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9篇

时间:2022-08-17 00:03:41 来源:网友投稿

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9篇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1 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中央部门和地方使用格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各国有企业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9篇,供大家参考。

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9篇

篇一: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p>

 2019 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中央部门和地方使用格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各国有企业应以财务指标和相关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本年度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客观反映企业运营特点及发展趋势,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一)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户数、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

 企业名称 户数 户数占比(%) 盈利户数 按企业规模分类

 (一)大型

 (二)中型

 (三)小型

 按隶属关系分类

 (一)省级

 (二)市级

 (三)县(区)级

 按组织形式分类

 (一)国有独资企业

 (二)国有控股企业

 (三)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按上市情况分类

 (一)上市企业

 (二)非上市企业

 按行业分类

  (二)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及重要变化说明

 2

 单位:亿元币种:人民币

 2019年 2018年 本期比上年增减(%)

 2017年 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

  营业总收入

  利润总额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实际上缴税收

 (三)企业职工人数及人工成本、薪酬水平情况。

 (四)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和审计情况。

 二、财务状况分析 综合运用分类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分类维度主要为行业、规模、管理级别和组织形式等,关注占比和集中度;比率分析主要围绕“国有企业主要分析指标表”中相关指标,以及具有行业特点的指标;趋势分析重点对比往年数据,重要指标建议分析 3-5 年的发展趋势。

 (一)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重要资产变化及原因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

 2、资产运营质量和资产管理情况分析,包括资产周转情况、无效资产清理、存量资产盘活、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管理等。

 3、债务分析,包括负债结构、融资成本、债务风险等。

 (二)所有者权益情况分析

 (三)国有资产总量、国有资本权益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分析

 (四)收入利润分析

 1、盈利能力及经营增长情况分析。

 3

 2、成本费用管理情况分析。

 3、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面、亏损额及亏损原因分析。

 (五)上交税费情况分析

 三、投资情况分析 (一)重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房地产开发、基建工程等重要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资金来源及使用、风险管理等情况。

 (二)股权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的股权投资方向、规模和风险管理情况。

 (三)基金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国资基金的投资方向、规模和风险管理情况。

 (四)境外投资情况分析 1.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的境外投资情况,包括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收益及变化,境外投资风险和风险防范机制等。

 2.建立重大财务制度的境外子企业户数情况(汇总填写)。

 项目 数量 占境外子企业总户数比例(%)

 已纳入中方控制人预算管理体系的子企业户数

  明确重大财务事项范围及决策程序的子企业户数

  建立资金往来联签制度的子企业户数

  纳入中方控制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子企业户数

  2017 年-2019 年接受过中方控制人或集团母公司的实地监督检查或内部审计的子企业户数

 四、重大事项说明 对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兼并收购、改制上市、重大投融

 4

 资、重大资产处置、股权(产权)转让及资产损失情况等重大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

 五、财务管理工作 对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计划等进行说明和分析。

 六、有关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有关方面的巡视检查、审计等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

 (二)对上述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七、重要工作、困难挑战及改革建议 (一)说明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完成的重要工作,例如服务国家重要战略、参与国企改革试点、做出突出社会贡献等。

 (二)说明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三)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工作建议。

篇二: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省人民政府关于 2020 年度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1 年 9 月 27 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

 朱斌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赣发〔2018〕31 号)和《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要求,受省政府委托,现就 2020 年度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职责,加快制度建设,加大盘活力度,加强基础管理,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在保障政权机关运转,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 2020 年末,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 10067.2

 亿元,负债总额 2188.6 亿元,净资产 7878.6 亿元。行政单位资产总额 3592 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6475.2 亿元。

 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 1746.1 亿元,负债总额661.2 亿元,净资产 1084.9 亿元;省以下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8321.1亿元,负债总额1527.4亿元,净资产6793.7亿元。

 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 21.1 万公里,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5716 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0 处,文物藏品 68.7 万件(套),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公共租赁住房 72.3 万套。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 一) 着力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构建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出台《江西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制度,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报告全过程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重点资产管理。出台《江西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江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全省行政执法机关音像记录设备配备办法》,推动重点资产配置合理和使用高效。三是完善薄弱环节制度。针对公共租赁住房、国有文物文化资产、公路资产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开展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 二) 着力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能。一是配置上源头管控。制定通用办公设备和家具配置标准,实行配置价格和数量双重控制,规范资产配置。制定一体化业务规范,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衔接贯通、紧密结合。建立办公用房统筹调剂制度,推进资产集中管理,降低购置成本。二是使用上统筹盘活。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控增量,清存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招租制度,提高闲置资产招租收益。禁止省级行政单位对外投资,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审批程序。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信息与科技部门的开放共享平台对接,推动更多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三是处置上严防流失。加强资产处置监督管理,对大宗房屋、土地处置以及危房、特种设备、大型设备等报废处置,要求主管部门实地核查或经专业机构鉴定后按程序审批。推行报废资产环保回收制度,对报废的电器电子类资产由专业机构统一回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公开处置制度,资产处置通过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确保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推行“公车改革”车辆集中处置。

 ( 三) 着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印发《江西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省级涉改预算单位经费保障和资产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便捷操作,督促涉改事业单位按规定开展资产清查、划转及账务处理等工作,确保资产及时有序调整到位。二是简化省级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校持有的科技成果对外转让、

 作价出资以及评估管理程序,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平稳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推动经营类事业单位转换体制机制,焕发生机活力。四是加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国有资产管理,做好脱钩改革中资产清查、使用方案审批等工作,保障行业协会商会顺利脱钩。

 ( 四) 着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改革工作。一是制定《省直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办法》,明确省属国有培训疗养机构改革中资产清查、划转移交的要求,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推进省属国有培训疗养机构顺利脱钩移交、转企改制和战略重组,促进全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二是印发实施方案,推进省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工作。通过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五) 着力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一是严格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建立国有资产年报和月报工作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切实抓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二是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升级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对接政府会计制度,将资产管理系统由财政内网迁至政务云平台,方便各行政事业单位访问。三是加快开展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与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核算衔接工作,促进公共基础设施资产

 登记入账。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成效 ( 一) 推动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实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保障了省级四套班子领导调研、全省性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重大应急事件处置以及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需求。

 ( 二)。

 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台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政策。2020 年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共减免房屋租金4.2 亿元,惠及 26490 个市场主体,缓解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提升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三)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资产持续增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化和均等化。2020 年,全省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 8平方米、11.5 平方米、18.8 平方米、15.7 平方米、28.4 平方米。全省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每万人 120.1 平方米,人均图书藏量 0.6 册,流通人次 1396.4 万人次。全省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每万人 267.4 平方米,开展文化活动 4.7 万次,服务群众 1402.7 万人次。全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23万张,全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口床位数 5.1 张,病床使用率 70.2%。

 ( 四) 公共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全省高速公路打通了 28 个出省大通道,是全国第三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建成了各类水利工程 160 余万座(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工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保护体系。公租房分配率达98.5%,使用效率在全国保持前 6 名,大大改善了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文物资产管理不断优化,文物利用与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日益紧密。

