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7篇

时间:2022-08-28 17:55:38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7篇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第34卷 第9期Vol.34 No.9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201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7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7篇

篇一: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34 卷

  第 9 期Vol.34

 No.9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 年 9 月 20 日Sep.20 2014·192·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9.095社交恐惧症 (social phobia, SP)

 , 也称为社交焦虑障碍 (social anxietydis-order,SAD)

 , 是指患者害怕他人在场时做事或在公开场合进行社交活动, 对新环境或陌生对象产生恐惧、 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并达到异常程度。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社交恐惧症使他们学习的机会与社会交际锻炼的机会明显减少, 是大学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心理问题[1]。一、 原因分析( 一 )

 生理原因社交恐惧症发病的生理原因包括神经生化异常、 遗传因素等, 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有 5- 羟色胺功能和多巴胺功能失调。外貌、 身高、 体味、 生理缺陷等原因可能导致心理自卑, 出现社交焦虑和回避行为。

 “郎才女貌” 等传统思想让女孩子对于外貌关注度较高, 如果肤色、 身材、 身高距离自己期望太远, 对自己接纳不够, 则会产生自卑情绪。生理缺陷如口吃、 残疾等, 对于男孩和女孩都容易导致社交恐惧。这样的学生倾向于回避人多场合, 减少别人对自已的关注, 长期会导致社交恐惧。( 二 )

 社会原因1.成长经历大学生如果在婴幼儿时期, 因家庭冲突、 父母去世、 离异等原因, 缺少家庭的温暖, 可能导致自卑、 人格退缩、 交往困难等。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过于保护或过于专制都容易导致孩子缺少社交训练, 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自信具有积极的影响。2.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不仅能为其提供爱, 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能使大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 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从而改善社交焦虑, 减少社交逃避行为[2]。学生进入大学后社会支持存在由纵向、 家庭内支持为主, 向横向、 外部化发展的趋势。绝大部分社交焦虑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一转变, 很多同学仍然依赖家庭给予的支持, 没有意识到同学、 朋友之间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存在社交恐惧的大学生未能构建起自己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方面渴求交往, 另一方面内心郁闷孤独, 这种心理矛盾十分常见。3.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 如根据生理缺陷而起的不雅的外号、 来自权威人士(如学校教师)或青春期异性的负性评价、 人际交往中的重大心理挫折等。(三)心理原因1.内向的性格具有社交恐惧的大学生往往性格内向, 自尊心较强, 敏感多疑, 追求完美, 对自己的缺陷不能很好地接纳, 遇到心理挫折往往倾向于内归因。如将遭遇别人的嘲笑归因为自己的无能, 而不是归因为别人的道德品质问题。2.不合理认知认知偏差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和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往往表现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对自己的优点认识不足, 而对缺点加以放大。在偏差的自我印象、 自我观念、 自我评价基础上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 如自卑、 孤独、 焦虑等, 有时出现外表孤傲与内心自卑同时存在于个体身上。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表现在对人际交往的目的、 意义、 内容、 方法认知不合理, 往往从消极角度看待人际交往, 如认为人情淡漠, 人际交往目的就是互相利用, 拉关系、 走后门, 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防卫过强, 总认为别人在挑自己毛病, 交往过程小心翼翼, 过于紧张。3.缺少人际交往技巧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干预策略罗泽如(淮阴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摘 要:

 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有生理原因、 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等。

 干预策略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 (SPIN)进行初步筛选, 对于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采用预防性干预策略, 对于中等程度的社交恐惧采用针对性干预策略, 对于程度严重的社交恐惧采用个别心理咨询干预策略。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形成原因; 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4)09-0192-02收稿日期:2014-08-14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学校预警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FDY011)。作者简介:

 罗泽如 (1970—)

 , 男, 江苏盱眙人, 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3·社交恐惧的大学生往往缺少人际交往技巧, 一旦交往失败, 会对自信心造成更大的打击, 更加恐惧和回避交往。例如不善于交往中倾听, 不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给予合适的赞美, 在交往中不善于把握尺度, 人际交往中不善于整饰形象等。二、 干预策略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进行初步筛选, 该量表是Kathryn、M.Connor 等人在 2000 年发表的, 采用 5 点计分方法(0-4), 共 17 项, 总分超过 19 分者为有社交焦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联合西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率的检验, 结果均达到了满意的水平[3]。本研究对超过 19 分的社交恐惧学生开展主动干预。( 一 )

