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22-08-17 11:35:05 来源:网友投稿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5篇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三篇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5篇

篇一: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思政实施方案三篇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1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31 号)、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62 号)等文件要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两年之内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思政示范系列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基本要求

  1.挖掘、激活、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工程技术、实验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

  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重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加强新发展理念教育,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

  加强“三大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加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把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专业伦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加强法治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思维,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念。

  四、重点任务

  1.创新教学设计。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探索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专业评估、学位点申报的重要观测点,将“课程思政”的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2.提升教学能力。组织专题辅导,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以提高每位老师对加强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责任单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院)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以德育德。(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

  4.建设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价标准,开展示范课程遴选活动,打造 200 门左右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示范课建设,实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计划。在“课程思政”有基础,思政元素较充足,能体现学科优势、教学优势、课程优势的本科专业中遴选部分专业,打造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5.开发特色课程。结合时代特点和安徽特色,发挥学校学科优势,采取名家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开发一批在线开放课程。(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6.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培育***个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一批首席专家和教学名师,不断增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7.完善课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比赛、课堂优秀教学奖评比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8.总结典型案例。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建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学生处、团委、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

  2.强化工作考核。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3.完善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试点或立项课程给予课时工作量上的相应比率增加,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6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31 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四、思政元素

  1.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5.生态文明教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仅是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五、落实渠道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课程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涵盖人文社会

 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守牢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3.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其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积极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

  4.教材选用。规范教材的选用,将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为教材选用主体,落实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5.课程大纲。梳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体现在学生考核知识中。

  6.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7.管理评价。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所有课程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2.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学生部(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互相联动,确保

 “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4.经费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3

  近日,中...

篇二: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三、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

 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建立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

 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通识课、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育人联动共同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分工协作育人联动保障机制。党政齐抓共管,协同合作,建立共同服务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育人联动保障机制,扎实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能够主动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每一位导师、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承担起育人职责。

  (三)形成课程育人功能的改革经验。通过设立试点、树立典型,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广至全校,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三、实施原则

  把握适度、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避免单向灌输和强贴标签,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找准学术突破口,系统整理和分析德育渗透点,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维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之中。

  四、实施阶段

  (一)推进实施阶段(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及工作机构;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遴选 1 个课程思政试点学院、***个试点专业、40 门试点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单位制定课程思政推进方案,在试点学院、专业、课程中先行推进;建立考核机制。

 (二)深化推进阶段(202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将试点逐步推进到每门课程的至少一个课堂;遴选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2 个、课程(教学团队)12 门;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检查及教学督察。

  (三)全面总结阶段(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遴选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3 个、课程(教学团队)13 门;全面总结经验、展示成果。

  五、组织领导

  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整体规划和重要事项的决策,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开展课程思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实施经费。

  六、任务分工

  (一)党委教师工作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先进人物评选、师德典型宣传等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牵头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活动。

  (二)党委宣传部

  1.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故事赋予改革参与者创新进取的源动力。

  2.针对相关教学典范,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

  (三)党委组织部

  指导各党总支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清

 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成效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考核内容;把课程思政的工作要求纳入到干部培训和党员学习中。

  (四)教务处

  1.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并抓落实。

  2.指导各教学单位具体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工作。

  3.组织启动“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遴选,指导项目建设工作。

  4.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督察重点项目,加大对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试点课堂及相关教学资料的教学专项检查。

  5.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观摩课等活动。

  6.组织“课程思政”试点转示范的评选工作。

  7.将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成效纳入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

  (五)人力资源处

  1.制定并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以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2.举办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师提升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比赛、优秀教师评选、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

  3.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务聘任、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标准;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教学单位学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内容,列为评价和衡量教学单位领导班子工作业绩主要内容。

  (六)学生工作处

  1.提高辅导员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2.提高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与专业教师中的

 思政工作桥梁作用。

  3.组织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教研会议,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发掘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德育元素。

  4.协助专业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七)校团委

  1.抓好美育实践工作,将艺术实践过程与共青团思想引领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2.做好“第二课堂”的内容把控,引导学生活动开展方向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导向为主线。

  (八)马克思主义学院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2.实行思政课教师联系专业学院“结对子”制度,在试点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学资料、授课内容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通识教育中心

  挖掘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拓展美育类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起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十)试点学院

  1.全员全专业全课程整体推进课程...

