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4篇

时间:2022-09-07 1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4篇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警惕后疫情时代我国宗教领域的“灰犀牛”风险警惕后疫情时代我国宗教领域的“灰犀牛”风险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4篇,供大家参考。

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4篇

篇一: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后疫情时代我国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警惕后疫情时代我国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秦汉内容提要 :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 但受疫情防控常态化 、 经济发展滞缓 、 疫后综

 合症等问题的影响 , 后疫情时代宗教领域将面临不稳定性升高 , 人本主义精神受到侵蚀 , 宗教中国化

 任重道远等问题 。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 防范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 , 维护宗教和谐 、 文化安全与社

 会稳定 。关

 键词 :

 后疫情时代

 宗教领域 “ 灰犀牛 ” 风险

 世俗文明

 中国化作者简介 :

 秦汉 , 北京学者 。2020 年 2 月 , 韩国新兴宗教组织 “ 新天地教会 ” 无视政府疫情防控部署 , 进行大规模人员聚集 , 导

 致该国疫情爆发 , 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

 应该说 ,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 , 由于治理不力或防范疏

 忽 , 由宗教或邪教组织引发社会危机的 “ 灰犀牛 ” 风险一宜都存在 。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

 果 , 但后疫情时代面临的风险挑战复杂 、 尖锐 , 宗教领域的矛盾与斗争也将凸显 ,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增强忧患意识 , 严密防范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 。一 、 我国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

 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

 当前 , 我国宗教形势总体平稳 , 但稳中有变 , 稳中有忧 , 要有风险意

 识 , 有备无患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 能否控制住 , 何时控制住 , 具有极

 大的不确定性 。

 即便疫情过去了 , 世界也不会回到从前 。

 全球经济衰退 , 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 ,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 , 已严重冲击我国相关产业 , 影响经济发展与就业 。

 缺乏经济高速增长

 的缓冲 , 社会矛盾将浮出水面 , 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将加紧进行滋扰破坏活动 。

 从历史上看 , 每当社会

 转型 、 经济发展滞缓 , 或遇天灾人祸 , 都是宗教的活跃期 ; 邪教组织也会滋生繁衍 。改革开放 40 年来 , 我国信教人数增加很快 , 党和政府严格保护与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 , 但近两亿

 人类型各异的有神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 , 如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

 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 如何减低宗教信众增加的速度 ? 如何抵御

 宗教对群众的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 ,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① 。

 过去几年 , 我国宗教治理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 , 但其根本性问题 , 如信教人数增加 、 去中国化等问题不解决 , 这种张力将持续存在 , 且不

 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激化的可能 。

 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原主任朱维群说自己一直有一个 “ 杞忧 ” :

 “ 如果

 今后中国信教与不信教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甚至颠倒 , 如果我国宗教逐渐"去中国化" ’ 极端化 " , 与境

 外"共融 ’ , 那么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 对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不能不产生负面作用 。” ②①

 叶小文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 , 《 世界宗教研究 》 2016 年第 3 期 。②

 朱维群 :

 《 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斗争锋芒 》 , 《 科学与无神论 》 2020 年第 ] 期 。•

 35

 •

 《 科学与无神论 》 2020 年第 5 期宗教既可能是和平使者 , 也可能是动乱之源 。

 就后者来说 , 作为 “ 最不容易察觉的暴力 ” , 宗教在

 中外社会重大变迁中都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 。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在 1982 年的一次讲话中说 :

 “ 从

 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动 , 只有一小步距离 。

 ” ①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 , 宗教的作用已广为人知 , 戈尔巴

 乔夫就承认 :

 “ 没有教皇的努力和角色 , 东欧的变化是不可能的 。

 ” ②尼克松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

 “ 今

 天的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发现宗教是一块不可破的岩石 。

 由于教皇约翰 • 保罗二世凯旋而回波兰 , 苏联

 人不得不思索斯大林在三十年代说过的一番话 。

 当时他曾经带着轻蔑的口吻问到 :

 教皇有多少师军队?

