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4篇

时间:2022-08-19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4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I课程与教学lCu~ufumandTeachlng幼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路径与反思——以“标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4篇

篇一: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程与教学 l Cu~ ufum andTeachlng 幼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路径与反思 — —以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为例 张兴利,朱建华 (1.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2.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 210000) 【摘要 】园本课程的班本化是指 以班级为基点来实施 园本课程。班本化课程是基于本班幼儿、教 师、家长等班级资源,以满足本班幼儿发展需要为宗旨,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发的课程。本文以大班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为例 ,通过分析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阐述教师对班本化理解的 演进过程 .以此反 思班本化课程 实施 的相 关 问题 。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班本化课程 ;课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8)01-0031-03 【作者简介 】张兴利 (1990一),女,河南洛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朱建华 (1977一),女 ,南京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教研组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园本课程的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点来实施园 晨间锻炼结束后 ,教师和幼儿一起 讨论了 “箭头的 本课程。Ill班本化课程围绕着幼儿的兴趣 、问题而展 秘密”。在讨论过程 中,教师抛出问题 “箭头是用 开,以促进班级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为本 来做什么的?”有幼儿 回答 “箭头是滚铁环时的路 班幼儿 “量身打造”课程 ,提高课程的适切性 ,给予 线” “箭头告诉我可以在哪里转弯” “箭头帮我很快 幼儿探究调查问题的机会 ,使得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 找到玩具” ,还有幼儿提出他在马路上也看到过箭 不断体验课程 ,进而不断提升经验 。那么,如何进行 头。通过讨论 ,教师了解到班级里大多数幼儿能够看 园本课程的班本化?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开展班本化 懂箭头,并能按照箭头指示进行游戏,但对于有的箭 课程?接下来 ,我们以 “标志的世界”为例 ,一起探 头不理解。

 讨如何在实施园本主题课程的过程中,基于本班幼儿 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抓住 “标志”这一关键词 , 的实际发展 ,实现主题课程的班本化。

 对班里幼儿进行调查 (谈话、观察 ),了解到本班幼 儿对标志的认识情况:对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马路上 一、 班本化课程的目标确定 红绿灯标志、小区停车标志、禁止吸烟标志等)比较 (一 )目标内容的来源:捕捉幼儿兴趣点, 熟悉,能说出其基本的含义、作用等;对于陌生的标 满足幼儿需要 志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于标志图案的关注度大于颜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源于幼儿园晨问锻炼场 色 ;对标志的关注存有性别差异 (关注点不同 )。

 地的更换 。新学期开始,幼儿园根据年龄班不同,交 由此,教师认为本班幼儿对于标志的具体形象关 换 了晨间锻炼的场地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新场 注度更高 ,而对标志的规则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的内化 地 ,了解新场地的器械和规则等 ,教师在新场地上 意识比较欠缺。结合本班幼儿对于标志的兴趣点 以及 粘贴了一些指示箭头和注意危险的标志。大M班幼儿 原有经验 ,同时考虑到标志、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资源 在晨间锻炼时,对地上粘贴的箭头产生了兴趣。在 获取 (生活中到处都是标志)的便利性等,决定在班 2018 01教育科研.1111 11111 31 I

 I澡程与教学 l CurriculumandTeaching 级开展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

 (二 )目标的确立 :结合幼儿发展情况 ,把 握主题活动的意义 在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 发现关于标志的内容有很多,仅标志的分类这一项就 涉及很多内容 ,所以教师对如何设置课程目标 ,选择 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产生了困惑,疑虑如何安排主题活 动。在大班年级课程审议的时候 ,大家共同讨论可以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围绕主题开展的意义来设 置目标,不断反思主题开展的意义。

 主题的意义何在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 “标志 的世界”主题开展是为了帮助幼儿培养 自律精神 ,了 解认识标志,知道标志为生活提供 了便利。

