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9篇

时间:2022-08-30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9篇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18 ︱才智·AbilityAndWisdom︱2019︱创新教育InnovationEducation习近平总书记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9篇,供大家参考。

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9篇

篇一: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9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把“劳”纳入全面教育发展理念,更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所指出的“九个坚持”和 “九个要”都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内容。而在2018年8月3日教育部又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些都体现出劳动教育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走向的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当下必须重拾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当作重要抓手来抓。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它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1]一、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1. 劳动教育体系的空缺。以往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四育都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教育体系,地方根据实际予以补充调整,但劳动教育体系是空缺的。[2]虽然像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探索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但是这些劳动教育体系大多数停留在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实践检验和可行性探索,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推广开来,再加上一些地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劳动教育体系空缺。2. 劳动教育的缺位。纵观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教育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3]在学校里,劳动活动、通用技术等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被其他科目所占用;即使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但是因为师资、场地、经费等方面的缺乏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过于形式化,忽视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导致学校的劳动教育举步维艰;有的老师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忽略劳动本身的价值,导致学生厌恶劳动、远离劳动,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形成劳动就是卑微的一种心理。在家庭里,一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基本上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劳动。另一方面家长的唯成绩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那就什么都不用干,更不用说做一些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社会上,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思想不断蔓延,劳动者地位低,不尊重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普遍存在。二、对策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它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更是解决教育的首要问题的重要方法。1.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恢复和完善分管劳动教育的机构设置。集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快劳动教育体系的探索建立,及时的推广到全国各地,填补劳动教育体系的空缺,地方也可以根据实际予以补充调整,建立起适合地方的劳动教育体系。从“德智体美”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经验来看,机构的设置在其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推动劳动教育更离不开机构的设置。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地区的劳动教育机构形同虚设,甚至被撤销,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极力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恢复和完善劳动教育的机构设置,为劳动教育的大力开展提供引导和制度支撑。2.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财政支持,为劳动教育的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做好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监督,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评比指标之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做好政策的引导和监督,防止一些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方向走错,避免与国家教育目标和任务相违背、与社会实际相违背、与学生成长状况相违背。其次做好劳动教育的制度建设,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把劳动教育主抓工作责任到人,不定期要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状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体育设施情况等)进行抽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学校评比之中。最后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政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对一些区域缺乏劳动教育的场所和设施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完善,并做好相关的资金支持,保证设施的完备性。3. 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方案和制度。学校要改变以前对劳动教育、体育课和户外活动的认知,重新评估劳动教育、体育课和户外活动的价值,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运动的乐趣、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第一要加强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第二要加强劳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5]第三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学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栋

 李姝睿【摘要】劳动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当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新时代下必须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从当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出发,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赋予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改正以前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结合我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意识【作者简介】张栋,男,1995 年出生,汉族,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所在地:青海西宁,硕士研究生在读;李姝睿,女,1972 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学博士,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所在地:青海西宁,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宗教哲学。万方数据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9 ︱ 119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校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的方案和制度,要求老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比如湖北工业大学要求每周开设两节劳动必修课。安徽师范大学规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劳动,在劳动周内学会停止所有文化课。这些劳动教育的实践都应该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借鉴。第四要建立健全与劳动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和教研员队伍以及管理制度、实践基地和设备配备标准、评价制度等。[6]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改正一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观念,让教师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正确使用劳动。第五把劳动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和荣誉评比内容之一,设置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劳动的技能。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十年来一直坚持开设的“农活必修课”,让学生去种田,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六应结合各科教学,要求老师深入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7] 4.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8] 家长要对劳动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从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转变以前“唯成绩”评价孩子的观念,教育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学生在各种劳动实践中接受到劳动教育,进而从思想、技能、习惯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破除以前认为的课外活动会影响孩子成绩的陋习,改变以前包办孩子一切的溺爱方式,给足孩子劳动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让他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洗衣、做饭、洗碗、洗菜、拖地等,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锻炼孩子的劳动技能。等到孩子成年时,在严重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严格要求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并做好监督和指导,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家长要学会放权,让孩子走出房间,走向操场,更要给足学校管理权,不要因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造成的一些小问题而去找学校理论,家长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提供支持和建议,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5. 政府、学校、家庭要联合行动,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单方面通过政府、学校、家庭来推行劳动教育是不可取的,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更具持续性和全面性。学校并非劳动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除了学校教育,更要把家庭教育和政府教育重视起来。[9]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关注和支持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对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的效用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也要向学校反馈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对政府制定的劳动教育政策积极的建言献策。学校要及时给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积极向政府做好劳动教育开展工作的汇报,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政府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积极采纳学校和家长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诉求和建议。结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今天的教育应该重新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不仅要认清劳动教育对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更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劳动之用、劳动之力,让一切劳动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参考文献:[1][4] 徐长发 .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 [J]. 中国农村教育 ,2015(10):4-6.[2][6] 卓晴君 , 徐长发 .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 [N] 光明日报 ,2018-10-09(013).[3] 吴安春 . 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N] 光明日报 ,2018-10-09(013).[5] 本报评论员 .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N]. 光明日报 ,2018-09-14(001).[7] 万作芳 . 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N]. 光明日报 ,2018-10-09(013).[8] 张烁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 人民日报 ,2018-09-11(001).[9] 郭立场 . 让劳动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未来 [N]. 中国教育报 ,2018-09-13(002).万方数据

篇二: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以伊春市某区小学为例姓名:张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通论)指导教师:朱宁波2011-04

  I

 摘

 要 2001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注的重点。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是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种种制约,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伊春市某区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该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该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包括本研究提出的原因和背景,并对国内外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支撑论点的相关理论依据,然后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课程实施等相关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的内涵, 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对象选取、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针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 并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与态度;课程的实施情况;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伊春市部分小学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地位低下,一直受“冷落”;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课程形式内容单一,课程资源较为匮乏;课程实施形式化,过程和效果不容乐观。

 第三部分针对调查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改进该课程实施效果的四点建议:从自身思想和教师培训两方面加强教师素质;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增进师生互动, 改善教学和评价方式; 建立制度保障, 充分获取各方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对策研究

  II

 Abstract The latest curriculum reform started in June, 2001, wh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outline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rial) >. In this curriculum reform, labor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considered to be a key point. At present, this curriculum has been carried on completely.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aint of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re’re some question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selected 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Yichu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finding out the ques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curriculum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the reasons and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the summarize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notarizes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of laboring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ing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ncludes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object selecting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econd part, in allus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questions. The contents inclu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titudes of this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this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has been some performance of this curriculum in some district of Yichun, at the same time, there’re also many questions to be solved. The main questions are: the low position and the indifferent attitude to this curriculum; the resources of teaches are weak, the qualities of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forms and contents are simplex, curriculum resources are deficient; the implementation is formalization, the course and effects are not optimistic. In the third part, in view of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main ques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enhancing teacher qualities through the way of improving teachers’ thoughts and teacher training; using self-superiority for developing various curriculum resources; adding mo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inding guarantee system and getting the supports in all directions.

