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9篇

时间:2022-08-28 19:50:16 来源:网友投稿

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9篇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匡哗县培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崔嚣篓蓄爹黼嘉至{著至蓄霜内镜中心护理工作人员危害因素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9篇,供大家参考。

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9篇

篇一: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县培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崔嚣篓蓄爹黼嘉至{著至蓄霜内镜中心护理工作人员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霍锦卉  田海燕【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83(2013)05 -0351 -01【摘要】:内镜检查在医疗预防和诊治中的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其操作、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等六大因素威胁。

 本文分析威胁因素产生的心理因素、理化机制,并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出相应防护措施以提升内镜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及身心健康。【关键词】

 内镜中心  护理安全  防护【Key word】

 endoscopy center Nursing safety Protection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内镜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镜在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内镜中心则作为一个特殊的检查和治疗场所,其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会经常接触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不理智的病患家属,受到周围潜伏着的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危害因素威胁,因此所以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保持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一  常见的危害因素及产生原因1  社会心理因素:内镜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一方面来自强大庞杂琐碎的工作,内镜室病人的流动量大、大量的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及消毒液和清洗液及活检组织,且在工作时间需长时间的站立,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及各种感染、过敏性疾病.另一方面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工作场所的暴力,患者的不适、紧张、缺乏隐私保护(肠镜检查)和待检时间长等,由此产生的沮丧和愤怒可能煽动对身体和口头的暴力滥用,而且家属在看见家人空腹没有吃饭又要等候检查场所的烦躁心理,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言语上的侵害,使得护理人员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2 生物危害因素  因为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操作所以护理人员每天都和患者的胃液、唾液、痰液、血液等接触,稍有不慎就可喷至护理人员的面部及眼内,尤其是护理人员在取活检的时候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当中可能有传染性病毒和细菌,而使用后的内镜表面及内腔均被患者粘液所污染,护理人员在洗消过程中很容易被溅起的水花、管道注液时射出的水线污染。

 有资料显示,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艾滋病(AIDS)

 的几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 AIDS 的几率为 0.1%,暴露含 HBV 的血液或体液的感染率为 6 -30% [1] 。3 物理危害因素  内镜中心是一个噪音污染严重的场所,其使用的自动清洁机、高压水、气枪、电动吸引器、胃镜主机、心电监护仪、洗消胃镜、微波震荡器、推车和地面的摩擦、医护人员的说话声都构成了噪音污染,长时间的呆在这种噪音环境中对工作人员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听觉系统等健康造成极大危胁,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也造成了威胁。

 人体长期在 85dB———90dB 的环境中会出现听力下降、烦恼、易怒、失眠等症状。4 生理危害因素:内镜中心工作具有节奏快,持续时间长和相对不规律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遇到病人多的季节,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肠道疾病,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活检并对病人进行保护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腰部持续呈紧张状态,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5 化学危害因素:内镜中心的环境比较特殊,化学性危害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器械消毒液、器械清洗液的刺激气味和使用氩气刀产生的蛋白焦糊气味,器械清洗液和器械消毒液对人体皮肤、眼睛及上呼吸道黏膜均有危害,可以引起过敏和头痛,而长期使用吸入氩气刀产生的异味和烟雾可导致呼吸系统肿瘤的发生。6 橡胶手套的危害:由于内镜检查的特殊性,护理人员使用的都是一次性乳胶手套,并且要做到一人一更换,长期使用乳胶可以引起皮肤炎症,个别的人对乳胶本身过敏,手套内的滑石粉会使皮肤干燥皲裂,尤其是在手部皮肤黏膜有溃烂的时候会引起感染,有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乳胶过敏已成为医护职业性哮喘最重要的过敏源之一二  防范措施2.1 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2.11 配备充足的安全防护资源:各操作间配 1 -2 个洗手池,洗手时采用自动流水冲洗,并放置快速洗手消毒液。

 各操作间及清洗消毒室显眼的位置均备有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隔离衣、防护眼罩、一次性手套,防水围裙及防水袖套。

 应选用高效、环保、无毒、无味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内镜的消毒液,减少消毒液有害气体的挥发对人体器官的损害。2.12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与教育:对新分配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对不同的工作性质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培训,力求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安全防护。

 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制度和职业安全健康系统,对工作中所出现的职业暴露事件与安全事件、事故时,因立即采取现场调查,逐级上报,并针对事件进行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估,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必要时改善工作环境与配套的工具。

 在相应的工作区显眼处粘贴安全警示标记和宣传画册,如 HIV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洗手的操作流程,使用锐器的注意事项,清洗消毒内镜的个人防护示意图。

 完善的指引既能显示人文化气息,又能随时提醒医护人员。位置并做好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最好戴双层手套,护理人员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做好预防接种,并定期做体检,防患于未然,也相当的重要。2.2 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四轻”,操作中避免器械的相碰和坠落,各种仪器和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对摩擦性能强的仪器,应定时涂抹润滑油,将噪音减至最小,吸引器在不用的时候就将其关闭。2.3 化学危害因素:定时通风换气,每天都进行空气消毒,采用高压灭菌代替浸泡液消毒酒精缸、换药碗和床单、被套,减少液体挥发污染空气,不用洗消液的时候盖盖,在配置消毒液和洗消液的时候戴手套、护目镜、口罩。

 经常对空气进行检测。2.4 生理和自身防护:2.41 由于检查的需要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食早饭,避免低血糖反应,在病人多的季节多吃高蛋白、高热量主食,自备一些巧克力、饼干、糖等零食以防万一。2.42 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保证护士工作有序,稳定的进行,减少了长时间站立,长时间清洗时的弯腰动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的弹性排班,保证护士有足够的精力,避免因加班、加点而产生工作劳累和消化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发生。2.43 学会沟通技巧,在于患者及其家属方面护理人员要多利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言语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前先吸气再说话这样能更好的使家属接受,并向其告知其内镜需要彻底洗消让其耐心等待检查。三  总结内镜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是客观存在的,护理人员维护好自身的健康才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证,通过本问对内镜室存在的客观问题的阐述,针对内镜室存在的危害提出的相应防护措施,希望医院及科室的管理者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防御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工作,护理人员也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认知,减少职业暴露和危害,维护好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4作者单位: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浅谈护理质量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李 丹【中图分类号】R41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83(2013)05 -0351 -02【关键词】

 体检中心;护理;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体检成为人们发现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行为满足人们的体检需求,为了提高体检中心的服务满意度,营造出温馨舒适的体检环境,创建合理的体检服务流程,避免高耗低效,须尽量提高体检中心的护理质量,制定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对体检中心的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1.1  护理质量管理是体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整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使护士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1.2  强调人性化管理,提升护理人员整体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微笑服务,倡导换位思考,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融洽护士与体检者的关系,为体检者提供温馨、优质、精湛的医疗护理服务,以达到未病先防,身心健康的体检目的,完成一次愉悦的体检之旅。2  信息化管理,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为了提高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建立体检工作站,依托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体系,体检过程实行一站式管理。

 实行体检前登记,引用“套餐制”,护理人员根据体检者的需求和具体的身体情况为其(下转第 352 页)— 1 5 3 —万方数据

篇二: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黄慧敏,张皖瑜 ,尹湘毅, 丁艳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感染管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 目的 通过规范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消化内镜诊疗造成的医院感染。

 方法 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的现场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改进措施 。

 结果 有效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消化内镜内腔合格率由 90%提高到 100%, 活检钳灭菌合格率也由 64%提高到 100%。结论 通过加强自身与外部监督, 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有效监控, 提高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主题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仪器和设备;消毒【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10)20-4851-02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材质特殊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困难。

 因此, 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并提出改进措施是摆在我们医院感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1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 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不是已知感染或污染的消化内镜就是安全的, 因不明原因的感染监测不到, 如果患者的黏液和血液等在消化内镜内腔表面附着, 管腔未进行彻底刷洗, 结成痂, 微生物在结痂的保护下滋生, 加大了通过消化内镜检查传播给患者的风险性。1.2 清洗不彻底 因预约患者较多、内镜数量配置相对较少,为完成诊疗患者数量, 清洗质量难以保证。

 主要表现在初洗时, 只注重对肿瘤、癌、出血等严重污染患者使用的内镜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吸引器管道刷洗, 而忽略对一般内镜的刷洗;酶洗时酶清洗液存在多次重复使用现象;次清洗时常忽略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 排出管道内水分直接进入浸泡消毒槽内浸泡;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 清洗消毒人员时常不更换手套, 使得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存在洁污逆流的干扰;这些清洗环节不完善导致清洗不彻底, 有机物残留, 影响消毒效果。1.3 消毒灭菌不规范 现场检查中发现因单位时间内镜检查频率过高, 有时使用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足 10 min, 对需达到灭菌要求的活检钳采用戊二醛化学浸泡灭菌, 时间常未达到灭菌要求;部分活检钳未放入镜库内而直接裸挂于操作间内,这样会使空气和环境中的细菌对灭菌后的活检钳造成污染破坏已有的灭菌效果。1.4 个人防护 现场检查时发现部分临时来清洗间协助工作的医务人员有时为了操作方便, 直接穿工作服进行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

 这部分医务人员对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危害性认识不足及防护用品取用不方便, 是导致个人防护欠缺的主要原因。2 改进措施2.1 加强宣传教育 做好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使他们认识到内镜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消毒灭菌工作是主要的控制措施, 从而将内镜的消毒灭菌变成内镜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不是负担 [ 1] 。

 同时对内镜从业人员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强化教育, 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 确实以患者利益为重,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2.2 加强时间管理 无论物理作用还是化学作用都需要时间来产生效应, 清洗消毒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对时间因素进行监控 [ 2] 。2.2.1 有效缩短浸泡消毒时间 有研究 [ 3] 表明邻苯二甲醛(OPA)具有使用浓度低、杀菌效果好, 对内镜无腐蚀性 , 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 它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时间为 5 min, 有效改善使用戊二醛浸泡消毒时因时间紧而消毒不彻底问题。2.2.2 合理预约患者数量 按照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要求的清洗步骤、消毒时间和检查患者操作所需时间进行现场操作, 测算每条内镜每小时接诊患者的人数。

 根据测算结果和内镜的种类、数量合理预约接诊患者的人数, 消除缩短规范要求消毒灭菌时间的客观因素;活检钳全部使用一次性活检钳以保证灭菌效果。2.3 提高规范执行力 (1)将内镜洗消流程分段剖析, 并将操作方法分别张贴在各清洗消毒槽上方醒目处, 提高规范规范执行力。(2)防止洁污逆流 我国与英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最大的差别在于英国把清洗与消毒放在两个独立的房间, 一则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 二则操作流程清楚顺畅, 不会有洁污逆流的干扰。

 我们虽然难以从地域上对消化内镜清洗与消毒的进行分区, 但可从流程上区分, 将消化内镜的清洗与消毒由两组人员完成, 减少更换手套次数, 有效预防洁污逆流。(3)终末消毒后的内镜及附件统一入库, 每天工作结束后, 对室内环境及表面、清洗槽等洗消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处理。2.4 加强外部监督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现场监督跟踪监控及时反馈, 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定期生物学监测。3 效果自 2009-01 实施有效性控制措施后, 1~ 3 季度对消毒灭菌后内镜及附件随机生物抽样:活检钳全部使用一次性活检钳,存放符合无菌物品存放要求, 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效保证灭菌合格率为 100%;抽样 96 件消化内镜内腔全部合格, 合格率为 100%。通过自身检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内镜中心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效控制因内镜污染及人员操作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4851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年 7 月第 10 卷第20 期 Chin J Misdiagn , Jul 2010 V ol 10 No .20

 全髋全膝同期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吴成华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 214400【主题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护理;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护理【中图分类号】 R68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10)20-4852-0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 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是解除患者影响其髋关节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使髋关节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同期完成全髋全膝置换的大手术, 手术前后的护理更为重要 [ 1] 。

 现针对同期完成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 体会如下。1 术前准备术前训练患者坐位和侧卧位,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化验和备皮、皮试。

 充分估计术中失血量术前备血, 术前 30min 稀释血液(肘静脉稀释血液), 术中回输自体血液, 以减少失血量, 减少术后输血。

 术前 12 h 嘱患者禁食禁水、灌肠, 如患者较紧张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同时, 术前 30 min 按医嘱保留导尿, 静脉输入抗生素,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病房内紫外线空气消毒。2 术后护理(1)患者进入病房后去枕平卧 6 h, 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每 1 h 测 BP、P、R 各 1 次、记每小时尿量、吸氧 2~ 3 L/min、止痛、保暖, 控制输液输血速度。(2)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膝关节下垫软垫, 抬高 20°~ 30°, 以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 每 1 h 后软垫交替放足跟下, 抬高患肢, 膝关节上放冰袋, 使局部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血管通透性改变而渗出减少, 以减轻和防止水肿, 缓解肌肉痉挛, 膝关节使用弹力绷带固定, 应注意松紧适宜, 两下肢中间放一软枕, 防止患肢内旋。

