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5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5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探索:历程、逻辑与展望万 成[摘 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历经了“五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探索:历程、逻辑与展望万 成[摘 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历经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出场,战争时期革命话语体系的建基,建国初期建设话语体系的继替,“文革”时期政治话语体系的钳制,新时期发展话语体系的突围和新时代复兴话语体系的张扬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格局中的崛起作出特殊贡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任务是调试一元政治主导和多元价值取向间的张力,基本样态是突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底。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转换,要厚植“理论自信”,站稳中国立场;要坚持“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要强化“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情结;要树牢“问题意识”,回应时代关切。[关键词]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民道德教育观念变迁个案研究”(项目编号:20FZXB008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 - 105X ( 2021 )04 - 0015 - 11DOI :
10.3969 / j.issn.1009 - 105x.2021.04.00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受到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或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支配,指向一定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变迁与发展,从最初通俗化、简单化的标语口号,进而演绎为兼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的标识性概念进行话语体系建构,既坚持传统,又着眼创新,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培养时代新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守正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始终·5 1·
发挥着能动作用,其话语体系为国家政权的合理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应然性及个体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论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历经了六次大的转换。(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出场“五四”运动高扬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程。先进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并深入工人群体中开展社会调查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长篇论著,最早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使当时的青年们深受鼓舞。陈独秀在《谈政治》《社会主义评论》《马克思学说》等战斗檄文中宣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学说,批判无政府主义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民主”和“科学”等作为标识的宣传话语,成为同愚昧和专制作斗争的重要武器。李达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他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的阐发,批驳甚嚣尘上的各类假社会主义流派。当时,“五四”运动的思想先驱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主要借助文本话语向广大工人阶级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试图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生根发展寻求最为坚实可靠的主体。自此开始,马克思主义逐渐引领民众的思想,话语体系日趋规范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显然,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也远远不是一下子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① “五四”时期的中国,各种学说竞相涌入,出现了围绕“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问题和无政府主义论争的诸多论战形式,推动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1920 年 8 月到 1921 年春,国内先后有数个城市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他们借助出版刊物、开办补习班和创造书社等手段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并喊出“社会主义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以此启发工人的觉悟。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逐渐由分散传播走向聚合传播。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和决议以正式文本形式进一步明确“宣传共产主义”“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任务,它是党从理论和实践维度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质性探索。实践证明,紧密结合反帝反封建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和构建话语体系,是建党初期思想宣传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二)战争时期:革命话语体系的建基“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民众初步接触与了解西方社会,寄希望从中找寻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良方。与此同时,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潮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批驳党内外的各种错误话语,团结频仍战乱中被撕裂的大众力量,成为共产党人的首要任·6 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3|No.04|Jul.2021①《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 -2页。
务。毛泽东就是这一时期直面“中国问题”,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的重要代表之一。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意识到“改良社会”的重要性,并开展相关的宣传与实践。伴随国内形势变化和自身思想的成熟,他主张用革命和阶级斗争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创造性地借用阶级划分来分辨“孰敌孰友”① 。这一创举在弄清中国革命首要问题的同时,也以话语的内在力量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推动其内部思想和行为一致性的产生,也为后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民众传播方式奠定基础。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端,同时意味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运思和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随着国内革命转向民族革命,党开始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开展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电告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② 此后为反对抗日战争中的右倾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加强独立自主的宣传教育。无论是在第一次国民革命还是在第二次国民革命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具体的革命实践为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③ ,其间构建起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较好地统一了人们对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认识。正是因为讲老百姓的话、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词,注重理论和宣传话语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表达,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三)建国初期:建设话语体系的继替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对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的任务,党和政府带领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能在短时间内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其根本动力在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话语体系对民众思想的整合,在这一时期直接表现为党和国家依照不同的政治环境和路线任务提出的政治口号。陆续出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必须严格镇压反革命”(1951 年),“三反五反”( 1952 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 年),“走合作化道路”( 195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 年),“三年超英,五年赶美”(1957 年),“人民公社好”( 1958 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2 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963 年)等标语口号。新中国成立后,为有效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党和国家不断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为更好地实现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全面普及,文艺和审美艺术的方式也被广泛采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以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和革命回忆录为代表的革命文学作品。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旧的革命话语体系被彻底颠覆,新的建设话语体系应运而·7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①②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 -9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 1 卷(下册),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 2011 年,第 463 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赓续了力量。但是,因为国家话语一家独大的局面持续发展,整个话语体系逐渐背离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始陷入被动的局面,社会话语风格呈现出极为彻底的意识形态化,社会层面充满阶级斗争的味道,这也为“文革”埋下了伏笔。(四)“文革”时期:政治话语体系的钳制1965 年 11 月,“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由于对我国形势完全脱离实际的错误判断,阶级斗争演化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政治利益被摆放在最高位置,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理所当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目的出现偏移,开始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各方造反派竞相利用标语口号、游行、示威等途径,结合疾风骤雨、浩浩荡荡的“革命”运动,妄图使话语体系拥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力,进而在社会层面掌握巨大的话语权力。在这种极端政治化的狂热话语浪潮下,“时时、事事、处处批”等话语把话语变成了“空话连篇、大话不断、假话成串”① 的同义词,严重地剥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反革命集团在社会意识上秉持“唯心史观”,扭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鼓吹精神能战胜物质的错误思维方式,认为“政治可以冲击一切”。同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致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偏离正常发展方向。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未能有效摆脱以开展群众性政治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最终不得不走向革命的误区。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激进走向癫狂,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五)新时期:发展话语体系的突围1976 年“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但人们在思想领域仍然受制于“两个凡是”的束缚。
1978 年 5 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刊发与转载,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向。此后,相继出现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等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关联的口号,开始形成一套独特的中国特色发展话语体系。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彻底与“文革”时期决裂,实现了真正的拨乱反正,为新时期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提供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
1989 年春夏之交经过一场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使党内在思想上高度团结和统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充实,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方讲话”中直接回应了束缚人们许久的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诸多问题,促进新的思想大解放。这一时期,通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步走”等核心话语的提出,逐步构建起开放的、改革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此后,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8 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3|No.04|Jul.2021①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第264页。
改革发展目标,这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契合新经济体制所产生的新的观念与思想。江泽民将发展摆在更高的位置,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崭新命题。但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使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发展中“人”的问题,因此要求“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可以说,“经济增长”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当然这也为新的发展话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发展的新战略与新思路,推动着发展实践的转型与升级。当然,由于这一理念与要求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还需要借助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话语体系来阐释。(六)新时代:复兴话语体系的张扬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样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始终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法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民族复兴,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命运共同体,也是将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人民视为命运共同体。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样也是人类共同实现梦想、实现自身发展、重塑世界格局的战略抉择。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二条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篇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 V—> ; ; i- -- H-. t i -^■? ' v. ^ V ,'-.'v -u ,,; -;'; r ' r:、i’:.知 皆’; k K 扛 i 於、、女 K; 心-.’.V' / . .:
■ /■ ■ V- ^ I 衣 心.,? . t ;中‘,4 , ?兩学 按 編 号 1 03 9 4 - V ■ 图 书分 类 号 \v O 、? ' 、:'.、 ' .'A ‘、' 学 号 2 0 1 2 U 02 密 级 :.:■■ A ? ?-.、 @巧 走 巧 托乂# 作 驴 全 日 制 学 术 学 位 研 究 生 硕 ± 学 位 论 文 :
々,-_ ;巧V- '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育话 语 优 化 研 究 , 全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打 R e s e a r c h o f C o l l eg e 'f;.; ■ > C o i m s e l o r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 t i o 打 D i s c o u r s e j 罗 华 香 、- v 名.— :
学 科 专 业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研 究 方 向 :
窩 校 辅 导 员 队 伍 建设 / 指 导 教 师 :
杨 建 义 教 授 " \ ^ ' 了, (>. 申 请 学位级别:
硕 ± 学位 ’ W /. V ’ .菩''如 、' '; 巧 , 女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 0 巧 年 S 月 3 0 曰 M、;. 實 论文 评 阅 人!
