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6篇

时间:2022-08-27 13: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6篇“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72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黄捷 蔡颖【内容提要】当前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6篇,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6篇

篇一:“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黄 捷

 蔡 颖【内容提要】当前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所趋,尤其在疫情的冲击下,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数字经济得益于创新政策和市场优势,“十三五”期间,在整体规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区域发展和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通过对“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呈现的新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政策服务手段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核心技术新突破、加快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和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数字经济  “十四五”  新趋势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22)3-0072-05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基金项目: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 2020 年咨询研究重大项目“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新模式、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FJ-ZD-01);福建省新型智库重点项目“福建省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MZKC12)。政策研究

 —— 732022 年第 3 期一、“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成就2016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指出要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在整体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区域发展和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一)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迈向新高度“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数字经济保持着蓬勃发展态势,由图 1 可看出,规模从“十三五”初的 22.6 万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39.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从30.3% 提升到 38.6%。尤其在 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增速仍为 9.7%,远高于同期 GDP增速的 3.0%。由此可见,在推动发展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有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推动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二)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产业化向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数字产业化规模由 2016 年的 5.2 万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7.5 万亿元,占GDP 比重 7.3%(图 1)。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5G 网络全覆盖,电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逐渐降低,互联网行业比重持续增加。依托人口红利和创新发展,中国在 5G、移动支付等领域成功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角色的转变。(三)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中国产业数字化呈现由单点应用向全局协同的演进趋势,并持续向深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年)》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整理而成图 1  “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74  —— 政策研究层次领域拓展。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由 2016年 17.4 万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31.7 万亿元(图1)。以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及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逐步从工业向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延伸扩展,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具体表现在数字化转型意愿、转型需求、转型供给 3 个方面。(四)区域发展百花齐放“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相继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政策,各级政府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总量上看,2020 年有 13 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从增速上看,贵州抢占先机持续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增速领跑全国; [1]福建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及数字丝路建设机遇,增速超 15%。

 [3](五)数字治理多领域拓展“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立法层级显著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相继修订、完善,保障中国数字治理规范有序地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对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得以及时、有效、智慧地决策和治理。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部门正不断完善机制,明确职责,提高数字治理效能。二、“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到2025 年,中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到 2035 年,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经济关系到我国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的发展、优化和升级,其发展正显露出以下新动向和新趋势:(一)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经历了从重点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演进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2020 年起各省份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福建省发布《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展望“十四五”时期,将有更多数字经济扶持政策出台,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各级政府也将依托政策,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优势,制定更详细的发展细则,使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 752022 年第 3 期(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生活带来深刻影响,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医疗诊断以及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数字技术将在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应用,与实体经济进行广范围、深层次的融合,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商业理念进行全方位变革,催生柔性制造、网络协同等新制造模式,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三)数据要素成为竞争新角力点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上升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性资源,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性资产。对标准化数据需求日益增长,也使数据标注产业蓬勃兴起,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标注有望成为撬动产业规模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30 年中国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预计超过 10 万亿元,蕴含了对数据资产极大的需求。(四)“双循环”与数字经济相辅相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助推力和抓手。对内,数字经济引领创新驱动,助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和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对外,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契合,推动数字化企业“走出去”,将为国际大循环提供持续动力。三、“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对策(一)加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一是总结河北(雄安新区)、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等 6 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特色经验,加强经验复制推广,适当扩大试验区范围和数量,支持各地方立足产业基础,探索因地制宜、区域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二是聚焦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核心产业实施全国统筹策略,结合地区优势推进产业链协同建设和供应链有效配置,如“东数西算”工程。(二)推进政策服务手段创新一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数字治理和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主动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二是加强政策间的相互协同、相互配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完善重大政策和专项基金的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企业及机构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水平;三是推动中国数字产业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发挥政府的隐形作用和市场的主导作用,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业低端化的现象。(三)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提升企业数字化技术水平,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加快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升级改造进程,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运输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催生网络化协同生产、柔性