 Key Words: Labor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f Countermeasure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 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正在逐渐被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取代。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比以往更加影响经济的增长,在劳动中技术因素逐渐成为主导,思维的创新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我国以往的教育体系中,由于缺乏劳动与技术方面的相关课程内容,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相关课程涉及较少,造成这种综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从小缺乏劳动意识和技术能力的学生将来是否能健康地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人才,是否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

 2.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1 年 6 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且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与技术意识,掌握一般的生产劳动技术和现代技术,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纲要》强调,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 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 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并且要有益于学生发展、可以运用于未来生活中、 要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科学、艺术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融合环保、法律、心理等教育领域,在设计和实施中要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手脑并用,开发综合能力。[1]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性强,与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联系紧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是一个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通过劳动与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技术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初步掌握一定的生产生活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逐步掌握良好的劳动技术能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优良健全的个性品质,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发严格,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当前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 在学校中,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一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 “主科”以外的课程缺乏重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资料参差不齐, 教师自身素质有限,教学过程随意且流于形式现象严重。

 而且现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大多数形式内容单一,这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其次,家长也大多数只重视孩子在学科成绩上是否稳定,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漠不关心,对学校是否开设相关课程也持冷淡态度。另外,大多数学生对劳动技术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现在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学习,未来也不靠劳动生存,因此劳动技术课程并非重点。

 一门课程无论设立的初衷有多么理想,如果课程实施没有准确到位,那么该课程的效果必然大受影响。由以上现象可以看出,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虽然已经开设很久, 但是在表面的红火与热烈下, 内部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出现了漏洞,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与深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

 在当今国际教育界中,基础教育改革掀起了新的浪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也成为其中的重点。大多数国家在改革中对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使该课程更符合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2]“目前国际上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课程目标向以基本技术教育为主线转移,课程内容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很多国家已把信息技术作为劳技课程的必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①

  ①于慧颖,《深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教育研究,2001(12):4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综合各学者对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 俄罗斯、 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情况研究,总结出各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方面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方面,各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姚静在《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研究中认为,德国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是将其视为学生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的必要准备和基础, 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潘可扬,潘卫东发表了《跨世纪日本的技术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对日本的《世纪技术教育》的报告研究后得出,日本技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领域或社会领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4]汝骅对俄罗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研究中得出, 俄罗斯工艺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劳动生活的能力。[5]

 这些表明各国普遍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注重与职业教育结合,使学生具有对社会工作的初步适应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做好相应准备。

 (2)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 从汝骅、傅晓芳、周俪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得出,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很多国家的该课程占课程体系的比重很大,有些国家例如俄罗斯,该课程的课时安排甚至超过了物理、化学课的比重;课时安排多,例如俄罗斯和法国等为一周两节,最多有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学一周四节;在开设的年级方面,一般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 11 年级或 12 年级,贯穿于整体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从周晓波《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改革特点》一文中分析出,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国的劳动与技术教...

篇三: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村教育・论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伍小青①李慧芳②( 湖南省耒阳市①第二中学②教育局)一、 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 认识不足, 地位低下。

 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的教育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轻视劳动, 忽视劳动, 劳技课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一些人存在片面认识, 以单纯的体力劳动来代替劳动与技术课, 把劳动与技术课当成纸工课、 搞卫生课,“有劳无教” 。

 有的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理解为生产技术的传授, 忽视其教育功能。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上, 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督促。课程内容杂乱, 脱离农村实际; 教材质量不高,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不少学校把劳动与技术课看成可开可不开的“副科” 、“杂课” , 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课时量,但在执行中, 常常被“主科” 挤占, 或者干脆让学生自习。

 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还没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够的重视。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缺少关注, 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2. 投人不足, 设备短缺。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必要的投入, 包括师资培训、设备设施的创建、 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等。

 但实际情况是,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 普遍存在基地、设备、 工具严重不足的问题。

 有的学校对现有设备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导致劳技设备损害、 流失, 难以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个别学校甚至既无师资, 又无设备,劳动与技术教育无从谈起。

 投人不足, 设备短缺, 成为制约农村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瓶颈。3. 师资不足, 素质较差。

 师资队伍短缺, 业务素质低下, 已是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兼课教师多。

 农村中小学师资总体上非常紧张, 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 受过劳技专业化、 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更少, 许多农村学校不得不由主科教师兼任劳技教学, 教学时间难以保证, 责任心不强。

 二是顶岗教师多。

 劳技课成了照顾老弱病残和不能胜任其他科目教学教师的岗位, 这些教师在教学观念、 教学态度、 学识水平、 业务能力等方面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 教师无压力, 无动力, 劳技课教学质量堪忧。4 . 教材不足, 脱离实际。

 目前农村中小学使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 大部分是“综合本” , 由于要兼顾城乡区别, 又要涵盖劳动与技术教育中主要的基础知识和操作、 实践内容, 面广内容多, 所以相当一部分内容脱离了农村实际, 不适用于农村中小学劳技教学。

 从所开设的劳技教育项目看, 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和生活层面, 缺乏时代性、 科学性、 本土性, 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农村生活的需要。

 还有的教材编成文化课本型、 科普读物型、 专业技术课本缩编型等, 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脱离实际。二、 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对策1. 转变教育观念, 引起重视。

 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 要强调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劳动观念、 劳动态度、 劳动习惯的养成, 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创新。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端正教育思想, 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 树立全面育人的大教育观,充分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把劳动与技术课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 统筹规划, 取得实效。2. 建设师资队伍, 提高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劳技教师队伍的建设, 配备数量足够、 质量较高、 能较好地胜任教学工作的劳技教师队伍并保持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从大中专院校引进劳技专业的专任教师, 给他们定目标、 压担子, 以点带面, 带动全校的劳技教学; 也可以立足本校, 选拔热爱劳技教育、 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 充实劳技教学力量。

 对边远地区、 人员紧张的学校采取假期集中培训, 聘请一些有水平的劳动与技术专家授课, 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合格教师。

 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 从农技站、 专业户、 工厂、 企业中选聘兼职教师, 以弥补师资队伍的缺陷。3. 完善设备设施, 夯实基础。

 劳动基地的建设和设备设施的完善是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条件, 也是顺利实施劳技教学的物质基础, 否则, 就无法开展正常的劳技教育。