,^ I V ^ 解‘ 论文 答 辩 日 期 :2 0 巧 年 S 月 巧 曰 ''安片 声4 裝答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凌 厚 锋 教授 ?, J、乂為 \ \'^ 可。1 或学 位 授 予 单 位: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苗 ,;皆学 位 授 予 曰 期:
2 0 巧 年 6 月1 9 曰 尸 段,,r.‘ 受 ;:2 0 1 5 年 5 月 f ? ■ 等乂.i!— 一■ ?‘ ’ V、..'入‘
中 文摘 要 中 文 搞 要 高 校 辅 导 员 作 为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骨 干 力 量 , 话语 是其 开 展 日 常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手 段 与 媒 介。
加 强高 校辅 导 员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优化 研 究具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与 实 践 意 义 。
辅 导 员 思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的 生 成 還 辑 区 别 于 高 校 其 他 思 想 政 治 教育 工 作 者 的 话 语 , 它 更 侧 重 实 践 中 的 运 用,有 自 身 的 生 成机 制、 运 行机制 和 影 响 因 素 。
开 展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优 化 研 究 离 不 开对 话 语 历 史 的 梳 理 和 现 状 的 调 查 。
本 文通 过 对 话 语 属 性 的 逻揖分 析 、 历 史 梳 理 和 现 状 把 握 , 提 出 了 话 语 优 化 原 则 和 方 法, W 期对 増 强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效 性 , 提 升 高 校 辅 导 员 队 伍 建 设 水 平 据 供 有 益 借 鉴 。 关键 词:髙 校 辅 导 员 话 语 优化 路 径 I
A b s t r ac t A b s t r a c t C o l l e g e c ou n s e l o r's a r e t h e b a c k b o n e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地 d p o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of c o l l e g e s t ud e n t s, v ^l e t h e m e d i u m o f t i i e i r d a i l y j o b i s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a l d i s c o u r s e . I t iso f g r e a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ical s i g n i f i c a 打 c e 化 e 打 f o r c e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打 o f p o ni e d a n d i d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 o f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r s . T h e g e n e r a t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o f p ol i t i c a l a n d i d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c o u rs e of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r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a t o f o t h e r c o l l e g e w o r k e r s , w h i c h 巧 s m o i*e 0 打 t h e p r ac t i c a l u 化 w i t h 化 5 o w n g e n e r a t i n g, o p e r a t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a 打- d i n f l 口 规 c i n g f a c t ors? 職 h o u t 化 e s u r v e yof i t s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rr e n t s i t u a t i o 打 , w e c a n,t d o w e l l w i t h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k )
打 o f p ol i t i c a l a n d i d eo l o g i c a l d i s c ou rs e .In m y t h e s i s, !
l i s t e d t h e h i s t o r y a n d c u r r e 打 t si t u a t i o n o f d i s c o u r s e 化 a n a l y s i s i t s 打 a t u r e, t h e n p u t f b r w a r d s o m e p r i n c i p l e a nd m e t h o d o f h s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B y d oi n gt h e s e, I h o p e t h a t 化 ca n m a k e h u m b l e c o n t r i bu t i o n 化 t h e e f i c i e 打 c y o f p o 化i c a l a n d i d e o l o g i ca l e d u c a t i o打 o f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i*s , s o a s t h e o v e r a l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e v e l o f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rs . K e y w o r d s: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r; d i s c o u r s e ; w a y o f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虹
中 文 文摘 中 文 文 搞 党 的 十 八大 报 告 明 确 指 出"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水 平 明 显 提 高", 把"立 德 树 人"作 为 教 育 的 根 本任 务, 増 强 学 生 的"社 会责 任感 、 创 新 精 神、 实 践 能 力", 着 力 提 高 高 校人 才培 养 质 量 。
而 要 提 高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关键在 于 教师 。
辅 导 员 作 为 高 校 教 师 队 伍 和管 理 队 伍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 骨 干 力 量 。
话 语是其 开 展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手 段 与 媒 介 , 为 使 原 有 的 话 语 发 挥 更 大 功 能, 更 好 地 为 实 现思 想 政 治 教育 目 标 服 务, 特 地 开 展 高 校 辅 导 员 思想政 治 教 育 话语 优 化 研 究 。
通 过 梳 理 话 语历 史 演 变 过程 , 调查 分析 其 话 语 现状 , 在 总 结 历史经 验 教 训 和 现 状 调 研 基 础 上 , 提炼 优 化 原 则 , 探 索 优 化 路 径 , 对 于增 强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育效 果 , 提 升 辅 导 员 队 伍素 质 , 促 进辅 导 员 队 伍 专 业 化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本文 用 六个部 分 对 高校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优 化 问 题 展 开 相 关 探 讨 。
绪论 , 阐 明 了 选 题 背 景 和 选 题 意 义, 梳 理 国 内 外 有 关话 语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和 高 校 辅导 员 话 语 研 究 现 状 , 明 确 研 究 目 的 、 思 路 和 方 法 。
第一 章, 从概念 的 界 定 、 类 型 和 生成 逻 辑 兰 个 方 面 , 对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进 行 学 理 分 析 。
首先 , 从 话 语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定 义着手 , 结 合 辅 导 员 工 作 实 际 , 概 况 出 高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定 义 。