 76  —— 政策研究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二是打造自主可控和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系统方案,为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构建各具优势、产业互补、梯次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坚实的支撑作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一是针对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一系列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要巩固前期市场基础,加强产业链和龙头企业打造,引领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顺应中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促进新旧业态取长补短,探索线上线下消费模式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式。(五)推进数字核心技术新突破一是针对数字产业链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数字科技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补贴,着力突破芯片、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基础性技术瓶颈,补齐产业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业等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争取在颠覆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一些领域实现全球领先,走在理论最前沿,取得产业新优势。(六)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一是实施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布局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推进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数据生命全周期管理;二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和数据标志制定工作,依法合规进行数据交易,完善数字经济市场体系;三是加强数据要素深度应用,提升数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全流程应用,打通不同产业的数据流通,鼓励企业间进行数据连接和交易共享。(七)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把握整体趋势,支持各地制定统筹投资计划,明确“数字基建”涉及各领域投资重点和次序,做到建设“一盘棋”;二是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不同领域实施针对性策略,对5G 基站、轨道交通等重资产“数字基建”由政府主导建设,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数字基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环境营造和政策引导工作。参考文献:[1] 李桥兴,杜可 .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效应评估 [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81-89.[2] 刘立菁,谢毅梅 . 关于完善福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J]. 发展研究,2020(6):69-79.[3] 王娟娟,佘干军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 [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8):3-17.  [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 (责任编辑:张艳)

篇二:“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县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 (修订稿)

 2020 年 4 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

 1 1

 (一)发展基础 ........................................ 1

 (二)存在问题 ........................................ 4

 (三)面临形势 ........................................ 7

 二、总体要求

 ................................ .....

 9 9

 (一)总体思路 ........................................ 9

 (二)基 本原则 ....................................... 10

 (三)发展定位 ....................................... 12

 (四)发展目标 ....................................... 13

 三、主要任务

 ................................ ....

 14

 (一)推动新治理,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 ................. 14

 (二)激发新活力,推动优势产业数字融合 ............... 23

 (三)加快新应用,升级数字化公共服务 ................. 31

 (四)建设新设施,增强数字基础服务能力 ............... 35

 (五)培育新产业,赋能数字化资源 ..................... 44

 四、保障措施

 ................................ ....

 48

 I

 前 言 2016 年,《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各国围绕数字科技进行抢占制高点的竞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特别是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中,数字经济韧性“补位”,在支撑经济和保障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优选项”。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新基建、新消费、新科技、新制造”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加快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国家、省、市的政策引导下,“十三五”以来,XX 区数字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 XX 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四五”时期是 XX 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XX 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区数字经济

 II 发展的行动纲领,对于 XX 加快打造“四大中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确保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XX 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增速、效益均稳步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取得积极成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XX 争创“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愈加稳固。

 1 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19 年,XX 区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 189.95 亿元1 ,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4.2%2 。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 7.9%3 ,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0.7 个百分点 4 。截至 2019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共 709 家,占全市数字经济企业总数的 20.9%,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14.8%,企业数量较 2018 年增长超 200 家5 ,覆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零售业等领域,增长态势良好。

 2 2 、数字 政府亮点纷呈

 政府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智慧政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政务信息共享开放取得突破。数字政务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智慧化“城市大脑”助力“放管服”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一中心、五平台、百系统”运作体系建成并已融入区、街、社区三级社会治理工作。“互联网+政务服务”成绩显著,

  1

 数据来源:《XX 区 2019 年 1-12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2

 数据来源:XX 区统计局,《XX 区 2019 年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第 1 期》2019 年 XX 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546.5 亿元 3

 数据来源:《XX 区 2019 年 1-12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4

 数据来源:XX 区统计局,《XX 区 2019 年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第 1 期)》,2019 年 XX 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 7.2%

 5

 数据来源:XX 区统计局

 2 全国首推“四办”服务,“3×4”智慧政务服务改革入选国家“2018 互联网+政务 50 强”,率先启动“秒批”模式,推出“智慧 XX”APP ,形成“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截至 2019 年末,区级行政审批事项 100%全流程网上办理,517 项政务服务实现“零跑腿”,318 项可容缺办,128 项掌上“秒批”,127 项全区通办6 ,实现自助服务“全天办”,政务服务“24 小时不打烊”。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政务信息共享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数据共享负面清单”,建立区内和市区协同的数据共享动态更新机制,区属各部门已共享数据 4500 万多条,区级数据中心累计获取各类数据 4.3 亿多条7 。

 3 3 、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

 牢固把握产业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产业深度融合。金融业数字化创新活跃,成立 XX 区供应链科技金融协会,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政府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意见,编制发布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数,设立香蜜湖科技创新奖,引进首个金融科技加速器——平安云加速器,吸引招商金科、中信网安、百行征信、央行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和系统性重要机构落户,推动首个大湾区金融科技空间载体(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落地,金融科技企业培育、孵化、成长的生态体系基本成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效果凸显,XX 区数字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试点项目验收,建成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数

  6

 数据来源:XX 区政府工作报告(2020)