 农村中小学既要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 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并利用本校有限的教育资金, 购置开展劳技教育所需的设备、 工具、 材料, 建立劳技教育专用教室、 实验园地和实习基地, 又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 利用农村优势, 自制部分教学工具和器材, 建立广泛的劳动实践场所, 如养殖场、 种植园等,利用随手可取的乡土教学材料, 如水中的鱼, 空中的鸟, 路边的花草, 山上的药材等。■ 万方数据

 _・哆‘≮盎筋啪・●2006年第4期下半月刊●——农村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从山东省某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看新课程改革訾敬(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某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了解到,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 并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

 如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不能得到及时地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的全面落实将成为一句空话。一、 该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1. 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由于“文革”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小学不出大队, 初中不出联队, 高中不出公社” 的出现, 造成大量的“老三届” 高、 初中毕业生和一批“文革” 时期的高、 初中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

 随着20 多年教育改革、 发展、 调整的历史进程,这两支力量一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方面已进入年龄“中老期阶段” 。

 据调查,该县现有农村小学任课教师34 7 8 人, 其中年龄在51—60岁的教师有10 8 8 人, 约占任课教师总数的31%; 年龄在4 l一50 岁的教师有14 57 人, 约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 2%; 而31—4 0 岁和21—30 岁的教师却分别只有511人和4 22人, 分别占任课教师总数的15%和12%。

 另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将是10 年以内的事情。该县56 —6 0 岁的教师有537 人, 5年内这些教师要退出工作岗位; 年龄在51—55岁( 以“老三届” 为主体)的教师有551人, 他们在下一个5年内也会陆续退休。

 这样多的教师在短期内退休, 而且新教师又不能及时补充, 该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将会出现年龄断层。2.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该县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构成有以下特点:( 1)第一学历起点较低, 以中专和高中为主。

 中专和高中毕业的教师各有9 9 0 人和20 0 2人,而高中毕业的教师大部分是20 世纪7 0 年代农村高中的毕业生, 两者的人数分别占农村小学任课教师总数的28 %和58 %; 专科毕业的教师很少, 仅有14 2人, 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 %; 最高学历为本科, 仅有1人。( 2)第一学历与最高学历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该县小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最后学历达到中师和专科层次的依次为19 6 1人和1235人, 分别占现有任课教师总数的56 %和36 %; 达到本科层次的有54 人, 占任课教师总数的2%; 其中还有1名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

 但农村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主要是通过函授、 自考等非全日制形式获得, 教师脱产学习困难大。( 3)学历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学科不配套倾向。

 据调4 . 整合课程资源, 突出特色。

 立足校本, 对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进行重组, 突出农村特色, 这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深入开展的前提。

 劳技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上, 而应注重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力求技能掌握、 态度养成、 能力发展的有机统~。

 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通过系列性的学习过程, 获得相应的材料与工具、 技术设计、 制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发展。

 还要立足农村,在农村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用、 对未来生活有用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要拓展劳技课的学习空间, 让课程内容富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农村教师在使用教材, 开展劳技教学的时候要更多地开展校本教研, 根据本地区、 本学校的实际。

 选择多样化教材和乡土教材,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及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产、 生活实际相结合, 并加以运用。

 以劳技课中所学的知识为操作平台, 把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实际 万方数据操作贯彻其中, 不局限于校内的“小课堂” , 而是面向农村的“大课堂” , 通过学生的动手和深入农村劳动基地, 进行体验性、 过程性学习,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从而主动探究, 培养正确的劳动技术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5. 改革评价方式, 激发兴趣。

 一方面, 学校要将劳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管理中进行考核, 制定考核细则, 形成制度, 并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劳技课档案, 将考核结果记入档案, 凡是参加劳动与技术学习、 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生, 都应当给予肯定, 对特别优秀的给予奖励。

 另一方面, 学校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 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 既关注学生对劳动技能的理解掌握, 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形成。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评价措施, 如产品展示、 撰写心得体会、 作品评定、 交流、 考核等。

 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自己动手, 深入到劳技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感受生活,体验成功,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篇四: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以伊春市某 区小学为例 姓名:

 张雪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通论) 指导教师:

 朱宁波 2011-04

 II

 Abstract

 The latest curriculum reform started in June, 2001, wh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outline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rial) >. In this

 curriculum reform, labor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considered to be a

 key point. At present, this curriculum has been carried on completely.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aint of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re’re some question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selected 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Yichu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finding out the ques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curriculum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the reasons and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the summarize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notarizes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pporting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of laboring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ing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ncludes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object

 selecting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econd part, in allus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questions. The contents inclu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titudes of this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this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has been some performance of this curriculum

 in some district of Yichun, at the same time, there’re also many questions to be solved.

 The main questions are: the low position and the indifferent attitude to this curriculum;

 the resources of teaches are weak, the qualities of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forms and contents are simplex, curriculum resources are deficient; the

 implementation is formalization, the course and effects are not optimistic.

 In the third part, in view of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main ques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enhancing teacher

 qualities through the way of improving teachers’ thoughts and teacher training; using

 self-superiority for developing various curriculum resources; adding mo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inding guarantee system and getting the supports in all directions.

 Key Words: Labor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f Countermeasure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 发表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 均 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 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正在逐渐 被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取代。

 在这种经济形态中, 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比以往更加影 响经济的增长, 在劳动中技术因素逐渐成为主导, 思维的创新更是受到广泛的关 注。

 世界各国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其突出的特征 就是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我国以往的教育体系中, 由于缺乏 劳动与技术方面的相关课程内容, 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相关课程涉及较少, 造成这 种综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从小缺乏劳动意识和技术能力的学生将来是否能健康地 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人才, 是否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 遍关注的重点。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1年6月, 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 规定从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四个指定领域, 即研究 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 劳动与 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

 标,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 以学生获得积极的 劳动体验, 形成正确的劳动与技术意识, 掌握一般的生产劳动技术和现代技术,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纲要》 强调,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了解 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 经济、 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 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并且要有益于学生发展、

 可以运用于未来生活中、 要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

 科学、 艺术等基础学科知识, 同时融合环保、 法律、 心理等教育领域, 在设计和 实施中要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实践、 手脑并用, 开发综合能力。

 [1]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性强, 与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联系 紧密,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是一个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通过劳动与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技术教育, 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能初步掌握一定的 生产生活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中, 学生可以获得积极 的劳动体验, 逐步掌握良好的劳动技术能力, 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形成优良健全的个性品质, 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发严格,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增 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 当前的劳动与技术教 育课程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 在学校中,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一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主科” 以外的课程缺乏重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资料参差不齐, 教师自身素质有限,

 教学过程随意且流于形式现象严重。

 而且现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大多数形式 内容单一, 这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其次, 家长也大多数 只重视孩子在学科成绩上是否稳定, 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漠不关心, 对 学校是否开设相关课程也持冷淡态度。