 注意观察肢体的血循环、温度、皮色、趾端血供、感觉、运动情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3)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 严格无菌操作,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术后引流液的量小于 50ml/ d, 拔除引流管, 注意观察术区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如渗血较多,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4)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 鼓励患者将痰咳出, 保持口腔卫生, 清洗口腔 1~ 2 次/d。(5)加强翻身拍背, 手术当日可以向患侧 45°~ 60°翻身, 身下垫软枕并用分子量肝素钙 2 500 U 皮下注射, 1 次/ d, 防止肺栓塞, 坠积性肺炎。(6)嘱患者多饮水, 增加尿量, 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 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清洗 1~ 2 次, 以预防泌尿系感染。(7)保持床单, 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褥疮形成。(8)监测血常规、电解质、中心静脉压、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9)术后 6 h 即可给予清淡半流质饮食, 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3 术后康复性功能锻炼术后当日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静电治疗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术后第 1 天, 轻轻为患者按摩股四头肌与腓肠肌,按摩时远离髋关节膝关节处伤口, 协助患者, 进行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并给应用关节松动训练仪, 初次练习膝关节由 0°~30°开始, 以后每天增加 5°的屈曲度数, 这样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使关节活动改善, 增强韧带强度促进功能康复, 术后 5 d、手术切口及周围已纤维疤痕化, 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固定较牢固, 不易发生脱位, 此期以增强肌力为主, 扩大关节活动, 增加运动量, 可由 2 人搀扶下床站立, 站立 5 min, 休息片刻, 在患者无头晕的情况下, 再站立行走。

 站立时患髋外展、后伸锻炼,加强臀部肌力, 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以后每天增加站立时间,循序渐进 [ 2 ,3] 。4 出院指导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 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 防止膝关节肿胀、疼痛、髋臼破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

 严格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及活动。

 如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 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 就能达到 90°, 帮助向后压患肢, 即可增加屈膝角度, 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 如果能维持用力几分钟, 效果更好。习步架步态训练, 用双手握好把手, 身体站立, 目视前方, 先向前移动习步架, 然后移动健肢, 再移患肢(注意习步架放稳后再移腿)。

 要求患者不能将双腿在膝部交叉放置, 不能坐小矮凳、不能下蹲、不能盘腿, 保持髋关节姿势正确, 防止关节脱位, 定期复查。【参考文献】[ 1]  曹长云, 卢素英.全髋全膝同期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J]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0, 7(3):82-83.[ 2]  李晓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 44 例的护理[ J] .医药世界, 2009, 11(6):283.[ 3]  刘静, 杨爱云.全髋置换 69 例的护理[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390.收稿日期:2009-10-13;修回日期:2010-03-03  责任编辑:靳新东【参考文献】[ 1]  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4):423-425.[ 2]  杨海轶, 李亚洁.软式内镜的清洗和监控管理[ J] .中华护理杂志,2007, 7(7):666-668.[ 3]  尹湘毅, 张皖瑜, 张国琇, 等.邻苯二甲醛消毒剂杀菌效果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18(3):239-241.收稿日期:2009-10-10;修回日期:2010-02-24  责任编辑:牛松涛4852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年 7 月第 10 卷第 20 期 Chin J Misdiagn , Jul 2010 Vol 10 No .20

篇三: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毒监测】胃肠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彭根英,李玉芬,陈新燕,叶 菲,黄 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胃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原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方法 分别调查分析 2010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和 2013 年 2 月 -2014 年 6 月医院使用中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1 042镜次和 507 镜次的监测结果。对每镜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并落实,直至重新采样监测结果合格。结果 共采样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1 042镜次,合格率为 98. 37%,有 17 镜次不合格与日诊量最高时患者独占时间、清洗消毒人员清洗消毒不规范、手工刷洗不彻底、采样过程污染、终洗用水质量不合格、采样后检测不及时等有关。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2013 年 2 月 -2014 年 6 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随机采样检测 507 镜次,合格率提高到 99. 80%,仅 1 个不合格的镜次,携菌量最大为 56 cfu/镜,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及时分析导致医院胃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原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能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关键词 内镜;清洗消毒;原因分析;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7658(2015)09 -0917 -02〔通讯作者〕 李玉芬,Email:LYF2039@126. com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及内镜新诊疗技术的不断开展,经内镜传播的疾病会不断增加,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内镜检查操作时需要接触患者的黏膜、血液、组织等,使用后内镜可沾染患者机体的病理组织,可能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将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造成肿瘤细胞种植和医院感染〔1〕 。为了提高使用后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我们每月对全院用后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随机采样监测,对检测结果不合格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采样监测直到检测结果合格,并综合各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方法2010 年 1 月 - 2013 年 1 月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进行随机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干预措施,重新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落实。2013 年 2 月 - 2014年 6 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进行随机采样检测,验证改进措施的效果。采样检测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10 ml 灭菌后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 ml 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2 h 内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 0. 5 ml 加入直径 90 mm无菌平皿一式 2 份,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 ~48℃营养琼脂 15 ml ~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 35℃ 培养 48 h 后计数〔2〕 。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 <20 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为合格。2 结果2010 年 1 月 - 2013 年 1 月共采样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 1 042 镜次,合格 1 025 镜次,合格率为98. 37%,有 17 镜次不合格,其中内镜携菌量最大的为严重超标。造成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清洗、消毒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另一方面也与医疗机构内镜数量少,而患者诊疗需求大,内镜不够周转,消毒灭菌时间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有关;另外有可能与内镜管道狭窄,易于形成生物膜、清洗消毒难度大有关〔3〕 ,详见表 1。3 干预措施3. 1 增加日诊量最高时患者独占时间一方面向院部提出申请,根据日诊疗量增加内镜数量:胃镜数量 2013 年 1 月前只拥有胃镜 15 条,· 7 1 9 ·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 年第 32 卷第 9 期

 随着内镜诊疗患者的增多和新诊疗项目的开展,到2014 年 6 月拥有胃镜增加至 19 条,肠镜由 9 条增加到 11 条;另一方面实行预约诊疗,适当控制日内镜诊疗人数。有研究证明当日诊量最高时,患者独占时间与内镜消毒质量合格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患者独占时间越长,合格率越高〔1〕 。日诊量最高时患者独占时间指每位患者进行检查与检查后内镜清洗消毒时间,日诊量最高时患者独占时间增加就意味着当日诊量处于高水平时,内镜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清洗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可得到保证。表 117 镜次监测不合格原因不合格的原因 件数清洗消毒时间≤30 min 5手工刷洗不彻底(采样留取液中可见粘液等污物) 3清洗消毒不规范(酶洗、水洗后外表面未擦干,管腔未冲气等导致消毒液浓度被稀释)3采样过程污染 2终洗用水质量不合格,即终洗用水采样监测结果>100 cfu /ml2采样后送检不及时 >2 h 1送至微生物室后放置时间 >2 ~3 h 13. 2 改进清洗消毒设施和流程将原来全手工清洗消毒的五槽法改成四川成都老肯的一体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消毒设备,设有初洗槽、酶槽、次洗槽、消毒槽、终洗槽及内镜与附件整理台,节约人力资源;改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为5 min/镜替代原来 20 g/L 戊二醛浸泡消毒 10min/镜,提高了内镜使用周转率。在原操作流程初洗中细化刷洗并特别注明刷洗过程中刷子必须见头,反复冲、刷洗直至流出水清亮无可见粘液和其他污物,酶洗、次水洗后分别擦干镜子外表面,用气腔吹干管腔内壁,避免消毒液浓度被稀释。3. 3 改善清洗消毒用水质量导致终洗槽用水质量不合格原因有:一方面是长时间滞留在水管内的残留水利于微生物生长,在次日使用前没有放弃污染的残留水,而直接用于冲洗消毒后的内镜,致使内镜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是清洗消毒设备中的过滤装置虽可阻隔浮游微生物,但对生物膜无任何影响,且过滤器本身也是生物膜的理想栖息地〔4〕 ;如有破损则失去了过滤作用。为此,要求清洗消毒员每天首次清洗消毒内镜前先放弃各槽用水 1 ~2 min,设备中的过滤装置上的滤网每月清洗并用含有效氯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min,1 次/月,如有破损及时更换。3. 4 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内镜中心的护理人员由 2 名增加到 4 名,清洗消毒员由 2 名增加到 4 名,缓解因清洗消毒人员紧缺而导致的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问题。对新入内镜中心的护理人员、清洗消毒员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岗前培训,并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之后每 3 ~ 6 个月技能操作考核 1 次;对每位清洗消毒人员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随机考核 1 次/月,考核内容有内镜的使用管理、内镜及附件的清洗 - 消毒 - 灭菌管理、内镜清洗消毒槽的清洗消毒、环境的清洁消毒管理、内镜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等;参加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作为个人绩效考核依据;要求采样后 2 h 内送检,微生物室人员在接收到样本 1 ~ 2 h 内进行接种培养。人为因素直接影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所以内镜的洗消人员要做到专业性和专门性并且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及考核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这也有利于内镜中心的发展、管理及洗消水平的提高〔5〕 。4 干预效果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后,2013 年 2 月 -2014 年6 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随机采样检测 507镜次,合格506 镜次,合格率提高到99. 80%,仅1 个镜次不合格,携菌量为 56 cfu/镜,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χ 2 =6. 108332,P =0. 013455,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由此可见,及时分析导致医院胃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原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能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保障患者的内镜诊疗安全。参 考 文 献〔1〕 吴晓松,陈文森,徐燕,等 . 江苏省二级医院内镜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24 -37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2004.〔3〕 班海群,张流波 . 全国 39 家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Z1):70 -75.〔4〕 邵卫东,李艳娟,郑岗,等 . 口腔科医疗用水细菌污染控制与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10 -113.〔5〕 孔金艳,唐 平,周小凡,等 . 人为因素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影响的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827 -828.(收稿日期:2014 -12 -25)· 8 1 9 ·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5;32(9)

篇四: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18 年 10 月 第 5 卷 第 42 期 食品药品安全与医疗器械管理饮食保健—

 276

 —药剂科管理中 PDCA 循环的应用及实践做法分析欧钰琳(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400054)【摘要】:随着国家对药剂管理越来越重视,针对其管理工作中 PDCA 循环的应用以及实践,本文作详细地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 PDCA 循环对于医院中药学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在医学服务上有很不错的价值,PDCA 循环的显著效果在笔者的研究中有着深刻体现,希望该研究可以给医药相关工作者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8)10―0276―01【Abstract】: as the state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rug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in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DCA cycle in it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DCA cycle has an important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management eff i ciency of the hospital pharmacy, and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in medicine. The service has a good value. The signif i cant effect of the PDCA cycle is deeply ref l ected in my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can bring the medical workers to the convenience of the work.1 前言PDCA 循环对于医院中药学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药学管理的流程中发挥了其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大部分的医院中,针对常规药品以及急救药品都要有详细的配置,以此来确保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得到安全的用药,同时,在医院的药物管理工作中,也要将其中的缺陷找出,找出方法和手段来进行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就医院药学中采取 PDCA 循环来实现管理进行研究,具体的情况如下文所示。2 药品购买以及药库采取 PDCA 循环实行管理医院中药库的日常工作发挥着重要功能,主要分为药品的购买和保管两个方面,在医院的药学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在针对药品的采购问题时,需要跟药品的经营方详细的了解药品的情况,在质量以及供应等问题上着手,确保供应方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和数量来为医院提供药品,同时,还要将药库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提升上来,保证药品在保存和管理过程中不出现纰漏。3 保证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减少差错率药品调剂的问题在医院医学药房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药品调剂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节奏较快,并且其工作强度较大,据了解大部分的药房在工作人员数量安排上较少,在调剂师忙碌的工作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各种问题,这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最直接的威胁。在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药房调剂工作的失误,需要采用 PDCA 循环的方式来进行统计,将配药错误的方式直接解决掉,加强配药的成功率,同时,要对药师实行有效的监督,发现配药错误要责任到个人,制定好解决问题和错误的方案。4 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在医院中使用较多的药物种类为抗菌类,该种类的药品在应用的范围也较广,所以,在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方面,需要将用药的规范制定好,根据 PDCA 循环的管理流程来进行管理,同时,针对抗菌药物要进行监督和检查,避免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提升医院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用药合理上的意识,确保抗菌药物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5 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根据患者治疗以及用药的情况,作为配药药师,需要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以此来确保药物可以给患者带来最大的效果,在指导的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教育和讲解,运用 PDCA 循环的方式,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来,以此来减少患者用药不适的情况,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配药人员需要加强与临床患者的沟通。6 用药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要使药物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需要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配合,需要避免一些用药的副作用,在实现用药合理性的过程中,药师要采取询问以及观察的方式将患者的情况整理总结出来,从而再根据后期管理的问题进行解决,将用药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问题提出并解决好,与此同时,作为药师,也要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业务能力,将药物带给患者的副作用减少,适当的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得到康复。7 结语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医院综合质量管理作为研究基础,将 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到医院的药品管理中,利用医院的统计科学方法,将医院个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上来。通过研究结果表明,PDCA 循环对于医院的数据统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安全的层次渐渐提高,将医院中的管理能力提升,促进医学发展的脚步进一步的加快,从而可以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治疗。参考文献[1] 邵丽均 .PDCA 循环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7).[2] 龙远华 , 刘嘉 , 杨自豪 .PDCA 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 [J]. 贵州医药 ,2017(01).[3] 袁川 , 郑志强 , 安坤 .PDCA 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J]. 医药前沿 ,2016(04).[4] 邵伶俐 .PDCA 循环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5).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卢贞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装备部 四川 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以我院消化内科清洗消毒工作不同时期为对象,对照组选取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时间段、观察组选择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时间段,对比两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抽检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行预防管理后,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抽检合格率明显高于行常规管理的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时,行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常规管理的不足,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维护患者健康。【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预防管理【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8)10―0276―02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消化内镜作为常用治疗工具,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消化内镜不是一次性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完毕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情况。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在少数医院中得不到重视,工作人员觉得只需要清洗存在严重感染患者使用的内镜,对于其他清洗消毒工作不重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现将研究总结汇报。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清洗消毒工作不同时期为对象,对照组选取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时间段、观察组选择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时间段,分别行预防管理与常规管理。两组清洗消毒工作分别抽取 100 次,对比两组清洗消毒工作的抽检合格率。1.2