 7

 数据来源:《XX 区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发展研究》前期课题

 3 字文化创新服务中心 XX 工作站,引进游戏陀螺、白鲸出海、蜂窝互娱等一批互联网文创企业入驻。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成就突出,连续举办两届中国(XX)智慧零售大会,重点引进新零售创新型企业落地及辅助传统商业企业转型,涌现出人脸智慧时尚店、无人便利店、超级物种等零售新业态、新物种,2019 年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 791.16 亿元8 ,是“十二五”末的 3.7 倍。智慧物流快速崛起,货拉拉、怡亚通等物流企业纷纷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应用,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雏形初现。商务服务、会展业等特色服务业加速与数字技术融合,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均处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4 4 、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

 数字产业发展动能强劲,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优势突出,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推动形成了涵盖 5G 研发及应用、芯片设计与研发、金融科技研发及应用、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成功引进 5G 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XX 国家芯火双创平台、粤港澳 5G 和新一代无线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先进项目,2019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256.72,增长 7.7%9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明显,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13.96亿元10 ,较“十二五”末增长了85.9%。连续举办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培育了平安科技、汇顶科技、

  8

 数据来源:XX 区统计局,《经济发展数据(2019 年 1-12 月)》

 9

 数据来源:《XX 区 2019 年 1-12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10

 数据来源:XX 区统计局,《XX 区 2019 年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第 1 期)》

 4 大数云房网络、银之杰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总体平稳,2019 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836.63 亿元11 ,较 2015 年增长 6.7%。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大数据技术已经在金融、电商、互联网、农业、健康医疗等领域深入应用,并逐渐形成规模。

 5 5 、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增强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全力部署 5G 基础设施,在全市率先实现 5G 信号全覆盖,华强北建成全国首个 5G 生活体验街区。推动多功能智能杆建设,联合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积极推动存量杆塔改造试点项目,完成侨香路、华强北、XX 中心区等多功能智能杆项目移交运营工作。积极部署物联网基站,实现窄带物联网(NB-IoT)全覆盖。超前布局未来网络,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落地,成功引进省重点项目“广东省南方量子科技协同创新研究院”落地。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设施,完成全国唯一具备专利、商标、版权功能的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建设,引进万国等企业数据中心,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二)存在问题

 尽管 XX 区数字经济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数字经济体量、对经济拉动作用、领军企业数量等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时,在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数据开发、发展环境、人才供给、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1

 数据来源:XX 统计局,《经济数据(2019 年 1-12 月)》

 5 1 1 、持续增长动能不强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乏力,XX 区部分传统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瓶颈期,一些中小型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较差,应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驱动和支撑有待提高,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全市平均水平低 1.7 个百分点12 。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优势不突出,缺少如腾讯、华为、中兴、大疆、柔宇等兼具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引领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集聚力及行业话语权相对缺乏。

 2 2 、要素价值挖掘不够

 XX 区已汇集了经济领域、公共安全、民生服务、城市交通、舆情监督、生态环保等海量数据资源,但目前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趋势判断、因素分析和政府管理等方面,数据市场交易渠道不畅通、数据价值判断无依据、数据权属权益不确定等问题导致数据增值利用效果发挥不充分不完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生态有待建立。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仍需提高,虽然 XX 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起步较早,但是受多级财政、垂直业务管理等影响,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

 3 3 、 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数字经济统计体系不完善,现采用的统计口径和产业分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科技应用所衍生的免费服务、自助服务、分享经济等所创造的增加值未被全覆盖,导致数字

  12

 数据来源:根据 XX 市统计局《2019 年 XX 经济运行情况》计算可得,2019 年 XX 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5.9%。

 6 经济体量被低估。同时,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数据来自于国民经济核算,更多关注市场和商品及服务的价格,而数字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经济形态,是一种基于新生产要素、新基础设施和新生产力之上的新的生产关系,传统的测算体系已不完全适应数字经济特点。数据安全保护风险加大,互联网平台汇聚了海量用户数据,数据价值不断提升,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和非法利用、数据非法跨境流动等风险不断增大。不规范经营问题凸显,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门槛较低,经营者良莠不齐,网络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

 4 4 、 智力资源存在短缺

 数字经济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对人才依赖程度较高,目前 XX 区人才供给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企业急需既懂数字技术又懂相关业务知识、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传统产业痛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辖区内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会企业协同育人等人才培育模式探索不足,人才培养投资不足、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不充分等成为人才培育供给的主要问题。

 5 5 、治理能力有待提 高

 XX 数字政府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基层数字政府建设薄弱,基层社区信息采集和数字化管理设备缺乏,加上各类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分割,导致部分社区依旧存在手动填表、信息采集慢等现象;

 7 数据共享困难,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不完全,“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依旧存在;大数据精准施策应用不足,出现了防控物资管控不精准、疫情“次生危害”预测不准确、人员信息监测不完全等问题。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发展动力、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期。须准确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紧抓“新基建”、“新消费”、“新科技”、“新制造”四大发展机遇,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1 1 、“新基建”引领投资新热潮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在速度、覆盖度、时延等方面提升明显。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科技性、创新性和赋能性更强,被赋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内涵,体现当今国际竞争和中...