 教皇没有装甲师 , 但是他拥有的力量不是苏联的坦克所能粉碎得了的 。

 他触发的情绪深入人的精神的

 核心 。

 不理解宗教信仰的人往往低估这种力量 。

 ” ③我国在历史上一直遵循世俗人本主义 , 容易忽视宗

 教问题的严重性 , 且因儒家较强的包容 、 同化能力 , 往往时空错位, 自信仍能泰然处之 。

 事实上 , 今

 天我们面临的宗教状况与国际环境与古代有天壤之别 。

 盲目乐观 , 疏于防范 , 一只蝴蝶翅膀的轻轻飞

 舞 , 就有可能引发地动山摇的 “ 灰犀牛 ” 风暴 。二 、 中华世俗人本主义的根基不能动摇中华文明是世俗文明 , 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对薄弱 , 梁启超 、 钱穆 、 梁漱溟 、 冯友兰等人都认为

 中国是 “ 无宗教 ” 国家 , 这是相对于西方宗教如基督教而言的 。

 近年来 , 某些学者称中国是 “ 宗教大

 国 ” , 认为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具有关键意义的精神支撑 , 甚至起 “ 核心作用 ” , 无神论给中国国家

 安全与民族复兴造成局限等 。

 这些说法以偏概全 , 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民惟邦本 , 本固邦宁 。

 从春秋时子产的 “ 天道远 , 人道迩 , 非所及也 ” , 到孔子的 “ 不语怪力乱神 ”

 “ 未能事人 , 焉能事鬼 ” , 老子的 “ 圣人无常心 , 以百姓心为心 ” , 再到荀子的 “ 从天而颂之 , 孰与制天

 命而用之 ” , 范缜的 “ 形存则神存 , 形谢则神灭 ” , 人本主义如一根红线 , 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 。

 中

 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 “ 人民 ”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重于泰山 。

 可以

 说 , 人本主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动力与源泉 。儒 、 释 、 道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 “ 三教 ” , 其 “ 敬天祭祖 ” “ 慎终追远 ” 的思维观念属于人文关怀与实

 用理性 , 与崇奉超自然的神祗或创世之神并不相同 。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 , 经过与儒道文化的长期

 磨合 , 彻底中国化后才真正扎下根 。

 而佛教 “ 中国化 ” 主要是 “ 人本化 ” 。

 如在 “ 百善孝为先 ” 的中国社会

 中 , 为解决出家与孝亲的矛盾 , 禅宗六祖慧能提出 “ 若与修行 , 在家亦得 , 不由在寺 ” 的口号 , 唐宋之

 后许多僧人更是将 “ 孝 ” 提到诸戒之首 、 万行之先的地位④ 。这种人本主义精神在 2020 年春季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上得到充分体现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

 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 在重大疫情面前 , 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人民至上 、 生命至上 ,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

 价 。

 无论年龄再大 、 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 。

 他举例说 :

 “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成功救治的最大患者

 108 岁 。

 今天代表委员通道 , 我看到有代表介绍说 , 湖北治愈的 80 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3000 多位 。

 ” ⑤反

 观西方 , 无论是英国的 “ 群体免疫 ” ⑥ , 还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副州长丹•帕特里克 ( Dan

 Patrick) 的 “ 国家①

 段德智主编 :

 《 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研究 》 , 人民出版社 , 2015 年 , 第214 页 。②

 段德智主编 :

 《 境内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研究 》 , 人民出版社 , 2015 年 , 第214 页 。③

 尼克松 :

 《 真正的战争 》 , 常铮译 , 新华出版社 , 1980 年 , 第 383 页 。④

 杜继文 :

 《 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 》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15 页 。⑤

 杜尚泽 :

 《 两会现场观察•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 :

 无论年龄再大 、 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 》 , 《 人民日报 》 2020 年

 5 月 23 日 。⑥

 《 英国官方刚刚承认 :

 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获得群体免疫 》 , http :

 :

 //finance,

 sina.

 com.

 cn/world/gjcj/2020

 -

 03

 -

 13/doc

 -

 iimxxst£8838576.

 shtml,

 2020

 年 3

 月

 12

 日 。•

 36

 •

 警惕后疫情时代我国宗教领域的 “ 灰犀牛 ” 风险经济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 ” , 甚至美国某新闻网主编暗示的 “ 老年人的命并不值得挽救 ” ① , 这些平时将

 尊重生命 、 保障人权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政府或政客 , 在新冠肺炎病毒面前是如此的冷血 、 虚伪与无情 。

 这种看似矛盾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古老的 “ 诺亚方舟 ” 隐喻 :

 灾难是神的安排 , 为扫清人间罪恶 , 老年

 人或弱者是应该被弃置的累赘② 。2020 年 2 月 24 日 , 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刻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

 鲁斯•艾尔沃德说 :

 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没有药 , 没有任何的疫苗 , 我们只能拍拍手表示没有什么办法 。

 而中国的做法是 , 既然没有药 , 没有疫苗 , 那么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 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

 救生命 。

 可以说 , 这种不怨天尤人 、 求神拜鬼 , 而是敢于奋斗 、 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中华世俗