篇三: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5 篇 中学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鉴定“四个自信”,始终贯彻“八个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中学校长 副组长:*** **中学德育副校长 成 员:

 三、工作目标 1.坚持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加 强理论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活动,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一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阶段 (2019 年 9 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中学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建设阶段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1月中旬)。政教处、各学科制定实施方案,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建设等系列活动,阶段性成果随时整理存档,集中力量开展落实。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20 年 11 月下旬)。总结并凝练前期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表彰奖励优秀成果。

 五、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开展全员培训,要人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保障道德与法制课时 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足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想政治课课时,确保每周 2-5 课时思想政治课。要将课时严格执行在课表安排中,不得随意挤占德育课时。不得随意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缩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想政治课课时,提前结束课程。

 (三)积极实施各学科的思政渗透 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学校将开展课程思政渗透方面的专题优质课、示范课比 赛,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思政教育渗透内容的教学评估,使思政教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四)加强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要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结合节庆日、重大事件、学生入学和毕业等环节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六)、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思想,做到服务育人。组织教师学习,树立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家长服务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召开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学校办学、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法,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需要。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工作领导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作为具体责任人,由政教处牵头,协同各部门具体负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二)落实经费支持

 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对在培训、专题活动方面提供经费保障。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

 —— 以孝为先,爱党、爱国 、爱家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黑狼口中学结合学校实际, 与本片王卜庄高中和我校辖区校黑狼口小学及东庄小学共同商讨,选择切合实际的共建项目,协同推进一体化建设。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打造学校思政课亮点,特 制定了本学校以“以孝为先,爱党、爱国 、爱家 ”为切入点的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课程育人作用,以“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为切入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以孝为先,爱党、爱国、爱家”。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构建思政课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思政课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2. 坚持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素质拓展课和文化知识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实施方案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 增强知识文化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政治、历史课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语文、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课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总之各个学科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

 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2. 以学校校园文化为根本,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黑狼口中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示范课,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孝义文化”这一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优势,组织开展“以孝为先,爱党、爱国 、爱家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立德树人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党员教师传帮带、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立德树人”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立德树人”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评比中设置“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立德树人”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科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学科思政示范课程不少于 2 节。

 思政示范课的标准如下: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2.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的知识教育,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学科组为单位全面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4.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学科推出 1-2 个思政课示范课堂,开展 1 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各学科提交汇总统计 , 报教务处备案。

 5. 开展思政课授课评比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张率增任组长,李全海副校长、德育主 任邹德 君和教务主任张殿琦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以学校的政史教师为骨干,以语文教师为助手,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加强校际合作 本实施方案基于打造本校思政课亮点,并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积极与王卜庄高中和黑狼口小学及东庄小学展开校际合作,观摩研讨,互促互进,有效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 中学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三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永昌县第四中学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校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思政——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 1.坚持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

篇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 # 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 以 “ 共享中国 ” 课程为例沈世勇 !

 张莎 "(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2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上海

 201620 )摘要 :

 专业 “ 课程思政 ” 改革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

 如何将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 是当前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 本文系统介绍了 “ 共享中国 ” 课程建设目标 、 内容结构与方案选择 , 探索了 “ 课程思

 政 ” 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共享中国

 实施方案一 、

 引言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 , 习近平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 从而开启了中国

 高等教育 “ 课程思政 ” 的改革步伐 % 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

 三年左右时间 ,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 , 大致归纳

 为三个维度 : 一是在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方面 % 课程思政促

 使高校深刻反思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 , 纠正工具理性倾

 向 。

 专家认为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实质上是精神引领 ,课程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 而课程思政