 下一步工作安排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部署,建机制、严管理、强监督,不断推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保障单位高效履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一)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健全我省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形成管理合力。发挥财政、机关事务管理、审计监督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有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各司

 其职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绩效考评。以资产报告和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单位自评和财政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提高资产绩效。

 ( 二) 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节约和高效使用。一是研究建立新增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挂钩机制。加强新增资产配置审核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行政事业性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配置与部门预算相结合。二是加大资产调剂使用力度。推动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资产及临时配置资产在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调剂使用,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加快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应开放尽开放”,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 三) 进一步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一是明确责任,强化配合,一体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分类研究国有文物资源资产、公路资产等专项资产管理办法,加快构建符合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特点的管理制度。三是按照“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出台规范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办法,提升资产入账率。

 ( 四) 进一步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推进资产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对接,优化系统操作流程,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为规范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二是强化资产内控制度建设。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内部组织分工,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审批程序。三是持续提升资产数据真实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做好在建工程竣工决算、历史资产入账、计提折旧等工作,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四是提高资产报告质量。进一步摸清家底,更加全面反映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为相关改革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篇三: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1 页 共 40 页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三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 20xx 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及自然资源总量

 截至 20xx 年底,纳入我市国有资产报告统计范围的单位(企业)共计 312 户,国有资产总额 2,499,370.54 万元,负债总额 923,795.48 万元,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1,575,575.05 万元。土地总面积68.25 万亩(4.55 万公顷),其中:农用地 34.65 万亩(2.31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50.77%; 建设用地 20.10 万亩(1.34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29.45%;非利用地 13.5 万亩(0.9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78%。汉水流经我市的流程为137.7 公里,境内 5 公里以上河流 135 条,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 11.569 亿立方 米,大小湖泊 45 个,常水位水面面积 37.38 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 1 平方公里以上湖泊 12 个,水面面积 1 平方公里以下湖泊 33 个,无面积在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林地面积 798.10 公顷,森林覆盖率 95%;发现

 第 2 页 共 40 页

 矿种 3 个,其中:已查明页岩矿资源储量 44.10 万方;灰岩矿资源储量7760.16 千吨。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总体资产负债

 1. 国有资产总量。截至 20xx 年底,我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国有企业 3 户,企业国有资产总额 1,571,300.00 万元,负债总额 637,200.00 万元, 所有者权益总额 934,100.00 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 40.55%;实收资本249,800.00 万元,全部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 934,100.00 万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08,049.33 万元,实现利润总额 20,281.17 万元, 实际上缴税费 568.55 万元。

  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xx 年度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企业共 13 户,预算收入数为

 1407 万元,纳入 20xx 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项目共 3 项,预算支出数为 1407 万元,年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第 3 页 共 40 页

 (二)国有资本投向、布局与风险控制情况

 1. 国有资本投向情况。20xx 年国有企业完成单个投资项目投资 1000

 万以上的项目 5 个,总投资额 10,174.66 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 11

 个,投资额 9,900.00 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 5 个,投资额 22,704.00 万元。

  2. 国有资本布局情况。截至 20xx 年底,我市录入湖北省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家出资企业 3 户,实收资本 249,800.00 万元,同比增加 11,000.00 万元,可比增长 4.61%,全部为国有资本。

  3. 风险控制情况。一是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公司“三重一大”相关决策的前置条件 ,从源头上、制度上做好风险控制;二是稳健开展各类业务,严格落实投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建立重点对外投融资项目集中会评审制度,三是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实行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20xx 年我市国家出资企业未发生危及国有资本安全事件,实现了全年经营零风险。

  (三)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第 4 页 共 40 页

 坚持“规范有序、体现激励、平衡适当、平稳过渡”的原则,按照“人员脱钩、机构改制转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确定经营层,完善公司治理”的“四步走”改革方针,全面完成了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天力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市兴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市兴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 4 家市属出资投融资企业改革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天门市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全市国有资产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的发展规划和实际,将全市各工业园区投资公司进行改制重组,组建了天门市园区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全市水利系统资产资源组建了天门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原住建委所属天门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脱钩改制。通过市城投公司收购湖北大象汽车公司并实行增资扩股成功引进徐工集团落地天门,促进了我市新能源汽车工业、环卫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四)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1.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和全市国企改革总体要求,健全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 建立分工协作、有序制衡的企业决策、监管、执行体系。

 第 5 页 共 40 页

 2. 加强国有企业监管。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依法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坚持以管资本为主, 逐步改进国有资产监管的方式和手段。

  3. 严格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按照合理、分类、定量的原则,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国资监管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年初确定企业经营目标报市政府审批后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年终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考核,评定等次,作为薪酬兑现依据。

  4. 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推进国企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完善企业党支部建设,指导督促各企业将党建工作纳入了企业章程,明确了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真正实现党管国企的格局。

  (五)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情况

 1 . 国有资产处置情况。20xx 年度,通过进场交易以挂牌出让方式共处置土地资产 4 宗,面积 435.07 亩,成交金额 30,366.38 万元,进场率 100%; 实物资产处置成交金额 4,930.13 万元。

 第 6 页 共 40 页

 2 . 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情况。20xx 年度向市级财政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591.60 万元,占年初预算任务的 100%,其中:上缴利润收入 581.60 万元、分红收入 10 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591.60 万元,其中:资本性支出 591.60 万元。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门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和各类融资平台转型需稳步推进;二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有待提高;三是国资监管机构力量配备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

  有关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部国企的分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三是加强国资监管机构干部队伍建设和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实现以“管资产” 向“管资本”转变。

  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总体资产负债

 第 7 页 共 40 页

 截止 20xx 年底,我市金融企业户数 1 户,无下属子企业;资产总额52,485.63 万元,负债总额 18,719.18 万元,所有者权益 33,766.44 万元, 实收资本 28,900.00 万元,其中,国有资本 22,185.00 万元,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 25,919.12 万元;实现营业收入 1,205.67 万元,实现净利润 522.13 万元,上缴税金 138.75 万元。

 我市金融类企业 1 户,即天门市兴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我市唯一政策性担保机构。该企业成立于 2022 年,已经连续合规经营 14 年,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业务,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经营业绩突出,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国资办〈天门市投融资企业改革方案〉的通知》天政发[20xx]11 号文件要求,公司已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支付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管理结构,纳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监管。

 第 8 页 共 40 页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情况

 该国有金融企业近五年暂未向出资人分红。20xx 年我市建立并试运行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xx 年正式开始执行。20xx 年按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企业上缴国有资本股权分红收益 220 万元,收到国有资本预算支出 220 万元,用于企业资本性投入;20xx 年企业上缴国有资本股权分红收益 68 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业通过信贷紧缩政策减少信贷投放,审贷批贷更加严格审慎,直接缩减续贷企业的申贷额;二是银行业有选择性地退出其内部认为有风险的行业和企业,如粮棉油行业和经营困难的企业;三是有意识地控制与担保公司合作,或增加担保贷款限制条件,控制担保额度等提高准入门槛;四是利用放贷职能将企业原有抵押贷款强行转为担保贷款,转嫁风险等。