 预防性干预主要是针对轻度社交恐惧的大学生, 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自我调节能力。预防性干预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 主要采用开设人际交往选修课程, 鼓励动员轻度社交恐惧同学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1.学习人际交往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交恐惧症形成的原因, 学会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的缺点和优势, 对缺憾学会自我接纳。从积极的角度理解人际交往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言语沟通技巧和非言语沟通技巧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 分析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并学会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情绪管理, 提高情绪体察能力, 调整消极情绪, 增加积极情绪体验。2.进行心理资本训练2004 年,Luthans 等人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 “心理资本” 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 “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 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 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 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4]。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乐观(optimism)、 希望(hope)、坚韧性(resilience)4 个维度。将心理资本纳入社交恐惧症干预范畴, 体现了干预过程的人性化, 激发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主动战胜社交恐惧, 训练包括:

 ①自我效能感训练, 通过挑战恐惧程度由小到大的级别任务,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②乐观情绪训练, 根据心理咨询情绪 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 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的结果。训练学生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 使之转变为合理观念, 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5]。③希望训练, 设立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短期、 中期、 长期目标, 纳入大学生生涯规划, 目标切合实际, 通过努力可以实现。④心理韧性训练, 在人际交往中勇于挑战自我, 不怕挫折。( 二 )

 针对性干预对象为中等社交恐惧的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以帮助他们有效缓解, 需要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针对性干预要兼顾干预效率和专业性, 包括团体辅导干预和朋辈辅导干预, 积极增加他们的人际互动, 改善社交恐惧。1.团体辅导干预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中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 学习、 体验, 认识自我, 探索自我, 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根据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多向沟通过程, 求助者相同的认知和体验, 可以互相交流、 相互接纳。同辈成员成功的经验更容易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榜样力量, 给同伴以鼓舞。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社交恐惧症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宣泄消极情绪, 改善自我接纳, 增加人际交往的温暖体验, 调整不合理认知, 提升交往自信。2.朋辈辅导干预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 通过对学生骨干进行朋辈辅导技能培训和社交恐惧症干预策略培训,让朋辈辅导员基本掌握谈话技巧, 选择个性化的介入方式, 开展人际交往辅导。朋辈心理距离更近, 在助人自助活动中可以加深同学友情。朋辈辅导可以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 让个体体验到人际之间的温暖。朋辈之间的鼓励接纳尊重, 可以很好地改善自我体验, 提高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朋辈辅导还可以积极创造拓展活动机会, 帮助改善过敏性的人际恐惧, 增强人际交往效能感。朋辈辅导也是真实的人际交往过程, 获得的成功体验可以很好地提升交往自信, 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认知等。(三)个别心理咨询干预主要针对程度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学生, 干预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 特别强调干预的专业性。首先, 根据 CCMD3确诊为精神疾病、 抑郁症、 严重神经症的患者, 需要征求本人及家长意见, 和心理咨询中心一起协商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对于心理咨询中心职能范围的社交恐惧症学生, 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干预。对求助者成长经历中负性生活事件造成的社交恐惧, 采用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 促进领悟缓解焦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调整不合理认知观念, 训练积极情绪反应模式。进行放松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 改善躯体化症状,采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人际交往的恐惧情绪等。参考文献[1]韩惠民 . 社交恐惧症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3)

 :2121-2122.[2]汪隽 . 社会支持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3)

 :293-295.[3]肖融 . 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 华西医学,2007,(3)

 :477-479.[4] 仲理峰 . 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7,(2)

 :228-229.[5]郭念锋,虞积生 . 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 :

 陆水东)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干预策略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干预策略作者:罗泽如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刊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罗泽如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形成原因及干预策略[期刊论文]-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9)2014(9)

篇二: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同性恋行为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同性恋行为

 口郭悦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担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借助自身和学生交往密切的优势,对高校同性恋群体进

 行关注和正确引导.文章将大学生同性恋行为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结合,提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同性恋

 【作者简介】郭,1Z(198o~),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文法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

 ,大学生同性恋现象的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同性恋相关概念.同性恋是一种异于常态的

 性取向,顾名思义,就是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从而成为彼此

 的伴侣的一种行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

 一

 般都在 18 到 24 岁左右.正处在同性恋身份正式确认并同

 时经过接触同性恋的相关信息最终产生身份认同的重点时

 期.目前我国大学生中的同性恋者还是比较隐蔽的,他们人

 数不多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中国人民大学潘绥珉教授

  2OO1 年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心理上不同程度有

 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占 l1.4%,其中男生占 7.9%,女生占

 16.大学生的同性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

 问题.