 强学生的 “ 政治认同 、 思想认同文化认同 ” , 内

 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

 化为国

 社会主

 义的实际行动 。

 二是在课程思政体系衔接方面 * 专业课程

 思政在

 课程

 、 专教的政治

 思政教育、 专

 课程思政

 思政理

 课的

 等方面的%

 从学科理 、

 、 实践创三个面

 课程思政体系的

 % 三是在高校思政课程理方面 %

 课程

 、

 教学方 、强教

 %

 在整体

 上

 方向性

 ,“ 课程思政 ” 实施中的

 ,

 课程从课内

 课 ,

 课程

 *

 上研究

 为开一专

 的课程思政课

 了

 的理

 、 方

 理上的

 * 为了

 “ 课程思政 ” 的

 ,

 的教育理念 ,

 专课程

 ,

 推进了共选修课“ 共享中国 — — 社会保障民生福祉 ” 的 “ 课程思政 ”

 工作 *二 、

 “ 共享中国 ” 课程建设目标在具体课程内容

 方面 ,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猎围较广 , 民生福祉涉及的领域为宽泛 , 这就需要对 “ 共享

 中国 ” 课程内容进一步明确聚焦 , 同时

 思想政治理课程做

 工作 *

 “ 共享中国 ” 课程

 在互联网 + 背景下 , 通过展示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保障与民生

 福祉的共享状态 , 展示国家治理理

 现代化的效 ,实现思政

 价值认同的标 * 具体来说 , 本课程

 至少存在五个目标 :一是在课程建设理念上 * 作为公共选修课 , 要在培养学

 生关注兴趣的基础上 , 完社会主义核价值的认同教

 育 * 让学生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 制度价

 值 ,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了解国情社情 , 维护国家利

 益 , 具有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 教在讲授

 识的同时 , 还应阐述知识背后的逻辑 、 精神 、 价值 、 思想 、 艺术

 哲学 , “ 润物无声 ” 的形

 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有效传达给学 *是在课程

 内容上 *

 体现

 思想政治理课的

 ,

 示出思政教育的内涵 , 体现政治认同 、 国家识 、 文化自信 、 公民

 等核内容 ,任

 ;

 通过开

 课程 , 培

 学

 中国

 来的

 全

 局识 ; 培养学生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中 , 思考

 社会

 发展标的

 ; 培学在共享理

 引下 , 了

 下社会

 的方向等 *三是在课程

 上 *

 化课程

 标

 教学,

 思政教育

 , 让学

 通过课程学习 ,

 从中国社会

 发展全局思考

 、

 的

 识 ;

 从复杂多的客观实际中 , 明确发展标 、 贯发展理 、

 共

 同发展 ,

 中国理

 中国

 的

 ; 理

 社会障对于

 平实现的

 义思想 ; 理民于中国社会

 展的

 价值 *是在课程

 上 *

 具有一

 示度的课程思政改革

 , :

 3 个

 方

 实

 的课程思政改革

 ; 者制作不少于 3 体现 “ 课程思政 ” 核义的教学

 , 个

 15

 — 20

 ,

 内容体

 完

 *

 改革

 教学

 上

 课程网

 ,

 在授课过程中

 使

 *

 同时 ,

 学

 享具有正

 的*五是在课程

 障体

 上 *

 学校

 教培

 ,

 高实

 教学

 体

 质 ,

 教学

 通过

 国进修 、

 、 学

 、 专

 培

 等方

 高

 质 、

 192

 2020 年第!期(总第 848 期) 丈敖冬 ‘ 科EHaoKGaMa©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 形成一支理念先进 、 经验丰富 、 能力较

 强 、 勤于探索 、 勇于创新的 “ 双师型 ” 实践教学队伍 。三 、 “ 共享中国 ” 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选择首先 ,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

 结合社会保障与民生福祉相

 关内容 , 对共享中国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 , 把课程内容体系

 初步设定为七个方面 。

 分别从共享理念 、 共享制度 、 共享方

 向等层面把握教育 、 养老 、 健康 、 救助 、

 等方面的内涵和。

 充分体

 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及习近平共享发的战

 发

 ( 体内容

 1 所示 :劳动共享「 课程讲授设计健康共享k一 … 昱 … ]老有所养1 共享理念 1 :1 共享方案 1;1 课程內容体系口 教育共享城乡共享精准共享1 共享目标 1;人群共享图 1

 “ 共享中国 ” 课程讲授内容设计图通过本课程学习 , 学生可了解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在健康共享 、