  建议:一是对于出现问题的担保贷款,银行也应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特别是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银行也应承担一定比例

 第 9 页 共 40 页

 的风险责任,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合作双赢。二是提高担保放大比例,充分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作用,争取地方商业银行上级行提高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三是协调银行业降低与担保行业合作门槛,放宽部分入围指标,在担保行业入围年审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有资产总量

 截止 20xx 年底,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 875,584.91 万元,负债总额 267,876.30 万元,净资产总额 607,708.61 万元,占有使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共计 308 户。

  (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一是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二是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制度,促进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 10 页 共 40 页

 (三)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和资产收益管理

 1. 国有资产配置管理。20xx 年度共审批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办公家具、车辆等资产共计 44,382 台/套,涉及预算资金 29,493 万元。

  2.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20xx 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大型设备及其他国有资产进行了公开处置,缴入国库资金 656 万元。

  3.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20xx 年国有资产收益完成全年任务数 5,313.00 万元。其中: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1,465.00 万元,资产处置收入 635.00 万元,其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 3,213.00 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单位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资产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资产权属不清,产权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债权债务数额大时间长;六是会计核算不规范。

 第 11 页 共 40 页

 有关建议:一是完善单位基础信息,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三是强化日常管理,确保账实相符;四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债权债务管理。

  五、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结合“多规合一”试点,高标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社区、新农村点集中;新增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能占存量地不占耕地,能占劣质地不占优质地,不断优化用地结构,为经济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二)改造生态环境质量

 1.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二是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自建模式和以奖代补土地整治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2.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活动,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

 第 12 页 共 40 页

 与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 优化土地政策供给,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完成治污截污工程,打好攻坚战。一是启动了以城区“四湖六河” 水系连通为主的生态修复项目。二是实施以天门河、九条河截污清淤为主的黑臭水体“清零”计划。三是启动以 23 个乡镇污水厂建设为主的“净水”工程。

  5. 修订调度方案,打好碧水长流保卫战。编制和修订编制了《天门市水资源水生态补水调度方案》、水情调度方案。

  6. 加强与周边县市沟通,打好生态长效持久战。

 (三)推进生态文明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

 1.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天门市建立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关于明确河长制工作任务和职责的通知》,出台了《天门市湖泊保护管理实施细则》

 第 13 页 共 40 页

 等 9 个工作制度,编发反映工作动态的简报 11 期。

 2. 从林权制度改革、大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四)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一是实施河湖长制,做到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四个到位”;

  二是实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发挥价格杠杆、平台、和工程“三个作用”;

  三是实施长江经济大保护战略,达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取水口达标建设、保障措施“三个规范”。

  2.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 14 页 共 40 页

 一是科学制定森林资源资产保护利用规划;

 二是逐步健立生态环境责任考核评价、责任追究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二是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缺位,三是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水生态试点项目资金缺口大。

 第 15 页 共 40 页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规范运作,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国资监管体系建设、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监事会试点、经营业绩考核等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截止 20xx...

篇四: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件 9-2:

 2021 年度财务情况说明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内容提要 (中央部门和地方使用格式)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中央部门、各地方应依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令第 287 号)等有关规定,以财务指标和相关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本年度所属企业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客观反映本部门、本地区企业运营特点及发展趋势。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一)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户数、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

 (二)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及重要变化说明。

 (三)企业职工人数及人工成本、薪酬水平情况。

 (四)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和审计情况。

 二、财务状况分析 综合运用分类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分类维度主要为行业、规模、管理级别和组织形式等,关注占比和集中度;比率分析主要围绕“国有企业主要分析指标表”中相关指标,以及具有行业特点的指标;趋势分析重点对比往年数据,重要指标建议分析 3-5 年的发展趋势。

 (一)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重要资产变化及原因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

 2、资产运营质量和资产管理情况分析,包括资产周转情况、无效资产清理、存量资产盘活、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管理等。

 3、债务分析,包括负债结构、融资成本、债务风险等。

  (二)所有者权益情况分析。

 (三)国有资产总量、国有资本权益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分析。

 (四)收入利润分析。

 1、盈利能力及经营增长情况分析。

 2、成本费用管理情况分析。

 3、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面、亏损额及亏损原因分析。

 (五)上交税费情况分析。

 三、投资情况分析 (一)重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房地产开发、基建工程等重要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资金来源及使用、风险管理等情况。

 (二)股权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的股权投资方向、规模和风险管理情况。

 (三)基金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国资基金的投资方向、规模和风险管理情况。

 (四)境外投资情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的境外投资情况,包括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收益及变化,境外投资风险和风险防范机制等。

 四、重大事项说明 对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兼并收购、改制上市、重大投融资、重大资产处置、股权(产权)转让及资产损失情况等重大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

 五、财务管理工作 对本部门(地区)所属重要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计划等进行说明和分析。

 六、有关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有关方面的巡视、检查、审计等监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二)对上述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七、重要工作、困难挑战及改革建议 (一)说明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完成的重要工作,例如服务国家重要战略、参与国企改革试点、做出突出社会贡献等。

 (二)说明本部门(地区)所属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三)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工作建议。

 八、财务会计决算工作建议 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工作的有关建议,包括报表内容、软件系统、报送审核流程、培训指导及其他方面。

篇五: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国有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摸清自然资源家底、促进集约节约利用、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资源分类和底数情况。全市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统计结果,截至 XX 年底全市国有

 土地 X 公顷(X 亩);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X 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X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 X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X 亿立方米);全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地热、矿泉水、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煤炭资源累计查明储量 X 亿吨,已出让 X 亿吨,未出让 X 亿吨,保有储量 X 亿吨;截至 XX年底全市森林总面积 X 公顷(X 亩),其中国有森林总面积X 公顷(XX 亩),森林覆盖率 X%;全市共有 4 个湿地公园,总面积 X 公顷(X 亩),具体为:XX 湿地公园。

 (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XX 年全市共供应各类建设用地 X 宗、面积 X 公顷,成交金额 X 亿元;截至目前,XX年全市共供应各类建设用地 X 宗、面积 X 亩,成交金额 X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供应 X 宗、X 亩,成交价款 X 亿元;XX 年出让探矿权 1 宗、出让收益 X 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现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 X 亩,交易金额 X 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市的单位 GDP 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目标下降率为 X%,实际下降率达到 X%,位居全省第三位,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XX-XX 年最近三个考核年度,下降率均位居全省第一。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X-XX 年,我市水资源费共征收 X 万元。强化取水许可监管,积极开展全市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针对取水计量设施不完善、无证取水等问题,建立了取水口整改台账。全面加快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推