 目标的设 置可以定位在规则之上 ,让幼儿明确标志的含义 、作 用、意义,在生活中会认识标志 ,遵守一些标志所代 表的规则。也可以定位在标志的归类上面,指导幼儿 结合 自己的经验 、想法对标志进行归类 ,从而形成一 套关于标志的认知体系、分类标准。

 目标应该如何确定?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 况以及主题意义 ,设计了四个主题目标 :第一 ,乐于 寻找 、记录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知道标志和人们生活 的关系。第二 ,能根据需要为班级或幼儿制定规则、 设计标志,进一步萌发社会规范意识和小主人意识。

 第三 ,在集体中能控制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规则 意识和任务意识 ,养成遵守规则 、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能较清楚、连贯地讲述 自己发现和设计的标 志。

 =、班本化课程的实施路径 课 程 目标确定好后 ,如何实施班本化课 程?在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之初 ,教师的思路是按照类 别的角度设计 ,比如交通类、生活类 ,然后据此设置 相应的各领域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标志。但在班级课 程审议时 ,大家提出班本课程的开展本身就是基于班 级幼儿,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应采用行动的视角,要 给幼儿提供工具 、机会让幼儿去调查 、研究。因此 ,

 教师决定让幼儿走在课程的前面 ,以幼儿的经验 、问 题为线索 (以幼儿对标志的认识 )来开展主题活动。

 在研究方法上考虑到儿童本位 ,鼓励幼儿 自己寻找标 志, “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围绕着以下三条线索来 展开 。

 l 32晕期救膏教育科研2018 01 线 索一 :找一找 标志 引导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寻找 、记录 (拍照 )幼儿 园附近街道上其感兴趣的标志,了解幼儿眼中的标志 是什么。以幼儿园附近的马路、街道以及附近建筑上 的标志为调查对象 ,在幼儿收集标志后,回到班级里 将各组照片拷贝在电脑里 ,以循环播放的形式回放各 组幼儿找到的标志,回顾寻找标志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幼儿回 顾时的语言。

 通过引导幼儿回顾,也引发了幼儿关于 “什么是 标志”的讨论。在这一阶段幼儿对标志的认识比较模 糊 。幼儿认为有图案的 、图文并茂且文字不是很多 的、平面的是标志。在寻找标志的过程中,他们能够 确定交通标志是标志,但对一些装饰性的标志存有一 定的争论。他们在寻找标志时也在不停地 自我否定 、 区分辨认 ,到底哪些是标志哪些不是标志。多数幼儿 对标志有初步的认识,但具体到某个标志时又有些模 糊 ,对于标志没有确切的认识 ,但是能凭借 自己的经 验和对标志的初步认识找到标志。

 线 索二 :标 志的秘 密 围绕着幼儿对标志的初步认识 ,教师带着幼儿参 观大型超市 ,再次寻找标志。由于超市有不同的楼 层 ,所以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由本班教师 、实 习教 师 、家长志愿者分别带领幼儿轮流参观超市的不同楼 层 ,来寻找标志。鼓励幼儿根据 自己对标志的认识 , 将 自己看到的标志用图画、数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在超 市寻找标志后 ,教师和幼儿围绕标志的含 义、作用展开了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教师发现幼儿对 于标志的认识开始逐渐清晰,大部分幼儿认识到标志 不一定非要既有图案又有文字;标志的含义要与它代 表的东西相结合 ;同样的文字图案,但如果背景不同 其意义就不同。在这一阶段,幼儿已经能够初步地把 标志和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但对于在不同情境里的 同一标志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他们会把标志和情境 相联系,做出自身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标志,教师请幼儿在小 区、家里、幼儿园中寻找标志。通过让幼儿在 自己熟 悉的环境中寻找标志,进一步拉近与标志的关系。播 放关于标志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讨论中幼儿发现生活 中到处都有标志,标志让生活变得很方便 ,如果没有 了标志或者不遵守标志的意义 ,一切会变得很糟糕。