 另外, 大多数学生对劳动技术也存在认识 上的偏差, 认为现在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学习, 未来也不靠劳动生存,

 因此劳动技术课程并非重点。

  一门课程无论设立的初衷有多么理想, 如果课程实施没有准确到位, 那么该 课程的效果必然大受影响。

 由以上现象可以看出, 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虽然 已经开设很久, 但是在表面的红火与热烈下, 内部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出现了漏洞,

 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与深究。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在当今国际教育界中, 基础教育改革掀起了新的浪潮,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的改革也成为其中的重点。

 大多数国家在改革中对该课程的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 使该课程更符合现代社会政治、 经济、 科技、 文化等 方面的发展需要。

 [2]“目前国际上中小学劳技教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是:

 课程目

 标向以基本技术教育为主线转移, 课程内容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含量, 很多国家 已把信息技术作为劳技课程的必学项目;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①

 ①于慧颖, 《深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教育研究, 2001(12):4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综合各学者对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 俄罗斯、 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情况研究,

 总结出各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方面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方面, 各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姚静在《德国中小 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 研究中认为, 德国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是将其视为 学生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的必要准备和基础, 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3]潘可扬, 潘卫东发表了《跨世纪日本的技术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

 对日本的《世纪技术教育》 的报告研究后得出, 日本技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 学生在生产领域或社会领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4]汝骅对俄罗斯中小学劳动 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研究中得出, 俄罗斯工艺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独立劳动生活的能力。

 [5]

  这些表明各国普遍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并且注重 与职业教育结合, 使学生具有对社会工作的初步适应能力, 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做 好相应准备。

  (2)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

 从汝骅、 傅晓芳、 周俪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得出,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 设置方面, 很多国家的该课程占课程体系的比重很大, 有些国家例如俄罗斯, 该 课程的课时安排甚至超过了物理、 化学课的比重; 课时安排多, 例如俄罗斯和法 国等为一周两节, 最多有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学一周四节; 在开设的年级方面, 一 般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11年级或12年级, 贯穿于整体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从周晓波《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改革特点》 一文中分析出, 在小学高年级和 中学, 各国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都设置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有些国家根据各地 区情况不同, 允许各地方设置不同的课程, 例如德国和美国, 可以每个州设置不 同的选修课和课时数, 但是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另外, 很多国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行多样化设置, 该课程既可以单独 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综合设置, 例如美国就有学者提出将技术课程与数学、 社 会研究结合在一起, 或者将其与人文学科、 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6]

 这些都表明, 各国都普遍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对 其重视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某些基础学科。

 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提供了有力的课时保证, 选修课和地方课程的设置又扩展了课程资源的范围, 有 地方特色的课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综合起 来, 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目的就会更完善 地实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

 (3)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方面

 从相关文献资料中发现, 关于国外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还是相对 较多的。

 各国在内容上都注重了劳动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均衡性, 大多数国家都突 出了该课程的综合性, 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例如, 周晓波在《国外中小学 技术教育改革特点》 中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也进行了研究, 其中建议教 师广泛选取环境、 医疗、 农业、 通讯、 服装、 建筑等方面有关技术设计的问题引 入技术教育中, 专家组认为:

 “扩展后的技术教育能与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许多学 科相联系”, “关键在于...

篇五: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自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动教育再次放到与德智体美并重的位置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倡导各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热度。各地中小学校纷纷行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组织义卖、参加点心作坊等等,即使抗疫期间也不曾停止。虽然当前劳动教育看上去很热闹,大家都说要重视,实际上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展,难以入脑入心。

 一、存在问题 一是劳动教育师资、场所不足。长期以来中小学对劳动教育的弱化造成了学校劳动教育师资的缺乏,劳动教育师资的不足不仅不能满足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的需要,也很难开出高质量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配套基地作为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城市中小学校的场地也才刚刚够保障日常教学需要,有时连最基本的体育锻炼的场地都难以保障,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动场地更是不足,所以很多时候劳动教育课程也就流于形式,变成了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学生们没有真正动手实

 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效。

 二是家长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劳动教育与考试关系不大,在应试、升学压力面前,学校劳动教育被边缘化,部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缺乏规划、劳动教育计划性不足,劳动教育无考核。有的老师将劳动当作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绝大多数家长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当作唯一目标,对劳动观念及孩子完整人格培养这种软性的实力往往会不重视甚至是忽视,甚至在日常中连基本的家务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不会劳动、不愿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三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各地中小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要求贯彻不一致,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做一做值日生,在校园捡一捡垃圾而已,尚未开设劳动课,初中阶段主要进行一些劳动技能教育。整体上,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阶段性的劳动价值教育、幸福观教育、劳动奋斗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等专门课程,无法实现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培养与劳动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是缺少统一劳动评价标准。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是明确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还没建立,缺乏劳动教育发评价维度和标准,无法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分析,

 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效无法量化评估。现有的劳动教育课程成绩更多的是根据劳动时长或老师主观意识打分,缺乏科学依据,将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的话,不能保证客观、公正和准确。

 五是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缺失。在劳动教育尤其是实践类的教育方式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一方面,有的学校和教师因为害怕出现突发情况无法应对,在执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打了折扣;另一方面,当出现学生受伤等情况时,缺乏一定的应急机制,容易借由自媒体消息发布,引发社会恐慌。

 六是劳动教育社会氛围不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思想有所蔓延,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逐渐被淡化。其实缺乏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不仅是大中小学的青少年群体,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当前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懈怠和忽视劳动教育成为一个共性问题。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符合,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策建议 一是配备专业师资队伍,强化劳动教育的安全保障。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引导中小学校招收高素质劳动教育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把劳动教

 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励购买劳动教育保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全面保障学生安全。

 二是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场所。加强劳动教育的统筹协调,建立劳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相关力量,实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大课堂作用,让各个领域都成为劳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搭建城乡中小学校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城乡结对、构建联盟等方式,促进城市和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互相帮带、互相学习,实现劳动教育基地共用、课程共享、活动共建、学生共育;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让学生在多元劳动实践中奉献社会,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

 三是编制劳动教育方案,建设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要求、

 劳动素养标准和劳动技能培训目标,编写统一的劳动教育教材,指导学校开设相对应劳动教育课程,细化课时安排及课程任务,规范课堂教学。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劳动情况方面的学案记录,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而灵活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劳动作品质量、劳动技能娴熟程度、劳动方式创新水平等方面进行组合评估。推动形成包含明确的教育目标、完整的教育内容、合理的实施方案、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符合实际、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四是加强学校督导检查,提升劳动教育的落实力度。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提高学校领导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劳动课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