 清洗消毒问题(1)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单纯认为只要消化内镜不存在已知感染或污染就是安全的。但存在很多无法监测的感染,如果消化内镜内腔表面附着有感染患者的粘液、血液等,工作人员清洗消毒时并未完全刷洗管腔,致使其结痂,而结痂无形为微生物滋生提供保护,加大交叉感染的风险。(2)消化内镜清洗存在问题。部分医院规模有限,但预约患者数量多、消化内镜万方数据

 —

 277

 —2018 年 10 月 第 5 卷 第 42 期食品药品安全与医疗器械管理饮食保健数量不足,只有加快清洗速度才能完成患者诊疗,造成内镜清洗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仅重视清洗严重污染者使用的内镜活检孔道、导光软管吸引器管道,不重视刷洗一般内镜;多次重复使用酶清洗液;次清洗时有意无意忽略气枪充气清洗等。(3)消化内镜消毒工作问题。受到单位时间内消化内镜使用频率过高的影响。利用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过短,很多时候不足 10min,活检钳灭菌达不到要求;部分活检钳直接在操作间内裸挂、并未放置于镜库中,出现空气与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二次污染,影响安全。1.3

 观察指标抽检合格率。分别抽取两组清洗消毒工作 100 次,分析抽检合格率。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所得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8.0,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选择 t 方法检验组间数据,以 [n(%)] 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x² 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结果行预防管理方法的观察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抽检合格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 2-1 所示。表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抽检合格率对比(n,%)组别 例数 抽检合格数(次)

 抽检合格率(%)观察组 n = 100 99 99.0对照组 n = 100 90 90.0x² - - 5.3241P - - < 0.053 讨论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节奏加快,民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出现明显变化,致使消化类疾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时及时诊断与治疗异常重要,同时做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消化内镜价格高昂,属于重复使用的医学器械,一旦清洗消毒不到位,容易出现交叉感染情况。针对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医院与科室做好感染、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让医护人员意识到内镜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渠道,而控制这个的主要方法就是消毒灭菌,将其做好消化内镜使用工作的组成部分。强化从业人员的道德强化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实际工作中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并遵守操作规范。做好清洗消毒时间控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关键环节就是浸泡,无论物理处理还是化学处理,都需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有效监控各个清洗消毒环节的消耗时间。第一,有效控制浸泡消毒时间,可以通过更换消毒药物的方式缩短时间。邻苯二甲醛具有较强的消毒能力,同时不会对消化内镜产生腐蚀,也不刺激患者皮肤黏膜,且仅需 5min 便可完成消毒工作,有效解决使用戊二醛浸泡时间不足的问题;其次,控制预约患者数。根据标准清洗时间与要求,估算时间确定预约患者数量,保证清洗消毒的效果;第三,分段剖析内镜清洗流程,可以在各清洗消毒槽上方醒目处粘贴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全面落实规范操作,提高清洗消毒质量。总之,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时,行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常规管理的不足,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维护患者健康。参考文献[1] 姜华 , 杨海轶 , 杨梅 , 郭宏 , 洪楚云 . 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32(04):418-419.[2] 阮彩琴 . 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J]. 护理与康复 ,2015,14(03):262-263.[3] 黄慧敏 , 张皖瑜 , 尹湘毅 , 丁艳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20):4851-4852.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曾 艳(贵州省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卫生院 贵州 修文 550200)【摘要】目的:对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进行分析以及药房处方调配管理办法进行详细探究。方法:调取近 1 年内所记录的调配差错处方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药房处方调配管理差错进行分析。制定并应用住院药房处方调配管理方案,对防范前后的药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和比较。结果:处方调配差错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即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以药师因素为主。管理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 < 0.05。结论: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有很多种,对此,应该对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防范对策,这样才能够提升药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降低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率。【关键词】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防范【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8439(2018)10― 0277― 02药房属于医院面向患者提供服务的主要窗口之一,药房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及医院的形象。在广大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矛盾的概率仍然很高,常见问题为药品发放差错,药品发放出现错误会延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因此,必须加强药房药品调配管理[1] 。在本次研究中,从本院药房管理系统中,调取近 1 年内所记录的住院药房调配差错处方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式,对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药房处方调配管理办法进行详细探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药房管理系统中,调取近 1 年内所记录的住院药房调配差错处方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药房处方调配管理差错进行分析。制定并应用住院药房处方调配管理方案,对防范前后的药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和比较。1.2 防范方法(1)建立药房工作管理机制。在制度中要有药品的使用、药物发放等相关的规定,并且要对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进行界定,如果发生了差错事件,要由相应的负责人解决处理。并且,在制度中要明确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注意事项,例如:要定期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等。此外,如果条件允许,还要适时考核机制,将药品发放情况和医护人员的个人绩效相挂钩,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科学调整药房药品布局。加强药房药品的摆放管理,相似的药品尽量不要摆放在一起,出错率高的药品应多加注意。给药品设置编号,便于药品的拿取。在进行盘存等日常药品管理工作中,要使药品管理合理化、科学化。固...

篇五: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doi :

 10.11816 / cn.ni.2017 - 170981·综  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相关原因及应对策略王伟民,马久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

   消化内镜做为一种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消毒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导致了清洗消毒的失败,从而造成一系列感染事件的暴发,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造成洗消失败的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以综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4529 ( 2017 )

 17 - 4077 - 04收稿日期:

 2017 - 05 - 18 ;  修回日期:

 2017 - 07 - 14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61BAB205253 )通信作者:马久红, E - mail :

 majiuh@126.com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sinfection failure of digestive endoscopyWANG Wei - min , MA Jiu - ho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 Nanchang , Jiangxi 330006 , China )Abstract :

 As a kind of reusable medical device ,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of digestive endoscopy , which cause the failure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 result in a series of outbreak of infec-tion , and even threaten to the safety  of patients.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a series of failureproblems during  digestive endoscopy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ss , to eliminat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 -fections caused by  endoscopy ,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life.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to summarize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failure of digestive endoscope.Key words :

 Digestive endoscopy ; Cleaning ; Disinfection ; Cause of the failure ; Strategies   消化内镜(以下简称内镜)已作为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 ] 。内镜下的诊疗技术自70年代引进中国后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2 ] 。消化内镜由于组成材料精密,结构复杂,且需重复使用,造成清洗消毒难度较大,容易引起院内感染,因此常规使用(与粘膜与受损皮肤接触)的内镜在医疗活动中被归属于中等危险水平 [3 ] 的医疗器械。

 1974年至 2005 年,全 球 因 内 镜 引 起 感 染 的 患 者 超 过 21 , 000例 [4 ] 。

 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1日提交给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FDA )

 80份的审查报告中,由于内镜再处理不足引起患者感染的有 28份 [5 ] 。

 2013 年由于内镜清洗不彻底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感染暴发, 2015 年由于内镜消毒不彻底造成 186 人被感染暴 发 中 东 呼 吸 综 合 征 ( MERS ),造 成 其 中 19.4% 死亡 [6 ] 。

 1996 至 2015 年,通过统计欧洲国家有 1389 例做过ERCP 或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有 32 例患者由于内镜再处理的失误感染克隆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 [7 ] 。据国内2007至2012年六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后总合格率较低为 80.8% [8 ] 。从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国内外内镜由于清洗消毒失败而导致患者感染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内外指南规范中缺乏绝对安全的清洗消毒方法,同时 FDA提到内镜清洗消毒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表现在对于十二指肠等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内镜上。

 2016年美国急救医疗研究所公布的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中,内窥镜感染位居首位,并且在2017版的《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到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因此应高度重视内镜清洗消毒每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将针对造成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及讨论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现综述如下。1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相关原因1.1  消化内镜自身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   由于组成内镜材料精密,内部结构复杂,各种管道相互通联,伴有许多夹角和回路,形成许多空腔和盲端 [3 , 9 ] 。存在的空腔和盲道难以被清洗刷充分刷洗,导致其清洗消毒不彻底 [9 ] 。尤其是十二指肠镜构造复杂,导致十二指肠镜抬钳器腔道的冲洗不足、十二指肠镜先端部、先端帽的刷洗不彻底等情况 [10 ] 。1.2  内镜清洗消毒室设置不完善及自动洗消机设计及使用不当   部分医院存在的问题有:未设置单独洗消间,基本的洗消设备简陋,仅在检查床旁建人工流程洗消槽,还有部分医院洗消槽设计不完全,仅有3槽,不能对使用后的内镜严·7 7 0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年第 27 卷第 17 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7No.17 2017

 格按照预初洗 - 清洗 - 漂洗 - 消毒 - 终末漂洗和干燥的步骤进行操作,使 得 清 洗 过 程 及 效 果 极 易 受 环 境 等 客 观 因 素 影响 [11 - 12 ] 。部分自动洗消机( AER )存在设计缺陷,在自动清洗消毒过程中组件孔道的连接断开,导致再处理环节被中断,影响了清洗消毒的效果;有的清洗消毒机没有配备合适的灌流器,灌流器损坏和丢失情况也很严重 [3 , 6 ] 。目前仍有少数医疗机构采用半灌注的消毒设备,这种方法在用于可以全浸式内镜消毒时消毒不彻底,应给予取缔 [3 ] 。1.3  消化内镜消毒剂的使用不规范且存在争议   目前根据我国部分省内医院调查发现多数医疗机构使用戊二醛进行内镜消毒。美国等一些国家推荐戊二醛的使用方法是在20℃ 下消毒最少 20min ,高于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和世界胃肠镜组织推荐的时间要求,因此我国使用戊二醛对内镜进行消毒时,至少 10min 的消毒时间是否得当值得商榷 [3 ] 。内镜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浓度不足、消毒剂的使用选择不正确,没有遵守目前消毒剂的使用指导方针 [13 ] ,导致消毒不充分等错误的产生 [4 ] 。1.4  消化内镜清洗用水的污染   国内对内镜除终末漂洗用水之外的清洗用水未做具体要求,部分医院使用自来水进行内镜清洗,已造成潜在内镜污染的可能 [6 ] 。虽然目前卫生部规范内未对纯化水管路的消毒做明确规定,但纯化水水处理系统的管路如果连续使用而不进行消毒处理,管道内将有细菌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供水质量,通过定期消毒处理后,管道内细菌数量基本为零,但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又在管道内滋生,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菌数量逐渐增多,使器械清洗发生有被污染的风险 [14 ] 。1.5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各操作环节存在错误1.5.1  消化内镜清洗流程执行不规范及孔道未充分干燥  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部分医院存在未使用专用清洗刷;内镜的注气注水活检等孔道刷洗不到位,导致腔道内清洗不彻底;应拆卸的器械没有拆卸清洗,形成血污沉积;酶洗液的浓度不够等问题,均直接影响清洗效果 [6 ] 。消毒过程由于注入消毒剂时操作不够规范,消毒剂会在管道内产生大量的气泡,导致内镜管道形成空腔,致使消毒的失败 [3 , 15 ] 。内镜的干燥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预防疾病传播和院内感染的关键步骤,干燥不彻底导致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增加,尤其以狭长的十二指肠镜抬钳器通道 [4 ] 最为明显,必须按制造商相关说明进行手动干燥 [6 , 16 ] 。1.5.2  对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监测缺乏监管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清洗质量监测的时间无明确规定,缺乏分析消毒失效的模式 [17 ] ,清洗消毒记录不规范,大多数医院采用手工记录,而手工记录存在可以随意更改的可能,不利于追溯 [18 ] ;在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方面,部分医院未按规范对消化内镜进行每季度生物学监测,戊二醛在内镜消毒应用上仍具普遍性的现状,部分综合性医院多酶洗液的浸泡和清洗消毒在时间上常常不足 [19 - 20 ] 。1.6  内镜储存环境及储存方法存在缺陷   为了保持内镜干燥和无微生物污染,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内,环境要求为洁净、通风、无尘 [10 ] 。而现今部分医院内镜存储库温湿度、悬挂存储方式、储存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储存的时间国际国内要求存在差异,造成内镜的污染,导致内镜清洗消毒的失败 [6 ] 。1.7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执行人员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培训及医护人员对内窥镜的使用操作不当   内镜清洗消毒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临床技能经验要求很高,有些医疗机构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没有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同时又缺乏监管,可能导致清洗中对内镜孔道中盲端和死角的忽视,医务人员的手容易被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等污染,无菌等观念淡薄未及时更换手套,也会造成内镜的再次污染 [21 - 22 ] 。洗消人员缺乏对消毒剂浓度等的持续监测,工作量大时压缩内镜清洗消毒时间,而忽视了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质量 [23 ] 。医护人员在使用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或洗消人员在对内镜清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内镜的弯折,孔道内膜及底座磨损,在磨损的缺陷处易造成细菌的生长,不易清洗,长期以往导致细菌生物膜的生成,进而造成内镜清洗消毒的失败 [24 - 25 ] 。2  针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采取的有效对策2.1  根据指南强化消化内镜的清洗流程,关注细节部位的清洗并规范操作   依据世界各国内镜再处理的准则指南,进行流程监控和定期检测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26 - 27 ] 。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对整条内镜进行手工刷洗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注意十二指肠镜的抬钳器孔道的手工刷洗,以便除去所有的有机残留物(如血液,组织液等)[ 28 ]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of Disinfection HLD )之前的彻底手工清洗 [29 ] 是实现 HLD的关键一步 [ 14 ] ,应使用无菌纱布及刷子仔细清洗整条内镜 [5 ] ,卸下内镜组件,彻底刷洗所有孔道 [30 ] ,刷洗塞子时注意塞子凹槽部位的刷洗;十二指肠镜刷洗先端部时,重点洗刷部位为导丝锁定槽、凹槽、钳子管道出口、抬钳器两侧 [31 ] 和内部凹槽,清洗刷需插入内镜先端部的钳子管道开口来回刷洗抬钳器钢丝及钳子管道开口凹槽,以便除去所有的有机物(如血液,组织)等残留物 [32 - 36 ] 。同时应保证内镜所有孔道与酶溶液的充分接触 [37 ] 。在整个的清洗过程中,应保证终末漂洗用水的无菌状态,所以应定期对终末漂洗用水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38 ] 。2.2  强调消化内镜的高水平消毒剂使用的规范性并择优选用   目前国内用于内镜的高水平消毒剂使用比较广泛的是戊二醛、邻苯二甲醛( OPA )及过氧乙酸(PAA ),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协会( APIC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 )推荐:消毒内镜采用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 2% 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达20min ,以符合高水平消毒[ 39 ] 的要求。近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了邻苯二甲醛( OPA )作为内镜的高水平消毒剂, 0.21%OPA 作用于内镜只需5min ,其理化性状稳定,对各种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40 ] 。其中OPA 作为一种内镜新型高效消毒剂,与戊二醛相比具有高效、低腐蚀性、稳定性好·8 7 0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年第 27 卷第 17 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7No.17 2017