 (二)大学生同性恋的认识误区.同性恋是一种异于常态

 的恋爱行为,它的存在确实是不符合生物本性的,是违背人

 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它的发展也会带来种种严重

 的后果.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对同性恋者加以歧视,目前在大

 学校园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同性恋的理解上大都存

 在着一定的误区:

 1.同性恋仅仅是因为性的需求才在一起.大多数人认

 为,同性恋的人都存在一定的畸形的性取向,他们在同异性

 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不能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所以为了寻求

 刺激,才会找同性的伴侣,他们与同性的结合仅仅是为了满

 足特殊的性需求.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对同性恋的认识过于

 绝对化,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大多数同性恋的大学生的交友

 过程充满了了解,信任和爱的表达,并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性

 的需要.

 2.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很多教育者都存

 在这种误区,就是同性恋是艾滋病的元凶,只要有同性恋的

 行为就一定会沾染上艾滋病,由于同性恋行为的发展直接导

 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艾滋病的发生和

  增加并不是由于同性恋的行为而直接引起的,其主要因素是

 同性恋者不断频繁的更换性伴侣同时又未采取相应有效的

 保护措施而造成的,与同性恋的行为只是有着间接的关系.

 3.一个人的性取向直接决定他的品质.由于社会舆论

 的错误导向,很多人都认为同性恋是绝对错误的行为,有不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

 同性取向的人就是不正常的,是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甚至

 认为他们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其实这种观点过于偏激和

 绝对了.一个人的性取向如何和他的基本品质并不存在直

 接的关联,同性恋的行为并不是犯罪,也算不上是邪恶,更不

 能说是心理疾病,所以我们不能歧视他,更不能认为其道德

 败坏.

 二,辅导员处理大学生同性恋行为的具体方法

 (一)掌握相关知识,为处理大学生同性恋行为提供理论

 基础.同性恋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作为高校辅导员,为了与

 这一部分群体密切的接触,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从整体

 上准确科学的把握同性恋的相关知识,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奠

 定基础,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可以利用阅读相关专业书籍

 或者文献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

 识,多方面的充实这方面的相关理论.

 (二)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保证同性恋大学

 生的生命安全.同性恋大学生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

  社会道德的压力,当在他们用通常的方法不能解决这些压力

 的时候,常常会使他们陷入困境,这种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

 而有效的纠正和干预,将有可能导致其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恶

 性事件发生.辅导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在心理学理论指

 导下,有针对性的对特殊人群实施短期的辅导,通过及时对

 处在思想困境中的甚至是即将发生危险的学生提供支持和

 帮助.

 (三)发挥班干部和社团的优势,进一步贴近同性恋大学

 生.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骨干,是辅导员老师的得力助手,所

 以辅导员老师要利用班干部作为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不

 断通过他们了解同性恋同学的相关情况,把握其最新动向,

 从而更好的与之接近.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与同学最接近,

 最了解的优势,让他们及时,准确收集和反馈信息,让班干部

 参与到协助老师开展危机干预的基础性工作当中来.

 大学生社团也是校园优秀学生的代表组织.辅导员也可

 以利用他们与同性恋大学生积极交流,让他们通过团体的鼓

 励,包容和支持帮助同性恋大学生减轻压力,走向自我和社

 会,集体的和谐.

 ?

 165?