 广工作,取水许可纸质证 100%转化为电子证照,实行取水许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三)资源生态保护情况。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认真贯彻落实《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截至 XX 年底,全市废弃矿山 X 座,面积 X 公顷,已完成治理 X 座,治理修复面积X 公顷。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全面启动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廊道两侧 X 公里范围内增绿扩量造林,积极推进林拥城建设,努力打造城市生态屏障保护修复的 XX 样板。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XX 年以来已建成城市公园 X 个、街道游园 X 个,新增绿地 X 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 X 公里。实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强化对 X 棵市级保护的二级古树的复壮、抢救、保护和修复。有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期间,我市水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XX-XX 年连续三年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或水污染防治考核方面位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纳入国家考核的 X 个国考断面(XX 义门大桥)均达到考核要求。XX 年全面消除劣 V类水体,近三年共获得省级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 X 万元,全市 36 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四)法治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按照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总体要求,落实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自然资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认真推进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等重要事项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根据上级部署完成了国土“三调”工作,全面查清了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依法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用途管制、资源确权等工作,探索落实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计划利用 4 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XX 年底前全市计划完成 20条河流的确权登记(市本级 X4 条、XX2 条)。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要求,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鼓励工业企业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制定了《XX 市 XX 年卫片执法工作方案》,印发了《XX 市 XX 年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价值量化标准不够清晰。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本摸清了各类型自然资源的实物量底数,但针对各类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问题,由于还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计算方法、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等,导致资产价值量还

 没有完全摸清。同时还存在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交叉重叠、口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在现有资料条件下无法真正准确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底数。

 (二)资源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上下联动、部门互动,但由于分类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导致政府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代表和作为公共利益管理者的职能边界不清、执法边界不清,管理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涉及调查监测、登记发证、用途管制、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还存在规划不协调、审批周期长、管控作用弱等问题。

 (三)自然资源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有的政策衔接不够、相互冲突;有的政策在强调严管严保的同时,统一性和差别化的关系把握不到位,如土地审批法律法规不完善、时间长,导致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在急于开工建设的情况下程序性违法;耕地的保护利用政策与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地方和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的动力不强等。

 (四)资源有效利用不够优化。节约优先理念树的还不够牢,节约意识还没有变成日常行为自觉。集约利用要求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各用地单位还普遍存在粗放利用情况,

 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较低。循环发展理念还没有树立,各用地单位还没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五)资源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法治宣传还不够广泛,宣传形式还较为单一,内容还不够不丰富,全社会关心、支持和配合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违法用地、违法取水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有关意见建议 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统筹保护与利用,维持良好生态环境,是保障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和普惠产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意识,树立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统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增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动力,切实履行保护和利用的法定义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摸清家底,强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础工作。按照国家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台账,完善动态更新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制度,及时跟踪掌握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制度和价值量核算方法体系,努力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水平。

 (三)规划引领,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格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多规合一”,加大全域统筹力度,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保护格局。积极推进《XX 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XX-2035 年)》编制工作,有力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落地见效。严格落实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和产业准入政策,研究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处置细则,加大低效用地处置力度。深入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工作和自然资源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监管,继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四)严格执法,提高监管执法效果。结合 XX“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快制定和修改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排污许可、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对市场主体的有效约束,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根据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重要指标,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要积极开展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强专业人才,提升执法队伍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篇六: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层级控制在 3 — 4 级以内,法人单位减少10% 左右。四是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提升监管能力。落实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职权法定,规范履职内容和监管流程。继续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入研究取消、下放监管事项的范围和承接主体,明确承接方式。突出监管重点,完善规划投资监管,强化出资人激励约束,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外派监事会监督,明确外派监事会作为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制定监督事项清单,完善履职记录,确保监督规范有序、步调统一。强化成果运用,推进分类整改,落实责任追究。推动实现重点全资子企业监事会全覆盖。持续改进监管方式和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着力把国资监管机构打造成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高效的模范机关。五是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努力开创福建国企党建工作新局面。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到 “两个坚决维护”,切实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忠于党、听党指挥。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落到实处。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具体检查考评办法,构建“压实责任—量化考核—反馈整改”的党建工作闭环,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硬约束。建好一支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健全完善蹲点调研和联系企业制度,发现使用一批对党忠诚、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党员干部。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持续深化 “133 ”党建工作新模式,深入落实国企党建 “五个有”要求,加大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和基本制度建设力度。一以贯之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化 “1+X ”专项督查,在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上报告,请审议。关于国有企业经营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 年 12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 《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 (中发 〔2017 〕 33 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党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基础性制度性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党中央落实宪法规定、有效实施宪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更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更好发挥国有资产效益、造福人民,对于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安排听取企业类国有资产 (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为做好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国有企6 3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业经营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 8 月初,常委会财经工委发函省国资委、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提供相关基础资料;8 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带队赴汽车集团、石化集团、外贸集团等 8 家省属国有企业开展工作调研,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财经委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参加了调研。

 9 月 10 日,财经委、财经工委组织听取了省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经营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省国资委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不断转变监管思路,加大简政放权,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有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明显,各项经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国有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国有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2017 年,全省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总资产 413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 ,较 2012 年增长了 144% 。省属国有企业 17 家,资产总额 15172 亿元,比上年增长16% ,较 2012 增长了 134.5% ,其中所有者权益31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 。资产总额排名从2012 年全国第 12 位上升到第 9 位,资产、经营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高于中央企业和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水平。省属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形成主业不超过 3 个,辅业不超过 2 个的发展模式,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发挥主导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各设区市监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25848.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42% ,实现利润 332.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73% 。其中,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均超 10 亿元。此外, 2017年省级非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还有 277 户,总资产 329.91 亿元,实现利润 6.11 亿元。(详见表一)表一:

 2017 年非金融类国有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   指标范围   资产 增幅所有者权益增幅营业收入增幅 利润 增幅全省41350 16% 13493 16% 12550 37% 584 39%省属15172 16% 3107 10% 3004 25% 245 89%各设区市监管25848.28 15.42% 10259.71 17.36% 9451 41.91% 332.89 16.73%省级非监管类329.91 27.72% 126.87 14.40% 95.08 -0.61% 6.11 26.50%  (二)国资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国资委加快职责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突出以管资本为主,监管重点从管资产转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出台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精简监管事项,取消所出资企业年金方案审批等 9 项职权,将延伸到所出资企业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归位于所出资企业,下放对应 10 项职权,赋予企业更多经营决7 3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策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企业日常监管,出台其他规范性文件 16 件,完善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全年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 6.32 亿元。发挥审计部门监督作用,通过审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关企业在 2016 年回收逾期资金 17.2 亿元的基础上, 2017 年又回收逾期资金 1 亿多元。(三)国企支撑作用不断凸显。省属国有企业主动担当,积极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大力推进全省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引领表率作用。