篇三:“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dquo;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进展趋势与治理重点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进展。中国信息通信争辩院争辩显示,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 20xx 年的 x.x 万亿元增加到 20xx 年的 xx.x 万亿元,占 GDP比重从 xx.x%提升到 xx.x%。数字技术支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气。“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将连续提升,是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进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维护和提升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稳定性平安性的重要依托。

 进展趋势:全面发力,整体形态初步显现 “十四五”时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先进机器人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数字经济将连续快速进展、全面发力,新型数字消费、数字生产、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数字化网链、数字化产业生态、数字化资源配置等都将有显著提升。

 数字化消费将向新领域延长,连续制造重量级新消费形态。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了更为宽敞的应用前景和更为强劲的增长潜力。在 5G 等新技术支撑下,数字消费将毁灭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突破,网络办公、网络会展、数字学习、数字医疗、数字文化、数字传媒以及智能家庭居住、智能个人穿戴、智能交通出行等都将较快进展。

 数字化生产将加速进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数字化向企业生产核心环节延长,通过传感器接入大量设备和工具,实时猎取生产和运营信息, 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时效性精准性前瞻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向企业外部多端延长,连接供应链销售链,提升全链条资源配置效率。例如数字化智能化可同时实现共性化定制和低成本制造,客户可以实时提出需求,全程参与研发生产过程。精准制造还能削减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和污

 染排放,推动实现可持续进展。

 数字化融合将加速推动。长期以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谁更应当优先进展这个问题上存在困惑。数字时代,两者很大程度上呈现融合进展之势,三次产业相互内置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将成为趋势。智能制造系统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形成新型物—物、人—人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服务等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促进生产制造和多种生产性服务紧密结合,其本质就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业态的深度融合。例如依托产业互联网的行业性解决方案,制造商主导形成包含制造服务全过程的闭环解决方案,各个环节交互匹配、全程数据实时反馈,为客户供应一站式全程高效服务。

 数字化生态将跨界成长,供应全新消费场景。今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向场景化进展,期望能一站式获得才智家居、才智出行、才智学习、才智消遣等全场景解决方案。数字技术可以打破行业壁垒,跨界连接多个企业、多个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形成供应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圈。生态圈内的消费者、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彼此相连,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同步迭代,实时互动, 动态满足用户需求。例如海尔智家体验云,通过海量数据形成用户实时生活画像,为生态圈内各方供应共同演进的机会和力气,共创共享。

 数字化连接将形成网链,提升全球产业分工的稳定性平安性。数字化网络平台能够聚合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各方供应多种类型的交互机会,供应业内所需的各种服务。在特殊时期,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原有的产业链断裂时,平台可以智能化地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匹配, 快速查找替代或调整方案,快速补链接链。与线下单点连接的传统产业链相比, 数字化平台能形成多点连接的产业网链,使全球分工体系的稳定性平安性大大提高。数字化配置资源不断扩展,成为社会资源支配的重要方式。例如,互联网银行以各自的算法进行风险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打算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再如,物联网互联网能够收集、识别和连接每台机器、每件工具、每位员

 工, 并以他们为基本单位来管理生产过程,这将为生产从集中化到分散化并形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开拓宽敞前景。目前已有一些正在进展中的数字化社会化制造管理平台,这类平台本身没有制造力气,而是将区域内数量浩大的企业设备和信息接入平台,当接到制造订单后,就通过平台查找闲置设备,智能规划生产线,组合出所需的制造力气。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组合的柔性化和智能化,生产组织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资源配置模式。

