污染实验室,或成为实验室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由此危害到实验动物工作人员。

 4. 经昆虫媒介感染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3 9/16/2020 五、实验动物工作中生物危害的防制

  防制的一般原则

 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 使用标准的合格的实验动物

  与实验动物工作相配套的动物设施及其管理

  具备规范、娴熟的操作技术

  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正确的个人防护

  正确处理生物危害“三废”的处理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4 9/16/2020 1 、防制的一般原则

  生物危害的防制,须依据研究工作所涉及生物安全的等级,设定不同的生物安全水平。

  一个单位的生物安全水平,是由该单位的技术力量、安全设备及安全设施等几方面的要素所组成,以适应对特定生物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理。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5 9/16/2020 2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 遵守各种操作和管理规程;对动物及各类设施设备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对各类隐患的防范等。例如对实验过程中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缺乏或未适当使用保障生物安全的设施设备、对实验动物质量的控制不力等,都可能引起各类生物危害,造成实验失败、人或动物受到感染,甚至污染环境。

  此外要强调的是,部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过分信任和依赖生物安全设施设备,而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也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一大原因。

 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时,对相关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是首要措施,只有通过安全普及教育,使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防护能力及事故处理技能均得以提高,才能从根源上防范实验动物工作中的生物危害。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6 9/16/2020 3 、使用标准的合格的实验动物

  《 条例 》 第二十一条:“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验收、鉴定、评奖,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的,应当把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和具备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作为基本条件。”

  使用标准的合格的实验动物,是对生物危害源头的遏制。因为标准的合格的实验动物在质量上实行了较严格的控制,基本消除了人畜共患病在动物饲养室内的扩散和传播。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7 9/16/2020 4 、与实验动物工作相配套的动物设施及其管理

  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设施分为三大类:普通、屏障和隔离环境。

  普通环境主要饲养教学用普通级实验动物。

  屏障环境可饲养清洁级和SPF 级实验动物,要严格控制好“三流”。

  隔离环境可饲养SPF 、悉生(gnotobiotic, GN)

 )及无菌(germ free, GF) 级实验动物。隔离环境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品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8 9/16/2020

  动物实验设施主要就是指动物实验室。

 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等级,我国把涉及生物安全的动物实验室划分为与之相对应的4 个等级,即P1、 、P2 、P3 、P4 实验室。

  每一个安全级别的实验室都必须配置与该级别相适应的设备并制定标准操作规程。P2 级以上实验室的入口处均应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示警标志,实验室内使用的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在内操作的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SOP 。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29 9/16/2020 5 、具备规范、娴熟的操作技术

  与动物接触的有关技术:避免操作中气溶胶的产生;避免损伤;动物解剖中的注意事项。

  其他技术与规范:对动物的日常管理;遵循《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规范 》( (GMT good micro...

推荐访问:关于生物安全的知识 生物安全专业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 生物 专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