 2017 年电子信息集团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正式运营,有效对接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推进我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交通集团积极布局港口经济,生产经营性泊位达 60 个,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 1.05 亿吨,比上年增长 2% ,集装箱吞吐量 268 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2.2% 。高速集团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 201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228 公里,我省成为全国第 4 个实现 “县县通”的省份。投资集团建成投产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首创。(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省属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完善法务、经营、财务等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构建良好风险控制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交通集团将所有涉及到融资性贸易、过单贸易以及名为贸易实质为委托贷款的 “禁止行为”都作为高压线,有效防控商贸类业务经营风险。石化集团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建设项目领域内部审计、项目跟踪审计、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任中审计等措施,实现审计全覆盖,同时,省属国有企业积极践行 “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集团、汽车集团等企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国际市场布局,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目前省属境外企业 126 家,资产总额 267.9 亿元。(五)党建基础作用不断提升。

 2017 年省属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效结合,努力构建国有企业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调动全员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省属企业全面实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肩挑”,并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推广国有企业 “133 ”党建工作新模式,推进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建设,推动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通过党建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2017 年,全系统党员攻克关键技术 571项,提出合理化建议 1.32 万条。二、存在的问题2017 年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较多、负债水平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情况如下:(一)国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省国有企业整体规模还不够大,行业龙头企业偏少, 17家省属企业中,营收超过 500 亿元的仅冶金控股和能源集团,市场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力度还不够,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医疗卫生、养老等政府短板领域带动作用发挥不足。部分企业受行业周期性影响,还处于亏损状态,扭亏为盈压力较大。(详见表二)8 3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表二:省属国有企业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    指标企业    资产总额 营业总收入 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 ( % )资产负债率 ( % )高速公路3374.34 144.62 14.63 1.36 71.68投资集团1192.47 53.95 23.29 4.3 58.86冶金控股665.31 718.04 91.01 24.43 52.89能源集团910.4 586.67 24.36 7.14 63.76交通集团319.2 114.49 6.32 3.53 63.29汽车集团345.95 292.67 9.65 1.76 78.52电子集团307.09 221.68 4.08 1.8 69.14船舶集团239.8 44.78 -5.68 -9.33 77.65建工集团285.03 139.61 4.37 2.9 69.66旅游集团61.04 31.4 0.6 1.24 47.03机电控股37.94 16.77 0.49 1.6 33.34石化集团189.11 307.32 15.43 37.39 73.25外贸集团70.02 73.03 0.3 0.45 43.4轻纺控股75.33 35.95 2.43 4.97 40.53招标集团26.28 5.1 1.39 15.18 69.89水投集团105.08 22.08 0.22 0.27 48.13国资公司62.03 109.12 3.49 11.35 59.46国投公司23.08 1.00 -1.05 -1.00 180.23厦门国际银行7014.02 264.37 55.73 -1.00 94.96合计15171.95 3003.67 245.22 5.5179.55 (含厦门国际银行)66.3 (不含厦门国际银行)9 3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二)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较多。调研发现,一些企业负担依然很重, “僵尸”企业、 “壳公司”较多,清理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涉税清税、事业医保挂靠、债权债务清理等工商注销前置条款,清理难度大。企业集团内部员工存在不同的医社保,退休待遇不同,员工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较多,进一步加大企业负担。例如交通集团离退休人员达 9096 人,2017 年承担各类费用超 5000 万元。(三)国企资本结构不够稳健。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 2017 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6.3% ,超过 65% 的警戒线, 17 家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线的有 7 家,占比达41.17% 。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不高,我省非金融类国有控股 A 股上市公司 27 家,其中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11 家,数量并不多,市值也普遍偏小。同时,部分集团权属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管理层级偏多,难以有效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详见表三)表三:

 2017 年省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情况表(单位:个)   层级企业   一级企业数二级企业数三级企业数四级企业数五级企业数六级企业数七级企业数合计高速公路1 63 41 1 - - - 106投资集团1 29 65 23 2 - - 120冶金控股l 8 40 49 27 6 2 133能源集团1 28 87 53 3 - - 172交通集团1 16 137 67 6 - - 227汽车集团1 14 13 15 6 - - 49电子集团1 30 63 28 15 3 2 142船舶集团1 14 20 7 - - - 42建工集团1 30 80 13 1 - - 125旅游集团1 7 40 36 11 5 - 100机电控股1 16 17 5 - - - 39石化集团1 11 15 - - - - 27外贸集团1 25 18 4 - - - 480 4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层级企业   一级企业数二级企业数三级企业数四级企业数五级企业数六级企业数七级企业数合计轻纺控股1 15 39 7 - - - 62招标集团1 13 11 4 1 - - 30水投集团1 33 19 1 - - - 54国资公司1 31 37 7 - - - 76国投公司1 30 8 21 - - - 60厦门国际银行1 - - - - - - 1合计19 413 750 341 72 14 4 1613  (四)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比较单一,亏损企业 “扭亏”等行为未纳入考核范畴,考核体系未能体现不同市场属性企业特性。国有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选聘程序、任职条件、考核与退出机制等相关制度尚未出台明确,影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不够清晰,不能有效吸引人才,部分企业反映工资水平低于同行业标准,留不住人才,影响队伍稳定性。三、意见建议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也是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完成赶超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大和政府今后面临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意见》精神,积极面对当前经济运行新问题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发展信心,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推进 “党建入章”,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实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要求,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分类施策,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建立适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新型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加强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深入落实十九报告提出的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推动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进一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加快出台各项深化国企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通过人才、资金、项目等支持国有企业发展。有效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保、医疗卫生、养老等政府短板领域,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加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预算支出安排要有力体现政府国企产业布局导向,重点支持企业产业创新、技术研发以及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引导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研究制1 4 1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 · 5。

 。. .。

 。

 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容错机制和正向激励的具体办法,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三)深化改革,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国资委要加快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切实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健全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考核,不断...

篇七: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1 -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20**年,是我市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第一年,一年来,我局聚焦中央、省、市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管理情况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将推进落实向市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创制性改革,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探索创新,狠抓落实。截止目前,全年既定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年报告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工作目标:XXX。

 完成情况:XXX。

 二、推进落实报告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中央、省和市关于向人大报告国有管理情况的文件精神,将推进落实向市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列为我局的重点工作,充分认识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立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不断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

 - 2 -

  二是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工作制度。积极与市政府、市人大相关领导请示、汇报,搭建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横向协作”的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工作制度,根据《中共 X 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组织起草了《X 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规则》,对工作机构、报告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为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精心组织安排,确保首战首胜。为完成好 20**年报告工作,我局代市政府起草下达了《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 20**年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通知》,提请市政府召开了 20**年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部署会议,对 20**年各类专项和综合报告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报送时间和工作要求进行了专门部署,主动对接市国资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牵头部门,研究、商讨报告事宜,研究解决报告难点问题,把握报告重点,统一报告口径,确保首次报告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是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在推进报告过程中,我局积极落实牵头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和市县联动。按照市委“全市所有县、区要在 20**年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实现全覆盖”的要求,市级层面,从组织推

 - 3 -

  动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编制综合报告和 4 个专项报告、做好日常性报告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报告工作的重点任务,围绕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牵头部门、和其他责任部门,厘清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工,初步搭建起“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县级层面,将“建立本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积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列入各县财政局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压实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在我市有序开展,顺利推进。