 五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家长微信群等给家长精准推送劳动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帮助家长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劳动

 教育的重要性,了借如何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够获得劳动的机会、增长劳动的兴趣、提升劳动的观念。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价值观。

篇六: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1 年第 10 期131基础教育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朱晔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 215163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综合素质以及优秀的品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存在一定技术性的劳动,还需要学会使用技术工具参与到劳动中,进而达到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劳动技术素质要求。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收获积极的劳动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一、目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第一,学校缺乏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足够认识,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主要的科目上。为提高其升学率,忽视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作用,更没有深刻的对其作出了解,因此劳动与技术课接逐渐近边缘化。第二,教育部门不加以重视。教育部门只把升学率作为标杆,将主要工作都放在重点学校上,没有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更缺乏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相关举措。第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薄弱。对教师的培训多为理论,缺乏该课程的专项训练,教师更无法真正体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精髓[1] 。二、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我们需要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教育者需要及时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其能够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其是重要的内容,因此就需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计划中,并且落实到实践中去。三、建立适应新课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教师不但需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相关院校需要充分体现其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派遣相关技术教研员,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教研员的工作包括:给教师提供业技术指导,还需要在各级教研部门带领下积极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实践研讨活动。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必须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2] 。四、开发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的体验感,要求学生投入社会实践,课程的落实必须已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所以,多种课程资源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的认识,并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结合校外多种资源。教师必须通过现有资源对校学生展开实践教育,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拌豆腐”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让凉拌豆腐在色、香、味上达到最佳呢?”学生都十分积极的参与讨论,在豆腐上撒上葱花,淋上香油,再加上红辣椒,还有一些学生说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在盘子中整齐的摆放。大家的各种创新获得了老师的好评。由此可见,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是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体现。五、提升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劳动课程。教师起到充分的指引作用,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进行动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自信以及获得成就感,以积极的形态参与到实践课程中,学生在整个劳动实践活动中都洋溢着热情,充满对劳动与技术的热爱。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寻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劳动与技术知识成为小学生的必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比如教师让学生亲自洗红领巾,在晾晒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全班五十条红领巾一起晾晒,如何才能让红领巾看起来既整洁又美观?一些学生说必须按照一个方向晾,一些学生说将红领巾的角对齐,就能够达到小彩旗的效果,还有的学生说将绳子拉斜,如此红领巾就更像游轮上的小旗子。然后教师就根据大家的意见将红领巾晾晒起来,做出比较。几十条红领巾在大自然的衬托下,随风飘扬时非常美丽。此时,学生用心体会到,就算是如此平凡的劳动也可以营造出美丽的画面,美的感受让学生充满快乐,进而激发了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的无限兴趣。结束语综上所述,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国家未来发展以及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主要趋势。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传承。因此,教师以及学校需要提高认识。针对当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切实的解决。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何云峰, 宗爱东.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青年学报 , 2019, 145(1):8-13.[2] 刘静 . 上海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J]. 现代教学 , 2020, No.451(6):33-37.[3] 张贺丽 . 菏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效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菏泽学院学报 , 2020, 42(1):53-57.摘

 要:在新课改革的进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可是目前的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没有很好的展开,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此本文作出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劳动与技术;中小学;对策。

 。. .。

 。

篇七: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1 年 6 月  教育与教学 24MODERN EDUCATION diao cha yan jiu调查研究一、调研的背景与意义(一)调研的背景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在中国劳动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战略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 W 市为样本,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研。(二)调研的意义当前,在教育领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容置疑,全国各地也都如火如荼地开展劳动教育,但是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却实证调研不够,因此,本次调研旨在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为劳动教育实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数据分析。调研通过了解目前 W 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分析目前 W 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其他地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现实借鉴,从而有利于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深入探究。二、调研的设计与实施(一)调研的对象与问题本次调研的对象是 W 市市域内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W市区域面积不大,截至2019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共 198 所,共有教职工 22350 人,中小学在校生 227234 人。W 市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教学方面在全国地级市中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从劳动教育实施的教育基础来看,本研究选取 W 市作为调研地市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次调研的问题是目前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次调研涉及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围绕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现状、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教育的实践经历与能力评价、社会对劳动教育推进的保障和支撑条件,以及学生接受社会劳动教育的程度等多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二)调查方法与工具本次调研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学校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组研制了《2020 年 W 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研问卷》和《2020 年 W 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访谈提纲》,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均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每学段分别设计了教师卷、学生卷、家长卷。(三)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问卷调研对象范围覆盖 W 市各区市及相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 W 市为例■

 刘

  栋[ 摘要 ]  通过在 W 市范围内进行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研,了解了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劳动行为有一定程度脱节,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规划和落实机制相对薄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校外劳动教育存有局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建议和路径:知行合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劳动践行;完善机制,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健全师资,保障劳动教育的科学实施;扩大资源,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撑;三位一体,拓展劳动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  W 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 ]  刘栋,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二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山东威海

  264200)

 2021 年 6 月  教育与教学 25MODERN EDUCATION diao cha yan jiu调查研究直学校。在样本校中选择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作为样本年级。在每个样本学校对应年级中随机选择 3 个班级完成学生卷,完成学生卷的对应班级家长完成家长卷,每所学校指定 30 位教师完成教师卷(人员包括学校校长与分管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的副校长、中层干部,优先考虑班主任,其他教师选择兼顾年级和学科分类),不足 30位教师的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截至 2020 年 9 月 25日,本次调研共收取教师有效问卷 1893 份,学生有效问卷 5019 份,家长有效问卷 5036 份。另外,调研组实地走访了除样本校以外的 9 所学校,通过观察、访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三、W 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基本现状(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现状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先决条件。本次调研关于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日常劳动活动内容、师资建设、劳动资源配备四方面。1.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有效落实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有充足的课时,又需要有效的载体和抓手。根据问卷数据可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类型,小学、初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班会课、校本课程为主。在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是综合实践课的情况占 86.5%,通用技术课也成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占比为 52.19%。其他学科课程中,语文、思想政治两门学科最为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小学段在语文上渗透劳动教育的比率为 60.95%、初中为 53.19%、高中为 74.34%,小学段在思政课上渗透劳动教育的比率为 67.94%、初中为57.03%、高中为 66.4%。对劳动教育课时安排的调查显示,“每周一次,按时开展”的学校比率为 53.4%。通过学段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初中段能够实现每周一次按时开展的学校比率最高,占比为 54.67%;而高中则占比最少,为 47.62%。从未上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占比较少,但是学段间存在明显差异,小学占比最少,为1.43%;高中占比最大,为 14.02%。可见,对于劳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小学段和初中段要好于高中段。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劳动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中,小学、初中主要为日常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手工制作类课程。从表 1 可以看出,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设置对于活动类型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在劳动教育的通识类内容开展期间,学校劳动教育还广泛开设涉及威海地域特色的非遗课程,各学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尤其是小学学段开展较为全面,在胶东面塑、葫芦画等特色课程的学习比重分别达 58.97% 和 41.69%。表 1