篇三: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辅导员技能大赛谈心谈话案例分析——学生顶撞专业课老师,你如何批评教育约谈对象:小彬主要问题:在王教授讲课之时,学生朱彬懒懒散散的趴在桌子上,王教授请他回答问题,他当场跟老师说你的教学内容太陈旧,教学方法太简单,看书都比听课有意思,一些学生还在一旁起哄,王教授将此事告知辅导员。解决思路:1)从上课开导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教育学生,上课不是浪费时间;2)开导学生,老师不是向辅导员告状,沟通学生老师关系;3)老师在一方面理解学生,但是学生也要学会与老师沟通交流;4)以学生父母为例,教导学生,应该尊重教授,可以存有质疑,态度却是很重要的,应该抱着求知的态度与老师沟通。

篇四: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5用“三心” 做“三长”王以一  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大学辅导员角色意识浅谈摘 要:在“三育人”模式下,辅导员即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者。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在“三育人”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用“责任心”、“同理心”和“耐心”,做好学生的“师长”、“家长”和“兄长”, 实现辅导员育人效率的最大化、效果的最优化。关键词:辅导员 三育人 角色定位辅导员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一起,组成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辅导员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不同于进行专业课老师,也有别于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虽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教书育人,但是各自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立足点乃至时间段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高校施行“三育人”制度,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三育人”的模式下,辅导员应对自己的角色有全面准确的定位,既要看到自己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异同,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三育人”中所处的优势地位,用“三心”,做“三长”,实现辅导员育人效率的最大化、效果的最优化。一、用“三心”——精诚至,则金石开辅导员应该以一颗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而爱心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具体而言,即需要有责任心、同理心、耐心!1.辅导员的责任心。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因此辅导员必须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就是要推己及人,将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方位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有问题也要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及时指出。既要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又要关心帮助后进生,激励中等生。眼光要停留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不放过一个人,更不放弃一个人,对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学生工作的特点注定了辅导员要有超强的责任心。学生工作的内容多,包括奖、勤、助、贷、补等事务性工作,也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爱情方面的等等问题;学生工作也是忙碌的,上下班时间不规律,工作地点难以固定,哪里需要辅导员就出现在哪里,“跑断腿、磨破嘴”,而这些就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作为支撑。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才能始终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传递给学生温暖、友爱和正能量。2.辅导员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也叫共情。是指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是辅导员在三育人的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同理心告诉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辅导员必须承认这种差别,不能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都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辅导员应从同理心的角度出发,承认并尊重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差异,耐心地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心声。同理心告诉我们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辅导员常常为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学生理解感到苦闷,也为学生的一些行为感到不可思议,经常生出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同理心告诉我们,不是学生怎么了,而是学生就这样。我们的学生常常崇尚个性的张扬,思想的自由,又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所以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与我们的要求不合拍。辅导员不了解这一点,就难以与他们沟通。因此,辅导员需要暂时搁置自身的参照体系,忘记自己老师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学生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和行为,理解学生的感受。3.辅导员的耐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的不断坚持;辅导员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实现的,需要真诚相待、朝夕相处。由此可见,耐心也是辅导员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做好“三育人”的关键。耐心就是给学生一个成长的空间,成功的空间。人都是发展的、变化的。有的人大器早成,有的人大器晚成,如果辅导员仅据学生一时的表现就对给他们贴标签,甚至对一生做出否定的推测,岂不是大错特错!作为辅导员,如果你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或者犯了什么错误,你就门缝里瞧人,对他报以不屑的眼神、轻蔑的嘲讽,甚而推知他一生的平庸,那么也许你毁掉的是一个总统,一个科学家。耐心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教育要耐心:辅导员要善于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管理也要耐心:要耐心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在对学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服务也要耐心:要耐心的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和诉求,耐心的为他们进行解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其效果只能更差。二、做“三长”——信其师,则亲其道1.辅导员是“师长”。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辅导员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他们通过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从事第一课堂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少辅导员通过自身努力,走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台,成为一名一线教师。