 五是加强数据分析,提高报告质量。完善统计口径,夯实报告数据。切实加强报告有关数据审核分析,主动对接市国资委、自然资源局就报告内容、报告口径、数据质量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研究,从国有资产总体情况,管理和改革情况、取得的工作成效、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等方面,全面客观反映我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局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通过近一年来

 - 4 -

  的探索实践,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首次向全市人民报了一个国有资产的“明白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切实摸清全市各类国有资产“家底”,有利于不断提升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各类国有资产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在报告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今年是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的第一年,没有统一的报告格式和编报指南,导致各牵头报送的国有资产报告五花八门,口径不统一,范围不一致,部分国有资产报告重点不突出,范围不完整,质量不高。

 二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较多,职责体系亟待需要梳理清晰。根据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口径,相关国有资产的职责分散在财政、国资委、商务、交通、住建、原国土、农业、原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和边界不清现象,机构改革新组建了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自然资源的报告范围、重点及家底情况还需进一步摸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尚未纳入报告范围;国有金融资产监管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理顺,金融企业情况还需进一步摸底等。

 - 5 -

  三是国有资产核算和报告制度还有待完善。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还不完善,部分资源的计量计价、统计口径、分类标准等缺乏依据,真实反映资源存量存在困难;企业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以现行财政部相关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为基础,存在当地政府与上下级政府互相拥有国有资产,不能完整反映一级政府的国有资产,需要调整相关核算报告机制;国有资产综合报告的合并口径,向人大汇报提供信息的指标等形式内容还需进一步明确,以有利于四块国有资产的整合汇总。

 四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配套制度不齐备。根据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提出的全口径、全覆盖要求,将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纳入报告口径。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不适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更高级次的法律依据;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依据分散在原国土、林业、水利等相关工作领域法规之中,没有系统的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法律法规;行政事业性资产中的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管理的法律依据还亟待补充到相关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之中。

 - 6 -

  五是行政事业性资产报表体系还需进一步修订完善。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与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开记账,目前,公共基础设施类资产大量还游离在账务之外,两大类资产在资产系统还不能明确区分。原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生成的指标过多过细,不适合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供等。

 六是各级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工作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仅靠财政部门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政府领导亲自抓、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把任务分解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加强沟通协作,落实责任,确保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落实见效。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切实承担起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主体责任;财政、国资委、自然资源局等国有资产报告的牵头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政府及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沟通协调,建立横向协

 - 7 -

  作与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沟通、研究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国有资产报告真实准确、质量过硬。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国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统计制度。应尽快统一各类国有资产的核算口径,建立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推动各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准确完整反映政府各类资产家底。同时,建立统一规范的各类国有资产统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报告数据完整、真实、可核查。

 三是要加快搭建国有资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总体业务需求,加快建设可供财政部门、国资监管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人大监督部门使用的具有数据收集、汇总、分析、查询、预警功能的国有资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大数据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四是要统一国有资产报告口径和方法。研究制定国有资产年度综合报告和各专项报告模板,统一口径,统一编报方法,明确报告范围、分类、标准。规范国有资产日常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管理,推动我市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是要强化人大审议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按照“谁监管、谁落实”原则,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 8 -

  整改机制,细化分解人大审议意见,形成整改清单,强化监督问责,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的监管绩效,使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

 - 9 -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根据《**省委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形成《**省人民政府关于 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亿元,负债总额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其中:省级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的**%,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为**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的***%。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全省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亿元,负债总额***亿元,资产负债率为**%,国有资产净额***亿元。其中:省本级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 6,155.5 亿元,占全省国有金融企业的 52%。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6,087.8 亿元,负债总额1,173.2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19.27%。其中: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 1,971.7 亿元,占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 32.39%。

 - 10 -

  全省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总额为 788.1 亿元,负债总额为440.3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55.86%。其中:省级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资产总额为 333.4 亿元,占全省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 42.30%。

 全省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 8,694.2 亿元,其中:政府储备物资 49.9 亿元,公共基础设施 4,436.8 亿元,受托代理资产 3,391.4 亿元,文物文化资产 76 亿元,保障性住房 255.8 亿元,其他资产 484.3 亿元。

 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共计 53,875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87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491 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0,445 处。全省可移动文物共计 1,799,227 件,其中:一级文物 3,914 件,二级文物 8,778 件,三级文物 59,316 件,一般文物 1,727,219 件。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全省国有土地面积 207.85 万公顷。发现矿产资源 120 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 62 种,主要矿种保有查明储量分别为:煤炭 2,708.6 亿吨、铁矿 38.9 亿吨、铝土矿 15.1 亿吨,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 2,172.8 亿立方米。国有森林面积 129 万公顷,国有森林蓄积 8,411.6 万立方米。天然草地总面积 455.2 万公顷。各类湿地总面积 15.2 万公顷。全省地表水 81.3 亿立方米,

 - 11 -

  地下水 100.3 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 59.6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2 亿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及改革成效 (一)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顶层设计,国企国资改革向纵深推进。制定《20**年**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行动方案》,确定改革施工图,进一步突出转型导向,坚持提升改革执行力。建立了改革清单和任务台账,构建了清晰的改革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统筹全省国企改革大局,提出打好“三供一业”移交、“处僵治困”、防范风险“三大攻坚战”目标任务。

 推进重组混改,释放改革转型动力。集团层面混改破冰,汾酒集团整体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建投集团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子分公司层面混改加速,新增 2 户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企业;推动“腾笼换鸟”落地;向社会资本发布 108 个涉及 340 亿元股权转让项目。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卸下改革转型包袱。扎实推动“瘦身健体”,省属国企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到 4 级以内,处置“僵尸企业”43 家,厂办大集体改革有序推进。加速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召开全省剥离企业办社会推进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领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市县责任,解决推动难问题;

 - 12 -

  在中央财政补助和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各国企积极筹措,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运转高效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集团层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制定《关于省属企业外部董事选派的实施方案》,推行企业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指导企业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公开招聘制度。创新国资监管方式,优化“一企一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探索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在省级层面成...

