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菁选2篇(范文推荐)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菁选2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二
教学难点
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2】(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板书:10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气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秘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4)指导书写。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教师重点指导“瓶、挤”
“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说主要内容,一是
“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攵)
3.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气
第二段(412316;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挤在一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二、诵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4】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出示课件15】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1)【出示课件17]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2)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
(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2、拓展运用,读写训练【出示课件19、20、21】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一说: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绿,满眼都是绿。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静态的绿,艾青笔下的
绿是有动态感的。
3.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4.试背课文。
绿【出示课件22】
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对绿的赞美
内容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对春的热爱
挤、重叠、交叉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反思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积累运用精妙的词、句。
教学重点
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主要作品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合作学习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远景)
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视(近景)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联想)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
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3、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
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瀑的绿。
四、问题探究
1、在三个观察点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个观察点所见景致的?
潭边
2、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
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3、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不仅交代了梅雨潭的绿的成因,还衬托梅雨瀑的美,又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4、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拟人
作者把“绿”当做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观赏者与观赏的对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开头用“招引”一词把绿拟人化了,写出了绿诱人的魅力。接近绿之后,有时对它诉说情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并把绿比做“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最后还赠以“女儿绿”的名字。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对比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联想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总结: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联想等手法,融情于景,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5、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从比喻、拟人到对比、衬托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五、回顾全文,反思总结
课上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么可爱。但同时随着阅读的深入,可能又发现了新的疑惑,课后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疑惑继续阅读本文,进一步走进大师,走进美不胜收的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笔:运用学到的写景手法,也写一种身边的颜色。如:晚霞的红、秋叶的黄、天空的蓝……
推荐访问:下册 教学设计 四年级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菁选2篇 艾青《绿》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 艾青绿的教学反思简短 艾青的绿的教学反思 艾青绿的教案及反思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