 辅导员需专注于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辅导员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要认真组织各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团体辅导,让学生们在互动体验中健全心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辅导员更多的是教无字的书。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人生的领航员。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大,一方面就业需求之多与岗位之稀缺,一方面是现实岗位与学生心理预期岗位的距离之大,所以很多学生对就业前景表现出一种茫然。辅导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要研究学生的就业状况、做好就业指导;也要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描绘发展蓝图。2.辅导员是“家长”。一个个学生组织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集体,对集体的管理需要有制度纪律等刚性的约束,比如请假制度、学习制度、学分制度、学籍管理等。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班集体当作一个家庭,除了用行政手段来管理这个班集体之外,辅导员还可以用家庭管理的形式来管理班集体。“家长”要了解、爱护每一个孩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为了解的,因为血缘的关系,他们爱每个孩子,坚信每个孩子都很优秀,正如俗话所说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所以作为辅导,更要关爱“孩子”,熟悉每个“孩子”的情况。不能只关系其学习,也要关心其生活;不要只看到其缺点,更要要看其优点;不要只关注眼前,更要着眼其未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家长”不要事必躬亲,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一个家庭“家务”繁重,一个班集体更是如此。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同样班集体也是这样,辅导员应该和学生一起民主制定班级公约,与学生约法三章,以制度管人。过去家庭孩子多,父母忙不过来,聪明的父母会发挥哥哥姐姐的作用,以大带小,让年长一些的、懂事的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辅导员也要善于发现并培养班级中的“哥哥姐姐”,让学生管理学生,锻炼“三自”能力。3.辅导员是“兄长”。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也应该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是一名兄长的角色。以兄长的角色去工作,更容易增进师生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辅导员不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高人一等的布道者。任何颐指气使、道貌岸然,自以为是,只会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育人工作的难度。辅导员应该尽兄长的义务,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以兄长的角色去工作,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辅导员是兄长,意味着辅导员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的心是相通的,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可以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消除师生的隔阂,拉近师生的距离。参考文献:[1]姚玉平.高校辅导员须具备“三心一体”[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2):7-9.2015年·8月·上期经营管理者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篇五: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探索 206

 2016 年 2 期 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进行干预 姚 尧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产生了许多负面反应,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及危机事件。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大比例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起的,作为‚人生导师‛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

 关键词:辅导员;人际交往;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6X(2016)02-0206-01

 1 人际交往危机的征兆 作为辅导员要积极预防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危机。密切关注学生出现交往危机的征兆,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忽视这一阶段的后果将可能使辅导员丧失帮助那些问题学生的最好契机。

 首先,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的情况。辅导员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了解、掌握学生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形成比较畅通的信息传送渠道,同时要尽可能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谈心,了解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与沟通。实践证明,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其次,人际交往危机也有一些明显的征兆比如:社交焦虑: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自我封闭,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抑郁倾向:对社交活动失去主动性和兴趣,孤僻,对生活丧失希望,自我评价偏低,认为自己是不受别人欢迎的人。强迫倾向:对特定情景或特定人际关系过分敏感,思维方式固定化,逃避人际交往,胡思乱想,表现为无意义的观念及重复性的行为。语言障碍:口吃或言语表达障碍,由人际关系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引起。情感障碍:由伙伴、朋友、恋人或其他人际关系、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引起情感的相互伤害,导致人际关系疏理或崩溃。攻击性行为:对人充满敌意,采取冲动性语言或粗暴行动对待周围的人。因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非常重要。辅导员可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测试情况、和学生谈话以及其他人的反映中掌握学生出现危机的征兆,从而发现危机干预的对象。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及干预措施 2.1 人际关系危机 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主要是指作为在校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自负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大学生,尤其在刚入学的新生,特别容易发生人际关系危机,他们初次离开父母,有些学生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开始集体生活。一个性格健全,有一定独立处事能力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也会遇到一些交往的障碍和困难,更不用说那些不善言辞、身处异乡的学生了。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摩擦和挫折,会产生拒绝、畏惧、慌张、不安的感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危机。人际关系危机常常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常的情绪状态,影响自身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而这中不良情绪还会进一步造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2 人际关系危机的干预 作为辅导员,在进行危机干预时需要具备以下帮助技巧:专心致志;准确地倾听并做出适当的反映;思维、情感和行动方面保持一致;稳定和支持学生的技巧;分析、综合和判断的基本能力;探索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评估和转介技巧。危机干预有六个基本的步骤:(1)确定问题;(2)保证求助者安全;(3)给予支持;(4)提出可替代的解决方法;(5)制定现实的短期计划;(6)获得求助者的承诺。前三步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基本的倾听和反应技术是进行危机干预的前提条件,要求我们以投入、真诚、尊重、接收、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作出反应。后三步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即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状态(是否具有能动性)以及可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就危机干预的核心而言,辅导员对学生人际关系危机的干预也参照以上步骤进行。在具体实践中,辅导员一旦遇到学生出现了人际交往危机,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向有关上级领导汇报,获得外部环境的支持;向同学、室友了解情况,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调动身边同学、朋友的积极性,做好朋辈咨询;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帮助。同时,辅导员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危机,在干预过程中要结合以下策略:自我检查策略。在交往危机出现的时候,引导学生第一个采取的步骤就是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我到底在哪里做得不够。在与对方的沟通中运用自我检查的策略,可以润滑彼此的关系,促使对方的改变。求同存异策略。交往的双方若心理相容,容许不同的存在,则态度与行为就容易引起彼此肯定的反应。引导学生做一次角色换位,扮演一下对方的角色,体验一下对方的情感,就能很好地改变自己的看法,做出有利于交往的行为来。情谊联络策略。与人交往,必须以诚相待,热情待人。但光有热诚还不够,必须要有一定的情谊联络的技巧和手段。要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自然、朴实、得体。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交往非常顺利,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记住:自己的态度决定别人的态度。很多时候,情感联络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需要指出的是,保证危机干预过程中的信息畅通非常重要。比如登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联系方式,尤其是关注一些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在危机得到初步解决后,辅导员仍需对有关同学保持一定的关注,防止出现反复。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2]汪汉荣.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J].经济师,2005(2). 作者简介:姚尧(1981—),男,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政及德育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课题编号(YN2015-17)。