即 为 实 现一定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目 标 , 在特 定 的 语 境 里 , 遵循一 定的 语 言 规 则 、 规范 和 规律,高 校辅 导 员 用 来 向 教 育 客 体 施 加 意识 形 态 影 响 W 改 变 客 体 思 想并 指 导 客体 行 为 的 言 语 符 号 系 统。
需 要 指 明 的 是, 窩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在 本 文 中 指 称 实 践话 语 部 分 , 即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育 过 程 中 所 运 用 的 语 言。其 次, 分 析高 校辅 导 员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类 型 , 主 要 包 括意 识 形 态 话 语 、 学 科 理 论 话 语 、 教 育 实 践 话 语 和个 人 生 活 话 语 四 类 。
最 后, 着 重 分 析 了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生成 遇 辑, 包 括 生 成 机 制 、 运 行 机 制和 影 响 因 素 H 个 部分。
第 二 章, 梳 理 新 中 国 成 立 U i 来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演 变 历程 。
其 历 史 演 变 分 为 H 个阶段:
政 治 话 语 主 导 阶 段 ( 1 9 49-1 9 7 7 年 )
、 多 样 话 语共 存 阶 段 ( 1 9 78- 2 0 的年 )、 话 语 学 科 化 和 专 业 化 发 展阶 段 ( 2 00 4 年 至 今 )
。
演 变过程 中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特 征:内 容 上, 从 从 单一 政 治性 转 向 更 加 体现 学 术 性 ; 方 法 上, 从 纯 粹 灌 输 为 主转 向 把 握 时 、 度 、 效 ; 价 值 取 向 上 , W 社 会 价值 为 主 转 向 社 会 价值 与 个 体 V
福建师 范 大 学 硕 ± 学 位论 文 价 值 并 重。高 校 辅导 员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话语 演 变 的 原 因 是: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变 化 与一 定时 期 社 会 发 展 的 阶 段特 征相 适 应 :
与 商 校 辅 导 员 制 度 的 发展 紧 密 关 联 ; 与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发 展 变 化 相 契合 ;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科 的 发 展 相 同 步。
第 H 章 , 在 前 文 相 关 理 论 指 导 下 , 采 用 实 证 调 查 对 比 研 究 的 方 法, W 辅 导 员 和 学 生 二 者 为 调 查 样 本, 进 行对 比 分 析 。
从 调 查 数 据 分析 可 W 看 出 , 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语 言 表 达 能 力一 般,实 际 教 育 效 果 不 高 , 语 言 情 感 投 入 意 识 强, 而 实 际 运 巧 较 少 ; 语言 态 度 缺 乏 平等 , 忽 视 学 生主 体 地 位 ; 语言 内 容 单 调 枯 燥 , 缺 少转 换 和 幽 默 感 ; 语 言 形 式风 格 单一, 缺 乏 灵 活 多 样 多 变 ; 语 言 因"境"而 异 , 受 网 络 环 境 影 响 ■大。同 时 , 通 过 对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制 约 因 素 的 分析, 可 W 看 出 , 话 语 既 受 巧 部 因 素 的 影 响, 如 辅导 员 教 育 理 念 、 专 业 化 程度 和 个 人修 养; 也 有 外 部 环 境 的 制 约 , 如 新 时 期 社 会 环 境 的 变化 所 带 来 的 挑 战 。
第 四 章, 思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优 化 的 原 则 。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语 优 化 需 要 坚 持 W 下 四 条 原 则:政 治 性 与 学术 性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语 用 性 与 教育性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理 论性 与 生 活 化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坚 持 话 语规 律 与 个性 特征 相 结 合 的 原则。
第 五 章, 立 足 历史 梳 理 和 现状 调 查 的 结 果 , 从语 境 、 话 语 内 容 、 辅 导 员 个 人 修 养 W 及 教 育 理 念 的 角 度 , 提 出 了 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话 语 优 化 的 路 径 。
第一, 吸收 时 代 营 养 , 增 强话 语 的 时 代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语 境 的 改 变 ,使 得辅 导 员 必 须吸 收 新 时 期 网 络 话 语 资 源,构 建 科 学合 理 的 话 语传播 网 络 和 话语 反 馈 机 制。
第 二 , 提 升 学科 素 养 , 增 强 话 语 的 科 学 性 。
第 H , 提 高个 人 修 养 , 增 强话 语 的 说 服 力。
辅 导 员 良 好 的 个 人 魅 力 、 平 时 的 典型示 范 无 疑 能 为 辅 导 员 话 语 増 添 吸 引 力 和 感 染 力 。
第 四, 增 强 教 育 涵 养 ,实 现 话 语 的 育 人 功 能。
增 强 话 语 教育 性, 实 现 育 人 功 能 , 需 要 辅导 员 转变 教 育 理 念, 尊 重 学 生 的 话语地 位 ,并积极 深入 学 生 生 活。
V I
目 录 目 录 I A bstr a c t 虹 中 文 文 巧 V 绪论 1 一、 选 麼 缘 & 1 (一)
选 题 背 景 1 仁 )
选 趣 意义 2 二 、国 内 外 相 娜 鄕 状综 述 2 (一)
国 外 有 关话 语 研 究 现 状 2 ( 二 )
国 内 有 关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研 究 现 状 . 3 ( H )
国 内 有 关高 校辅 导 员 话 ^ 究动 态 5 H 、研 究 目 标 、 思 路 及 方 法 7 (一)
研 究 目 标 7 ( 二 )
研 究 思 路 7 ( H )
研 究 方 法 8 第一 章高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i S M 解 析 9 第一 节商 校辅 导 员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備 界定 9 —、 话 语 9 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備 1 0 兰 、商 校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育 1 0 第 二 节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獅 类 型 1 1 ―、 胃 识 形 态 獅 1 1 二 、学 科 理 论 话语 1 2 兰 、 教 育实 践 话 语 口 四 、 个 人 生 活 话 语 1 3 第 兰 节 商校 辅 导 薦 想 孜 治 教 育 備 的 生 成 逻 辑 1 3 一、 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i S ? 的 生 成 机制 1 3 二 高校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育 话 语 的 运 行 机 制 1 6 兰 、 高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影 咱 因 素 1 8 v n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硕 ± 学 位 论 文 第 二 章 髙校 辅 导 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历 史 考 察 2 1 第一 节高 校 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演变 2 1 一、 政 治 话 语 主 导 阶段 ( 1 9 4 9— —1 9 7 7 年 )
2 1 二 、多 样 话 语 共 存阶段( 1 9 7 8— — 2 0 03 年 )
2 3 兰 、 话 语 的 学 科 化 、 专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2 0 0 4 年 至 今 )
2 4 第 二 节 髙 校 辅 导 员 思 想政 治 教育 话语 的 演变 特 征 2 5 一、内 容 上, 从 单一 政 治 性 转向 更 加 体 现学 术 性 2 5 二 、方 法 上 , 从 纯 粹 灌 输 为 主 转 向 把 握 时 、 度 、 效 2 6 H 、价 值 取 向 上, 杜 会价 值 为 主 转 向 狂 会价 值 与 个 体价 值 并 重 2 7 第 兰 节 商校辅 导 员 思 想 ...