 等优点 [41 ] 。而根据美国胃肠病学护士学会(Society  of Gastro -enterology  Nurses and Associates, SGNA )的消毒灭菌相关指南中提到,使用过氧乙酸( PAA )灭菌的优点有:灭菌周期短、低温浸泡、有效杀灭细菌孢子、清除生物膜、环保等,但 PAA 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及理化性状不稳定等缺点 [12 , 42 ]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效消毒剂进行规范使用。但无论使用哪种消毒剂内镜全部浸泡在消毒剂的范围内 [5 ] ,尤其应彻底对内镜注气注水孔道、活检孔道、抬钳器孔道的消毒。2.3  不断完善因自动洗消机设计缺陷引起的问题   应严格按照洗消机的指南进行操作,同时确保内镜及其组件可以有效的清洗消毒,在机器清洗过程中必须观察组件孔道的连接,其次对洗消机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管道、过滤器及相关组件的完好 [5 ] ,保证自动洗消机清洗消毒的效果。2.4  重视消化内镜的干燥处理   消化内镜储存前的干燥也是一个重要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步骤。在干燥的步骤中要确保各孔道储存前彻底干燥, Alfa and Sitter 学者(1991 )提出,内镜在干燥环节进行 10min 的空气干燥,细菌培养 48h 后没有微生物的增长[ 15 , 43 ] 。同时用于内镜干燥的空气压缩机,应配备空气净化和过滤装置,且这种净化和过滤装置应是易清洗或更换的,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 [3 ] 。2.5  细化消化内镜存储的方式   无菌物品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 ,湿度低于60%的存放条件下[ 14 ]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当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3 , 22 ] ;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干燥后储存于镜库内;镜体应处悬挂状态,角度钮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塞子分类单独储存;镜库除定期清洁外有污染时随时处理,每周还需等离子进行存储空间的空气消毒。2.6  对漂洗水进行有效的使用监测   《2016版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强调对内镜进行漂洗的水应使用滤膜孔径 ≤0.2um 滤过的纯化水。对于纯化水的监测,消毒供应中心通过相关研究推荐应对内镜等有关的清洗供水管道系统进行每月一次的消毒处理,可以保证纯化水的质量,进而保证清洗质量,为内镜清洗提供合格的纯化水。同时还应注重纯化水过滤装置的保养,精密滤器芯一般每半年更换1次。活性炭、树脂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及纯化水用量更换,一般每6个月到1年更换一次,以保证其效能。2.7  明确消化内镜再处理后的监测制度   对于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监测,采用 ATP的方法,在完成清洗和消毒每一个步骤后,使用 ATP拭子进行检测,对胃肠镜清洗效果快速验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还应重视微生物的定期监测,根据各个内镜室具体内镜数量决定取样的数量,采用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内镜进行监测,保障一年内每条内镜均被监测至少一次 [7 ] 。2.8  加强消化内镜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21 ] ,在内镜室的所有护理人员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其内镜操作技术及清洗消毒技术实践能力,学习院内感染及标准预防等知识 [5 ] ,定期进行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测试,并进行内镜相关专业认证。目前《 2016 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出台使内镜清洗消毒的流程更加细致,更具有执行力,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可进一步减少内镜清洗消毒的失败率,降低内镜检查治疗中因内镜清洗消毒引起的感染,从而更好地提高内镜检查治疗的质量。参考文献[ 1 ]  Qiu L , Zhou Z , Liu Q ,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failure of re -peated standar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a  Pseudomonasaeruginosa - infected pancreatic and biliary  endoscope [ J ] .AmJ Infect Control , 2015 , 43 ( 8 ):

 e43 - e46.[ 2 ]  Zhang  XL , Lu ZS , Tang  P , et  al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China [ J ] .World J Gastroen -terol , 2013 , 19 ( 19 ):

 2950 - 2955.[ 3 ]  Petersen BT , Chennat J , Cohen J , et  al .Multisociety guidelineon reprocessing  flexible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2011 [ J ] .Gastrointest Endosc , 2011 , 73 ( 6 ):

 1075 - 1084.[ 4 ]  Weber DJ , Rutala WA.Assessing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 -mission to patients when there is a failure to follow recom -mended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guidelines [ J ] .Am J In -fect Control , 2013 , 41 ( 5Suppl ):

 S67 - S71.[ 5 ]  Dirlam Langlay  AM , Ofstead CL , Mueller NJ , et  al .Reported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 reprocessing  lapses :

 the tip  of theiceberg [ J ] .Am J Infect Control ,2013 , 41 ( 12 ):

 1188 - 1194.[ 6 ]  Ryu JK , Kim EY , Kwon KA , et  al .Role of clinical endoscopyin emphasizing  endoscope disinfection [J ] .Clin Endosc , 2015 ,48 ( 5 ):

 351 - 355.[ 7 ]  Ross AS , Baliga C , Verma P , et  al .A quarantine process forthe resolution of duodenoscope - associated transmission ofmultidrug -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 J ]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 , 82 ( 3 ):

 477 - 483.[ 8 ]   班海群,张流波.全国39家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J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 , 4 ( 4 ):

 70 - 75.[ 9 ]  Deva AK , Vickery  K , Zou J , et  al .Detection of persistent veg -etative bacteria and amplified viral nucleic acid from in - use tes -ting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 J ] .J Hosp  Infect , 1998 , 39( 2 ):

 149 - 157.[ 10 ]  Standards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reprocessing  of flexible gas -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 J ] .Gastroenterol Nurs , 2006 , 29( 2 ):

 142 - 148.[ 11 ]   中华医学...

篇六: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擘住论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20 0 4 年版)》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初步研究硕士研究生:

 杨海轶指导教师:

 李亚洁摘兽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各种内镜以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 痛苦轻, 直观性好等优点,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特别是微创外科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临床需求不断增加。

 尽管内镜在制造的精良度、 技术性能、 功能及用途等方面的不断改进, 但许多部位不耐高温, 怕腐蚀, 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了挑战, 如何加强内镜的使用与管理,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是摆在内镜使用者与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为此, 20 0 1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对两市、 一省医院内镜的消毒状况进行调查, 并于20 0 4 年6月 1日出台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20 0 4 年版)》 ( 以下简称< 规范》 )。该《规范》 提出了内镜及附件清洗、 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 原则与程序。医院按照《规范》 执行已经三年, 医院执行‘规范》 的依从性如何, 是否能够全部按照《规范》 实施, 如果不能按照《规范》 实施其原因何在?就原因分析, 解决的对策是什么, 今天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 < 规范》 是否需要更新, 或增加新技术新业务的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等级医院的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现况以及对《规范》 依从性的调查, 探索《规范》 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寻找解决的初

 中文摘要步对策。

 从而提高医院对《规范》 的执行力度, 进一步改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研究方法参考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 《消毒技术规范》 , 并根据卫生部《规范》 和《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试行)》 , 自行设计调查表。

 并在咨询专家和不同等级医院内镜室人员中进行预调查后确定了最终使用的调查表。调查表共有三份, 第一份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表” , 要求内镜室的管理者填写。

 第二份为“内镜清洗消毒调查表” , 要求内镜室从事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填写。

 第三份为“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 , 要求内镜室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 包括医生和护士)填写。共有4 0 家医院参与了本次研究过程, 其中三级医院20 家、 二级医院11家、 一级医院9 家。

 参加“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 的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以上4 0 家医院, 调查对象是直接为患者提供胃肠镜诊疗与护理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

 调查对象临床工作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不含实习同学。结果1.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调查显示规章制度合格率较低, 合格率只有52. 5%( 21/4 0 )。

 诊疗与清洗消毒分室合格率为7 0 %( 28 /4 0 ), 达到《规范》 要求“单独清洗消毒室面积> /20 m 2” 的医院仅有30 %( 12/4 0 )。

 不同部位的内镜的洗消要求合格率为7 7 . 5%( 31/4 0 ), 上、 下消化道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的医院占85%( 34 /4 0)。

 内镜室的防护用品配备合格率为52. 5%( 21/4 0), 防护用品主要缺少防渗透围裙和保护眼睛的眼罩。

 基本清洗消毒设施合格率为37 . 5%( 15/4 0 ), 清洗消毒设施主要是缺少高压水枪与超声清洗机。医院对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率为9 7 . 5%( 39 /4 0 )。

 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专业培训、 会议交流、 科内业务学习。

 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为9 7 . 5%( 39 /4 0),Ⅱ

 硕士擘,O - i仑文送检频率为“1个月 ” 的医院占52. 5%( 21/4 0 ), 送检频率为“3个月 ” 的医院占4 5%( 18 /4 0 )。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监测合格率为10 0 %, 采取的方式包括“每月 查” 、 “每季度查” 、 “随机查” 。

 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合格率为55%( 22/40),不合格的医院中有5家医院选择“有时监测, 有时不监测” , 有13家医院选择“用试纸测试后发现浓度不够时更换” 。2. 内镜清洗消毒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采用人工清洗消毒方法的医院有25家( 6 2. 5%), 采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医院有15家( 38 . 5%), 共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9 台, 其中三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3台, 二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台, 一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台。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正确率仅为15%。

 内镜床边清洗合格率为4 5%。人工清洗刷洗管道方法合格率为8 0 %。

 但是清洗管道的刷子与内镜数量之比小于1的医院有10 家。

 能够按照《规范》 要求达到多酶清洗液正确更换率的医院仅有三家。

 调查中达到《规范》 要求使用戊二醛消毒时间正确的有22家。

 内镜终末处理方法正确的医院有5家, 次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 处理方法正确的医院有14 家。

 内镜保存方法正确率较高,合格医院有36家。2. 4 内镜附件的处理方法仅有67 . 5%的医院能够达到内镜附件的正确刷洗,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医院没有购置超声清洗机, 仅仅依靠手工清洗后就直接去消毒。

 内镜附件灭菌方法正确的医院有26家。2. 5基本要求合格率39 家医院都使用了多酶洗液。

 34 家医院( 8 5%)能够使用计时器控制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时间。3. 原因分析3. 1医院不能按照《规范》 执行的原因调查Ⅱ I

 中文摘要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不能分开的原因分析,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占地面积不准许分开” 、 “工作量大, 人员少, 无法分开工作” 。