 治理重点:政策促进、有效运用、严格监管“三管齐下” 治理数字经济与治理传统经济有很大不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乐观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促进数字经济进展。一要供应必要的应用场景。和外卖、网购等消费不同,很多新的数字消费应用场景在公共部门,例如数字训练、数字医疗和数字体育等,假如浩大的公办训练体系、医疗体系和政府及学校所拥有的众多体育场馆身处其外,就无法全面推动。政府要乐观稳妥地促进新的应用落地。二要推动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 5G 相关技术群及跨界多场景融合技术“一揽子”纳入眼界,鼓舞以企业为龙头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三要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在对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等信息做适当处置后, 加快开放数据。数字政府建设应立足信息公开、服务输出、数据开放的要求, 统一数据开放标准和数据质量,让更多机构和个人能够挖掘和制造新的数据价值,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四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多措并举,使其更好地共享数字红利。

 利用数字技术更有效地调控经济、监管市场。在经济调控方面,应利用数字技术探知经济实时状况,并通过不同来源数据的交叉复现把握事态真相。例如,疫情之下农夫工返回就业地的实时状况,主要来自通信数据平台和就业者密集的网络平台;各地复工复产状况特殊是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展状况,主要来自数字化工程机械平台的“挖掘机”指数即这些设备的开机工作状况。这些数字指标不仅实时精准,而且能相互印证,可信度高。在市场监管方面,新的技

 术手段可以依据市场主体的多方面信息,筛选出需要重点跟踪的企业和产品, 并与更多已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识别特殊现象,准时发觉那些违规违法可能性较大的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削减对依规依法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监管。一是要对代码、算法等数字技术的基本

 规章进行监管。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机器学习力气快速增加, 数据、代码和算法越来越多地打算着每位公民在信息方面的可知与不行知,在资源支配中的可得与不行得,在社会活动中的可为与不行为。数字技术假如被滥用,就会违反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观,例如因收入、地域、性别等因素被机器识别而导致的各种卑视行为。因此,需要引导形成数字技术的价值遵循和基本原则,划定出底线和边界并严格监管。二是要在促进数据产业进展、数据权

 益支配和个人隐私疼惜等各方利益之间把握好动态平衡。当前的突出问题,是

 要对个人隐私进行有效疼惜,明确数据平台企业的责任、数据权利的建构、数据治理规章的确立等。同时,对数字领域的新生业态,要坚持包涵审慎的监管原则,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简洁封杀。三是要乐观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章

 制定。我国是数字技术应用大国,数字产业有宽敞的进展前景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全球数字治理规章制定和应用,既是我们的进展需求,也是我们的进展责任,要平衡好我们自己的进展、平安和与世界共赢的关系。

篇四:“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研究

 Studies on Party and Government ISSN 2095-8048,CN 51-1755/D

  《党政研究》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

 汪玉凯 DOI:

 10.13903/j.cnki.cn51-1575/d.20210510.001 网络首发日期:

 2021-05-11 引用格式:

 汪玉凯.“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党政研究. https://doi.org/10.13903/j.cnki.cn51-1575/d.20210510.001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 十四五 ” 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 分析 汪玉凯

 摘要:“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413 大思路”,即四大建设,一个驱动,三大变革。所谓四大建设,就是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所谓一个驱动,就是用数字化驱动经济社会转型;所谓三大变革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治理方式变革。本文结合规划和纲要,对未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 作者简介:汪玉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和纲要”),其中有关“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1 部分用 4 章的篇幅,对未来中国数字化转型及其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结合规划和纲要,对未来数字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

 一、规划和 纲要 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 在规划和纲要中,对数字中国建设是作为一篇来单独阐述的,这在过去的五年规划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往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有关信息化部分,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部分之中的,这次单独成篇,并分为四个章节系统阐述,足以证明数字化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

 规划和纲要对数字中国提出的新目标,可以概括为“413 大思路”,即四大建设,一个驱动,三大变革。所谓四大建设,就是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所谓一个驱动,就是用数字化驱动经济社会转型;所谓三大变革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治理方式变革。围绕这一大思路,规划和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数字化进程的战略,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引领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等。

  可以肯定地说,“413 大思路”对未来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重大。

  首先,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格局下,数字中国建设有可能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战略抓手。正像高层多次讲到的,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处在两个百年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当下,中国在新形势进入经济实双循环的新格局之中。以上三大变化,对我们既是机遇,但同时也会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甚至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前不久,中国和美国在拜登上台之后的首次对话中针锋相对,以及随后出现的中欧冲突等都说明了这一点。未来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也许会更加严峻,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从各方面增强我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日报》,2021-03-13 DOI:10.13903/j.cnki.cn51-1575/d.20210510.001

 网络首发时间:2021-05-11 09:30:54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755.d.20210510.1807.002.html