  线 索三 :会说话 的标 志 教师引导幼儿为本班设计班徽 ,为班级各区角 、 为 自己家里等地方设计标志 ,促进幼儿对标志的理 解。比如幼儿在阅读区设计 “静音提醒”的标志,为 水龙头设计 “记得让我休息”的标志 ,有的小朋友为 了提醒爸爸不要吸烟 ,在爸爸的床头贴 “禁止吸烟” 的标志等。在这一阶段幼儿已经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标志的含义 、作用等有了清晰的认识 ,并且能够根据 不同的情境识别标志的含义,且设计简单的标志。

 幼儿经验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变化积累的过程,班 本化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做到实时把 握 ,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观察主题线索如何发展 ,

 并不断调整主题活动的安排。通过该主题活动,幼儿不 仅对标志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得 以提高,遇到问题愿意尝试思考并积极探究。

 三、班本化课程相关问题反思 (一 )课程更聚焦于儿童发展 与园本课程相比,班本化课程更加聚焦于儿童 ,

 使得儿童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促使教师观念从关注 儿童向尊重儿童转变 ,尽可能地看见班级里每一个孩 子的成长。园本课程的实施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过程 ,

 而班本化课程从最开始的思路便是 自下而上的生发课 程。班本化课程的来源除了来 自儿童密切关注的话题 之外,也可以是来 自原有的课程计划,但关键在于要 基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对其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课程特色源于个体、资源的不同 班本化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班级 ,是班级的教师和 幼儿。课程内容的不同是基于每个班级幼儿的兴趣和 需要 、个体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在班本课程开发和 实施的过程中,不能生硬粗暴地为了追求特色而制造 不同 ,而是利用原本真实存在的不同。同时班本化课 l课程与教学 I Curriculum andTeachin# 程在实际开展时,也应着眼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而 不应止步于班级的特色追求。【 2 (三 )课程并非单一的活动 班本化课程的研究不应着眼于单个的活动而应该 是整体课程观的建构。课程有其 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 性 ,没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的课程无法促进幼儿 经验的提升,促进其成长。所以班本化课程实施是需 要基于教育 目标 ,设计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同时将活 动主题渗透在五大领域内,衔接在区域活动中,绝非 仅靠一次活动来实现目标。

 (四)课程开发主体的变化 班本化课程的有效开展 ,需要调研本班幼儿的思 维与情感特点、已有的经验基础 、兴趣需求、学习上 可能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课程组 织能力和领导力。[ 3 开发、实施班本化课程的过程是 一个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使得教师和幼儿成 为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的课程领导 力,最终使得课程决策权的分配呈现出从集权化走向 均权化 ,使班本化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成为一个全员 参与的过程。

 (五 )关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班本化课程是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 幼儿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发挥班级教师在课 程建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开发并实施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个f生化课程。班本化课 程的开发需要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并对其进行分 析 ,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关注过程中幼儿兴 趣的变化适时调整活动安排。【 4 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 程中,教师在获得更多的课程开发、实施主动权的同时 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和难题 ,需要幼儿园提供相应的支 持。班本化课程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

 【1】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卟早期教育,2005,(5).

 【2】成尚荣.关于班本课程【N】冲 国教师报,2013—11-30.

 【3】

 3毛莎莎.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实施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张会齐.以兴趣培养和爪I} 生发展为指向的班本课程开发:基于N校c班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 目 (编号:PPZY201 5A004),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 资助项目 “鹤琴之旅——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张兴利,liming5406@qq.cor n (责任编辑 罗嘉君 ) 2018 0"1教育科研.罩期救膏33 l

篇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教育·幼儿教育 26

 2019 年 6 月 03 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探究 —— 以中班主题“春天来了”班本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例