 人工清洗酶洗液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中,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酶洗液只是初步清洗无需更换次数太频” 、 “酶液成本太大, 医院支付不起” 。3. 2影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最重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管理者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认为, 影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排第一名的原因是“清洗设备、 装置齐全” 。

 排第二、 三名的原因分别是“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 和“清洗制度、 流程合理” 。3. 3对执行《规范》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管理者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认为执行《规范》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前两名分别是“清洗设备、 装置不齐全, 以致不能很好的按照《规范》 执行” 和“镜子太少, 病人太多, 医院规定了太高的工作量标准, 为了完成任务而将流程打了折扣” 。3. 4 影响护士做好职业防护的最重要原因分析清洗消毒人员认为影响护士做好职业防护最重要原因排名前四位是“对职业防护的认识” 、 “职业防护用具的配备” 、 “对消毒剂毒性的认识” 、 “有关职业防护的课程” 。3. 5《规范》 本身缺少的方面经调查分析, 《规范》 中缺少“测漏” 的流程指引, 同时缺少明确的操作内镜清洗机的指引, 以及内镜清洗机的准入制度。4 . 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4 . 1此次调查共发出10 5份调查表, 回收10 1份, 回收率为9 6 %, 有效调查表为9 1份。

 有效率为9 0 %。

 合格的9 l份调查问卷总分为7 7 . 4 5± 7 . 68 2分,内镜清洗消毒总分为65. 7 1±7 . 341, 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总分为11. 7 6_ - - _ 2. 36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种级别的医院医生、 护士内镜清洗消毒知识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都不理想。

 每种级别医院医生同医生、 护士与护士、 医生IV

 硕士学位论文与护士之间进行比较, 内镜清洗消毒知识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不理想。4 . 2认知缺陷差异三级医院同二级医院就内镜清洗消毒知识缺陷排序的顺序大体是相同的, 而一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知识缺陷排序的顺序同二级、 三级医院不同。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基础知识缺陷排序不同, 主要缺陷为:

 “医院感染控制危险区级别划分” 、 “标准预防的概念” 、 “手卫生的概念” 、 “感染控制管理人员范围” 、 “高水平消毒概念” 。结论1. 提高医院对现有《规范》 的依从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督, 做到惩罚严明。

 使执行《规范》 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同时为了缓解内镜诊疗工作量大, 内镜数量与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医院应加大投入, 购置自动设备或加大必备设备, 使得执行‘规范》 有物质上的保障。2. 加强培训是提高对《规范》 依从性的关键。卫生行政部门应分期分批对全省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集中进行培训, 使其全面理解、 掌握《规范》 的各项要求, 除此外还要加大力度讲明讲透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所带来的危害。3. 重新修订完善《规范》 势在必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规范》 中存在不好执行和不完善的方面。

 需要我们根据现状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始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为下一步修订< 规范》 做准备。4 .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选择与使用指引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在很多医院还是人工进行, 手段较为落后, 清洗消毒的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并且容易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接触感染和交叉感染。

 但是就现在国内进口或国内生产的内镜清洗消毒机有很多经抽查V

 中文摘要检测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规范我国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指引及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准入标准, 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关键词:

 内镜规范依从性清洗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V l

 硕士学位论文P r im a r yR e se a r c ho nM a inP r o b le m s a n dS o lv in gS tr a te g yE x istin ginIm p le m e n tin g( ( T ech n ica lr e g u la tio nf o r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o fE n d o sco p e ( 20 0 4ed itio n)P o stg r a d u a te :

 Y a n gH a iy iA d v iso r :

 L iY a jieR e s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a n do bjectiv eA lo n gw itlld e v e lo p m e n to fm o d e msc ie n c e . th e r e a r ea d v a n ta g e s su c h a sliR lew o u n d , slig h t p a ina n dg o o dd ir e ctv ie w in gc h a r a c te r f o r a ll k in d s o fe n d o sc o p eto b e u se d inth e r a p y c o u r se , w ith a p p lic a tio nf ie ldc o n tin u o u slyw id e n e d , e sp e c ia llyitd isp la y s p r o m in e n te f f e ct in m ic r o —in c isiv e su r g e r yw ithc o n tin u o u slyin c r e a se d clin ica l d e m a n d . T h o u g hth e r e h a s b e e n c o n tin u o u sim p r o v e m e n tina sp e c tssu c ha sa c c u r a c yd e g r e e , te c h n ic a l p erf o rm a n ce, f u n ctio n ,a n d u s e f o rm a n u f a ctu rin g e n d o sc o p e , m a n y p a n sa re n o t r e sista n t toh i【g hte m p e r a tu r ea n da f r a id o fc o r r o sio n , w h ic hb r in g s c h a lle n g ef o r d isin f e c tio n a f te ru se . H o wtostr en g thu s ea n dm a n a g em en to fen d o sco p e, g u a ra n teed isin f e c tio na n dsterilizin g q u a lity ,e n su r em e d ic a lsa f etya n dp r o lo n gu s elif e o fe n d o sc o p eisar ea listicp r o b le mf o ru s e r s o fe n d o sc o p e , p e r so n s c a r r y in go u t d isin f e c tio na n dste r iliz a tio n , m a n a g e m e n t p e r so n so fin f e c tio n inh o sp ita lto f a c e . T h e r e f o r e ,N a tio n a lIn stitu te o f H e a ltho r g a n iz e d c o r r e sp o n d in g e x p e lsto c a r r yo u tin v estig a tio no n d isin f e c tio n situ a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in t w o cities a n d o n e

 A B S T R A C Tp r o v in c ia l h o sp ita lin 2 0 01 a n dc a m e o n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 ( 20 0 4 ed itio n ){ r e g u la tio n ))f o rshort).( ( T ech n ica l r e g u la tio nf o rC le a n in ga n d》 o n Ju n e 1, 20 0 4 ( h erein a f terca lle dB a sic r e q u ir e m e n t, r u le , a n d p r o c e d u r ef o rc le a n in g , d isin f e c tio n a n dste r iliz a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a n da c c e sso r ie s a r ep u tf o r w a r d inth e ( ( r e g u la tio n )).A n d it h a s b e e nim p le m e n te df o r 3y e a r s a c c o r d in gtoth e { r e g u la tio n ))inh o sp ita ls. H o wa b o u t th ec o m p lia n c ef o rh o sp ita lto im p le m e n tth e ( ( r e g u la tio n ))a n dw h e th e rit C a nb eim p le m e n te dc o m p le te ly a c c o r d in gto { r e g u la tio n ))?Ifitc a n n o t b eim p le m e n te d a c c o r d in g to { r e g u la tio n )), w h a tis th e r e a so n ?Ifa n a ly z in gth er e a so n , w h a tis th eso lv in gstr a te g y ?T o d a ym e d ic a lte c h n o lo g yisc o n tin u o u sly im p r o v e d , w h e th e rth er e g u la tio n ))n e e d sr e n e wo r w h e th e rth e r eis an e e dto a d dn e wte c h n o lo g ya n dn e w b u sin e ss?T h er e se a r c ha im sa te x p lo r in ge x istin gm a inp r o b le m sd u r in gim p le m e n ta tio no f 《r e g u la tio n ))a n dse a r c h f o rso lv in gp r im a r y str a te g yth r o u g hin v e stig a tin gc u r r e n t situ a tio no f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r o o mind if f e r e n tg r a d e s h o sp itM s, a n d c o m p lia n c e o f { r e g u la tio n )), S Oa s toim p r o v eim p le m e n ta tio n p o w e ro n { r e g u la tio n ))b yh o sp ita l, f u r th e r im p r o v e 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q u a lityo fe n d o sc o p e , a n d g u a r a n te em e d ic a lsa f ety .R e se a r e h m e t h o dQ u estio n n a ireisd e sig n e db yr e f e r e n c in g t o 《H o sp it a lIn f e c tio nM a n a g e m e n t reg u la tio n ( ten ta tiv e))), { T ech n ica lr e g u la tio no fD isin f ectio n )),{ reg u la tio n )), a n d { T estT e c h n ic a lr e g u la tio no f D isin f e c tio nE f f e c to f 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M a c h in eo f E n d o sco p e( ten ta tiv e)))o f N a tio n a l D e p a r tm e n to fH e a lth . A n d th e f in a l u se dq u e stio n n a ir eis d e te r m in e d a f te rc a r r y in go u tp r ein v e stig a tio n a m o n gc o n su lta tio ne x p e r tsa n dp e r so n sine n d o sc o p er o o m o fd if f e r e n tg r a d e so fh o sp ita ls.

 硕士学位论文T h e r ea r ea lto g e th e r3 p ie c e so fq u e stio n n a ir e ; th ef irstp ie c eisq u estio n n a iref o rm a n a g e m e n to f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p e r so n sine n d o sc o p er o o m a rer e q u ir e dto f ill init; th e se c o n dp ie c e sisq u e stio n n a ir ef o rc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o fe n d o sc o p ea n dp e r so n sta k in g u p 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a r er e q u ir e dtO f ill init; a n dth e th ir dp ie c eisq u e stio n n a ir ef o r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k n o w le d g eo fe n d o sc o p ea n dm e d ic a lp e r so n sine n d o sc o p er o o m ( in clu d in gd o c to r sa n dn u rses)a rer e q u ir e dto f ill init.T h e r e a r ea lto g e th e r4 0h o sp ita lsto a tte n d th er e se a r c h , w ith2 0 G r a d e IIIh o sp ita ls, 11 G r a d e IIh o sp ita ls, a n d9 G r a d e Ih o sp ita ls. A n da llin v e stig a te do bjects a tte n d in g q u e stio n n a ir ef o rcle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k n o w le d g eo fe n d o sc o p ea r e f irst- lin eclin ica l a n d m e d ic a lp e r so n sw h o d ir e c tly o f f erg a str o in te stin a lm ir r o rth e r a p ya n dn u r sin gf o rp a tie n ts. C lin ic a l w o r k in gtim e o fin v e stig a te do bjectsis m o r eth a nh a lfay e a r ,n o t in clu d in gin tern .‘R e su lts1. S ta tistic s a n d r e se a r c h r e su lt o fqu estio n n a iref o rm a n a g e m e n to f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o fe n d o sc o p eIn v e stig a tio nin d ic a te s th a tp a ss p e r c e n to fb y la wis alittlelo w , o n ly b e in g52. 5%( 21/40). P a ss p e r c e n to fth e r a p ya n dcle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 r o o m is7 0 %( 28 /4 0 ). A n dth e r e a r eo n lya b o u t 30 %( 12/4 0 )h o sp ita lsto r e a c h th er e q u ir e m e n tth a t a r ea o fso le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r o o mis n o t le ss th a n 2 0sq u a r em e te r s in ‘r e g u la tio n 》 . R e q u ir e d p a ss p e r c e n to fcle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ind if f eren tp a r tsis 7 7 . 5%( 31/4 0 )a n dh o sp ita lsw ithe q u ip m e n tf o r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ctio n o fu p p e ra n d lo w e rd ig e stiv etr a c te n d o sc o p e sep a r a ted o c c u p y 8 5%( 34 /4 0 ). P a ss p e r c e n ttoe q u ip d e f e n d in ga r ticle s ine n d o sc o p er o o mis52. 5%( 21/40)a n d d e f e n d in ga r ticlesm a in lyr u n

 A B S T R A C Tsh o r to fa n tip e n e tr a tio n a p r o na n de y e c u ptop r o te c te y e s. P a ss p e r c e n to fb a sic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f a cilityis 37 . 5%f 15/40). A n d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f a cility m a in lyr u n ssh o r t o fh ig h —p r e ssu r e h y d r a u lic g ia n t a n d u ltr a so n icc le a n in gm a c h in e .T r a in in gr a te c a r r ie do u tb yh o sp ita lo n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p e r so n sis9 7 . 5%( 39 /4 0). A n d a d o p te d tr a in in g w a y sa r ep r o f e ssio n a l tr a in in g , m eetin gc o m m u n ic a tio n a n dstu d yo fh o sp ita lb u sin e ss. P a ssp e r c e n to fm o n ito r in gb io lo g yo fe n d o sc o p eis9 7 . 5%( 39 /4 0 )a n d h o sp ita lsw ithd e liv e r in g f r e q u e n c yf o r te st o f 1m o n t ho c c u p y 52. 5%( 21/4 0 )a n d h o sp ita lsw ithd e liv e r in gf r e q u e n c yf o rte st o f 3 m o n th so c c u p y4 5%( 18 /4 0 ). M o n ito r in gp a ss p e r c e n to fin f e c tio nc o n tr o ld e p a r tm e n to fh o sp ita lis 10 0 %, w itha d o p te dw a y s in c lu d in gm o n th lyc h e c k in g , q u a r te r ly c h e c k in g , a n dr a n d o mch eck in g . M o n ito rin g p a ssp e r c e n to f e f f e c tiv e c o n c e n tr a tio n o f d isin f e c tio nliq u idis 55%( 22/4 0 )a n da m o n gth eu n q u a lif ie d h o sp ita ls, th e r ea r e 5h o sp ita lsto se le c t so m e tim e sm o n ito r in ga n dso m e tim e sn o n em o n ito r in ga n dth e r e a r e 13h o sp ita lsse le ct th a tc h a n g eit a f teru sin gte stp a p e rto f in d c o n c e n tr a tio n is n o t su fficient.2. S ta tistic s a n dr e se a r c hr e su lt o fq u e stio n n a ir ef o r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T h e r e a r e 25h o sp ita ls a d o p tin gm a n u a l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 m e th o d s( 62. 5%)a n dth e r ea r e 15h o sp ita ls a d o p tin g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m a c h in e so fen d o sco p e( 38 . 5%). A n dth e r e a r ea lto g e th e r3 9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m a c h in e s, w ith 33, 3, a n d3c le a n in ga n d d isin f e c tio n m a c h in e sr e sp e c tiv e lyo w n e db yG r a d eIIIh o sp ita l, G r a d eIIh o sp ita ls, a n dG r a d e Ih o sp ita ls.C o r r e c tn e ssd e g r e ef o ro p e r a tin g p r o c e d u r eo fc le a n in ga n dd isin f e c tio n o fe n d o sc o p eiso n ly1 5%a n dp a ss p e r c e n to fc le a n in gb e do fe n d o sc o p e sis 45%.P a ssp e r c e n to fm a n u a lc le a n in ga n db r u sh in gp ip elin em e th o d is 8 0 %. H o w e v ...