篇六: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东同志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客观教育规律的问题. “人们想要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1]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找到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有效.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可以看出,在环境变化的同时,极易引发心理危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 18至 22岁之间,正处于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五阶段即青少年期的后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而又不稳定的时刻,其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这个时期,大学新生需要摆脱依赖思想,逐步建立成熟的适应环境、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能力,且自身处于社会环境和自身角色的改变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一定比例的新生对环境和角色适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高校因心理问题产生的突发事件占比居高不下.[2]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教育”研究较多,本文结合马西亚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解决办法,研究分析新生入校时期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应对,从而使新生平稳度过危机期.1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是指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3]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每个人在青年期都要探索并尝试的过程.1.1 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青年时期自我探索过程中,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主体我,客我是被观察的自我,是由主我观察客我,认识客我.在自我分化过程中,是关于主我对客我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客我的认知是否正确、对客我的观察是否一致的问题.在人生某一时期, “自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矛盾和磨合,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新的水平上进行整合,形成自我同一性.在正确的引导下,大多数青年人都能形成并确立自我同一性.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主我和客我之间的矛盾较深难以调和,青年人无法整合形成确立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对自我缺乏明确的同一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新生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方法分析王一安(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时,会因为社会环境和自身角色的突然改变而产生适应性障碍,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 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极端案例,溯其原由往往是心理危机没有及时得到矫正,从而越发畸形导致的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 本论文从自我同一性危机入手,利用“同一性症候群”理解自我同一性危机,分析,并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提出的青年同一性危机的四个方面阐述高校辅导员干预、引导大学新生存在心理危机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方法;高校辅导员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60X(2017)10-0085-03收稿日期 :2017-08-09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16SXC630031) ;黑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 (S6160023)Vol.33No.10Oct.2017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 33卷 第 10期(上)2017年 10月85 -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7.19.034