  学校劳动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学校劳动课程内容类型 小学 初中 高中日常家务劳动 85.75% 83.28% 66.42%手工制作 74.01% 75.03% 43.80%社会实践 68.34% 79.09% 75.55%2. 学校劳动教育中的日常劳动内容学校普遍重视在日常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数据显示,学生参加学校卫生保洁和校园绿化美化的占比都比较高 , 如表 2 所示。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园卫生保洁这一项的占比最高,说明校园卫生保洁成为学校日常劳动内容的常态。在种植养殖和创意发明方面,各学段占比都相对较少。通过学段间数据对比也可看出,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种植养殖和创意发明类课程的比率随着学段升高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表 2

  学校日常劳动活动情况学校劳动教育日常开展情况小学 初中 高中校园卫生保洁 86.54% 95.35% 89.95%校园绿化美化 62.21% 63.75% 55.29%种植养殖 42.67% 38.05% 26.19%创意发明 51.57% 47.92% 27.51%3. 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建设数据显示,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且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为薄弱。在被调查的教师中,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占 3.17%。在学校中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的教师中,由专职劳动教育教师承担的占比则最低,为 14.25%。在教师指导劳动教育活动能力自评中,有 28.23% 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指导”,33.25% 的教师认为自己“基本有能力指导”,有 26.65% 的教师认为“急需相关方面的培训来提升自己”。在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方面,53.69%的教师表示未参加过相关培训。4. 劳动资源配备根据各学段数据的综合计算,约 43.7% 的学校有校内种植园,41.6% 的学校表示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3.9% 的学校有劳动实践教室。通过各学段数据对比看出,小学与初中实践场所建设情况

 2021 年 6 月  教育与教学 26MODERN EDUCATION diao cha yan jiu调查研究要优于高中,尤其是小学非常重视对校内种植园的开发利用,有一半以上的小学学校有校内种植园,如表 3 所示。表 3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开设情况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开设情况 小学 初中 高中没有 18.60% 27.29% 35.77%有校内种植园 54.88% 37.17% 33.58%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33.91% 49.94% 36.50%有劳动实践教室 37.73% 31.82% 29.93%(二)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家务劳动不仅是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来源。家庭是在劳动与人性之间、劳动与现实生活物质之间、劳动与个人基本生存能力之间建立联结的最基本单位。

 [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家庭劳动教育具有良好认知和积极的态度,在询问学生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做家务时,68.84% 的学生选择了“自愿去做”。家长对于配合学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的配合度为最高分者达 71.37%。综合各学段数据分析,在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方面,能够总是会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家长仅占三分之一,能够经常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家长占比最高。同时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或者从来不教自己的孩子做家务的知识和技能,如表 4 所示。表 4

  家庭劳动教育的培养您是否会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小学 初中 高中总是 34.40% 34.81% 28.42%经常 40.33% 40.48% 44.40%偶尔 24.48% 23.66% 26.29%从没有 0.79% 1.05% 0.89%(三)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状况学生的劳动态度是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特征。调研发现,全市学生具有较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意愿,具有较高的劳动参与度。在学生劳动态度的自测题中,82% 的学生选择了“能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快乐”。在情境假设测试题中,如果看到校园里有扔在地上的纸屑或垃圾,76.11% 的学生的回答是会主动收拾干净。在教师问卷中对于如何评价学生参与学校组织劳动活动的态度时,认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占比最高。纵观各学段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学段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如表 5 所示。表 5

  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活动态度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态度 小学 初中 高中积极参与 84.96% 73.75% 60.22%在教师要求下勉强参与 7.39% 15.91% 24.09%非常讨厌 0.26% 0.58% 0.36%没关注过该问题 7.39% 9.76% 15.33%(四)社会劳动教育的实践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的行为表现是其劳动认知的外显标志之一。通过研究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参与社会劳动抱有积极态度,尤其是高中年级,56.0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积极尽力做一些贡献,34.39% 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积极出色完成任务,超过 80% 的学生一学期能参与一至三次甚至三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实地调查得知,这与高中年级目前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很大关系。但大部分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并不理想,有 41.12% 的小学生家长和 36.83% 的初中生家长反映孩子没有参加过校外集体劳动,如表 6 所示。表 6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情况是否参加过社会集体劳动 小学 初中 高中参加过 52.57% 56.67% 92.27%没有参加过 41.12% 36.83% 4.26%不清楚 6.31% 6.51% 3.46%四、W 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研发现,尽管全市劳动教育的整体数据向好,但通过认真分析数据并进行实地调研,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劳动行为存在脱节在学生问卷和学生访谈的调查结果中,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以及对待劳动的态度也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但是,在劳动的习惯养成和执行力方面却差强人意,出现了劳动认知与劳动行为脱节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关于劳动行为问题的测试题中,64.02% 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对待劳动存在“经常偷懒,不喜欢劳动”的现象;在家长对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评价时,只有 39.09% 的家长选择了孩子自愿参与,而 46.02% 的家长选择了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做。还有 40.28% 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对待劳动存在“认为劳动必须有奖励,有奖励才愿意劳动”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内涵和目的性认识不够深刻,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并未真正养成。

 2021 年 6 月  教育与教学 27MODERN EDUCATION diao cha yan jiu调查研究(二)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规划和落实机制相对薄弱首先,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规划和国家政策解读方面存在问题。集中表现为学校缺乏整体性、全面性的劳动教育课程规划,对于劳动课程性质把握不准,定位不清。根据问卷数据显示,综合各学段数据,仅有 35.89% 的学校有非常明确的整体规划。通过教师问卷对劳动教育课程性质的认识调查,综合各学段数据分析,能够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课程是必修课,且需要完成学分要求”的教师数量仅占 37.9%,如表 7 所示。纵观各学段此项数据对比,小学学段此项占比仅为 28.36%,初中为 43.67%,高中要略好于小学和初中,占比为 45.99%。可见,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文件政策的学习和解读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从而导致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清晰,这也成为学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的短板和不足之处。表 7

  学校劳动课程性质劳动教育课程性质 小学 初中 高中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30.87% 23.93% 25.18%必修课,必须开设课程,但没有学分要求37.34% 31.13% 24.45%必修课,必须完成学分要求的课程28.36% 43.67% 45.99%不清楚 3.43% 1.28% 4.38%其次,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不足,课时安排不够。尽管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已经开展,但学校劳动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缺乏,33.8% 的学校虽有劳动教育课程安排,但偶尔或者从未上过。课程内容略显单一,工业生产类与职业体验类课程占比较少,分别为 20.50%、36.27...