篇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辅导员思 想 政治孙 毅2018年第17期(总第791期)文教资封凹团瑚娅日呦教育话语概述(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话语被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工作、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辅导员在高校中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话语的独特性,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话语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辅导员话语地位较低、话语权威受到挑战、话语声音被淹没等方面。辅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是由当下高校“话语权利”配置失衡、“话语环境”复杂多样性、“话语营养”汲取不足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话语境况,首先要改变话语格局,还要提高整体话语素质,形成最完善、最符合实际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辅导员在高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辅导员也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最适合的人选。话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领导者,在日常工作开展巾通常会使用语言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一些辅导员常常感到无力。基于当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的话语低效和弱化的现象,首先要找出影响辅导员思想政治话语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做进一步研究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当前辅导员话语境况有所改善。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具备的特征高校辅导员通常会使用话语与学生之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话语就成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辅导员在高校中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并赋予其话语的特殊性。(一)辅导员角色话语与交际话语之间的交织。辅导员职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话语的与众不同.对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而言还应当承担起社会角色.“即全面实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点、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指导者等.因此辅导员在话语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性、文化性等”。辅导员开展政治工作的核心支撑点是角色话语,它将围绕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树立职业风范,在工作之外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亲情化,了解他们的一些真实想法。这时辅导员的角色会有所变化,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角色变得社会化、生活化,进而凸显辅导员的社会角色。除此之外,辅导员的工作也具备一定的实践特征,这使得辅导员的交际话语得以应用.交际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辅助辅导员社会角色的有效任务的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提升也为辅导员的话语角色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对交际语运用应恰到好处,避免对角色话语产生不利影响。(二)高校辅导员话语独特优势与话语缺失的并存。辅导员这一特殊的岗位职责应该赋予一定的权限,目的是有效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然而从决定权上看辅导员占有一定的优势,特殊的权利优势彰显出辅导员的优势话语。一般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辅导员可能会无视学生的话语权利.这时学生会处于受控制的被动方,失去话语表达的权利。除此之外,辅导员面临不同程度的话语缺失。辅导员虽然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教师这一身份缺乏相对专业性的学术性话语权.作为一名管理者,辅导员这一身份处于行政体系管辖职权范围内.缺少专业的行政话语权。从另一角度看辅导员平时工作量较为繁重。进而会影响辅导员对自身知识量的及时储备,自身素质会受到影响,这些都对辅导员话语表达上产生一定的约束,会成为辅导员话语无效的重要原因。(三)高校辅导话语接受与转化的完美衔接。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辅导员一职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工作重心要围绕政治教育和思想领悟开展。对于政治教育的认知一般多采用以理念为主导性进行政治熏陶,而对于思想的教育往往是偏向于道理的阐述及积极的引导。这将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作为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修养和完善的专业涵养更好对政治话语有一定的领悟”。在应用中需要结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对二者有一定的思想认知,从而更好地转化为自身实际的政治话语,采用更独特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对于高校辅导话语的接受与转化这一特殊化的工作流程需要合理进行衔接,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二、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地位偏低。知识、话语、权利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话语是构建知识的必要条件,如果缺少话语的存在,知识体系就难以构建,权利就难以表达。在知识的表达应用中包含权利的一117—万方数据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目前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看,辅导员的话语权偏低,进而会制约辅导员话语的有效表达”。产生的主要原因多半是源于辅导员身份的多样化。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在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传授任务同时还要肩负管理者的职责,另一方面需要随时针对高校学生就业、择业等问题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由于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的事物过于冗杂,耗费更多的精力,最终导致辅导员的话语权在无形之中逐渐被削弱。(二)辅导员素质制约了话语的表达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话语成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为了让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话语能力。