 2

 其次,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将相互促进,并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家看到 “ 十四五”规划第五篇讲数字中国建设的时候,重点讲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网络强国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内容并没有展开。我以为,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上述描述第一次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内涵和边界;二是阐明了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网络强国是前提和条件,不管是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都离不开网络强国本身,它是一个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将是推动后面三大建设的基础和条件,相互促进。

  最后,数字中国四大领域的全方位推进,将加速国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数字化基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时间点的契合,远景规划是到 2035 年,这是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2049 年将全面实现现代化。

 二、未来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规划和纲要有关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着重展现了未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的前景,我们有必要逐一加以分析。

 (一)

 数字经济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经济崛起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我们看待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要往前追溯一下。大家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起步的,而1980年-1990年这这十年,正是信息技术革命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代表性的技术就两个,一个是芯片,一个是运算技术。1990 年互联网开始商用,改变了世界。中国的信息通信产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后来居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坐上了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顺风车。

  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首先,信息通信产业在中国进入快车道,前几十年每年以 17%左右的速度在高增长。其次,民营经济在政策红利和市场的强力推进下出现了强劲的发展。第三,2000 年以后,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强势崛起,借助庞大的国内外市场,培育出华为、百度、阿里、腾讯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中国目前已经处在世界前列。如果把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放在近代中国 GDP 的发展演变中加以对比,也许看的更加清楚。按照美国著名历史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夕的 1820 年,经济总量是全球第一,当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为32.9%;到120年后的1945年,下降到 4%;真正的历史低点出现在 1981 年,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为 16.8万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约 1.54%,统计口径不一样,有的说是 1.8%。到 2000年占世界经济总量为 3.65%。之后随着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崛起、特别是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经济开始腾飞,到 2020 年中国经济总量是 101 万亿人民币,按照 6.5 的汇率,约折合 15.6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接近 17%。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中,数字经济的贡献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宽口径计算大约为 35.8 万亿,占经济总量的 36.8%。2018 年中国进口芯片花了 3000 亿美元,手机出货量,电脑出货量都是世界第一,网购规模去年年底达到了 7.82 亿,移动支付规模去年年底到了 8.54 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5万亿,网上零售规模达到11.76万亿,网民到了9.89亿,互联网普及率到70.4%。疫情期间有 3.4 亿人在线上接受教育,2.15 亿人利用网络接受医疗服务,超过 1亿人在线办公。大家看到这是我说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当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少的,其中基础设施在

 3

 全国服务布局不均衡,数据中心建设中出现重复、浪费现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度不够等等。针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这次规划好纲要中对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一是把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兴基础设施,加快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规划里特别强调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创新,这是在这次规划中,上次的建议稿中还没有这部分,在这次规划里特别强调突出;三是把信息化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四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五是建立数字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可以设想,未来中国数字经济不仅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而且必将深刻地驱动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平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物种,数据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能源,互联共享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价值。

  趋势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城乡间、行业间的分布将更加均衡,改变过去数字基础设施分布极不均衡的局面。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受到更大关注,总体部署更加合理,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部署和推进这些基础设施过程中,严控和防范风险也将被重视。5G 的应用将在工业领域、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趋势二:围绕数字化的卡脖子技术,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有望得到一定改善,并在一些新的领域,如量子技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交叉领域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者中间,不仅包括芯片、操作系统、CPU 等关键技术,也包括大量工业基础性关键等,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决定数字中国战略能否行稳致远、取得重大进展的重中之重。

  趋势三:工业互联网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促进产业转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过去中国消费互联网领先,工业互联网相对滞后,随着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和拓展,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互联网对数字中国建设之所以至关重要,在于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交叉点,也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点,其本质是以各种要素的互联为基础,比如原材料、机器、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产品、人,通过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高级建模分析,实现三大目标:即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织方式变革。目前我国有 70 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设备大约有四千多万台,但总体看,连接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而全球到 2020 年底,约有 340 亿台设备已经实现互联,和国际上先进工业互联网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是未来加强的重点。

  趋势四:数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如说民营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未来要注意政策调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比如像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过去发展非常快,也暴露出了一些值注意的问题,未来要注重政策协调的有效性,一方面防止野蛮生长,进行必要的管控;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民营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更好的政策环

 4

 境和制度环境,鼓励这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

  趋势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数字化对产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重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农业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智能制造成为经济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加快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

 数字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数字社会建设这些年成效明显,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 70%,网民达到 9.8 亿人,网购、移动支付都处在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这已成功的前提是快速打破的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如公安、工信部门、人社部门、交通、医疗等。但应对疫情可以说是一种战时状态,疫情过后进入常态化状态下,数字化社会治理就需要更多的规则和制度。在 “ 十四五”规划和《纲要》里,对数字社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建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推进全民...