 人本主义精神的必然反映 。在后疫情时代 , 坚持世俗人本主义精神就必须积极防范宗教神本主义的渗透与颠覆 。

 宗教问题复

 杂敏感 , 集文化安全 、 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于一身 , 并与国民性紧密相连 。

 珍惜 、 呵护 、 传承中

 华文明 , 必须有政治敏锐性 , 守土有责 , 守土尽责 。三 、 宗教中国化必须重点推进 , 要有危机意识在我国五大宗教中 , 道教与佛教属于出世型多神教 , 佛教在隋唐时期完成本土化改造 。

 儒释道三

 教形成互补通和格局 , 其间虽有 “ 三教论衡 ” 的辩论 , 但也只是主次之辩 、 地位之争 。

 论辩不仅没有导

 致关系疏远 , 而是相互渗透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有学者将这种政教关系概括为 “ 政主教辅 ” , 释道

 二教劝善惩恶 , “ 补王化之未逮 ” 。

 它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 既与我国世俗人本主义传统有关 , 也与

 释道二教的教义观念分不开 。

 二者都具有人本主义精神 , 同属出世型多神教 , 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 、

 严密的组织体系 , 对信众的影响主要在思想信仰层面 , 对主流世俗人本主义不构成挑战 , 而是起到多

 元互补的作用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 , 起伏坎坷 , 始终存在显著的张力 。

 其中固然有社会政治层面的原

 因 , 但非根本性的 , 因为佛教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

 基督教中国化的阻力主要来自其内部 。

 它的神本主

 义与中华文化的人本主义针锋相对 , 排他性的一神观又与释 、 道包括民间信仰的多神体系难以相容 。

 近代以来 , 基督教又主动 、 被动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联系在一起 , 加深了它与中国人民的隔阂和与

 中华文化的张力 。

 新中国成立后 , 我国基督教界有识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发起反帝爱国运动 , 独

 立自主自办教会 ,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

 不过 , 境内外某些势力不仅对此进行诋毁 、 攻击 , 而且不断

 进行渗透 、 破坏 , 基督教中国化依旧任重道远③ 。客观地说 , 基督教中国化一日未完成 , 它与中国社会的张力就难以消除 。

 在全球政治博弈加剧的

 情况下 , 中国基督徒信众人数的增长具有特殊涵义 。

 2003 年 , 美国 《 时代周刊 》 原驻北京记者部主任大

 卫 • 艾克曼出版 《 耶稣在北京 》 一书 , 副标题为 “ 基督教正在如何改造中国以及改变全球的势力均衡 ” 。

 他预测 30 年内中国可能有 1/3 人口成为基督徒 , 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国家之一 , 而且会彻底改变亚

 洲 , 如同很久以前基督教化的罗马帝国转化西方一样 。

 美国原驻华大使李杰明 ( James

 Lilley) 认为 , 该

 书 “ 对基督教在中国发生的根源 、 发展远景的展望 , 具有相当的信服力 ” ④ 。

 2006 年 5 月 11 日 , 3 位中

 国基督教 “ 家庭教会 ” 骨干与布什在白宫会晤 , 其中一位向他进言称 :

 “ 里根总统因为埋葬了苏联东欧

 的共产制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

 帮助中国发生这种变化 , 也许是上帝给总统先生的历①

 《 逼急了 , 美国终于有人把这极度冷血的盍思说出来了 》 , https :

 :

 //world,

 huanqiu.

 com/article/3y3ylKMNDWC,

 2020 年 5 月 1 日 。②

 殷之光 :

 《 我们的"作业" , 欧洲为什么抄不了 》 ,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s/JPcyNExeZ7Igas2LMGnC6w,

 2020 年 3 月 9 日 。③

 黄超 :

 《 美国对华宗教渗透新模式及其意识形态演变 》 ,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012 年第 2 期 。④

 刘见林 :

 《 基督教与中国的民主化 — — 评艾克曼一 〈 耶稣在北京 〉 》 , 《 华盛顿观察 》 周刊 ( Washington

 Observer 观 e 矽 )2004 年第 1 期 。

 ・ 37 ・

 《 科学与无神论 》 2020 年第 5 期史使命 。

 ” 因为这 “ 既符合上帝的公义 , 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 ” ① 。

 2014 年 4 月 , 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

 多年的美籍华裔学者杨凤岗在英国 《 每日电讯报 》 发表文章 , 称 15 年内 ( 即 2030 年前 )

 中国将走上世界

 最大的基督教国家之路② 。

 这些说法带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与意识形态偏见 , 但不失为观察基督教影响

 中国政治文化的另类解读 , 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 。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 ,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 深刻影响穆斯林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 。

 明清之际

 内地穆斯林学者曾发起以儒家思想诠释 《 古兰经 》 的运动 , 因各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 , 其后部分从中东

 等地学经归国的信徒创立新派 , 教派之争的火焰最终引发部分穆斯林与清政府 、 汉族群众之间的惨烈

 冲突 , 千百万无辜群众死...