当前由于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不足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制约.一是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理论修养处于劣势。对于所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计划不够完善,造成话语表达的缺失。二是针对一些专业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解能力过于浅显,难以实现话语的有效转换。其次是在语言表达中缺乏一定表达技巧,话语会在表达方式上受到一定的约束,在实际应用中显得格外生硬、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三)"-3下社会环境及人文因素对辅导员话语的影响。在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辅导员话语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辅导员话语在实际应用中属于极其特殊的实践性活动,因此辅导员话语会受到外在环境、指定对象的影响。网络时代,学生会自由释放,话语的表达变得多样.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辅导员话语提出更大的挑战。网络时代下受外界环境的充斥,辅导员话语工作的开展会受到更大的挑战。学生更倾向于网络世界,网络环境的熏陶对于当下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势必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话语的传播速度及影响力远远高于辅导员的力量.因此受网络环境的充斥辅导员话语的权威逐渐被沉寂。三、加强对当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改进(一)不断强化教育改革。增加对生活的关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该秉承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教育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到工作中。主动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问题上应该秉承着相互尊重的原则,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最合理的方式与学生达成共识。在工作中校方应该给予辅导员一定的关注,明确工作主体及教育重心,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话语权在高校学生中的权威性。话语源自于环境,环境的改变会受外界因素的熏陶,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应该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关注,不断深入生活中获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信息。可以把其中重要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合理融合,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使辅导员话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升。(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话语的掌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话语是交流的主要媒介.辅导员作为主要的使用者能否得到合理的应用。其决定因素是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整体语言素质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提升辅导员的整体人文综合涵养.在话语的表达中文化内涵与语言基础是相互并存的,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做到语句的连贯性.使话语的表达更有感染力。其次,辅导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知识阅历,需要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思想工作的开展中更加得心应手。基于当下网络化的深入,辅导员要全面做好应对工作.对相关网络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三)挖掘话语资源,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话语内容。思想政治话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表现出不同程度上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会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因此建议辅导员应该努力拓展话语知识的有效来源,不断强化教育话语的知识内容。首先辅导员应该从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历史中深层次的挖掘出最适合的话语资源,吸取精华,有效掌握其中的内涵,并运用现有条件进行有机的融合重新阐明其中包含的重要意义。其次.可以选择借鉴我国历年所积累的大量政治话语。并赋予一定的文化特色,增加全新的话语活力。辅导员还应该针对一些某些专业的政治话语进行深度的研究和转化,并且将这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理论做出重新的转化,形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辅导员可以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收集更多宝贵的资源,更好地丰富思想政治话语内容。对于这类的生活话语需要辅导员从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网络生活等人手.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增强话语的感染力。总之,针对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及日常生活问题都离不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开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升教导员的话语权中存在的不足,重新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教育改革,增加对外在环境的关注。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话语能力的充分掌握,挖掘更深层次的话语资源,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话语内容。参考文献:[1]李丹丹.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J].才智,2018(15):174.[2]肖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9思想政治教育,2018(09):88—90.[3]魏勃,张艳彦,王妍.学习四个“正确认识”,转换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164.[4]谢群,徐建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的建构——基于网络语言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01):148—153.[5]刘琳.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探究[J].农家参谋,2018(01):184.[6]朱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6):12—16.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导员思想政治话语困境及对策研究”20178046;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一118—万方数据