篇五:“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翻看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论文

 “十四五”时期对于宜宾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宜宾作为沿江城市带的区域中心城市与川南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已经具备诸多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宜宾已经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目标。但是也应看到,宜宾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市强县弱”的发展格局长期存在,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等等。为此,本文在把握全国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基础上,将系统分析宜宾经济发展需要补足的短板,从而为宜宾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情况

 “十三五”时期,中国 GDP 增速持续下行,从 2016 年的 6.8%下降至 2019 年的 6.1%,2020 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GDP 增速将进一步回落。一个经济体最终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决定,因此,本文主要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十三

 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情况。

 1.从总供给来看,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 TFP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均有所减弱,导致潜在增速较快下滑

 总供给是从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 TFP,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速,即潜在增速。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市场化改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以及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均保持在 10%左右。不过从2010年开始,潜在增速开始持续下滑,到2015年已下滑至7.5%,到 2019 年更降至 6.2%左右。潜在增速下滑本质上源于经济增长动力的减弱,从总供给来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呈现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资本积累虽然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推动力开始显著减弱,高投资发展模式愈发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实施高投资发展模式,资本积累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80—2019 年间,资本积累平均增速高达1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 77%。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 90%以上,这主要源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

 机之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房地产投资成为了“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然而,随着资本积累规模的快速增加,资本积累速度的逐步放缓是一般性规律,再加上产能过剩、高债务以及民间投资积极性减弱等因素影响,2019 年资本积累增速已经降至 8.4%,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已显著减弱。

 第二,受到人口红利不断衰退的影响,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未出现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之间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供给。1979—1989 年,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25.6%,1990—1999 年的贡献率也达到 15.2%。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化,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滑,2016—2019 年间的贡献率仅为 6 %左右,已经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在数量型人口红利不断消退的情况下,质量型人口红利的释放就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当前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没有超过劳动供给,质量型人口红利尚未得到有效释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受全球化红利消退、技术追赶效应减弱以及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下滑。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国企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的推进,TFP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然而,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TFP 增速由正转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下降。2016—2019 年 TFP 增速为-0.8%,TFP 增速之所以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明显下滑,主要有几点原因。其一,全球经济放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全球化红利消退。其二,伴随着技术水平逐步逼近全球前沿水平,技术追赶效应不断减弱。其三,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使得改革红利减弱。其四,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效果过度依赖,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其五,高债务下僵尸企业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恶化了资金配置效率。不过,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举措的推进,TFP 增速自 2016 年以来开始回升,至 2019 年已由负转正。

 2.从总需求来看,消费、投资、出口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总需求较为疲软

 就消费需求而言,中国居民消费不足是一直存在的老问题,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虽然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也导致资本积累过度从而明显偏离了黄金律水平,对消费造成挤

 压。更值得警惕的是,“十三五”时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从商品消费增速来看,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从2016 年的 10.4%降至 2019 年的 8.0%,触及近 20 年来的最低点;从包含服务消费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实际增速从 2016 年的 6.8%降至 2019 年的 5.5%,同样是该指标统计以来的最低点。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疲软主要与居民负债压力加大与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下滑密切相关。

 就投资需求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更大。高投资一直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但在“十三五”时期,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从平均增速来看,2016—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 6.7%,相较于“十二五”时期的平均增速下降了 11.1 个百分点。相比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幅度更大。从平均增速来看,2016—201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 5.6%,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1 个百分点。由于民间投资能够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0%左右,所以可知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是近年来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就出口需求而言,受全球经济低增长以及贸易保护主体抬头等因素,出口增速显著下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 WTO 之后,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1982 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仅为 1.1%,而 2018年中国在全球货物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高达 12.6%,连续十年位列全球第一。然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的外部需求下滑迹象明显。近年来,在逆全球化趋势与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2016—2019 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增速平均值为 5.2%,低于“十二五”时期 0.7 个百分点,更低于“十一五”时期 7.6 个百分点。

 二、“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1.从总供给来看,“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速将下降至5.2%左右

 对潜在增速的预测,首先需要对资本存量、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等核心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再基于生产函数法对经济增长趋势进行测算。

 资本存量方面,在“十四五”时期,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实际增速平均为 5%。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随着资本存量逐步收敛至稳态水平,资本积累的增速也会相应不断放缓,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占 GDP 比重上升、投资占

 GDP 比重下降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是,随着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新基建”为主要抓手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启动,将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形成推动。因此,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十四五”时期投资虽然难以回升到以往的高增长态势,但将保持与“十三五”基本一致的水平。由此,资本存量增速将呈现稳中趋缓的状态。