篇二: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日期:2021-02-15作者简介:

 孙 礼(1984—),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伴随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进程,中国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也处于多元化、多样化的快速发展,民众的宗教意识愈来愈强。宗教自身发展及其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议题,更是理顺国际关系、安定国家政治、维护社会秩序重要因素。因此,宗教领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课题已然成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保障。一、宗教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宗教在我国不断发展,以至在当前形成了一股宗教热潮。尤其在国际社会宗教热潮全球涌动的局面下,国内社会“宗教热”变现出信徒人数逐步增加,信仰结构、宗教格局明显多变,宗教交流及活动频繁且规模空前,宗教矛盾与日俱增等时代特点。(一)总数保持稳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公布中国现有宗教信徒近 2 亿。尽管部分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但所占中国人口总数比例始终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信徒人数在一定时期会有所增加,且各教情况不一。宗教信徒数量的增加及信徒格局的变化给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带来一定的治理挑战及不确定性,但宗教总体上与中国社会关系协调平稳,宗教群体早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近年来,宗教发展的现实突破了我们以往对宗教的传统认知。以往认为宗教信徒多集中于农村、妇女、知识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群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信息科技、人员流动等多方面的社会变革,宗教信徒主体正向以中青年男性、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等新社会阶层为重点人群蔓延,并且这一走向有进一步发展增强的趋势。从积极角度来看,宗教新主体的出现对提高宗教信徒整体素质和社会影响、激发宗教活力将产生一定引领作用,甚至可以在其中培养、选拔出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好的复合型宗教教职人员及代表人士。(二)个体认知准确,宗教活动积极首先,信徒群体对宗教概念认知准确,信仰认同度较高,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宗教信徒国家治理视域下宗教领域风险的防范及化解问题研究孙 礼(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辽阳 111000)摘 要:立足现实国情,定量定性总结分析宗教领域的基本概况、发展趋势,剖析当前宗教领域阶段性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提出: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构建“一核领导、多元共治”的中国宗教治理模式;坚定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提升宗教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宗教领域风险;多元共治; “导”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1-060-072021 年 3 月第 1 期(总第 86 期)Mar,2021NO.1(Gel.86)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60 - -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能够准确区分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并且对国家宗教政策、 《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文件均以常态化宣教培训方式加强自我学习认知,这也进一步说明各级统战工作及相关宗教理论学习与宣传比较到位,宗教信徒对宗教与邪教本质认知大多正确。其次,信徒个体信仰选择认同程度较高。与过去宗教信仰超脱的社会印象相比,当前宗教群体更愿意,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世俗活动中,各个宗教都会不定期举行相应的宗教活动。最后,地方宗教氛围与社会环境比较包容开明,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宗教之间关系和谐,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贯彻落实效果良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贯彻,尤其是信教群众对我党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认同度和实践程度较好,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法治化建设理念在地方宗教群体中深入人心。(三)传播方式多元,民间信仰兴起首先,宗教利用新媒体传播、转发宗教信息趋向常态化,并且频率及占比较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宗教传播从以往单纯主要以人与人之间传播,正在向多种渠道和方式转变。尤其是当网络与宗教相结合,便打破以往宗教以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主、活动场所局限于寺院、清真寺、教堂等传统环境,甚至使境内外宗教交流传播更便捷。网络宗教信息传播占比不低,成为宗教信徒获取宗教相关知识、信息及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现实中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渠道进行传播,说明一个规模庞大、方式便捷、信徒使用数量较多的信息化宗教空间已然形成,也使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教士的局面更加不易管控,给我国宗教治理带来相应的难度和挑战。其次,除传统五大宗教外,民间信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东正教、犹太教、摩门教、巴哈伊教等宗教或已部分允许或以非法形式已经开始在国内传播。地方宗教(包括民间信仰)种类已超出传统“五大宗教”范畴,虽然宗教种类数量增长较为缓慢适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宗教格局带来相应的改变。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不仅逐步改变我国宗教原有分布格局,而且会给宗教之间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如何防范宗教之间难以避免的摩擦冲突,将成为宗教前瞻性研究的重点内容。(四)宗教影响明显,程度微超预想首先,宗教影响私人领域。宗教教法教义教规的价值理念会深刻影响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风俗习惯,甚至对普通信教群众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大部分宗教信徒认为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并且经常运用宗教理念开解思绪、处理人际、家庭关系、生产经营,可以说宗教渗透信徒个体各个方面,信徒个体的言行无一不受宗教信仰的左右。拥有共同信仰的信徒,宗教本身也是他们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行为的黏合剂,进一步促进宗教群体选择的相似性。由此启示:积极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以及培养素质优良的宗教界教职人员是促进地方宗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次,宗教影响公共领域。一是定向传播,宗教会有意或无意对特定对象进行传播,从而影响特定群体对宗教的态度,特定对象的范畴从家人到朋友,以及拥有社会联系的群体。二是非定向传播,特指宗教有意或无意对不特定对象进行传递,从而影响非特定人群对宗教的态度。宗教信徒的非定向传播强化了被传递者成为宗教信徒的可能性。这也是造成宗教人数、规模阶段性适度发展的因素之一。二、国家治理视域下宗教领域存在的风险强调“宗教风险”而非“宗教威胁”的原因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宗教领域现已存在的风险事实,还应外延到未发生与未完成以及可能发生的状态,这也是“宗教风险”本身有可以防范、化解的可能;而后者更侧重于既成的事实。以宗教领域现状及特点为依据,将宗教领域风险的特殊性个例与宗教自有的普遍性风险相结合,以微观数据透视宏观全貌,查摆新形势下宗教领域的隐患与风险。(一)发展趋势较难评估,非法宗教活动频发1.宗教信徒实际数量增长迅速,真实情况与程度难以掌握与排查。根据《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最新发布的数据:信教公民近 2 亿 [1] 。但事实上,宗教信徒实际数量难以精确2021 年 3 月第 1 期(总第 86 期)Mar,2021NO.1(Gel.86)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61 - -

