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怎样处理合唱均衡与谐和训练,菁选2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29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怎样处理合唱的均衡与谐和训练1  合唱的谐和性是指合唱中各要素相互融合其协调度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也是合唱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合唱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合唱的谐和性,一切将是徒劳的。  从合唱训练的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怎样处理合唱均衡与谐和训练,菁选2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怎样处理合唱均衡与谐和训练,菁选2篇(精选文档)

怎样处理合唱的均衡与谐和训练1

  合唱的谐和性是指合唱中各要素相互融合其协调度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也是合唱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合唱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合唱的谐和性,一切将是徒劳的。

  从合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谐和性必然涉及每名合唱队员的个体素质与演唱技术,它包括发声、音准、音量、音色、咬字、吐字等,也就是说,谐和性与合唱队员的歌唱水*有着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从合唱团整体的声音融合关系来讲,谐和性既涉及声部横向进行中音与音的相互关系,同时又涉及纵向方面音与音之间的融合关系。

  横向方面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线条(旋律)感,它包含音高、节奏、调式的有序组合及风格等因素。无论是指挥者或合唱队员一定要明确,旋律才是表达音乐情感的主要手段,只有重视或者清楚了旋律横向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倾向关系,才能提高音准概念,逐步走向整体的谐和性。比如,在排练中可以将齐唱作为基础练习,要求每个队员都能够唱好旋律,达到声音的整体协调,才能进行多声部训练。

  另外,在选择作品时尽量挑选那些主旋律不在同一声部的作品,要求不担任主旋律的声部先相互配合,当达到声部的均衡之后再与主旋律声部结合,在突出主旋律音响的同时达到各声部音响的均衡与统一。

  另外,纵向(和声)方面也是影响合唱谐和性的重要因素。纵向绝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四部和声的立体结合,其实在实际的作品中,相同性质的和弦在不同的调式、不同的音级上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准。所以,不同性质的音程与和弦有着不同的音响感觉。在训练中合唱队员应主动体验,在唱好横向进行的同时自觉加强声音的纵向结合,使其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准确表达出和声的进行功能与色彩,表现合唱的和谐美、整体美。在排练时,最好从简单的二声部开始练习,先用哼鸣代替歌词,让队员在哼出两个声部的过程中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声音,从而达到纵向(和声)上的声音均衡,然后再进行其它母音和两个以上声部的作品练习。

  关于均衡,首先,需要弄清楚各声部之间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切记合唱中既要有不同声部的音色,但合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次,还要弄清楚不同声部的声音特征、人员数量、音色、音量所具有的一定比例关系也是影响均衡的重要因素;再次,还应包括合唱与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在合唱训练中只有把握好比例适当的均衡,才能使合唱达到歌声的谐和。

怎样处理合唱的均衡与谐和训练2

  (一)影响合唱均衡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影响合唱均衡的因素虽然很多,比如音准、音色、节奏等,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其一,各声部的人员数量与音量采用*均分配,一味追求恢宏的气势,使声部间各具个性,音色难于统一,造成各声部音量上的竞赛,主旋律被淹没,合唱显得呆板笨拙。这种情况在一些群众性歌咏活动中比较普遍。

  其二,过分突出旋律声部,忽视其它声部的存在感。部分合唱指挥由于受专业背景的限制,旋律的表达意识比较强烈,认为中低音声部是主旋律的衬托,属于次要地位,由此造成合唱声部的线条模糊,音量失衡,显得头重脚轻。

  其三,片面理解谱面上的力度表现。有些合唱团不考虑自身的能力,遇到较强或较弱的记号时一味追求谱面上的力度效果,造成音准、音量的失控,从而破坏了声部之间和整体音量的均衡。

  (二)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1. 针对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措施———关于合唱声部的人员比例问题:合唱声部的均衡不是指合唱中各声部人数和音量的*均分配。从不同声部的音色、音量与声音表现特点来看,较合理的声部人员比例大致如下:女高音由于通常担任主旋律声部,其音量应占有总音量中的较大比例,人数约为合唱队的30%;女低音由于自然音量稍大于女高音,加上其所处的内声部位置并不要求有突出的音响效果,人数比例大约20%即能满足声部的音量要求。男高音处于内声部,经常对旋律声部起支持作用,自然音量虽大于女声,但又小于男低音,所以人员比例应大于女低音和男低音,占合唱队总人数的25%~30%;男低音处于外声部,主要承担合唱基础声部的作用,在声部音量上需要加以突出,由于男低音的自然音量比其它声部都要大,在队员水*相当的情况下,大约占到总人数的20%即能满足声部的音量需要。

  以上比例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如遇合唱作品有特殊要求时,还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需要对某一声部进行强调时,就应该从其它声部抽调人员对该声部进行支持。如果遇到某一个声部整体演唱能力较弱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该声部的人员数量。总之,其前提是以满足合唱各声部音量均衡的需要对人员比例做合理安排。

  2. 针对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措施———关于合唱音量的均衡:合唱中各声部的音量并不是完全*均的,而是根据音乐的表现需要将各声部的音量进行编排形成错落有致、互相协调的总体音量,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从而达到声部之间的均衡。

  在合唱中,各个声部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担任主旋律,有的担任副旋律,有的担任和声基础声部。唱好合唱首先必须弄清楚各声部的角色及性质,一般来说,主旋律总是处于主角位置,其余声部则处于不同的配角位置。另外,由于各声部角色位置与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声部的主次关系也在不停地变化,所以就要及时对声部(主次)音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新的音量*衡。那么,在处理合唱音量均衡的关系时,主旋律与其他辅助旋律究竟占有多大比例,主旋律的音量突出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呢?

  一般情况下,主旋律在合唱中应处于主角位置,其它声部则起围绕和衬托作用。但如果过分突出主旋律的音量,将主旋律音量放在了合唱音量的绝对中心位置,反而会削弱合唱的多声部效果,使合唱音响显得呆板单调。正确的音量比例应该是主旋律占总音量的38%~40%,其它三个声部各占20%左右的音量(合起来为60%)。当然这种比例只是一种参考,实际排练中其它三个声部的20%音量也不是*均分配的,比如男低音声部的音量就要适当加强一些,以免造成合唱整体音量的头重脚轻,失去应有的均衡感。

  3. 针对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措施———确定合理的力度层次:合唱中的力度由弱到强分为不同的层次,作为合唱指挥一定要熟悉所排练的作品在那个力度层次上演唱,最强和最弱的音在那里。力度的高峰有几次,在何处,各声部的力度分配如何,突强、突弱,渐强、渐弱从那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等。同时还要知道自己团队的力度最轻有多轻,最强有多强,是否在团队能力的可控范围以内。不能片面追求谱面上的力度,而不顾合唱团的能力,造成合唱时的音准与力度失控,声部失衡。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将合唱的力度调整到可控范围以内,即设定一个相对保险的力度“安全值”,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合理的力度层次,在完成力度变化的同时寻求声音和音量的均衡。

推荐访问:谐和 均衡 合唱 怎样处理合唱均衡与谐和训练 菁选2篇 怎样处理合唱的均衡与谐和训练1 什么是合唱的均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