篇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7 卷 第 3 期 2 0 1 5 年 5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 R NA L OF N A NY A N G IN STIT UT E OF T E C H N OLOG Y V o1.7 N o.3 M av . 20 15 新 民主 主义革命 时期 思想政治教 育话语 的 当代借鉴 向绪伟 ( 1.南 昌大 学 马克思 主义 学 院 江西 南 昌 330031 ;2.江 西服装 学 院思 政部 江 西 南 昌 330201) 摘要 :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 中国共产党初显领导 能力 的历 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 政治教育 话语紧 紧围绕党 领导全 国各族人 民完成 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来建构话语 内容和话语方 式 ,切 实体现 了思想 政治教 育话 语内容与阶级属性 、历史 使命 以及 民族文化心理 的有 机统一 ,很 好地服 务于 中国共产 党革命 领导权 的实现 。从 发 展的逻辑看 ,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有着 明确 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 产党 ;新 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借 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 民族危机与阶级矛 盾高 度重 合 的历 史 时 期 。就 民族 危 机 而 言 ,资 本帝 国主义的野蛮入 侵使得 中华 民族传 统 的“ 家 国一 体 ” 的社会 结构被打破 ,中国 民族资本 主义 的发展 进程被扭 曲,中华 民族也由此 背负着如何结束 国家 被奴役 、被剥削以及如何突破西方殖 民体系架构而 实现 民族 独立 和 人 民解 放 的历史 任务 。在 这 一时期 的社 会 阶级矛 盾 中 ,既 有 国 内 的封 建 地 主 阶 级 与农 民 阶级 、新 兴 的资 产 阶级 和无产 阶级 之 间的矛 盾 ,又 有世 界 范围 内延伸 而 至的 资产 阶级 与无产 阶级之 间 的矛 盾 。因而 ,新 民主 主 义 革命 时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 是 以认 识 民族 危 机 和 阶 级 矛 盾 为前 提 、以 引导 人 们 争取 民族 独立 和人 民解 放 的历史 任务 为 价值关 怀 、以 中国社会 现 实 的利益 诉求 为 出发点 、以陈述党 的领导权为核心 、以明确中国社会 向何处去为主题 而成 为全 民族 社 会 实 践 引 导 的 主流 话 语 。
当前 ,中 国正在经历深层次 的社会变革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的社 会思 潮 以学术 性 、功利 性 和娱 乐 性 的 形 式 不 断 冲击着政治性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并形成一种 与马 克思 主义 意识 形 态 争 夺 思 想 主 阵 地 的竞 争 态 势 。因此 ,对新 民主 主 义革 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的 研究 ,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话语方式并 捍 卫 马克 思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的 主 导 地 位 提 供 有 益 的 借 鉴 。
一党在 新 民 主主义 革命 时期 思想 政 治教育话语 的主要 内容 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时期 的历史 任 务决定 了中 国共 产 党思 想政 治教育 话语 的内容 。而 党在 这一 时期 的 历 史任务 是领 导 全 国各 族 人 民推 翻帝 国 主 义 、封建 主义 和 官僚 资本 主义 等 “ 三座 大 山” 的统 治 ,实 现 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各 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国 家政 权 。
因 此 ,这 一 时 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 内 容 是 :
( 一 ) 倡 导 民族 解 放 自鸦 片 战争 爆 发 以来 ,随着 各 种 丧权 辱 国条 约 的签订 ,西方列强在“ 现代文明” 的旗帜下大肆掠夺 中国资源、瓜分中国领土和践踏 中国主权 ,侵吞 中华 民族 的生存权益和 发展权益 ,中华 民族遭 遇到“ 亡 国灭 种 ” 的生存 危 机 与“ 沦 为 附庸 ” 的发展 困局 。
因 而 ,帮助 群众 正确 认 识 帝 国 主 义 和 中华 民族 之 间 的 矛盾 及解 决 矛盾 的方式 与 途径 自然成 为 了新 民主 主 义革 命 时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首 要 任 务 。
因此 , 这一 时期 的思想 政治 教 育 话语 主要 是 围绕 “ 帝 国 主 义野 蛮入 侵 是 近代 中 国贫 困落 后 和 一 切 灾 祸 的根 源” 而进行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对资本帝 国主义入 侵中国目的的陈述 ,使人们认识 到西方资本帝国主 义不 是 引导 中 国走 向现代 化 的 “ 救世 主 ” ,而 是 制 约 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因而,中共在 思想 政 治教育 话语 实践 中依 照各 个 阶段 的任务 提 出 相应 的话 语 内容 。如 :大革 命 时期 呼 吁 国共 合作 以 基金项目:江西社会科学基金“ 十二五”规划项目( 14K S11) ,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J XJG 一11 —62 —3) 作者简介:向绪伟( 1972 一) ,男,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膏。l~,.mail :xxw72@sohu.eom
南阳理1二学院学报 第 7 卷 共 同反帝 反封 建 ,土 地革 命 时 期 反对 日英 美 和 国民 党新 军 阀 ,抗 H 战争 时期 则 因 “ 中 日矛 盾 为 中 国革 命 目前 阶段上 主要 的矛 盾 ” ⋯ 而联 合美 英 共 同抗 日,等等 ,并通 过各 种话语 方 式把这 些话 语 内容灌输 给中国普通大众以唤醒人们 的民族意识 ,广泛动员 人 民群众 自觉 加 入 到 中华 民族 “ 救 亡 图存 ” 的 革命 实 践 中 ,同帝 国主 义及其 附庸 封建 主义 、官僚 资本 主 义作坚决 而 彻底 的斗争 。
( 二 ) 宣 传无产 阶级 革命 的合 法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由教育者发动的向 受教育 者传 递特 定 教育 内容 的 实 践活 动 ,其 内容 总 是与教育者所持有 的教育 目的 、实践任务产生关联, 并 体现 教育 者所 在集体 的整 体利 益 。新 民主主 义革 命 时期 ,中国共产 党 人 的 整体 利 益 是 领 导社 会 各 革 命 阶级 以 “ 暴 力 革命 ” 的方 式 推 翻 帝 国主 义 及 其 附 庸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统治 ,建立各革命 阶级联 合 专政 的 国家政 权 以完成 民族独 立和 人 民解 放 的 阶 段性任 务 ,并为顺 利 实 现 国 家 富强 和 人 民幸福 的新 任 务扫 清 制度 和体 制 上 的障 碍 。而 “ 党 的一 切 活 动 都 必须 深入 到广 大 的人 民 群众 里 面 去 ” ,通 过 思 想政治 教育 话语 把党 所主 张 的革命要 求转 换为 人 民 群众 的生 活实践 。因此 ,新 民 主 主义 革命 时期 的思 想政治 教 育话语 作 为 一种 社 会 政 治 动 员 ,需 要 在 话 语实践 中宣传党的革命理论 、革命 目的 、革命任务和 革 命道 路 以证 明无 产 阶级 革 命 的 合 法性 ,并 在把 握 民族 矛盾 问题 、土地 革 命 问题 和统 一 战 线 问 题 的基 础上促使人们准确认识无产阶级革命 的历史依据和 实践 进程 。动 员人们 自觉 参 与 到新 民 主主 义 革命 的 实践 中 以实现 民族 独 立 和人 民解 放 ,并 重 建 被西 方 殖 民化运 动所 破坏 的经济 秩序 和社会 秩序 。