 推算,这里既有客观难以确定的因素,也有主观无法统计及未能统计的原因。客观因素之一:经过严格受洗、受戒等程序仪式而入教信徒大致可以统计,但是信教未入教的信徒难以计数。客观因素之二:官方发布的数据是以五大宗教作为统计对象,其他宗教未计入其中,包括部分民间信仰等。中国宗教历经改革开放初期的“爆发式黄金期”增长,与南方宗教农村包围城市分布不同的是,在东北宗教是大多以“城市包围农村”传播 [2] 。非公经济领域、文化精英等群体成为宗教传播蔓延的新阶层,进一步印证了宗教的发展与活跃是社会转型或变革的伴生现象,各个阶层人士都表现出对宗教的浓厚兴趣。传统“五多”宗教格局已经打破,群众的宗教意识随着经济及教育水平的提高非但没有淡化,反而出现复兴迹象 [3] 。宗教作为社会现象不仅会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还可能进一步发展,其真实数据及程度的摸底越来越难。2.非法宗教活动屡见不鲜,并呈现少公开、多隐秘特点,使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判断与预估难度加大。一是宗教传播渠道、方式多元多样多变,传教以职群化、专业化特点助推宗教热。例一,宗教向教育领域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部 21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教育。但是某些学校开设的相关宗教课程、背经比赛等,虽然属于学术研究或游戏比赛,但一定程度上极易影响模糊受众群体的宗教意识与判断。并且,还存在宗教信徒向学生、未成年人等群体公开、私下传教的情形。例二,随意私设宗教聚点。近些年宗教在基层领域蔓延迅猛并十分隐蔽,部分宗教信徒私设聚会点、地下教会等,甚至某些非公经济人士群体更是利用经营便利有意创建被宗教人士称为“工商团契”的交流平台,已然成为宗教圈内公开的秘密,并从东南沿海逐步向内陆蔓延,极易引发企业发展宗教化倾向,极易造成资金流向并经营宗教,极易促使企业家有意无意主持或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宗教商业化行为严重,借教敛财现象普遍。一方面,国家在法制层面相关限制宗教商业化行为的规定多为条例办法,缺少一定的实效,且执行效果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某些地方财政收入与部分宗教产业相关,加上个别宗教教风不正、戒律松弛,乱象丛生。宗教商业化现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省市以及一些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中汉传佛教商业化程度比较严重,甚至与网络相结合的宗教商业活动也有兴起趋势,例如网络贩卖宗教相关商品,利用网络违法举办宗教相关课程等。3.宗教建筑违建案例多发。近些年,由于群众对相关宗教政策法规不了解、不重视,有关基层党组织法治意识不强,部分地方寺庙乱建、宗教造像滥塑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顶风”作案的趋势,形成了部分公开且处于政府宗教工作部门难于管理的非法宗教活动场地。不仅增加规范宗教活动治理难度,也极易引发大搞封建迷信之风,诱发权力寻租的可能。(二)异化他化敌化突显,宗教渗透威胁加剧宗教异化、去中国化、逆中国化、教义教法他化(阿化、沙化)及原教旨主义软实力渗透倾向突显。宗教异化特指作为人创造的宗教反过来束缚人、奴役人,进而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现阶段宗教群体普遍文化素养偏低,部分信徒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信教的本质义理,盲目大于理智,在一定程度上、某些问题上丧失自身理性思考的自主能动性,唯本教教义教法、神职人员之命是从。更有甚者不加甄别便言听计从,直接成为宗教束缚甚至奴役的对象,非常容易引发家庭成员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以及相关社会问题。宗教的他化(阿化、沙化)原教旨主义软实力渗透,特指宗教用语被盗用,尤其宗教教义教法被篡改、扭曲、利用。宗教被他化后便脱离原宗教,变成满足个人私欲、控制他人的工具。某些国外宗教为控制国内宗教群体,造谣我国宗教不正宗,有了一定反动性质,甚至以暴力胁迫手段与国内主流宗教相抗衡。宗教的敌化,特指受国内外极端势力干扰,使宗教受到误解、排拒或蛊惑最终成为反对党领导、颠覆国家政权与社会制度、危害国家安定统一的工具。宗教所面临的去中国化、逆中国化应归类于宗孙 礼:国家治理视域下宗教领域风险的防范及化解问题研究62 - -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教的敌化。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宗教的去、逆中国化问题,尤其是教义教法去中国化倾向,并且境外宗教传播与渗透多以隐匿形式干预、影响在民俗教育等领域,对宗教事务产生一定的冲击,也给宗教工作增添新的风险与挑战。宗教渗透日益严重,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挑战社会安定与政治安全。有钱、友好、传教是境外宗教渗透最为精简的概括。不仅专门制订针对中国宗教渗透的松土工程、金字塔工程、断桥工程和福音西进工程传教计划,还以门徒使命化、教会动态化、宣教职群化的特点形成对中国宗教的多维渗透,且渗透程度日益组织化、精细化、网络化。宗教势力扩张的政治色彩十分浓重,以强化宗教意识来控制信徒行为,甚至显示出凌驾于政权之上的政治权威,拥有比政府更强的民众管制力。当前某些宗教群众的生活已经出现高度自我组织化、宗教化特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境外宗教势力既注重直接宣教渗透,也不放松以医疗、助学、慈善等名义的宗教阵地拓展。(三)宗教风险评估滞后,宗教工作存在不足首先,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宗教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便会引发各种风险,成为冲突矛盾的核心点。因此,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宗教风险评估是做好宗教风险测评及治理的前提。风险评估应包括宗教信徒种类及人数、结构及比例、民族与宗教关系、法治程度、违法活动、宗教极端及恐怖主义、跨国宗教、宗教关系等若干指标,其量化定性更倾向于防范化解宗教风险的“主动”出击。但国内理论学术界对此课题研究明显不充分,使宗教领域风险防范与化解处于被动状态。其次,宗教工作领域也存在不足。第一,思想认知不到位。有的地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偏低,对宗教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认知模糊,在具体工作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没有管等问题,要么在具体工作中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下手,要么就是以处理其他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或行政思维加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的党员干部宗教理论模糊,认为宗教信仰仅仅是普通群众...