 郑鸳宵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浙江 台州 317200

  摘要:现阶段,国内关于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所谓班本化课程,是指:“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的科学、高效的课程。”本文将这一课程准则作为背景,分析幼儿园中班主题“春天来了”班本化课程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化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以往的主题课程中,很多幼儿教师都在因做而坐,教学单方面的跟着教材走,不能确定具体的目标,时常在教学进度中迷失了课程教育的方向。针对这一点,首先要在主题课程中赋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性和自由行。主题课程的实施对象是幼儿,因此首先应保证幼儿的的参与度和积极的心态,在日常和教育的互动中发现幼儿的喜好和特征,采用或创设与之匹配的主题。其中与幼儿的互动,应是轻松、自由和平等的。其次是教材的灵活运用。虽然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以幼儿需求为核心的灵活运用,才可以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当实际情况与教材的要求发生冲突或难以实现时,不应是单方面的取消主题课程,而是发现该主题的深意,运用其他内容代替。

 1 幼儿园中班主题“春天来了”班本化课程 -- 发现幼儿兴趣与需求

 这一阶段的幼儿对每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他们会由此想象出很多问题,还会做出一些尝试性的探索行为。所以,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施要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主。

 1.1 班本化活动

 活动主题:春天来了。

 活动前因:在这一主题活动实施中,教师明显发现在城市中生活的幼儿对于“春天来了”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积累,一些幼儿能够说出“春天都是绿色的”、“春天大树的叶子会长出来”,这些最浅显的认知几乎是现阶段幼儿对“春天来了”的所有了解。

 活动机缘:一天,教师带领幼儿午饭后在活动区散步。突然,一名幼儿指着大树说:“老师,老师,你看这棵大树发芽了!”其余小朋友全数被吸引过来围观这棵开始发芽的大树,一边看一边讨论,非常热烈、非常兴奋。由此,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将此作为活动机缘发展园本课程呢?从而是否能够构建以本班幼儿需求为主的班本化课程呢? 活动目标:这一活动主题能够让幼儿对春天这一季节的变化有深刻的认知,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兴趣、需求的自我寻找,同时体验春天的变化,对于春季的气候、环境特征有更深的认知。这一活动主题满足了《指南》中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要求:“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时,是要求家长辅助幼儿收集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或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所获取的经验积累是间接性的。然而,在班本化课程构建中是引导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亲身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记录春天,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各种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所收获的经验积累是直接性的。

 活动总结:我们能够看出,开发园本课程需要建立在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以幼儿兴趣与需求背后蕴含的全面发展、育人价值为思路,构建适应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主体活动。

 1.2 重视幼儿主体

 曾有一位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对幼儿这样阐述:“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和说话的方式„„”那么,我们不难理解,学龄前的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待提高、在身心发展方面尚未成熟。在幼儿园阶段需要教师以多元化的方式实施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幼儿主体。

 当前,我们处于科技发展的井喷时期,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各个行业的覆盖,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一些幼儿已经接触到了摄影设备,对这些设备有了基本的使用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增设一项“照片记录”内容,幼儿在家长的辅助下用手机、照相机等摄影设备来记录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摄影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帮助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照片的形式直观表达出幼儿的所见所想,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幼儿“我寻找到的春天”摄影展活动,将幼儿摄影作品应展览的形式统一展示出来,作为每一名幼儿寻找春天的成果,这样就能够赋予班本化课程活动浓重的仪式感。在展览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对自己寻找到的春天进行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幼儿的语言的确会有“一百种”,甚至更多,他们的语言得到了表达,主体得到了重视,班本化课程倾听了幼儿的兴趣、需求,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 结束 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主题“春天来了”班本化课程的开发与构建是以园本为基础,从中找出与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相符的班本课程活动,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主体形象得到尊重,教师倾听了幼儿的内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延伸培育,这体现出的是一名幼儿教师的正确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崔静,董丽霞.让每位教师成为课程建设者[J].山西教育(幼教),2018(12). [2]濮悦.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的收获与反思——以小 班 班 本 活 动 《 糖 果 宝 宝 》 主 题 为 例 [J]. 考 试 周刊,2019(13). [3]严历婧.家园共育推进幼儿园班本课程创设刍探[J].成才之路,2019(03). [4]任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构建与实施:智慧的游戏,快乐中的成长[J].科普童话,2018(11).