( 三 ) 传 递科 学的 马克思 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指导 思想 ,在俄 国革 命 的成功 实践 ,促使 中 国先进分 子 开 始反 思 中国革命 的实 践 与前 途 并 由此 转 向 为 “ 用 无 产 阶级 的宇宙 观作 为 观 察 国家命 运 的工 具 ,重 新 考 虑 自己的 问题 ” ” “ ,希望 在 马克 思 主义 指 导 下 实 现 中 国社 会运 行 方式 的根 本 性 变 革 。然 而 ,马 克 思 主 义是一 种源 于欧 洲 的“ 异 域 文化 ” ,在 向 中 国传 播 的过 程 中与 中华 民族 文 化 发 生碰 撞 ,自然 遇 到 文 化 保 守势力 的 责难 和攻 讦 。
如何 让 这 个 “ 异 域 文 化 ” 同中华 民族 的思维 方 式 、价 值 观 念 和社 会 理 想 融 合 在 一起 ,这 不 仅是一 个知 识结 构 的优化 与调整 问题 , 还 是一个 与 民族文 化心 理相 碰撞 的实践 问题 。在 新 民主主 义思想 政治 教 育 话语 实践 中 ,中 国共 产 党 人 一方面坚 持 “ 最高 限 度 的 马克 思 主义 = 最高 限 度 的 通俗 化 ” ,不断 推进 马克 思 主 义 的通 俗 化 、具体 化 、民族化 ,使 之成 为 中国人 民所 理解 、所 接 受 和所 掌握 的理 论体 系 ;另一 方 面 还 积极 促 使 马 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理 与 中 国人 民 的 现实 利 益 和 实 际 问题 相 结 合 ,促 使 马克思 主 义 的科 学 性 、人 民性 、革 命 性 与 中 国人 民反帝反 封 建 的文 化 心 理需 求 相 合 拍 ,进 而成 为 中 国人 民改 造 主观世界 和 客观世 界 的行 动 指南 。
( 四 ) 中国共产 党 的领 导 权 革 命 的根 本 问题 是 国家政 权 问题 ,而革 命 由哪 个 阶级来 领导 则 是确 定 国家 政权 性 质 的 唯 一标 准 。
近代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中国传统 的依靠伦理纲常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 ,但 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却不是 民主、自由、平等 的资本 主义共 和体 制而 是官僚 资本 和封建 军 阀所 主导 的财 富政治 和军 阀政 治体 制 ,中 国社 会处 在 一 个 更 加 混 乱的社会结构中。由于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 、城市小 资产 阶级 和农 民阶级各 自难 以克 服 的阶级局 限性 而 无法领 导人 民结 束 近 代 中 国社 会 结构 的混 乱 局 面 , 因而 ,推 动 中 国的社 会 结构 由混 乱 走 向稳 定 就 只能 依 靠新 的 阶 级 来 领 导 。
中 国 无 产 阶 级 在 “ 五 四 运 动” 中所 表 现 出来 的彻 底 的革 命精 神 和 有效 的组 织 领导能 力 以及 “ 在 民主 革命 中 的坚 持 性 和 彻 底 性” ,再加上工农联盟 的整体性 ,领导中国革命 的重任 自然 由无 产 阶 级及 其 政 党 中国共 产 党 承 担 。
这种必 然 的领导 地 位并 不 意 味着 无 产 阶级 “天 然 的 领导权” ,还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 中不 断展 现 自己的领 导 能力 以应对社 会 上各种 挑 战 。而 在新 民主 主义革 命 的实 践 中 ,坚持 中 国共 产 党 的领 导 ,革命就能取得 胜利 ;放弃党 的领导,革命就必然 遭遇失败 。大革命的失败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党 在统 一战 线 中领导 权 的结 果 。
因此 ,新 民主 主 义革 命时期 的思想政治教 育话语就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 领导 权 的 必 要 性 和 必 然 性 作 为 话 语 实 践 的 重 要 内容。
新 民主主 义革命 时期 思想 政治 教 育话语 的主要 特征 新 民主 主义革命 时期 思想 政治 教育话 语 聚焦 于 无产阶级领导并以武装革命的方式来完成中华民族 的民族独 立 和人 民解 放 的社会 结 构 变 化 ,并 且 这 种 社会结构变化是以指导思想的提炼 、运动方式的选 择 和运动 结 果 的指 向为 基 础 ,服 务 于 “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的 ,人 民大众 的 ,反 对 帝 国 主 义 、封建 主 义 和 官僚 资 本主 义 的革 命 ” ” ,同 时 还 以 实 际 斗 争 和 “ 左
第 3 期 向绪伟 :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 治教 育话 语的当代借鉴 翼 ” 文 化宣 传 的话 语 方 式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无 产阶级革命新道路和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权推 向社 会结构变化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以使之成为人们社 会 生 活 中的规 范 性 、执 行 性 话语 。而新 民 主 主义 革 命的运动实践又是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引下实现 “ 国家 再造 ” 的过程 ,需要 沿 着 人 类社 会 总 体 发展 的 方 向运 行 。故 而 ,新 民 主主 义 革 命 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话 语 只有实 现新 民主主 义革命 性话 语 与思 想政 治教 育 道德 性话 语 的融合 ,才 能成 为引 领个 体人 生 、调控 社会 发 展 的建构 性话 语 。
( 一 ) 无产 阶 级 的 阶级 属 性 和 社 会 整 体 利 益 的 价 值属 性相 统 一 任何 一 种实 践 中的话 语形 式都 要依 照 其话语 内 容 、语境和方式向社会传递和解答其“ 说什么 、对谁 说 和怎 么说 ” 的 问题 。新 民 主主 义 革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话 语 是在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且 四分 五裂 的 国 内环 境 中寻求革命新道路的背景下产生 的符号系统,诚如 毛泽 东 所 言 “ 谁 是 我 们 的敌 人 ? 谁 是 我 们 的朋 友 ? 这个 问题 是革 命 的首 要 问题 。”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遵 循 无 产 阶 级 及 其 政 党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明 确 “ 工人 、农 民 、独 立 劳 动 者 、自 由职 业 者 、知 识 分 子 、 民族 资产 阶级 以及 从地 主阶级分 裂 出来 的一 部分 开 明绅士” ⋯ 的人民大众是革命 的动力 ,而帝 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则是革命 的敌人。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就 以 这 种领 导 、动 力 和 敌人 为 主要 陈述 内容 ,展 现话 语 的 无 产 阶级 属 性 。然而 ,话语 实 践对 阶 级属 性 的关 切 容 易 造成 社 会 阶层 对 立并 导致 社会 结构 分裂 而不 利 于社会 运 动 的协 调发 展 。因而 ,为 了 引 导整 个 社 会 的价 值 同构 而 完成 民族 独 立 和人 民解 放 之 革命 目的 ,新 民 主 主 义革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 思 想 和 中国文 化 中 的大 同思 想 与 和谐 观念 ,通过 统 一战线 政策 把 民族 独 立 、民权 自由和 民生 幸福 作 为 共 产党 、国民党 、全 国人 民 的共 同利益并 引 导各 社会 阶级 的价值 同构 ,实现 新 民 主主 义 社 会 运 动 的整 体 关 切 和本 阶级 利益 需 要 的 相 互协 调 ,明 确 新 民 主 主 义 革命 思想 政 治教育 话语 实践 是 在无产 阶级利 益 的 引 领下 以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整体 利 益和社 会 各个 阶级 的 利益 关切 为根 本 的 运 动 方 向 ,从 而 形 成该 话 语 民 族共 同性 的言说 效果 。
( 二 ) 社 会 运 动 中 的 实...