 劳动力供给与人力资本方面,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与推进,2020—2035 年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15—64 岁)将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而且降幅将持续扩大。根据联合国《全球人口展望 2019》的预测结果,2020—2025 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增速为-0.1%左右。在人力资本方面,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 2019》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 13 年左右,显著高于中国的水平,因此人力资本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

 TFP增速方面,2016年以来中国TFP增速开始呈现回升势头,2019 年 TFP 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增速持续为负的局面。展望“十四五”时期,一方面,新一轮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将对 TFP 增速形成较强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也将对 TFP 增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预计“十四

 五”时期中国 TFP 增速将摆脱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低迷时期,逐渐回升至 1979—2007 年 0.8%的平均增速水平。

 2.从总需求来看,“十四五”时期下行压力较大,或延续产出缺口为负的局面

 第一,消费和投资需求将继续受到高债务的抑制,增速进一步趋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国非金融私人部门的杠杆率(债务总额/GDP)已经高达 204.6%,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 62.7 个百分点,甚至已经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40.4 个百分点,处于过高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债务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易升难降。而且,去杠杆很容易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发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债务违约潮的发生。因此,可以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高债务局面,将会对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持续的抑制作用。

 第二,出口需求将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逆全球化的影响,下行压力不容乐观。从全球经济增速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19 年的预测,到 2024 年全球经济将维持在 3.6%的较低增长水平,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更是会下降至 1.5%左右。再考虑到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全球经济的增速放缓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着英国脱欧与中美

 贸易争端的发生,近年来的逆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凸显。2020 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导致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与结构。主要经济体或将从以前更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的思路,转变为底线思维下尽量实现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这对处在“世界工厂”位置的中国将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三,疫情发展呈现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疫情主要会通过以下几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速。一是,疫情会加剧逆全球化趋势,一些国家会出于国家安全等考虑调整和重构供应链的全球布局,这将导致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由于疫情下对人员流动的管控强度显著提高,从而显著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意愿,减少劳动供给规模。三是,疫情会通过影响出口和消费需求,降低生产性投资需求,从而影响资本积累增长速度。

 由此,综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两方面的增长动力来看,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面临潜在增速下滑与产出缺口为负相叠加的局面,最终能够实现的经济增速或下降至 5%左右。

 三、“十四五”时期宜宾经济发展趋势研判

 “十三五”时期,宜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速“逆

 势而上”。2016—2019 年间,经济增速平均达 8.8%,不仅显著高于全国经济增速,而且也显著高于四川省的经济增速,在四川省内居于首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019 年宜宾市的 GDP 总量已上升至全省第 3 位。但同时也应看到,宜宾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从需求结构来看,经济增长更依赖于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有待增强。“十三五”时期,宜宾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2019 年的平均增速高达 13.5%。相比之下,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为 12.1%,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4 个百分点,包含服务消费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在2016—2019 年的平均值为 9.1%。由此可见,对于宜宾经济发展而言,投资的贡献率显著高于消费。但是,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消费对 GDP 的增长贡献作用需要逐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会逐步减弱。因此,宜宾经济需要进一步落实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扩大内需战略,“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二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和第二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应该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持续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从

 宜宾市的产业结构来看,2019 年第一产业占宜宾 GDP 的比重能够达到 10.7%,第二产业占比高达 50.3%,两者之和高达 61%,第三产业占比仅有 39.0%。相比之下,2019 年第一和第二产业占全国 GDP 比重已不足 50%,只有 46.1%。即使与四川省内其他城市对比,宜宾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明显偏高。2018 年,宜宾市第一和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位居省内第 6 名。相比之下,成都第一和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仅有 45.8%,而与宜宾发展水平相差不多的绵阳市为 53.4%、德阳市为 59.4%。可见,当前宜宾市存在第一、二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占比偏低,这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

 第三,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化工,化纤三大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 50%...

篇六:“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dquo;十四五”有“数” 汇报人:

  日期:

 前言 年轻人不知道学啥专业?不知道哪些行业更有前景?从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数万字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都在提及一个名词——数字经济。文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中国。

 目录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3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4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

 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

 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

 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

 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集约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快速迭代,增强政务信息系统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

 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

 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精准动态监测预测预警水平。

 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 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 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

  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 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 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 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 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

 △2021年2月1日,深圳市坪山区首辆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巴士“熊猫公交”上路。

 谢谢观看 THANKS

推荐访问:“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 中国 时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