篇三: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宗教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宗教从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既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具有“人心疗治”或“予人解脱”的功能,能为无常的世界提供一种安全感。例如,唐朝统治者就认为儒家可以治国、道教可以养生、佛教可以治心。在当今社会,宗教的存在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宗教问题变得愈加复杂而尖锐,新媒体环境下宗教问题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至 2015 年 1月,互联网上涉及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中文网站、网页约为 2740万个[1]。宗教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却对我国传统的宗教格局和宗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与新挑战。

 当前,我国宗教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1. 国际因素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1)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也在持续推进。西方政府、团体或外部宗教势力往往借助全球化趋势,利用所谓宗教自由、人权等问题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政治制度横加指责,企图干涉我国内政[2]。

 (2)宗教的民族性与文化性相互交融,产生了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3]。如何防范国内宗教问题的外渗与外来宗教问题的内渗成为我们面临的政治难题。

 (3)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社会碎片化与网络一体化[4]。网络宗教带来的新问题,时而也造成一些群体事件的发生,致使国家权威衰减与社会权威上升。一些跨国宗教组织不但经常利用多种媒体宣传自身以吸引受众,还常常对别国的宗教和人权状况进行监控,并发动其信众支持受迫害者,向别国政府直接施压。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始终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厉害,这是我国宗教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从国家安全来讲,也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 国内因素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1)基督教、佛教借助传统文化复兴与经济文化开放,其影响不断得到扩大,对我国的宗教格局形成冲击。