 感,不清楚自身的角色,没有明确的自我认识,甚至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方向等.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无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迷茫的个人定位使其不能找到目标与方向.1.2 从“同一性症候群”理解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形成小此木启吾提出“同一性症候群”,即经历了一段颇长时期仍未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这类的青少年常常无法发现自我,一直使自己处于一种散漫的无所依附的状态之中.[4] 当自身需求和现实状况有冲突的时候,部分新生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大学生需要用大一阶段甚至更长时间去塑造新的社会身份、建立新的社会适应、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具体表现如下:同一性意识过剩.过度思考“我是谁”、 “我应该怎么做”、 “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导致失去自我.新生初入校园,对未来有美好的希冀和梦想,会思考人生规划,但是自我过度的思考会导致陷入同一性意识过剩的焦虑中,过度思考难以自拔.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有自我全能感,从而无法确定或限定自我是什么,使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选择和决断也成为不可能.只能不断地回避选择和决断,陷入一种麻痹状态.新生真实的大学生活可能与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导致个体迷茫、缺乏目标等现象,甚至逃课、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涣散、对生活失去兴趣等.与他人距离失调.绝大部分大学新生处于与高中大不相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高中阶段同学关系仅限于上学期间,大学里却改变为贯穿始终的人际交往模式,这对于人际距离失调的学生来说会造成拒绝与他人来往,或被他人孤立,无论是哪一点都会造成消极影响.时间前景扩散.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意识障碍,高考的压力之后,学生们亟待身心的放松,期待“轻松”的大学生活,抱着终摆脱了枯燥的高中复习状态进入大学,停止对自我和生活的探索.或者高考失利,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不对未来抱有希望.勤奋感的扩散.无法正常专注于学习和工作,或者只埋头干一件事情.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朝着两个极端发展,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从而产生消极影响.否定的同一性选择.这个是比较严重的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参加不被社会认可的组织,接受被否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悖离社会期望等严重后果,如参加非法集会等.1.3 干预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平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摇篮.但是大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和实施过程,从卢刚到马加爵到药家鑫都反映出行为背后意志、情绪、认知、人格的驱使,都让我们不禁思考教育的方式和时机.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生,由于其处在自身发展的转折点,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意对象的层次性,针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对象特点,实施不同方法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毛泽东同志说:

 “共产党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校园心理安全隐患亟待被解决,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和指明灯,也是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塑造完善人格的守护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阶段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对靶症状的表现足够熟悉,从而精准定位,各个击破.2 自我同一性危机解决方式的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以大学生为对象,提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同一性延续,即迷失型统合:正在处于体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这时的危机还处于个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属于健康的自我统一感危机.能够促使个体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认真思考职业选择等问题,虽然仍然处于尚未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阶段.同一性混乱,即未定型统合:正在处于体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他们了解自己的处境,对于现阶段的自我不满意,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也没有改变的方向.这一类型代表多数大学生在入学之后的迷茫状态.同一性确立,即定向型统合:经历自我同一性危机,主我和客我经过整合达成一致,选择符合自我需要的社会生活目标和方向.这一类为社会性发展成熟的学生,其自我同一性危机获得化解.同一性封闭,即早闭型统合:在尚未体验到自我同一性困惑阶段,已经由父母和长辈代替做出了86 - -

 选择.几乎没有自我的探索,通过价值条件化,将父母和长辈的意见内化于己.这类学生在自我发展上虽没有同一性危机的问题,但因缺乏自我导向,未来发展未必顺利.3 辅导员应对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策略孟子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尽心上》).[5] 对于高素质的学生只需及时点化,对于长于德性的学生可以加以熏陶促其品德完美,对于才能出众的学生可加以正确指导以促使才能通达,对于一般类型的学生可以通过解释疑惑以促其成为有用之人,对于不能登门学习的学生可让他私自取法、自学成才.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3.1 同一性确立—— — 预防教育法《学记》上说“禁而未发谓预”,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事前性、先导性、主动性、有效性,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同一性确立的学生,已经是自我同一性较成熟的学生,为了预防在入学以后受到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的冲击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入学教育阶段可以采取:第一,普通预防与重点预防结合.对于共性问题,事前进行教育,避免错误思想导致错误的行为规范.辅导员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既是要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其问题所在及时干预.第二,明示与暗示相结合.这是预防教育经常使用的方法,一种是面质,即当面指出问题所在,直接告知解决办法.另一种是在苗头出现的时候,及时点拨,放缓与未然.第三、启示与警示相结合.即侧面间接的方式和明令禁止相结合.3.2 同一性封闭—— — 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行包办代替环境下的学生缺乏自我探索意识,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安排,通过鼓励其参加文化、社会、休闲、体育等活动,通过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启示,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 “寓教于行”源于“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 1940年提出,20世纪 80年代被引入管理教育.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6] 高中时期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活动时间,大学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新生入学各种社团组织、班委等的形式,很多新生固守初高中选拔模式而惰于参与竞争选拔,容易出现角色失调,应引导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3.3 同一性延续—— — 典型教育法处于同一性延续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主我和客我尚未达成一致,需要引导教育,促成其尽快达成一致.可以采用典型教育法也叫作示范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给予典型事例、优秀报告等正向引导,帮助其达到整合统一状态.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其中重要的教育方式是辅导员自身的示范作用,新生入学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辅导员,辅导员也将伴随学生渡过全部的大学时光,根据不熟悉人之间的首因效应,即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的信息影响更大.所以,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就应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起到榜样作用.3.4 同一性混乱—— — 心理危机干预法新生处于人生关键阶段,思维活跃,感受性强,行为易受外界影响,社会信息纷繁复杂,正在形成却不稳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采用心理危机干预发:第一,心理疏导.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使有心理干预需求的学生宣泄心中疑惑不解的情绪,达到助人目的.第二,交友谈心.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帮助新生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逐渐摆脱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纳入到新的大学环境中来.同时,也注意朋辈教育互助效应,在充满友爱的群体中体会到自我同一感的达成.——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2 〕赵峰,王卫平 .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调试 [J]. 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 )