篇三: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02-2020 年第 36 期︵总第 236 期︶理论探索LILUNTANSUO引 言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是以幼儿班级为基础开展的园本化教学,需要以幼儿的实际兴趣为导向,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为前提,着力打造与幼儿自身相符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中有效实施,最终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一、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1. 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施班本课程的实施,首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班本课程的兴趣。在设计班本课程时,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一是利用游戏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进行主动思考,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班幼儿音乐《春天在哪里》之后,为了强化幼儿对春天的认识,教师可以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健行游戏活动,在提升幼儿理解能力的同时,渗透环保理念,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二是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施。考虑到幼儿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即使是一些最简单的知识,仅靠幼儿教师的口头讲授,幼儿也不一定能真正明白其道理。长此以往,幼儿便会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班本课程中,幼儿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精简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传达给幼儿,让幼儿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小班幼儿“交通安全重要性”的班本课程时,教师为幼儿创设过马路的情景,让所有幼儿都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求幼儿跟教师一起说“红灯停,路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顺口溜,让幼儿初步认识三种颜色灯所代表的意思;其次贴一些交通标志让幼儿说一说是否认识,以加深幼儿的印象;最后让幼儿扮演交警、过马路的人群、车辆的角色,演绎日常过马路的情景:如果有人闯红灯,扮演交警的幼儿要毫不客气地让闯红灯的小朋友下去休息,并让其从 1 数到 100 才可以继续玩游戏,让幼儿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游戏,幼儿既学习了交通标志,也在无形中培养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又如,为了让幼儿认识数字,教师可以让幼儿玩“数字蹲”的游戏,首先让幼儿唱几首数字歌谣,其次为幼儿排列序号,最后教师说“0”蹲,是“0”的幼儿就要蹲下,然后说“1”蹲,是“1”的幼儿就要蹲下,以此类推,让幼儿按顺序蹲下去;等幼儿熟悉数字后再打乱顺序,让随意喊到的数字蹲。通过一轮游戏下来,幼儿不仅加深了对数字的认识,还提高了自身的反应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既简化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1] 。2. 以幼儿特点为视角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施幼儿的能力有限,但是往往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手机游戏方面。很多幼儿迷恋手机游戏,特别是在当前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的今天,这一趋势显得更加明显,很多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因此,在日常的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家校合育作用的发挥,避免幼儿成为“手机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对手机游戏很是痴迷,且家长也无能为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小小手机危害大”的班本课程,首先,开展“认识手机危害”的主题活动。在认识危害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有以下危害:影响学习、导致性格孤僻、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影响思维模式、加深与教师和家长的隔阂、影响视力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玩手机游戏带来的具体危害的视频,引导幼儿合理抵制手机游戏的诱惑。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平常玩得最多的游戏,并对幼儿进行归类,将幼儿分成“消消乐队”“酷跑队”“奥特曼队”“王者队”。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将自己的游戏心得和为什么玩游戏的真实想法讲出来。其次,对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手机游戏的想法进行有效的梳理,并结合美国对2000名幼儿的一项调查结果,将玩手机的危害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尤其是幼儿玩手机游戏的五大危害:视力下降、脊椎问题、影响幼儿注意力、交流障碍、不可预料的意外。每个危害中都有案例,从而使幼儿进一步认识手机游戏的危害,并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机游戏。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刘洋(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 213034)摘 要: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班本课程的实施以生活中的人、事、物,多样化材料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促进本班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宗旨。本文主要对如何实施班本课程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反思,以切实提升其实施的有效性。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02-02