篇八: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9 年 8 月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在习总书记作出关于“劳动”这一重要论述后,我国教育界学者基于这一论述展开了深入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展开了厘定。学者檀传宝在《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 — 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中指出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 [2] 。学者班建武在《“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中从内容、立场、功能、实践四个层面对新时期劳动教育内涵进行了解读 [3] 。第二,梳理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探索实践路径。学者李珂等在《1949 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中梳理了劳动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定位与实践形态,主张构建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4]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界学者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于概念层面,较为宽泛,缺乏对劳动教育具体开展情况及对策的研究。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引导下呈现出不同的理念导向与实践形态,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新时代,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强调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劳动的态度、情感发生了改变,从而出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 [5] 。“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重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马克思曾说: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要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劳动本身对于一个民族发展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推动着人的发展,因此,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刻不容缓。(二)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是完善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当前教育结构更加趋向于从重数量规模转向质量发展,从过于注重分数转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6]33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逐渐被轻视,学校、家长、学生对其重视度不够,忽视了劳动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及自身发展的价值性意义,忽视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态度,掌握新时代劳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需着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劳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体系的短板,在现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在价值理念方面,首先,对劳动教育本身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劳动教育仅仅强调的是体力劳动,即劳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未清楚认识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作者简介:周艺(1997— ),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摘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价值理念、课程体系、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改进策略,包括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理解,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遵循劳动教育本身规律,分层建构课程体系与内容;加强师资培训,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关键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育方针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9)16-0056-03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周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DOI:10.16681/j.cnki.wcqe.201916027

 2019 年 8 月强调体力劳动,更加注重劳动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注重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合格公民的培育。其次,对于劳动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社会、学校、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片面强调分数与升学率,从而轻视、淡化劳动教育的地位。第二,在课程体系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现阶段劳动课程内容多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重知识、轻过程及情感的培养,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于学生劳动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如对于劳动、劳动成果及劳动者的热爱情怀培育,以及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塑造。同时缺少校外实践等实践性与服务性活动,导致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其次,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未建立起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抑或是课程评价更加注重知识理论的获得性评价,缺乏对于具有长远意义的素质培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关注。第三,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到各中小学校,很多地区和学校存在未开设该课程情况,也无专职劳动课教师;其次,在数量方面,存在劳动课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受该课程性质、职称评定等因素影响,导致该课程教师与主科教师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劳动课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在教师质量方面,由于劳动课被边缘化,导致该课任课教师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并且专业资格认定不完善,没有统一规范的职前评定机制,专业性无法保障。第四,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方式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现象,或者整堂课完全由学生主导,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缺乏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以及缺少对于学生劳动精神的塑造引领。三、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改进策略(一)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理解,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正确的理念能够有效引领、促进、深化实践,并且进一步反作用于理念,升华理念。现阶段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人们对于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世俗化现象,比如,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经济、政治服务,在于获取谋生的生存手段,在于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等狭隘理解。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需要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理解,进一步树立正确课程理念。1.以劳动意识、态度、情感培养为核心。要认识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劳动的态度,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6]34 。对劳动教育价值内涵的这一深刻理解,要求树立以培养学生对待劳动、劳动者及劳动成果的态度、情感为中心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2.以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培养为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技术革新与智能发展,新发展需求对我国教育事业人才培养作出了更高水平要求,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的重要一环,树立起以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意识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尤为重要。3.以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为实施动力。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将校内课程开展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通过相关活动开展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在家务劳动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与习惯。通过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构建,从而推动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7] 。(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科学完善的政策是推动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进一步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为推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提供支持 [8] 。具体实践中,要制定与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大纲。在大纲中,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三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同时,大纲中还要求地方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不少于 1 课时、校内劳动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含劳动教育课时)、家庭劳动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另外,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要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以此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提供助力。(三)遵循劳动教育本身规律,分层建构课程体系与内容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基本规律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落实劳动教育任务。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有必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分层建构及融合教育。首先,劳动意识、态度与习惯培养的教育,其核心任务是在劳动意识、态度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劳动意识与态度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儿童往往要先形成一般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的态度,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于劳动成果及劳动者的尊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培养他们勤奋、勤劳、勤俭的良好习惯。劳动意识形成教育与劳动习惯培养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劳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劳动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的教育,其核心任务是推进劳动知识教育与劳动实践行动的有机融合,全面促进

 2019 年 8 月(上接第 55 页)简单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是尊重人性全面发展的跨界融合和培养,必须重构好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路径,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参考文献:[1] BISCO RL.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s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J].So原cial Science Informa-tion,1965(3):129-150.[2] 刘庆庆,何燕君,杨新涯.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6):47-54.[3] 刘小凤,聂富强.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以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科学,2018,36(11):66-71.[4] 周玲.基于 MOOC 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1):115-116,132.其他作者简介:颜潇(1995— ),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硕士。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儿童经过了劳动意识准备阶段,并且具备一定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劳动基础知识,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的时候,对学生开展劳动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的教育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通过单元教学形式对相关劳动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劳动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最后,创新精神与创造意识培养的教育,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劳动素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了热爱劳动的态度、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后,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造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的提升和自我完善,同时遵循了劳动自身发展规律,构建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四)加强师资培训,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应然之举。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等困境,可从以下三方面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其课堂教学技能。第一,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通识培训,通过举办讲座,研讨劳动教育价值与课程地位,帮助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正确课程价值理念,帮助其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指导纲要、课程地位 [9] ,以及加深其对该课程的育人价值理解,从而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加强劳动教育教师技能培训,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新时代对于技术的更高要求,需要劳动教育教师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技术,通过进阶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进行示范教学,促进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参与活动、实践训练,企业深入学校进行示范性讲解与交流。同时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单一的讲授法并不能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更多采用演示、讨论、指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第三,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融通能力培训,劳动教育的实施不能割裂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如跨学科听课、教育研讨交流会的开展等提升教师学科素养能力、学科融通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培训,掌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与良好劳动习惯...