篇七: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16

 医教管理

 9 月(上)

 家庭医药 投稿:jiatingyiyao@163.com

 92 清洗两组氧气湿化瓶的效果对比

  表 1 回收湿化瓶 64 个 除水垢方法 数量(64)

 人数(名)

 清洗时间(分钟)

 人员自我感受 结果 对照组 去污粉手工除垢 32 3 40 累

  灰暗、洁净度差、有部分水垢残留 观察组 10:1 除锈剂,水溶液,浸泡除垢 32 1 30 轻松

  光亮、洁净,无水垢残留 1 用物:

 利尔康器械除锈剂;防护装备;量杯;带盖有刻度的容器;氧气湿化瓶; 2 方法:

 2.1 工作人员穿好清洗防护服,戴好防护手套; 2.2 按 1:10 的配比方法,根据需要浸泡氧气湿化瓶的多少,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定量的水,再用量杯量取定量的医疗手术器械除锈剂,将除锈剂轻轻缓缓倒入准备好的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动水溶液,使配置好的除锈剂水溶液混合均匀; 2.3 再将集中回收带有水垢的氧气湿化瓶轻轻放入配置好的除锈剂水溶液中,氧气湿化瓶一定要完全浸于除锈剂水溶液当中,将容器盖盖好浸泡 10min; 2.4 浸泡于除锈剂水溶液中的氧气湿化瓶的计时到了,将氧气湿化瓶从手术除锈剂水溶液中取出,用软毛刷轻轻在流动水下刷洗,水垢完全除掉了,效果见表 1; 2.5 去除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内多余水分; 2.6 再用 1:1500 的健之素水溶液浸泡消毒氧气湿化瓶 30min[4] ; 2.7 氧气湿化瓶按常规方法消毒后再次反复用无菌蒸馏水清洗; 2.8 将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净的氧气湿化瓶用 65 度的热力烘干箱,快速干燥处理后装入经灭菌的 4 层棉布布袋中,并且标示消毒日期备用。

 3 结论:

 3.1 用利尔康手术器械除锈剂 1:10 水溶液去除氧气湿化瓶内水垢速度明显快于去污粉刷洗。不但节约了清洗的时间而且节省人员、减轻了护士工作负荷(见表 1 对比结果)。

 3.2 用此方法清洗氧气湿化瓶后清洁、亮丽,无水垢残留。受到临床科室护士和患者好评。

 3.3 用此方法清洗湿化瓶能达到消毒目的;无毒、无害、环保安全,对湿化瓶无损害。

 4 讨论: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医用氧气湿化瓶,不但达到彻底快速除氧气湿化瓶内水垢,保证了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质量;还节约了资源,减轻了临床科护士工作负担;而且强化了清洗、消毒各个环节质量的监督意识,有效控制了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陆梅.妙洗氧气湿化瓶[J J].临床肺病科杂志,2007;9(12):947-948

 [2]王糽珍,王欣.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J 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3(25):316

 [3]利尔康医疗器械除锈剂使用说明书[S] [4]胡萍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及供应方法[J 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25): 140

 胃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管理措施 汲广聆

 王

 曼

 周钰淇

 刘成家

 张石磊

 白东梅(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镜科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镜检查中的运用。

 方法:将我院 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收治的 78 例患者进行分析,对这 78 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

 结果:在对 78 例患者进行分析后,导致患者出现各类风险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因素、麻醉药物因素和机械设备等因素。

 结论:在胃肠镜患者检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因素的产生。

 【关键词】胃肠镜检查;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在操作的各个环节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因素在护理整个环节都会出现,对患者会造成一些不确定性的损伤。胃肠镜检查如今广泛的在消化内科的诊断中运用,患者的年龄差别很大,而且患者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患者为了减轻痛苦,他们在检查中会选择无痛胃肠镜,这种方法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产生,在胃肠镜检查中,应该对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且强化管理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 78 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对这 78 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在 22-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5 岁,患者都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接受胃肠镜检查术。

 1.2 方法 在患者接受胃肠镜检查中,综合分析在整个护理流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并记录下来。

 2 结果 2.1 78 例患者出现的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医源性因素 护理技术因素 麻醉因素 设备药物因素 例数 2 3 4 1 2 3 讨论 3.1 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因素 3.1.1 患者因素 在进行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患有不同的基础性病症,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导致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如心脏骤停等。而且患者的年龄差别非常大,所以,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在护理上呈现很大的难度。

 3.1.2 医源性因素 很多护理人员不能树立高度负责人的态度,在胃肠镜进行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在手术后,不能完成交接工作,甚至出现了操作不当的问题。

 3.1.3 护理技术因素 很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而且临床经验不足,在应急的过程中,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3.1.4 麻醉因素 在麻醉的药物,如丙泊酚,对患者的呼吸会产生抑制的作用,很多患者在检查中会出现缺氧的情况[1] 。

 3.1.5 设备药物因素 在科室内,不能有针对性的对设备和药物进行管理,导致设备和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而且药物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摆放。

 3.2 管理对策 3.2.1 强化护理的培训工作 在内镜室进行护理的人员应该接受定期的培训工作,而且要学习麻醉学和心理学等内容,对一些常见的病症要非常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熟练的掌握,当患者出现一些严重的症状后,应该及时的采取心肺复苏的方法。

 3.2.2 强化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的教育 在医院内,不仅仅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医德医风,并且应该用法律的方式约束他们,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并且在服务的过程中,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护理的效果。在科室内,向护理人员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护理人员应该用法律约束自己,并且可以善待患者,尽量杜绝各类危险因素的产生。

 3.2.3 强化环节管理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的评估工作,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患有一些慢性病,应该在完善检查的情况下,再接受胃肠镜,患者在接受胃肠镜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在检查中会出现的不适。在检查,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相关的心理干预。在术中,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的动作和神态,并且按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好相关的心电监护措施。如果患者的面色苍白,并且呼吸急促,应该及时向医生汇报。在术后,应该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2] 。

 3.2.4 规范抢救流程,制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 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中,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反应,为他们提供一些应急的措施,如果患者出现了过敏性的休克,应该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当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对输液紧急情况处理和停电紧急情况处理中,应该制定各类方案,当患者出现了跌伤,应该制定安全的措施,立刻检查患者的身体,确保各类治疗的药物准备齐全,在医生还没有到场时,可以先万方数据

 2016

 家庭医药 9 月(上)

 医教管理 投稿:jiatingyiyao@163.com

 93 使用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顾建月,李锦梅,孙艳萍.胃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风险因糽分析和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2,05:791-792. [2]郑杏婷.PDCA 模式对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32-3134. [3]卢燕霞,樊春华,陈文剑.无痛苦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5(09) [4]房玲,易秀芝,陈敏珍,喻理.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6(21) [5]潘丽云,李秀梅,苏雪芬,廖糽珠,李世群.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5(22) [6]曹艳,兰春慧,杨莹莹,曾登芬.新型健康宣教模式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9)

 浅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讨 姜桂芳 (甘肃省通渭县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3300)

 【摘

 要】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提出降低其漏报率的方法以及措施。

 方法:选取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间本院 22831例出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中漏报的感染患者例数以及年、月漏报率情况。

 结果:出院患者选取 22831 例,医院感染患者有 810 例,比例为 3.54%,漏报 267 例,比例为 32.96%。

 结论:感染病例漏报原因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需要强化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学知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促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使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逐步降低。

 【关键词】医院感染;漏报;原因

  本次研究选取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间本院 22831 例出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漏报感染病例的数量以及漏报的原因,经过研究得到,我们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将漏报产生的原因解决掉,保证所报例数最大程度的贴合实际。本次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结果,以下为详细的报道内容:

 1 基本资料以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于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间,选取 22831 例出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有 13584 例,占 59.50%,女性患者有 9247 例,占 40.50%,患者平均年龄为 65.20±0.34 岁。

 1.2 划分标准 住院期间,患者存在明确的医院感染,患者出院后病历送达病案室,主管医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上述情况列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范畴。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 年)为诊断标准。

 1.4 处理数据 采用 SPSS16.5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标准差(s x ±),进行2χ 检验,P<0.05 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间,出院患者选取 22831 例,医院感染患者有 810 例,比例为 3.54%,漏报 267 例,比例为 32.96%,详细的漏报情况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期间出院例数、感染例数以及漏报情况 月份 出院例数 感染例数 漏报例数 漏报率 2013 年 10 月 1422 42 21 50.00% 2013 年 11 月 1432 40 18 45.00% 2013 年 12 月 1435 74 21 28.38% 2014 年 1 月 1543 43 21 48.84% 2014 年 2 月 1244 45 20 44.44% 2014 年 3 月 1565 49 15 30.61% 2014 年 4 月 1456 27 16 59.26% 2014 年 5 月 1546 45 15 33.33% 2014 年 6 月 1123 46 11 23.91% 2014 年 7 月 1145 53 34 64.15% 2014 年 8 月 1156 57 13 22.81% 2014 年 9 月 1176 43 12 27.91% 2014 年 10 月 1234 44 22 50.00% 2014 年 11 月 1343 57 9 15.79% 2014 年 12 月 1435 45 13 28.89% 2015 年 1 月 1243 66 6 9.09% 2015 年 2 月 1333 34 0 0.00% 合计 22831 810 267

 3 讨论 3.1 产生漏报的原因 首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没有熟悉掌握。主要是临床医生医院感染管理学知识欠缺,甚至有的医生会将临床感染当做交叉感染,同时还认为在诊断医院感染过程中涉及到的一部分感染均是并发症。将并发症纳入出院诊断项,而不是作为医院感染项目填报。有的医生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医院感染诊断过程中的病原学诊断以及临床诊断的含义,他们以为两者齐全才能纳入医院感染范畴。甚至还过分依赖病原学诊断,导致漏报现象频频出现,还有一部分医生并不清楚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间,导致填报资料延迟,产生漏报[1] 。这就是产生漏报最为常见的原因。

 其次,临床医生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意识比较低。临床医生认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就是完成诊断以及患者治疗工作,却没有重视医院感染病例的填报,不知道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报告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现爆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医生缺乏填报医院感染卡的主动性,有的医生甚至以为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会导致自己被卷入医疗纠纷。所以拒绝进行必要的药敏实验以及病原学检查,就使用抗感染药物,掩盖事实[2] ,大部分临床医生否定医院感染,他们认为医院感染率偏高的话,就会影响到科室的 医疗质量,,进而导致该医生所在科室声誉受损,所以坚持“不报尽量不报”的思想。

 最后,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教育力度不够。目前情况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开设感染管理学课程 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目前还使用统编教材,严重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管理专业知识缺乏。针对上述的产生原因需要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医院感染漏报控制措施:

 首先,要取得医院领导的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为法人代表,因此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三级网络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到以点带面,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每个月向主管医院感染管理的领导进行书面汇报,其内容是对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总结[4] 。积极的跟院领导沟通工作难点以及工作重点。促使医院感染管理跟科室绩效进一步挂钩。

 其次,强化医院感染培训力度。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需要医院内各类人员以及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效的协调以及配合员工教育,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如观看专家谈医院感染...