 -003-2020 年第 36 期︵总第 236 期︶理论探索LILUNTANSUO几点:一是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应规定幼儿玩游戏的时间,一旦犯规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二是注意幼儿注意力的转移;三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四是引导幼儿意识到手机游戏不可不玩,也不能沉溺,应有节制,同时玩游戏只是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尽量选择具有防沉迷功能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正确地对待手机游戏。最后,采取玩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游戏的认知。游戏方法:四个小组的成员陈述玩手机游戏的危害,并提出未来应该怎么做,有哪些想法可以让自己不再是“手机控”,并为此献言献策。得出远离手机游戏办法最多的一小组就胜利,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励。3. 以幼儿认知为背景强化班本课程的实施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实施班本化的班本课程时,需要始终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班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例如,针对语言活动类的班本课程,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班本课程的内容存在较大区别,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情况来进行。在实施一些语言实践类的班本课程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来进行。例如,在进行“我喜欢的美术活动”这一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样貌和性格特征进行语言描述,让幼儿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而展开绘画创作,随后再让幼儿讲述画作中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使幼儿的主题意识更突出。课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把画作带回家,展示给父母并讲述主题创作内容。在家长的鼓励下,幼儿的创作热情会得到有效激发。有一定基础条件及艺术鉴赏水平的家长,还可由此带领幼儿展开更深入的艺术作品欣赏,带领幼儿参观艺术展等活动,从而深化主题内容。这对于幼儿而言,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在艺术审美能力上,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 。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反思1. 在幼儿兴趣类的班本课程实施方面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而课程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要为幼儿设计一些想象力丰富的游戏,帮助幼儿开发想象力。班本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此,在日常幼儿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积极营造游戏氛围、合理选择游戏材料、注重游戏的形式、合理设计游戏时长等多方面入手,使课程更生动、有趣、活泼,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让游戏精神回归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2. 在幼儿特点类的班本课程实施方面幼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实施班本课程,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班本课程,并尽可能地与幼儿的特点相契合,如此才能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比如,在教学拼音字母认知时,教师可以采取拼积木的方式来进行;在教学音乐《丢手绢》时,教师可以开展丢手绢的游戏;在教学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手工游戏。3. 在幼儿认知类的班本课程实施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语言开发的重要性,还应注重围绕着主题内容的深化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活动中,并接受具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在班本课程实施中,无论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在内容设计上,教师都应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在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 。结 语综上所述,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切实做好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并在实施的同时做好反思和改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班本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红妹 , 刘艳 . 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11-16.[2] 包乃心 . 幼儿园“情趣课程”的班本化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3] 何叶慧 . 幼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个案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作者简介:刘洋(1991.3—),女,江苏常州人,幼儿园二级教师。

篇四: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教育科学 2020 年 6 月 05

 3 幼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策略初探 —— 以中班“海洋生物主题”探究活动为例

 高艳艳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山东 东营 257200

  摘要:园本课程班本化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园本课程。班本化课程仅仅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以促进班级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班“海洋生物主题”探究活动为例,分析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园本课程班本化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园本课程。班本化课程仅仅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以促进班级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接下来,我以本班开展的“海洋生物主题探究活动”为例,谈一下如何实现园本课程班本化。

 1 班级课程目标的确立。

 1.1 谈话交流,发现兴趣点,确立课程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海洋动物主题探究活动”来源于幼儿的自由谈话。天气越来越冷,孩子们感冒的越来越多。孩子们也日常聊起如何让自己少生病的话题。田俊毅说“妈妈说,吃海参可以少生病”。海参是什么?海参长什么样子?海参如何保护自己呢?海参吃什么呀?„„ 。这一串串的问题,吸引着幼儿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及时捕捉社区中的教育资源,确立班级以 “海洋生物主题”的探究活动。