 .〔 3 〕郑永廷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08-212 , 172.〔 4 〕林崇德 . 发展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 〕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 [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5.4-6.87 - -

篇七: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化名)

 是北方学院某专业学生,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家庭条件一般,但是父母对唯一的女儿十分宠爱, 尽可能满足她所有要求。

 2009 年 9 月新学期开学不久, 小月寝室同学向辅导员反映小月近几天内不断向几个相对要好同学发送短信, 短信内容主要表示她需要帮助, 有同学要 “整”她, 并且已经找到了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用语言等行为针对她, 并且她怀疑全班甚至全校所有人都在针对她, 小月一方面声称要想办法报复, 要朋友帮她找人抵抗, 一方面表示不敢上课, 不敢回寝室, 怕所有人都会伤害她。

 同学、 朋友努力劝说不但不见效果还愈演愈烈, 甚至发送“为自己收尸” 等过激短信, 最多时候在一天收到上百条类似的短信, 朋友和同学又担心又困扰。

 1、 这个事件是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不畅造成心理疾病的典型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比较常见。

 学生主要表现为焦虑、 恐惧、 孤立、 抑郁、 敌对, 这些常被误解为思想品德有问题。

  2、 随着高校扩招, 在校学生数量增多, 其中独生子比例增大, 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 使一部分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能面对挫折, 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薄弱。

 加之应试教育盛行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3、 家庭的溺爱, 朋友的迁就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独立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力不从心。

 任何不如人意的事情都可能造成个人世界的封闭, 怀疑别人的看法, 强烈的不安感使其形成了对他人的强烈敌对感。

 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 给自己形成强大的压力无法正常的进行学习生活。

 4、 社会和家庭的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性, 最终还要通过学生本身起作用。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因素主要是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的逐步确立阶段。

 西方国家经济领域的“私有化” 思潮, 各种非严肃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 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 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改变, 人生的理想、 信念发生动摇,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于是, 以个人为本位的新的价值模式为大学生所接受。

 因此, 大学生在处理个人、 集体之间的关

 系时, 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矛盾的发展是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再者, 是自我意识的影响。

 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多数人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但有部分同学往往因现实中的我达不到理想中的我而发生矛盾, 一方面将现实中的我纳入不合理的理想中的我之中, 形成过高评价自我的认识偏差;另一方面则将合理的理想中的我屈服于现实的自我, 形成过低评价自己的认知偏差。

 另外是不良个性的影响。

 同样的环境因素, 同样的挫折, 不同个性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5、 学校在加强日常心理教育的同时, 辅导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建立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

 6、 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 学生干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学生干部队伍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的工作手臂,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及时细致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坚实基础。

 同时, 复杂多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以应对不同情况的出现。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持运用与学生谈心的方式, 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和学生日常表现进行有效引导, 并不断增强法律、 心理学等知识, 做到遇事会分析、会处理, 对不同情况能够做出及时、 准确判断。

 7、 如何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工作方法,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政工人员、 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作出切实有效的共同努力。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便能主动地创造一个适于培养合格人才的心理环境, 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辅导员 最害怕 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