篇八: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主任会议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XX 于 10 月下旬带领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看管理台账和资产负债表等方式,先后深入市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林业局、统计局等部门和 XX 县调研,实地查看了我市煤矿、林场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坚持把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

 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加快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1.土地资源:全市总土地面积 X 万平方公里。根据 XX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耕地 X 万亩、园地 X 万亩、林地 X万亩、草地 X 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X 万亩、交通运输用地 X 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X 万亩、其他土地 X 万亩。国有土地总面积 X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X 万亩、园地 X万亩、林地 X 万亩、草地 X 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X 万亩、交通运输用地 X 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XX 万亩、其他土地 X 万亩。

 2.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 X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X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X 亿立方米,重复量 X 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 X 亿立方米,可利用率 X%。XX 年全市用水总量 X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 X 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 X 亿立方米、其它水源用水量 X 亿立方米。

 3.矿产资源:全市发现矿种有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油页岩、放射性铀矿、煤炭、石盐、地下水、矿泉水、制陶

 用粘土、砖瓦用粘土等 X 种。煤炭资源储量 X 亿吨,其中查明资源储量 X 亿吨,预测资源储量 X 亿吨;石油查明储量 X亿吨,含油面积X平方千米;天然气远景资源量X亿立方米;煤层气和煤成气初步估算有X亿立方米;紫砂陶土X多万吨。

 4.森林资源:据 XX 年 X 月公布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全市国有林场经营的林地面积 X 万亩,全市国有林蓄积总计X 立方米,占全市林木蓄积的 X%。全市共有国有林场 X 个;国有自然保护地 X 处,总面积 X 万亩,其中自然保护区 X个(国家级 X 个,省级 X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X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X 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X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X 个。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1.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组织学习培训,收集基础资料,重构国土调查数据库,分层级、分类型形成国土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评价和调查成果核查,推进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统筹推进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规划编制试点说明和工作方案,完成 3 个专题研究,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深入开展,耕地保护措施有效落实,XX 年共验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X 个,新增耕地 X 万亩。

 2.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中心城区及宝塔区乡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全面完成。XX 年全市共完成国有土地供应 X 宗 X 万亩,成交价款 X 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供应 X 宗 X 亩,成交价款 X 亿元。每年下达取用水户年度取用水计划,加强取用水户安装用水计量设施监督,强化水资源税征收管理,XX 年全市征收水资源税 X 亿元,连续多年突破亿元大关。在全市范围普遍征收农村生活用水水费,农村供水水价规范化管理持续加强。

 3.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不断强化,土地使用效益得到提高,我市单位 GDP 建设用地下降率7.4%,每亿元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845亩,提前完成“十三五”单位 GDP 建设用地下降率总体目标任务。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开采要求,矿业开发布局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持续加大。举办水利科技大讲堂和各类培训班,通过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实施节水优先战略,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引导用水单位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取用、消耗和排放。XX 年,利用脱油污水 1500 万立方米、疏干水 1400 万立方米、工业再生中水 960 万立方米,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省级节水型城市成功创建。

 4.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恢复持续发力。坚持因地施策,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得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管控不断强化,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扎实推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X 余次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X 场,核销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 X 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推进,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X 亩,建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点 X 个。全市 X 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及 X 处千吨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得到加强,千人治污大行动常态化开展。全市规划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雨污分流、河道水生态修复等各类水污染防治项目 X 个,完成投资 X亿元。

 5.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国务院安排部署,XX 市和 XX 县分别是全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试点市和试点县。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调查、检测、填报等工作,对拟上报数据进行严格审核评估,顺利完成试填报工作,相关报表资料已报送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等待批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政府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从调研情况看,市直职能部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和台账数据要好于县级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进展不平衡。截至目前,仅有洛川、黄陵两个县向人大专项报告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子长、宜川分别计划今年 11 月、12 月报告,其余 9 个县区未按市委文件要求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等四项专项报告,专项报告工作明显滞后。

 (二)基础工作薄弱,基础数据不实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统计还存在基础资料搜集难、数据陈旧、基础数据不实等问题。台账数据绝大多数为实物量,缺乏货币量统计,无法准确展现资产的市场价值。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缺乏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探索研究编制方法、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自1982—1984 年全市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后,已 30 多年再未开展草地资源调查,草地面积数据一直沿用至今。水资源控制性检测系统设施不足、科技手段有限,而且水在自然界分布

 很广,存在形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流动性极强,数据信息统计容易产生误差,准确度不高。由于检测数据质量不高、检测技术标准缺失和采矿权人不积极配合等原因,矿产资源储量基础数据不准确,部分数据为估计数据。不同管理部门管理基础、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一致,统计数据存在交叉重叠或漏报漏统问题。例如国土部门提供的林地总面积数据为 X 万亩,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为 X 万亩,相差 X 万亩。开展各类调查需要大量财力、第三方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资金缺口大,例如 XX 县作为全国五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县之一,仅获得省统计局 20 万元和县财政 50 万元经费支持,远不能满足调查需求。

 (三)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还存在资源保护和节约制度落实不到位,重开发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资源利用粗放等问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占用生态红线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监测体系尚未建成,土壤污染状况底数不清,土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油泥油渣污染和非法倾倒问题频发,采油采煤过程中污染河流、土地和生活环境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林业保护科技手段有待提升,视频监控、

 抓拍仪、无人机等虽有应用,但因数量少、覆盖面积小以及维护、使用技术人员短缺等因素,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随着户外游、林间游憩趋于常态,野外用火管控难度提升,森林防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非法盗挖盗伐林木和侵占林地案件持续上升,违法放牧现象屡禁不止。我市水土流失严重,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资源性缺水严重,全市人均水资源仅有 620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三分之一,全省人均占有量二分之一,但全社会节水意识较差,各行各业节水特别是生活节水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掘。未按规定安装水表、私自开采地下水、非法自备水源井等问题依然存在。市辖区水环境质量较差,偷排直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事件时有发生,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水污染防治成效不够明显。

 (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农业、林业、统计、畜牧等多个部门单位,职责边界不清,九龙治水、各管一摊,部门单位之间衔接不畅,监管合力还未形成。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相关事宜的协作配合机制还未形成。

 (五)宣传力度依然不够,执法力量仍然不足

 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法治宣传不广泛、不深入,宣传形式单一,内容不丰 XX,全社会关心、支持和配合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林业系统基层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人才断档问题突出,管护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对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大,违法用地、非法采矿、滥伐林木、违法取水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党的十九大强调,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大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党中央明确要求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能等同于其他专项报告,要更加重视并放在突出位置。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提高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有效管理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自然资源使用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

 核评价体系,多措并举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维护好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者权益。

 (二)摸清家底基数,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台账

 要按照国家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台账,完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踪掌握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研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探索价值量核算。加强自然资源资产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和检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水平,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总结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加强资源保护,妥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既立足于当前,又考虑长远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利用国有自然资源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意识,加快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体系,保障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和城乡污水处理工作,严格执行《XX 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黄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健全土壤污染

 防治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认真贯彻执行《XX 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要贯彻落实 XX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通知》,促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进一步明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衔接有序、信息互通、协调配合的联动监管机制。完善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制度,加强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及时报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所需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全方位、全过程支持配合人大开展国有资产联网监督。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积极开展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然资源法治意识,为加强自然资源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强专业人才,提升执法队伍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违法犯罪行为

 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

篇九: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共 xx 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为此,市人大财经委组织开展了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重点围绕国有自然资源总量、分类、布局、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内容,专题听取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部门和个别区县(市)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摸清自然资源家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各类自然资源底数基本摸清。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域海岛资源、草原资源等。截至20xx 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 97.32 万公顷,国有土地面积 24.23 万公顷;水资源总量 122.22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 119.52 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 13 种,预估总量 2857.66 万吨;森林总面积 44.32 万公顷,国有森林面积 2.61 万公顷,林地总面积 46 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 2.61万公顷;湿地总面积 22.64 万公顷,海岸湿地面积 17.43 万公顷;海