 (2)宗教问题与社会问题不断交织在一起,境外势力也借宗教问题不断制造社会问题。

 (3)宗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力在不断提高,信教人数持续增长,且在新媒体环境下人员结构异常复杂。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在于社会急剧转型和改革开放深化所带来的制度断裂、失效和思想多元化冲击;另一方面则在于利益格局调整所带来的城乡差别与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矛盾增多,复杂性加大。同时,宗教工作自身出现的力量薄弱、思想陈旧、制度建设不足、法制不完备等也带来不少挑战与问题[5]。而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为宗教发展扩展了空间,另一方面加剧了宗教的民族性、文化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篇四: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市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市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情况,更好研究和推进全市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度工作要点安排,8 月 5 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的带领下,组织市人大民宗外侨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市民宗局及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全市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现场察看走访和召开座谈会交流汇报,总体上感觉是:治理受重视、工作有手段、成效很显著。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宗教基本状况 (一)宗教基本现状。XX 市是 XX 省 X 个宗教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经依法登记的宗教团体有 X 个,宗教活动场所 X 处,教职人员 X 人,宗教信徒 X 万余人(佛教 X万多、道教 X 万多、伊斯兰教 X 千多、天主教 X 千人左右、基督教 X 万余人)。

 (二)小庙治理前情况。从去年 X 月部署治理工作以来,经梳理全市共有入账登记小庙 X 处,其散、乱问题比较突出,散:表现在点多面广,平均每个乡镇有 X 处之多,监管面宽难度大。乱:表现在无规划,大量土地被违法占用,审批手续不全,随意修建,建筑质量和消防安全隐患多。信众人员构成复杂,传播信息内容杂乱,影响正常的宗教活动,安全隐患大。

 二、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按照“拆除一批、封存一批、改作他用一批和保留一批”和拆封比例不得低于 X%的工作要求,实施“关、停、转、并、拆”等五项举措,截至今年 7 月 23 日,全市台账中的 X 处小庙,已完成拆除 X 处,改作他用 X 处(含移交文物部门管理X 处),规范管理 X 处(包括 X 处拟开放的固定处所、X 处拟登记的民间信仰场所),整合封存 X 处,拆改比达到 X%,还有 X 处拟改作他用的正在治理中。从乡镇进度看有 X 个乡镇推进快,完成了治理目标,另有 XX 等 7 个镇目前未完成治理任务数,但彰明、厚坝、二郎庙、方水等 X 个镇的拆改比已超过 X%。全市治理成效较年初有了显著提升,从位列绵阳倒数第一上升至各县(市、区)第一位(绵阳 6 月通报)。

 (一)党委政府重视,目标任务明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干部带头、

 全民参与”的要求,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治理滥建小庙工作。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2 次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安排小庙治理工作。印发《XX 市关于进一步开展治理滥建小庙的通知》,明确专项治理规范的指导思想,治理范围,部门职责,压实了乡镇的主体责任,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市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下达专项工作经费 80 万元,切实为乡镇小庙治理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今年上半年再次印发了《关于开展滥建小庙治理工作“回头看”的通知》,进一步强力推进治理工作,巩固了前期治理成效。

 (二)抓好宣传引导,营造治理氛围。乡镇在治理中都能够主动抓好宣传,把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做到前头,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如重华镇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开展集中宣传教育,做到让广大信众从心理上理解、行动上支持。永胜镇利用早晚上门拉家常,宣讲党的宗教政策,说清拆改用途,讲清治理意义,对于拆改难度较大的小庙,专门邀请宗教人士协助对信仰群众开展宣教。让宗教教职人员和广大信众了解和配合治理工作,减少群众抵触情绪,做到群众满意和平稳拆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

 (三)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协同有力。小庙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乡镇党委政府都能认真抓落实,基本上都建立以书