篇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形态 Three Fundamental Forms of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
侯丽羽/张耀灿
作者简介:
侯丽羽(198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15); 张耀灿(1937-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18 年第 201812 期 第 143-148页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产生是把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形成普遍观念并上升为公众意识的过程,蕴含三种基本形态: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话语、追求普遍观念形式的学术话语与融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生活话语。这三种话语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核、中间层与具备渗透功能的表层,为言说对象提供政策规范、知识系统与行为意义。
期刊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
201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识形态
标题注释: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常态化机制研究”(15KS091)和 2018 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文化向度研究”(2018BKS023)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言说者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言说对象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系统教育时的语言符号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①这段话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形态: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话语、描绘社会普遍思想的学术话语、融合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生活话语。其中,政治话语居于深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内核,决定话语的性质和根本方向;学术话语为政治话语的合理性提供解释框架,是连接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中间层;生活话语弥散于整个话语系统,形成对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包裹。这三种话语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为言说对象的思想行为提供政策规范、知识系统与行为意义。
一、政治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核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话语是由言说者发起的体现政治意图,具有浓厚价值观念和明确的价值导向,旨在影响言说对象政治素质与行为的一种话语。一部历史文献或决议、一场爱国主义演讲、一本教材或专著,都可以成为政治话语的载体。政治话语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内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话语本身的政治性。批判话语分析学派认为,所有的话语以及话语分析都可以被看作政治性的活
动,对话语进行政治和非政治的区分是不可能的。这种判断未免有些极端,但话语与政治交织的观点则是毋庸置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言说行为不仅属于言说者个体,其更重要意义在于,这种行为能够借助语言符号来表达政治价值,巩固并延续政治权力。把话语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在于话语是一种能对权力进行调控的规则系统②,话语对于权力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具有潜在影响和操控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以不同方式消解政治权力,尤其是政治霸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言说者而言,他具有制度化的身份,通过话语这个“par excellence(独特的)意识形态的符号”③达到维护自身或排斥异己的意识形态目的。政治话语内核地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教育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元问题”,关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成与建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区分了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并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区分了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和非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用“体与用”“本质与属性”的哲学范畴,揭示出意识形态的政治本质——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政治本质的论述意义深刻:一方面,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具备政治属性与本质,它犹如生长在政治信息之上的坚硬外壳,难以扩散和有效传播;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备排斥异己、保护自身的政治使命,从而使其意欲突破坚硬外壳的束缚,发挥自身强大的政治动员与劝服功能。意识形态突破坚硬外壳,扩展影响力最重要的外部形态自然是政治话语而非其他,这也构成了其话语不同于其他话语类型的边界。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话语功能的发挥,是借助于语言符号的意指实践来完成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中国封建社会,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孔孟之道提倡用道德
话语来对民众进行灌输和教化。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也说得明白无误:“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其中的德、礼、教承载了道德教育与政治灌输的话语内容,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倡导“个人奋斗”和尊重“个人自由”的美国,看似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只是表现形式隐蔽,其话语融入整个政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罢了。譬如,美国学生必须接受的历史教育,是资产阶级发展史和统治者个人奋斗史的融合,其中个体行为代表资本力量与国家利益,教育的实质在于强化资本逻辑的合理化。这一出发点与做法构成了美国意识形态生成的关键,旨在维护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念,从而达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话语,主要来自经典作家的著作、党的领导人讲话、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等,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表达,讲究逻辑,体现艺术性,特点鲜明。政治话语中的思想观点,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力求得到最准确和最恰当的表达,其成熟度远远超出一般的理论话语,是不能被忽视的。相对于丰富活泼的生活话语而言,政治话语显得严肃严谨。这是因为党的文献要避免实际工作指导中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讲究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此,纯粹的政治话语往往不够生动新奇,需要做形式上的转换。
在认识和运用政治话语时,要坚持其根本的阶级属性,并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第一,坚持政治话语的无产阶级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对“精神力量”的决定关系,即统治阶级“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⑤。中国共产党人从不避讳自己话语的阶级属
性,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在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任务的第一次决议》中,就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在工会中灌输阶级斗争的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提出了启发工人群众阶级意识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逻辑推动消费主义盛行,某些人的目光聚焦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对于阶级问题兴趣淡漠甚至消极回避。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并未终结,反而借助新的媒介载体和文化表征,表现形式有时很隐蔽,但影响持久,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第二,把握政治话语的社会性,着力解决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问题。从运行载体来看,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谓“民主政治”的载体;二是文化产业的载体;三是物质与消费的载体⑥。这就意味着信息社会的“原住民”——青年群体的政治观念面临普世价值的蛊惑、西方文化霸权的入侵与消费主义逻辑宰制的全面冲击。尤其是在文化发展媒介化的趋势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抗日趋激烈,青年群体的社会学意义和意识形态价值充分表现出来。青年既是热情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容易被利用的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形成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复杂的媒介文化环境中构建符合青年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则成为重中之重。第三,依据时代发展的主要矛盾,动态生成政治话语内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空间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话语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在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近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最大的政治。如何为其进行政治动员是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政治话语主要表现为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实现救亡图存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顺经济发展与政治生活的关系,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导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
二、学术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中介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性质由政治话语决定,但其意识形态基础作用的发挥,则不仅需要政治话语的规范系统,还需要学术话语来确定解释框架,引导人们将正确的政治观念、合理的道德意义融入日常生活中去。政治话语的权力属性与学术话语代表的知识系统相互促进,循环互动,“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⑦。学术话语产生于理论研究与交流实践中,是由特定的价值判断、学术概念和逻辑推理构成的完整的学理表达系统,“它以精英的立场和学术的方式确立起自己在知识权力中的核心地位”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生产有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思想认知的特定知识,掌握其产生规律与流通程序,是重要的学术活动,也是学术话语的产生过程。
学术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提供学理支撑和解释框架。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由此形成“内容 I”,出于教育教学需要而编写和讲授的内容是根据“内容 I”转换而成的“内容 II”⑨。还有学者据此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对思想理论原初话语进行转换的过程⑩。在转换的过程中,第一个任务是审视、阅读和加工政治话语,为其寻找理论支撑,上升为普遍的知识形态。根据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不同,知识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着紧张关系的知识,秉持“为知识而知识”的信条,试图形成独立于主流意
识形态的知识中心;第二类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促进的知识,从主流意识形态那里获取合法性,又赋予主流意识形态合理性,二者相互认可、互补;第三类是大众认可的一般知识,沉淀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其学术话语致力于第二种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并在对抗第一种、吸纳第三种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动态发展。
学术话语的必然性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定的非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的。毋庸置疑,意识形态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趋于稳定和固化,决定其政治性和批判性。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也属于教育话语的范畴,具有一般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属性,强调向理性的意涵回归。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概念,人的问题有不同种类,有政治问题,但更多的是不能用简单生硬的方式来解决的思想问题。在解疑释惑,尤其是在推动重大政策或面临突发事件时,教育者若能从学理高度,用学术逻辑和学术语言来阐释道理,则更有说服力。这主要是因为学术话语本身具有一种反思性的自觉,追求客观真理,值得信赖。
学术话语归根结底受到实践和理论创新规律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的打造与理论的自觉自信直接关联,主要包括三个重要内容:一是有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经典话语。这是典范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更新的频谱中,生命力最长久、影响最深刻,形成话语底线。“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之内,致力于维护经典命题与核心话语一以贯之,保持学术话语生产的理论逻辑与经典话语思想实质的一致性,加强对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异己意识形态的批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牢固根基。二是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话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刻的学理内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问题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现实的分析文本。三是中国梦话语。这是经典话语和现实话语合乎逻辑的拓展,是融合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话语系统。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变化进行的理论创新。如何把中国梦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让个人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生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未来发展话语的关键命题。
对学术话语的使用要避免以下倾向:一是从书本到书本的书斋式运用,或局限于对经典作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观点的诠释性运用;二是被复杂的社会现实所蒙蔽,迷失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三是坚持所谓的“纯学术”活动,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学问。思想政治教育言说者担负着学术传承、创新和传播的职责,发挥着实现文化领导权的知识分子功能。葛兰西把知识分子视为实现文化领导权的重要力量,这就意味着“必须将知识分...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