 共享 、

 共享 、 老

 养 、

 、 教育共享 、 共享方面的

 体系 、 实成 (

 课成的

 年

 成果 ,

 方

 在

 共享 、共享 、

 健康共享中

 的

 ,

 形成

 个

 分, 学生索 (, 在教学内容

 上 。

 " 共享中国 — — 社会保障与民生福祉 ” 课

 在

 年

 学期 , 一进行 ,

 课

 课

 论相结合的方

 学生课 。

 一

 设 1 课时的

 课堂教学 。

 学生掌握一

 理 , 由教师定与相关的 、 实

 的共享中国

 ,

 置学生 ( 学生

 、、 小

 论等方式 , 在课上自

 相关内容 。

 教师

 负责引领 、 评

 , 要求学生好课预习

 、 课总结 , 教师

 至少

 1 集中答疑辅导 。再 , 在课程实践体系上 。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课实践的分 , 在课实践中需学

 生

 对于实世界的观察 , 炼共享发中

 理念 、

 制度现状 ; 二是在课实践分 , 需学生

 量研读, 阅读经典文献 、

 , 充 分掌握共享中国的内(

 体实方

 :( 1 )

 教学计划

 标确定实践选题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果 , 在开课前教研小组和主讲

 教师会精细

 置调方 ( 上课前制订好实践计划 , 讨论

 定学生课外实践

 的

 , 进一步将

 细化 ,使个学生都相对独立的

 ; 在实践

 中做好检, 及

 学生文献

 握情况 , 对

 搜寻

 !

 中

 的问

 予必的指导 ; 实践完成 , 求学生整理

 好

 文件记录 , 对学生实践 PPT

 、 文献梳理成果予指导 , 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

 通过对实践

 的细

 致安排 , 确保学生的社会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 2 )

 实践

 梳理内容方实践

 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 、 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中共享发相关内容的表述 、 中国传统共享思想

 和实践

 、 能够体现共享发的法规

 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申报综合平衡的贝 U ,

 围绕教育 、 养老 、健康 、 、 就业 、 城乡统筹等为学生 ( 求学生独立搜

 索实践

 ,

 实践

 围绕一个方面内容展开 , 由参与

 的同学炼

 ,

 好可能交流的

 (总

 ,

 课

 实践

 的

 经

 教系统设计 ,

 学生

 交流的

 老师上课

 的内容相

 (

 在

 课实践

 个目的 : 一是使学生

 的经典文献 ; 二是使学生自

 炼 “

 ” 元; 三是使学生产生社会

 心价值的认同 。( 3 )

 实践成果课堂展示与交流这分求学生将课实践中完成的资料整理内容 、

 文件的关键

 分 、

 经典著

 中的共享内容等

 PPT 的形式 , 在课上向全班同学

 ( 在 90 分钟的课内安排中 , 一

 的

 学生握 。

 学生

 示 、

 、 想

 等在课内进行交流 , 老师

 "学生

 内容 , 从想 、 理论 、 方向上整体握 , 弓 I 学生讲的方向 ,

 使学生

 好

 握共享发

 的

 想 ,中国国情社会经制度 。

 老师

 学生汇报的情况 ,进行课内的

 评

 ,

 从学生

 水平 、

 集的

 整性 、 社会价值理念的认

 度 、 学习的

 度等方面进行全方评价 ,

 为课内交流分成绩的

 (( 4 )

 课

 的

 成

 评定课

 包括学习度考核 、 课内参与考核 、 期末整体

 个部分 。

 学习态度

 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课

 勤情况 ,

 求

 课教师

 课对学生

 勤进行

 认

 细记 , 对于

 课 、 课 、

 的同学 , 在学学制度的围内情扣分 ; 二是课交流情况 , 对于

 课交流

 的同学 , 予认 ( 课内参与

 ,

 从课内交流内容展开 , 对于认真梳理

 、 阅读

 分 、 细梳理经典文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激励 ( 期末整体考核 , 主要

 于课

 实践内容 ,

 学生

 共享发

 理念 、 共享发

 、 共享发

 方

 ,

 的评述 , 老师

 内容整性 、 理念的认同性 、

 评价的

 观性等方面

 予成评定 。总

 ,

 立

 于社会经

 需

 理念 ,

 读

 ,

 开课程思政的教学

 与课

 设至少

 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理念上 , 能够

 流价值观指引 ,

 学生的价值认同 ; 二是内容上 , 结合专业

 开

 ,

 与业

 能的

 结合 ;