 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负责工作统筹推进,坚持分类处置,制定了“一庙一策”治理方案,落实了治理内容,明确了治理责任,严格了治理时限。很多乡镇领导带头包片,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台账管理。如武都镇按照“任务细分,考评量化”的原则,与各村委会负责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举措,市上明确的主体责任得到很好落实。有些镇工作措施力度大,效果好。如永胜镇在财政困难的基础上规定了“提前有奖,延期重罚”,安排专项资金 30 万元用于小庙治理,其中 24 万元用于拆、封、改等治理项目上,6 万元用于工作激励,在提前时限完成的,每座小庙奖励 500 元至 1000 元;延期拆改的,每天在村工作经费中扣罚 1000 元,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市级职能部门能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开展治理滥建小庙的通知》(X委办<XX>X 号)要求,主动履职,抓好牵头协调和宣传引导、提供情况甄别和信息确认、把住审查关、搞好社会稳控,积极配合乡镇开展劝阻、清理、取缔和整治工作,为乡镇开展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健全督导机制,强化治理成效。为有利加强治理工作,市上建立督导考核机制,一是在全市确立市级领导联系督导制度,市级领导分片联系乡镇,开展专项督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了对口督导,强化了责任;二是将小庙治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导内容,落实了考核目标

 任务;三是建立月通报制度,每月通报工作进度,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四是开展专项治理和专项督查。市绩效办会同市委统战部、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组建 4 个专项督查组,通过“看,查、听”等方式,对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治理滥建小庙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专项治理组对非法宗教活动和小庙治理工作开展了拉网式检查,发挥了督导作用,治理成效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也发现还有一些不足:

 (一)思想认识站位不高。部分镇、村干部对小庙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宗教无小事”,但也无大事”,存在不想、不敢、不愿做的“三不”现象,政治敏锐性不强。有些地方对党的宗教政策学习不够,对治理认识不深,《宗教事务条例》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部分治理不合要求。个别乡镇采取“一封了事”办法,应付小庙治理工作,存在“封而不死”, 小庙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有的乡镇采取简单遮挡的方式进行,宗教造像、宗教用品(烛台、神龛、香炉等)未拆除,改得不彻底,个别小庙仍然存在违规开展宗教活动。保留和改作他用的房屋有些存在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

 (三)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从基层实际看,宗教领域执法主体在市级部门,在监管上有点鞭长莫及,而乡镇上又没有专门的执法主体,小庙整治工作多以劝导、引导为主,目前专项治理虽有成效,但今后巩固成效压力大,乡镇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

 (四)专项经费落实不足。按照分类治理原则,实行封存的寺庙工作开展相对容易,成本相对不高,信教群众代表也愿意接受。但改作他用和拆除的,信教群众抵触情绪很大,更不愿意出资施工,加之施工人员大多为外地人员,人工费偏高,上级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不够用,大部分都是由镇、村两级在办公费用中支付,导致经费紧张,治理进程缓慢。

 四、治理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抓宣传。要认真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事务条例》,要把小庙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内容之一,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之举。今后,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宗教政策学习和宣传,通过举办读书会、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利用标语、广播和自媒体大力宣传,不断提升各级干部群众对宗教工作的认知。认真开展好“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不断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法律素质,发挥他们在联系信

 教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健全机制强监管。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滥建、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小庙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市、镇(乡)、村三级宗教网络工作平台,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结合城乡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乡镇执法机制。一是强化部门责任,督促部门认真履职,继续将小庙治理和监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压实市委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实行目标绩效考核。二是继续落实好乡镇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镇(乡)具体监管单位的职责,落实宗教工作专兼职人员,坚持台账登记制度,实行常态化管理。三是强化村委会的日常监管责任,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做好日常巡查,收集反馈情况,把小庙治理和巡查任务列入村务工作,实行定期核查。在全市范围内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不断提升和巩固治理成效。

 (三)依法管理要加强。一是要加大人员和场所管控。随着信众人员结构的变化,开始呈现出知识化、年青化和中高收入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邪教组织也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宣讲邪教教义,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蛊惑人心,宗教活动场所很容易成为邪教和封建迷信滋生的土壤,成为非法集会地点。为此,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要利用现有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

 人员引导、管理和教育培训,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切实加强对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依法有效管理,对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要坚决打击,予以取缔。二是要规范建设行为。由于存在宗教活动场所土地使用和建设行为不规范,用地性质权属不清,有的是违法用地,存在项目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多数建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规范程序,完善手续,要积极主动协助解决好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中的遗留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履行好指导、协调、督办、监管职能,确保建设行为规范有序,合法安全。

 (四)坚持疏堵防反弹。由于农村空心化现象进一步增强,年轻人多数外出,老年人在家缺乏精神寄托。鉴于此,在治理中,要坚持疏堵相结合。一是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资源,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增加基层文化设施,组建文体活动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放映公益电影、跳广场舞和组织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少群众对宗教需求的依赖。二是要引导信众主动到合法开放宗教场所开展宗教活动,避免再出现随意搭建小庙,坚持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已拆除的非法小庙“死灰复燃”。

推荐访问:积极防控宗教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 防控 宗教 风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