篇八: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文献[ 1 ] Ghoneim MA , Abdel- Latif M , El - Mekresh M , et al.Radi -cal cystectomy  for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2 720consec -utive cases 5years later [ J ] .J Urol , 2008 , 180 ( 1 ):

 121 -127.[ 2 ] Cathelineau X ,Jaffe J.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u -rinary  diversion :what is the optimal technique ?[ J ] .CurrOpin Urol , 2007 , 17 ( 2 ):

 93 - 97.[ 3 ] 王东,刘竞,李利军,等 .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随访疗效观察[ J ]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 , 19( 2 ):105 - 107.[ 4 ] Shabsigh A , Korets R , Vora KC ,et al.Defining  early  mor -bidity  of radical cys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bladdercancer using  a standardized reporting methodology [ J ] .Eur Urol , 2009 , 55 ( 1 ):

 164 - 176.[ 5 ] 杨林,吴小候,陈在贤,等 . 全膀胱切除 137 例临床分析[ J ] . 重庆医学,2012 , 41 ( 2 ):

 129 - 130.[ 6 ] Hemal AK , Kolla SB , Wadhwa P ,et al.Laparoscopic radi -cal cystectomy  and extracorporeal urinary diversion :

 a sin -gle center experience of 48cases with three years of fol -low -up[ J ] .Urology ,2008 , 71 ( 1 ):

 41 - 46.[ 7 ] 曾庆松,肖亚军.腹腔镜下与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的荟萃分析 [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 , 36 ( 10 ):

 768 - 773.[ 8 ] 孟一森,苏杨,范宇,等.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 740例报道)[ J ]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47 ( 4 ):

 628 - 633.[ 9 ] Stein JP , Lieskovsky  G , Cote R , et al.Radical cystectomy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

 long - term re -sults in 1 054patients [ J ] .J Clin Oncol , 2001 , 19 ( 3 ):

 666 -675.[ 10 ] Deger S , Peters R , Roigas J , et al.Laparoscopic radical cys -tectomy  with continent urinary diversion ( rectosigmoidpouch )

 performed completely  intracorporeally :an inter -mediate functional and oncologic analysis [ J ] .Urology ,2004 , 64 ( 5 ):

 935 - 939.[ 11 ] Haber GP , Gill IS.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for canc -er :

 oncological outcomes at up  to 5years [ J ] .BJU Int ,2007 , 100 ( 1 ):

 137 - 142.[ 12 ] Huang  J , Lin T , Liu H ,et al.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 -tomy  with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 for bladder cancer:oncologic results of 171cases with a median 3 - year fol -low -up[ J ] .Eur Urol ,2010 , 58 ( 3 ):

 442 - 449.[ 13 ] Sonpavde G , Khan MM , Lerner SP , et al.Disease- Free sur -vival at 2or 3years correlates with 5 - year overall survival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cystectomy  for muscle in -vasive bladder cancer [ J ] .J Urol , 2011 , 185 ( 2 ):

 456 - 461.[ 14 ] Kim TH ,Sung HH , Jeon HG , et al.Oncological outcomes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cal cystectomy  for bladdercancer :

 comparison between open , laparoscopic , and robot -assisted approaches [ J ] .J Endourol , 2016 , 30 ( 7 ):

 783 -791.[ 15 ] Guillotreau J , Miocinovic R , GaméX ,et al.Outcomes of lapa -roscopic and robotic radical cystectomy  in the elderly pa -tients [ J ] .Urology , 2012 , 79 ( 3 ):

 585 - 590.(收稿日期:

 2016 - 07 - 04  修回日期:

 2016 - 10 - 17 )作者简介:曹艳( 1980- ),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消化内镜护理方面研究。

   △   通信作者,E - mail :

 cqhic@163.com 。·经验交流·   doi :10.3969 / j.issn.1671 - 8348.2017.01.029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曹   艳,杨莹莹,韩   然,李   佼,高   灼,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刘   丁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400042 )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内镜洗消效果不合格原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方法   调查分析 2015 年 4 至 5 月和 2015 年 10 至 11 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 987 镜次和 980 镜次的监测结果。后者每镜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均进行溯源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追踪并落实,直至重新采样监测结果为合格。结果  2015 年 4 至 5 月随机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镜次,合格率为97.87% ,有21镜次不合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 2015年10至11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随机采样检测980 镜次,合格率提高到 99.69% ,仅 3 个不合格的镜次,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引起院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及时溯源分析,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完善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追踪落实,能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关键词]   内镜;清洗、消毒;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  R5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8348 ( 2017 )

 01 - 0111 - 03   本院内镜中心是目前西南地区技术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之一,内镜中心总面积1 000m2 ,年诊疗操作大于 5 万例次。内镜检查操作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等,检查后内镜会沾染患者的分泌物、病理组织等,这些均可能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将造成广泛的医源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1 ] 。本院感控科每月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监测结果并不理想。因此从2015年下半年,本院对洗消结果进行了溯源追踪的方式,对检测结果不合格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后重新采样监测,直到检测结果合格,其中也不断完善和制订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比采取干预措施前后2个月的监测结果,后者取得良好效1 1 1重庆医学 2017 年 1 月第 46 卷第1期

 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 2015 年 4 至 5 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计 987 镜次,进行第 1 次随机采样检测;收集 2015 年 10 至11 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计 980 镜次,进行第 2 次随机采样检测。1.2  实验器材与设备   本中心常规使用的是 3 类品牌胃镜:奥林巴斯胃镜、潘泰克斯胃镜、富士胃镜。对内镜清洗、消毒使用的是柯丽尔一体全自动化内镜清洗、消毒设备。1.3  方法1.3.1  分组   将洗消人员分成 3 组,每组 1 人,分别对不同品牌胃镜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每组人员的洗消用时,计算其平均值,比较每组洗消人员的差异性。1.3.2  干预措施   根据 2015 年 4 至 5 月的检测结果,对不合格者追溯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制订干预措施,重新完善和制订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经过 4 个月的追溯每个问题环节,落实改进措施后, 2015 年 10 至 11 月再次进行随机采样检测,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效果,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 )增加内镜数量:根据日诊疗量增加内镜数量,增加胃镜 10 条,增加肠镜 3 条。( 2 )控制诊疗人数:实行预约诊疗,适当控制日内镜诊疗人数。避开患者数量高峰时段,使不同功能的内镜错开时间进行清洗、消毒,保证清洗、消毒的时间。( 3 )预定最低预警时间:护士长及两名护士每人分别采集不同型号内镜( 10次/条,共30次)镜次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所用的平均时间作为最低预警时间,考核洗消每条内镜是否合格。( 4 )改进清洗、消毒设施和流程:采用邻苯二甲醛(标准浸泡消毒时间为5分钟/镜)替代原来戊二醛(标准浸泡消毒时间10分钟/镜),缩短了清洗、消毒所需时间,提高了内镜周转率。规定初洗时洗刷过程中刷子必须见头,反复冲刷直至流出水为清亮;次水洗后必须擦干镜子外表面的水,以及用气腔吹干管腔内壁的残留水,避免下一步的消毒液浓度被不断稀释。( 5 )完善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预消毒时间( OPA )大于或等于10min ,末洗大于或等于1min ;打卡初洗槽(拆洗按钮钳道帽,擦拭镜身,冲洗各镜腔,刷洗各镜腔,再次冲洗镜腔大于或等于 100s ),打卡酶洗槽(计时3min ,浸没液面下且各镜腔充分灌注酶洗液100mL ),打卡次洗槽(彻底流动水冲洗各镜腔10s ,气枪吹干镜身及镜腔大于或等于1min,以免稀释消毒液),打卡消毒槽(计时5min ,浸没液面下且各镜腔充分灌注消毒液 100mL ),打卡末洗槽(彻底流动过滤水冲洗各镜腔10s ,清除消毒液,气枪吹干镜腔,安装按钮钳道帽大于或等于90s ),打卡操作结束;终末消毒时间大于或等于15min ,末洗大于或等于1min 。( 6 )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内镜中心的洗消工人由 3 名增加到 4 名,对新入的洗消工人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的岗前培训,经理论和操作双考核均合格后准予上岗,坚持对每位洗消人员每月操作考核1 次;坚持每日晨会提问,提醒规范操作流程,重点事宜定人负责,加强人员间的沟通交流;随机抽查,对每位洗消工人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考核,每月 1 次,考核包括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管理,消毒槽的清洗,洗消效果的监测结果等;参加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作为个人绩效考核依据。1.3.3  采样检测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0mL灭菌后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采用全管道灌流后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 2h内检测。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以细菌总数小于20 /镜,不能检出致病菌为合格。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F 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3 组清洗、消毒人员的用时比较结果   每条内镜的清洗、消毒步骤均通过标准步骤:初洗、酶洗、次洗、消毒、末洗 5 步时间均达 11min 以上, 3 组人员及镜型清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 1  3 组人员对不同型号胃镜清洗、消毒用时比较( x ± s )组别 奥林巴斯 富士林 潘太克斯 F   P洗消人员一 11.32±0.20 11.25±0.18 11.40±0.24 1.300 0.289洗消人员二 11.26±0.28 11.18±0.25 11.35±0.28 0.990 0.385洗消人员三 11.16±0.32 11.12±0.30 11.28±0.22 0.864 0.4332.2  干预前后 2 次随机抽查结果的比较   第 1 次抽查共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 987 个,合格 966 个,合格率为 97.87% 。采取上述干预措施后, 2015 年 10 至 11 月再次随机抽取 980镜次的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进行采样检测,其中合格 977个,仅 3 个不合格,合格率提高到 99.69% ,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  讨    论消化内镜发展至今,已经从单纯的诊断设备逐步进入诊治相结合的新模式,由此带动相关内镜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许多以前必须用外科解决的疾病过渡到内镜治疗上,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或缺性,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2 - 3 ] 。在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及镜下治疗技术不断拓展进步的同时,经内镜传播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4 - 5 ]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昂贵的内镜非一次性耗材,其清洗、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6 ] 。本研究对导致医院胃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原因进行了溯源分析,溯源分析后清洗、消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 1 )清洗、消毒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2 )不正确地使用清洗或消毒产品(浓度过低、接触时间不充分或忽视了温度);( 3 )清洗设备的自身不清洁和程序设置的不科学;(4 )内镜清洗、消毒机污染,清洗水的质量不佳等;( 5 )内镜管道狭长,容易形成生物膜,加大了清洗、消毒难度。从整体方面分析,内镜数量少,而患者需求大,内镜不够周转,消毒灭菌时间无法达到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如增加内镜数量,既满足检查的需要,又使得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可得到保证;改进内镜与附件整理台的摆放,节约人力资源,缓解因人员紧缺而导致的工作细节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追踪落实直到检测合格,持续性的改进明显提高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为预防和降低因消化内镜诊疗引起的医源感染,加强内镜清洗中心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环节 [7 - 8 ] ,所以需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管,开展较为全面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要求,确保内镜的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改进,确保内镜监测过程中的消毒或灭菌效果能够达到相关要求 [9 ] 。通过对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内镜中心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10 - 11 ] ,而且还可以防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2 1 1重庆医学 2017 年 1 月第 46 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 ] 彭根英,李玉芬,陈新燕,等 . 胃肠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J ]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32 ( 9 ):

 917 - 918.[ 2 ] 孔金艳,唐平,邢玉斌,等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 21 ( 22 ):4753 - 4755.[ 3 ] 吉林省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 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保障消化内镜诊疗安全[ J ] .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 6 ):25 - 30.[ 4 ] 秦瑾,闻海丰,李筱轶,等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J ]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 32 ( 10 ):

 1034 - 1035.[ 5 ] 林臻,王萍,耿芳芳 . 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分析[ J ] . 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4 ( 1 ):

 27 - 29 , 33.[ 6 ] 赵平凡,张红梅,马志杰,等 .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 ( 16 ):

 3827 - 3829.[ 7 ] 蔡玲,张浩军,杨亚红 . 内镜相关感染及其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J ]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 , 15 ( 10 ):

 533 - 536.[ 8 ] 季倪蕾,王东,钱维,等 . 上海市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J ]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 , 33 ( 6 ):

 401 - 402.[ 9 ] 陈爱琴,陈寒艳,梁晓敏 .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探讨[ J ]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 , 33 ( 2 ):

 193 - 194.[ 10 ]付明燕 . 医院内镜清洗及消毒管理情况调查[ J ] .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 ( 12 ):

 24 - 26.[ 11 ]黄瑞英,苏静,刘景丽,等 . 质量管理在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运用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 26( 7 ):1660 - 1662.(收稿日期:

 2016 - 07 - 12  修回日期:

 2016 - 10 - 10 )作者简介:李建华( 1973- ),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麻醉专方面研究。·经验交流·   doi :10.3969 / j.issn.1671 - 8348.2017.01.030预先选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李建华 1 ,赵宏娟 2 ,赵广平 1 ,甄书青 1 ,白玉伟 1 ,陈永学 1(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056002 ;2.河北省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门诊部  056001 )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前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用药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中对心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胸腔内持续热灌注治疗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1~2级,分为4组,每组1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组( Y+S组),右美托咪定组( Y组),艾司洛尔组(S组),和常规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4组患者均在诱导插管前10min预先用药, Y+S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 μg /kg 联合艾司洛尔0.1mg/kg缓慢静脉注射,插管后右美托咪定0.1 μ g · kg-1 · h -1 ,艾司洛尔20.0 μg ·kg-1 · h -1 微量泵持续输入。

 Y 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 μg /kg ,插管后以0.1μ g ·kg-1 · h -1 泵入;S组采用艾司洛尔0.1mg /kg ,插管后以20μ g ·kg-1 · h -1 微量泵持续输入;C组采用相同时间点等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灌注开始即刻( T 0 ),灌注30min ( T1 ),灌注60min ( T 2 )及术后2h ( T 3 ),术后24h ( T 4 )各时段的肿瘤坏死因子 - α ( TNF - α )、心肌肌钙蛋白 T ( cTnI )和心肌酶谱中血清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的含量,同时记录两组鼻咽温度、桡动脉有创血压( MAP )、心率( HR )、脑电双频指数( BIS )、血氧饱和度( SpO2 )、动脉血氧分压( PaO 2 )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 2 )以及心电图ST - T的变化和术中麻醉静脉药用量。结果   与T 0 时刻比较, 4组血清指标 TNF - α 、 cTnI 、 CK 、 AST 、 LDH 、 CKMB值,以及鼻咽温、 MAP和 HR于 T 1 时刻明显上升, T 2 时刻达到高峰, T 4 时恢复到 T0 水平。

 T 1 、 T 2 、 T 3 时刻, TNF - α 浓度水平 Y+S 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 P <0.05 ); cTnI 、 CK 、 AST 、LDH 、 CKMB浓度水平 Y+S 组均低于 Y 组、 S 组和 C 组( P <0.05 ), Y 组低于 S 组( P <0.05 ), S 组低于 C 组( P <0.05 )。

 HR 和MAP 数值 Y+S组低于 Y组、 S组和C组( P <0.05 ), S组低于 Y 组、 Y 组低于 C组( P <0.05 )。

 ST - T 数值4组均有压低改变,Y+S组压低值最小( P <0.05 ),Y组较C组压低值小( P <0.05 ),S组较 Y 组压低值小( P <0.05 )。

 BIS值 T0 、 T 1 时刻 Y+S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 P <0.05 )。结论   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联合用药能减轻胸腔镜下胸腔内热灌注对心肌的损害,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关键词]   ...