 域面积 77.41 万公顷,大陆及海岛岸线总长 1681.91 千米,无居民海岛数量 592 个,面积 0.3 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10 个,省级自然保护地 18 个,总面积 11.59 万公顷。

 (二)资源科学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土地资源方面,大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存量及低效土地消化利用,全市累计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 8660 公顷,完成目标任务 108.25%,处置“供而未用”土地 5606.67 公顷,完成目标任务 105.46%,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 3353.33 公顷,完成目标任务 100.66%。水资源方面,不断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全市年节约水资源 0.95 亿立方米,万元GDP 用水量为 18.6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12.1 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 10%和 3.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提高。矿产资源方面,13 种矿产均未开采,石矿开采加强准入审批,注重布局优化,促进片区集聚。海域资源方面,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确定近海海域主体功能,突出岸线港口建设管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是象山在探索海洋资源“三权分置”、价格评估、公开交易等方面做了不少创制性尝试,促进了海洋资源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

 (三)资源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持续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领域的保护治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面积达到 96566.67 公顷。废弃矿山修复治理 158 处。开展批而未填海域的复核论证以及 13000 公顷已填海域的生态评估。整治修复海岸线 41.26 公里,批准设立国家级海洋保护区 3 个,占全

 市海域面积 11.7%。严控水资源源头污染,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强化生态治水,河道整治 56.6 公里,建成 605 处“污水零直排区”,完成投资 45.6 亿元。深入开展“大棚房”清理和违建拆除等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高标准高强度落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资源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四)资源法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法治建设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1+X”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开展《xx 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xx 市农村绿化条例》、《xx 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xx 市城市土地储备办法》、《xx 市地理信息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调研和修订工作。依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地制度,按照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总体要求,落实相应管理措施。依法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用途管制、资源确权等工作,进一步健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和工作体系。

 二、存在问题 我市自然资源资产在基础管理、保护治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生态文明思想认识还需深化。一是绿色发展理念不够到位。部分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利用还没有做到与生态环保一同谋划、

 一起部署、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还有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二是规划统筹实施不够有力。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红线、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各类规划都按照各自规范要求对空间布局和空间管制作出部署,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问题依然存在,土地集约利用不够有力有效。生态保护红线在一些区域尚未具体划定,特别是陆海统筹、海岸带管控与青岛、厦门等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三是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业绩考核运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综合评价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有些地方未得到较好落实。

 (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还较薄弱。一是规范化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机构改革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了整合,但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执法上职责不明、权属不清、数据不全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领域的资产监管上存在缺位,给审批和确权登记带来较多问题。二是价值化计量核算尚未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化核算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合理的量化标准,缺乏会计处理方式,价值总量难以体现,无法客观反映和有效评估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补偿机制难以建立。三是市场化运作机制亟需完善。海岸线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尚未在全市全面推开,应有价值无法充分体现。资源交易市场也不够成熟,评估方法手段缺乏,定价机制不够健全,市场化配置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三)国土空间资源配置还得提效。一是不同性质用地冲突。土

 地资源功能错配、空间错配、结构错配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边缘地带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生态红线混杂交错、相互重叠,导致有些项目建设难以有效推进。二是工业用地分布零散。全市 142 个各级工业开发区(园区)中,区县(市)级及以下工业园区数量占近 60%,将近一半处于规划确定的工业集聚区外,面积小于1500 亩有 28 个,最小的仅为 450 亩,几乎所有镇乡(街道)都有大小不同的工业园区,见缝插针式的产业园区布局使得土地开发呈散乱状态,影响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也制约了产业的集聚发展。三是低效产业占地过多。全市8300家规上工业企业用地占工业用地的47%,约占我市税收总额的 84%,12071 家 3 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用地超过 25%,仅贡献 5.2%税收;亩均税收低于 2 万元以下企业 8121 家,用地超过 30.9%,单位建设用地 GDP 为 5.81 亿元/平方公里,仅为深圳的 23.2%、杭州的 81.6%,低端产业占地过多、粗放利用,对高端产业扩张、新兴产业引入造成了明显土地要素制约。

 (四)资源生态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一是水环境污染还没有效解决。由于河网水质流动性不足、部分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不彻底、“散乱污”企业偷排直排等原因,一些区域的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有待提高。个别近岸海域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部分近海存在养殖综合水环境污染。二是土壤污染修复进展缓慢。土壤污染状况底数尚未完全摸清,治理修复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固废随意处置、倾倒行为仍有发生,污染防控治理力度亟待加强。三是生态环保执法力度不足。环境保护执法涉及多个部门,执法力量较为

 分散,协同配合不够有效,覆盖范围不够广泛,通过执法倒逼市场主体加大环保投入、实现污染达标排放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三、意见建议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维持良好生态环境,是保障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和普惠产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站位强化担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二要坚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统一。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切实履行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定义务,增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动力。三要努力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协同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和资源生态保护高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切实加强资源基础管理。一要协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以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统计监测为基础,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研究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标准规范和技

 术流程,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目录清单、台账和动态更新机制,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为全面推进有偿使用和监管提供依据。二要研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既要反映自然资源规模变化,更要反映自然资源质量状况,通过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结合,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纳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生态红线管控、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相衔接,科学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为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三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要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自然资源管理体制、资源税费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政府配置资源制度和《xx 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相关改革有效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要求,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准入条件、方式程序,支持探索多样化有偿使用方式,构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有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维护。

 (三)规划引领强化管控,有效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一要统筹编制资源保护利用整体规划。结合《xx 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编制,细化落实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海域海岛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专规编制,全面落实多规合一,加大全域统筹力度,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保护格局。二要多措并举加强政策调控力度。创新资源供给方式,落实利用绩效相挂钩举措。

 土地、海域等资源要积极推行弹性出让、租让结合和利用标准化制度,合理设置出让租赁年限和使用效益标准,加大奖惩政策力度,特别对未达标地区和企业要采取减少指标分配、征收闲置费、无偿收回、收取违约金等惩戒措施,对发展绿色产业效益达标的要加大价格、财税、投资、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三要加力推进低效用地用海处置。研究制定低效用地用海认定标准和处置细则。优化调整使用布局,制订街道镇村工业园区和临海产业整治方案,建立低效用地用海退出倒逼机制,通过限期开发、回购利用、整合改造等方式,分类分批整治和淘汰转换,促进产业集聚和园区连片发展,实现集约节约、可持续利用。

 (四)严格执法加强督查,坚决守护资源生态安全。一要持续做好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监测。结合地理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物输送规律,动态掌握各类污染变化情况,完善区域协作机制,统一实施环评和监测,定期编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报告;加快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攻关和扩能增容,提升土壤污染、水体转化、生活垃圾、固废处理和海域修复整体能力。二要科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指标,根据不同区域资源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考核实施细则,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三要不断加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加快制定和修改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排污许可、资源综合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对主场主

 体的有效约束,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加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合力推进自然资源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荐访问: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部门和地方) 国有资产管理 部门 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