篇九: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策划·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深度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在《意见》《纲要》颁发后,重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国家和陕西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劳动教育的配套支持政策。国家层面上:一是将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作为法律的硬性要求。二是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2021年10月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特点,在劳动中融入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着重看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品质上有什么收获,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品质。三是要独立开课。2022年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接受《人民教育》采访时,明确指出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四是纳入国家质量监测。2021年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确定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按照安排,2023年将对劳动教育学科领域进行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同时监测劳动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等情况。五是设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专业。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将劳动教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审批结果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即将开设四年本科劳动教育专业。六是确立实验区。国家认定了北京市昌平区等96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陕西省层面上:一是出台了相关加强政策。2021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二是印发贯彻落实意见。2020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也是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要开齐开足课程,不得挤占、挪用课时。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2022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利用现有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吴积军洞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些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笔者对近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10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习实践场所进行整合改建或新建,到2025年底,全省争取建成600个左右(省级200个,市、县级400个)教育理念先进、课程设置科学、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综合实践基地和“工业+” “农业+” “科技+” “生态+” “文化+” “旅游+” “非遗+”等特色鲜明的不同类型实践基地,基本满足大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多样化需求,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支撑。四是纳入省级教师骨干体系建设。

 《关于开展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通知中设立了劳动教育教学能手序列,把劳动教育纳入了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之中。国家、省级的政策文件,不仅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而且明确了劳动教育即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存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并成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撑。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有了政策文件的支持,各地在挖掘区域先行者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有序推进劳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依据相关政策,结合校情、学情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劳动教育缺场地、无载体, “讲劳动、说劳动”问题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出力流汗,接受锻炼,劳动实践锻炼重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从“劳”字的本意来讲,劳动教育就是要身心俱用、手脑协同,既要投入体力,又要融入智慧。劳动教育要有具体的空间与情境,并在空间和情境所构成的场域中完成一定的劳作任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除了有需要打扫卫生的场地外,并无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劳动,不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不仅有农场,还时不时组织学生下乡参加采茶叶、摘桐籽、收小麦等劳动。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害怕在实际劳动操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几乎取消了春游、秋游,哪还有学校敢把学生带出校园参加劳动呢?所谓的劳动教育就变成了在课堂上“讲劳动”,教师“说劳动”,学生“画劳动”,劳动空载化问题突出。如何破解劳动无载体这个难题?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浐灞十小位于西安市米家崖廉租房小区旁,周围是密集的居民楼。学校生存在“巴掌大”的夹缝中,面积非常小。浐灞十小迎难而上,在班级打造绿植区、多肉区、种植区,在教学楼楼顶为学生创建了“农具发展史”微博物馆、 “云中篱园”实践基地和种子墙。建立以“劳动课”为核心,以校内、家庭、社区、社会为主的“一主四翼”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校园-家园-社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模式,每年的3月为“篱园春种节” (举行春耕破土仪式),5月为“枫藤劳动节”,9月为“篱园秋收节”,12月为“春节食记节” (探索春节传统食物文化)。每学期开学第一月定为“劳动月”,以“农史了解、农耕体验、实践育人”为劳动教育内容,以“传统农业”为特色,重构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场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观察交流、反思成长。走进学校,种子墙、班级种植区、走廊多肉区, “无土栽培+有土栽培”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语文、美术、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师尝试学科融合,开展写话、绘画、音乐创编、英语沉浸式学习等活动,打破学科边界,创新课程形态,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了“云中篱园巧融合,一花一木皆课程”。浐灞十小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诸如楼顶、走廊、教室、社区等去解决劳动无载体、缺场所的问题。2.劳动教育表象化、同质化, “有劳动无教育”问题突出教育部在《纲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调研发现,目前,有些学校将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让孩子洗洗衣、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出出力流流汗。对劳动教育课程究竟应该怎样发挥育人功能、需要哪些理论支撑、如何开展实践指导,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劳动教育当成单纯的劳动技能训练,缺乏劳动价值观的教育,窄化了教育功能。将劳动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一下”,成了劳动观光,偏离了劳动过程、成果及对劳动者起码的尊重,虚化了教育实效。将劳动变成了惩罚手段,将劳动与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这种“反劳动教育”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重视劳动教育,但组织实施较为零散化,不够系统,造本期策划· ·好 上好 “ 劳动教育” ” 必修课2022 年5 5 月下旬刊11

 成“点”上可圈可点, “面”上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淡化了育人功能。在课程整体构建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序安排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内容,在劳动项目的安全性、适切性、差异性、连贯性、渐进性上缺乏思考,劳动实践活动呈现出表象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如何破解有劳动无教育这个难题?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黄岗小学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田园资源设计开发了包括田园数学、田园诗语、田园科学、田园种植、田园编织、田园STEAM、七彩葫芦等十几门课程在内的田园课程体系,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如“七彩葫芦”课程,设置“植葫芦” “赏葫芦” “画葫芦”“写葫芦”等10个章节,融入了“葫芦架下讲革命英烈故事”“彩绘葫芦学英语” “文玩葫芦学数学” “三只葫芦过黄河学历史” “葫芦文化学诗词”等重要知识内容,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组织学生在泡沫箱内种植蔬菜,在缸内种植莲藕、睡莲,在校园操场周围挂上种植桶,桶内种上西红柿、黄瓜,将劳动空间利用到极致。学生自己动手建造环保节水鱼池、冬暖大棚,设计创建田园图形,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尺子测量边长、计算面积、估算产量。通过巧妙的设计,学生们的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如利用当地黄河滩的红胶泥,建立能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上课的泥巴大课堂,开设“泥巴课程”,师生亲手挖泥、晾干、翻晒等,制成能够长期存放的泥巴原料,用泥巴捏制出数以千计的作品。该校深耕田园课程,让乡村学生享受到别样的幸福劳动教育,体会到乡村劳动教育的精彩。3.劳动教育无序化、形式化,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突出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即时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本期策划·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深度评价内容学校劳动教育一级指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二级指标必修课开设研学活动专题劳动周设立学科融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评价要点1.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2.学校要对学生每天校外课外劳动时间作出明确规定。3.充分利用周边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相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研学中开展主题式劳动教育。4.科学设置学年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5.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法。6.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发挥劳动教育校园文化等隐性劳动教育功能。7.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启蒙,学会生活自理,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卫生、劳动习惯养成。8.初中注重劳动知识、技能学习,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性劳动,适当参加生产劳动。9.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并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主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情怀。10.根据学生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11.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12.密切家校合作,注重家务劳动,安排适当的家庭劳动作业。13.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配齐建好劳动教育实践教室,与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合作建设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所需的耗材,满足劳动教育需要。1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激励机制与公示、审核制度。15.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与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与依据。12

 调研发现,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劳动教育评价维度,也没有清晰的劳动评价标准,无法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对学生的劳动评价流于表面,学生只需要有进行过多少次的劳动证明,甚至把劳动教育理解为拍照留证而已,根据劳动时长或者教师主观印象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这种评价制度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只是应付,没有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何破解劳动素养评价这个难题?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参与主体多元。评价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保障机制、学生劳动素养等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及30项评价要点。(详见12-13页表格)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劳动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更加强调要突出学生的真实劳动体验,要通过出力流汗,接受教育,获...

推荐访问: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 对策 现状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