篇九: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iddot;266·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1014332+1076241)/2×0.1×98.7%×0.001/[1487549× 0.5024/25×10/50×(1-8.7%)]=1.891%。(994938+1012653)/2×0.1×98.7%×0.001/[1487549× 0.5016/25×10/50×(1-8.7%)]=1.816%。穿心莲内酯并求平均值为 1.85%。(241962+247326)/2×0.1×99.7%×0.001/[1198208× 0.5024/25×10/50×(1-8.7%)]=0.555%。(238273+232631)/2×0.1×99.7%×0.001/[1198208× 0.5016/25×10/50×(1-8.7%)]=0.534%。脱水穿心莲内酯并求平均值为 0.54%。叶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为 2.39%。2. 2. 3 穿心莲茎含量 茎样品 1 :

 穿心莲内酯峰面积 458317, 461824, 脱水穿心莲内酯峰面积 186236, 181574 ; 茎样品 2 :

 穿心莲内酯峰面积443671, 454238, 脱水穿心莲内酯峰面积178432, 182653。穿心莲茎样品 1 重 0.5019 g, 样品 2 重 0.5027 g。(458317+461824)/2×0.1×98.7%×0.001/[1487549× 0.5019/25×10/50×(1-8.7%)]=0.832%。(443671+454238)/2×0.1×98.7%×0.001/[1487549× 0.5027/25×10/50×(1-8.7%)]=0.812%。穿心莲内酯并求平均值为 0.82%。(186236+181574)/2×0.1×99.7%×0.001/[1198208× 0.5019/25×10/50×(1-8.7%)]=0.417%。(178432+182653)/2×0.1×99.7%×0.001/[1198208× 0.5027/25×10/50×(1-8.7%)]=0.409%。脱水穿心莲内酯并求平均值为 0.41%。茎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为 1.23%。3 小结穿心莲药材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为1.76%, 叶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为 2.39%。茎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为 1.23%, 穿心莲叶有效成分含量远远高于茎 , 穿心莲内酯更为明显。穿心莲药材叶子的比例对药材质量有重要意义。医院检验中药材是控制医院用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 在中药饮片市场有待规范化的当今 , 有着更迫切的需要 , 应用薄层色谱定性 , 液相色谱定量 , 全方位把握中药材饮片质量 , 更好的服务患者。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0: 405-425.[收稿日期 :

 2014-12-04]·卫生论坛·浅谈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谭永宜【摘要】

 作为近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学科 , 在国内众多消化内镜专家及医师的努力发展与推广下 , 现今内镜诊查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近年中国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人民医疗需求的日益提高 , 在给无数患有消化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 , 我国内窥镜诊疗在技术与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也逐渐一一暴露。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方法 , 在诊疗与预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 , 也出现了通过内镜传播病菌、引发感染等负面作用的可能性 , 而如今这种感染性已日益引起人民的重视 , 如何有效提高内窥镜的清洁消毒质量成为如今急需探讨的问题。【关键词】

 内窥镜 ; 清洁消毒 ; 污染 ; 改善方法DOI :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201Brief discussion of comm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in endoscope disinfection

  TAN Yong-yi. Guangzhou City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510000, China【Abstract】

 As a newly developed medical technique being promoted by many experts, endoscope insp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treating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in China. Although endoscope treatment has brought huge benefit for patients under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patients’ medical requirement, its problems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have also been revealed. As an 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it can bring positive effects in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but it can also provide possibility of negative effects as infection by germs diffused through endoscope. This infection situation has already gained people’s attention in nowadays, and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of improving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Key words】

 Endoscope; Disinfection; Pollution; Improvement method作者单位 :

 51000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67·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1 我国内窥镜清洁消毒质量现状1. 1 中国大陆消化内镜在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上基本与世界同步 , 不少临床应用领域已逐步赶上国际水平 , 但因当今中国医疗制度在研发创新上成就较低 , 重数量欠质量的现象极其严重 , 造成当前技术水平与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1. 2 在整体上内镜数量与患者需求矛盾突出 内镜价格相对昂贵 , 而接诊患者数量随机性较大 , 出于成本与效益的考虑 , 很多医院内镜数量事实上并不充裕 , 虽然此问题在大城市大医院中并不严重 , 但在二三线城市中此问题所直接或间接带来的诸多问题让人堪忧。1. 3 对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视不足 就整体上而言 , 现今我国内窥镜仍处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培训 , 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 , 自学成才 , 无统一操作标准 , 对内镜的清洗消毒重视不足。1. 4 内窥镜清洗消毒不达标 , 不规范 此问题可以说是以上所有问题相互影响而造成的最终后果, 像管道干燥不彻底、消毒水使用不规范、手工清洗不完整、水质污染等等都是内镜污染最常见的原因[1]。2 内镜消毒污染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2. 1 手工清洗不彻底 若医务人员在手工清洗时没有将使用后的内窥镜上的血丝、黏液、分泌物等清洗干净 , 即使经过全自动内镜消毒机的清洗消毒 , 下一位使用该镜的患者仍然很可能会因此而被交叉传染[2]。一般来说 , 手工清洗不干净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种。2. 1. 1 清洗时未加酶 由《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中可知 , 若在预清洗时未加酶 , 会使清洗后内窥镜上残留的血液、分泌物等致病源的几率大大增加 , 影响内镜消毒质量 , 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 缩短内镜的使用寿命[3]。2. 1. 2 刷子使用不规范 内窥镜是非常特殊而纤细的医疗器械 , 因此在清洗时必须使用专用清洁刷子 , 如果在清洁时未使用专用的刷子则很容易使管道破裂而使内镜损毁 ; 若刷子出现破损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每天所需要清洗的内镜数量不定 , 在就诊高峰时更需时刻注意刷子纤毛是否已明显分叉或明显缺少 , 钢丝有无明显弯曲等 , 若有 , 应及时更换 , 以免造成内镜损伤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污染。2. 1. 3 使用非流动水清洗。若在清洗内镜时贪图方便使用非流动水清洗会使内镜上的污物漂浮在水面对已清洗好的内镜造成二次污染。2. 2 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现今 , 国际上最常用的消毒剂一般为以下四种 :

 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

 在中国的内镜消毒操作中, 相对而言最为 “经济实惠”的戊二醛的使用率高达 70% 以上。然而 , 相对于其他三种消毒剂 , 戊二醛对人体的毒性是最为巨大的。由于戊二醛在空气中容易形成有刺激性、 致敏性的毒雾, 容易形成哮喘、 过敏、眼睛残疾、皮肤炎等疾病。因戊二醛具有毒性 , 同时亦为保证内镜消毒干净的缘故 , 医院的清洗消毒室自然也有了相应的要求 :

 ①应独立设置 ; ②应保持通风良好 ; ③采用强排气通风装置 , 采用“上送下排”的方式 , 换气风速值为 10 次 /h, 最小新风量达 2 次 /h ; ④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 ; ⑤不同系统(如呼吸、 消化系统)软式内镜槽应分开设置和应用。虽然中国的医疗事业不可能一步登天 , 但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开始逐步减少戊二醛的使用 , 慢慢将其替代为更优质的消毒剂 , 以减少副作用 , 缩短消毒时间 , 提高消毒效率 , 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 3 管道干燥不彻底或储柜受污染 内镜管道若在清洗后没有得到充分的干燥 , 各种细菌就很可能在潮湿的腔道内生长繁殖。2. 4 水质污染 内镜漂洗用水的水质质量直接影响了内镜清洗的清洁程度 , 在现今很多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达到漂洗用水要求的前提下 , 一套完善的水质过滤装置成为每一个内镜清洗消毒室都必须安装的设施。另外如果出现长期不更换内镜漂洗用水的水质过滤器 , 会导致滤芯布满杂质与脏物 , 造成内镜的二次污染。2. 5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基础设施是医务人员对内窥镜进行规范消毒的前提 ,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意味着医务人员无法对内镜进行正规的消毒。然而从杨海轶[4]《广州市 40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可得知 , 虽然广州的内镜消毒基础设施较以前相比已有了一定的改善 , 但管理现状仍不理想 , 内镜超负荷使用 , 消毒设施配置不齐全 , 需要加强管理。3 管理改进方案3. 1 加强职业培训 , 增强职业意识 各医院应组织从事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 强化消毒灭菌的观念 , 认识内镜传播医源感染的重要性 , 落实消毒灭菌措施 ,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 正确掌握五规范六规定的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 以保证医务人员使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内镜进行消毒清洁 , 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达到安全清洁的标准[5]。3. 2 加强对内镜消毒的管理 医院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 制定适合的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 使各项标准得到落实。同时 , 建立标准化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 对消毒液的使用操作及其使用时间与浓度进行详细规范 ,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 进行立体管理 , 保证酶洗液、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一用一换 , 使用流动水清洗等。3. 3 做好日常清洁措施 , 保证内镜消毒设施健全 现今有不少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室还存在诸多的不规范 , 为此 , 应尽快对布局不合理的内镜室进行改建 , 做到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相对独立 , 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 不同部位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室内应有盛放污染配件及废物的容器 , 地面应便于冲洗消毒 , 对地面上污染的唾液、血液等污物要及时进行消毒。配置规范的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负压吸引器、干燥设备、换气设备等[6]。对内窥镜储柜、清洁槽等进行定期清洗 , 保证消毒室与内镜清洗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干净卫生。3. 4 积极学习新知识 , 引用新技术 近几年国际上的各种有关内窥镜的新技术可谓是发展神速 , 突飞猛进 , 消毒液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发展虽说不上是日新月异 , 却亦是在稳步向前 , 不断在发展进步。在这么一个时代里 , 内镜工作者除了在日常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 还需要学习新型的内镜技术知识 , 积极引进较为先进工具与机器 ,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3. 5 做好职业防护措施 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在诊疗过程中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 采用标准隔离措施。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要加强通风换气, 避免消毒液对内镜医务人员眼部和呼吸道刺激。内镜室要安装空气消毒设施 , 定期对空气进行清洁处理。同时 ,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 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 , 了解内镜工

 ·268·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作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组织各种职业防护的学习训练 , 减少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损害。总之 , 对于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源感染而言 , 内窥镜清洗消毒质量的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得到进一步改善 , 必须重视并解决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规范操作流程 , 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 切实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 确保医疗安全 , 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贴心的医疗环境。参考文献[1]

 崔清华 .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措施 . 中国消毒学杂志 , 2009, 26 (4):466-467.[2]

 车红英 . 内镜污染的现状与控制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7(2):80-83.郑东萍 . 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2, 22 (10):54-56.杨海轶 . 广州市 40 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 . 中国消毒学杂志 , 2009, 26(5):531-533.张红雨 . 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系统的研究 . 天津医科大学 , 2005.陈敏 .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内窥镜污染与消毒现状分析 . 新疆医科大学 , 2007.[3]

 [4]

 [5]

 [6]

 [收稿日期 :

 2014-11-20]作者单位 :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慎独修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作用与探讨张国英【摘要】

 目的 分析慎独修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中护士所具备的慎独修养的作用 , 通过观察、调查总结分析具备慎独修养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社会责任养成、服务理念等方面评价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与实施前对比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社会责任养成、服务理念均得到明显改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前护士护理差错发生率 (7.3±2.5) 次 , 实施后内护理差错发射发生率 (1.3±1.5) 次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护士在具备了慎独修养后 , 以坚强意志、谨慎小心的行为积极参与工作 , 可明显提高医院工作质量 , 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关键词】

 新生...

推荐访问:内镜清洗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 对策 清洗 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