 1.2 确定主题活动的意义,发动家长参与班级课程

 班级探究主题确立后,教师与家委会成员沟通,通过开展探究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探究意识,拓展幼儿的知识面,通过走出去寻找答案,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家长了解班级活动开展的意义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家委会成员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动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实现家园共育。

 2 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2.1 参观“新户镇百万亩生态渔业区”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满足幼儿对于海参的好奇心,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在家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了“参观新户镇百万亩生态渔业区”社会实践活动。

 在海参养殖基地,幼儿走进海参养殖车间,被一个个庞大的带有很多泡沫的水池吸引。海参在哪里呢?孩子们着急的问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耐心的给孩子们讲海参在水中的养殖网里。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去提网寻找海参,当见到海参的一刹那,孩子们既兴奋又恐惧。他们纷纷向工作人员提问“叔叔,海参为什么身上长刺?”“海参吃什么?”“海参多长时间长大?”叔叔都给孩子们耐心细致的讲解,活动最后工作人员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只小海参。我们又参观了养虾车间以及渔光互补养殖项目,回来后孩子们纷纷绘画了参观故事。

 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幼儿了解到海参与虾生活温度的不同。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幼儿了解到海参养殖温度超过 32度海参会融化的特点。知道海参吃海泥和藻粉,了解海参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把内脏抛出来。参观了曙光汇泰渔光互补养殖项目,知道育苗成功的海参会被放入光伏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实现了光伏与渔业协同发展,了解了科技与渔业生产的关系。

 2.2 寻找生活中的海洋动物。

 陈鹤琴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生活周围的海鲜市场、图书馆、海洋馆等都是向社会学习的大课堂。

 参观完海参后,教师激发幼儿去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除了海参,你们还知道哪些海洋生物?从哪里可以找到它们?” 幼儿“鱼、海马、海龟„„„„”从哪里找到它们?幼儿“动画片、海鲜市场、图书馆等”。

 在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根据自己要去的地方去寻找海洋生物。老师和孩子们通过视频《海底总动员》来认识海洋生物。有的幼儿走进图书馆、书店寻找有关海洋生物的书籍,从书籍中进一步认识海洋生物。还有的幼儿走进海鲜市场和海洋馆去寻找海洋生物。

 幼儿充分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多途径去寻找海洋生物,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经过多渠道的认识海洋生物,幼儿对常见的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本领有了简单的了解。

 2.3 海洋生物分享会

 经过前期的寻找和探究,孩子们相互说着自己知道的海洋生物的习性。孩子们提议举办一场分享会吧,让更多的幼儿知道海洋科普知识。

 分享会上,孩子们提出让家长来参加他们的海洋生物分享会。孩子们认真准备,大胆表达,赢得家长们的阵阵掌声。分享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颁发奖状,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就是对孩子探究行为最大的支持。

 2.4 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参营养价值高,本身就是很好的滋补品。为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我们邀请了在药店工作的爸爸走进课堂,带着海洋生物制作成的中药来到幼儿园,细心的爸爸制作了 PPT,把海洋生物之前的样子与做成中药后的样子做对比,并告诉孩子相应的作用。幼儿在闻一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多种感官作用下,感受海洋生物的奇妙,进一步理解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班本课程的梳理和总结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在 “海洋生物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亲身接触海洋、主动探究海洋生物的奥秘将寓教于大自然、大社会的理念得以落实。

 海洋主题探究活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各项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本领。普及了保护海洋知识,唤起广大幼儿和家长朋友对海洋生物的关注。

 我们将“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的结合,让幼儿了解科技与渔业生产的关系,对家乡的海域有了一定的了解,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实施班本化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幼幼互动的全员参与的过程,社区资源的利用为班本化课程提供保障。教师和幼儿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课程的领导力和幼儿主动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班级为几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2005(5). [2]成向荣.关于班本课程[J].中国教师报,2013(11). [3]毛莎莎.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实施的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推荐访问: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反思 幼儿园 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