 是

 果上 ,

 学生的

 实体验 ,

 做到教化无痕 。参考文献 :[ 1 ]

 聂迎娉 , 傅安洲 . 课程思政 :

 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

 5

 [ J ] . 大学教育科学 , 2018 ( 5 ) :

 38-43.[ 2 ]

 邱伟光 . 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 ( 下转第 198 页 )193

 教学实践研究得到学校学院业界专家和各级学生的认可 , 面对自己的辛

 苦付出和有效成绩 , 同学们感觉无论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

 质 、 创作理念都上了新台阶 。四 、 对接专业社会实践 , 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大四年级 , 学院会安排本专业学生进入与本院密切

 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 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

 校外实习基地 。

 但都要安排本院老师担任校外实习的校内

 指导老师 , 并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建立联系 , 沟通交

 流学生实习

 ,

 , 纠正学生实习

 , 同学内

 和方式 , 适应社会

 展和专业

 展的新变 $

 汇

 出 ,

 业界导师选拔合适的 、

 进入实习的学生进入

 实习 , 在

 进

 $ 学生在毕业作

 创作

 得专业

 ,

 创作方

 ,

 创作

 路 , 进入

 实习 , 可以

 自己的专业

 出面大

 的

 , 在实习

 进

 自己的

 业方和创作

 $“ 实习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 $ 认识实习不要占课时 , 学

 生们可以在

 自己安排$

 四年级的

 业实习

 要安排$

 外 , 实习

 应

 任自流 , 学校应

 对实习

 进行

 $

 实习

 应

 作

 作业

 , 应学生认

 到 ,

 实习

 的

 实

 上

 是

 , 学生们应

 了

 的

 要 , 并

 自己的发展方实习

 对学生的专业和内

 都是

 和

 $

 学生在实习

 能

 践行

 主

 新

 ,

 力,

 , 成具备采 、 编 、 体的综合型新时代新工作者和

 主持人才 。“ 培养什么样的人 ” 始终是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核心问

 题 。

 应说 , 坚持

 的创作

 , 牢牢抓住 “ 什么人 ”这个 “ 核 ” 和 “ 主题 ” ,

 主持人才

 的

 才经受住了的考验" 。随着人工智能 、 融媒 、 智媒 、 网络主的发展 , 播音员主

 持人的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 $

 2000 年 10 月 26 日 , 国内第( 上接第 193 页 ) 实施重点 [ J ] . 思想理论教育 , 2018 ( 8 ): 62-65.[ 3 ]

 王海威 , 王伯承 .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

 路径 [ J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 14 ): 32-34.[ 4 ]

 陆道坤 .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

 路 — —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 J ] . 思想理论教育 , 2018

 ( 3 ) :

 64-69.[ 5 ]

 [ 7

 "史巍 . 论以 “ 课程思政 ” 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

 及有效落实 [ J ] . 学术论坛, 2018 ( 4 ): 168-173.[ 6 ]

 石丽艳 . 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一个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邓首次在上海国际电视节

 上亮相 。

 2001 年 2 月 22 日 , 国内首

 虚拟主持人言东方正式

 和观众见面 。

 2001 年 , 英国 PA

 New

 Media 公司创造了世界上

 第

 虚拟新

 员 ----- Ananova , 在原文输入自动驱动下 , 以实再和点播流式传输方式每天 24 小

 地最新新闻 、 体育和娱乐

 # 人工智能在

 主持领域应用的探索

 前 , 创造出语音播报 、 虚拟主持人 、 内容生产 、 感主等多种新形态 , 丰富了

 的形态和内 ,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问题 , 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

 要求 。“ 融媒 ” “ 智媒 ” 代 ,

 员主持人

 者的内涵 、 职能和受众的关系发生改变 , 主持人

 者 、

 者向信息的把关人 、 导航人 、 意见领袖转变 , 面对新的

 , 主持人

 要具备

 多

 的

 、

 面的专业

 能 , 在媒体进变

 流 ,

 员主持人唯有主动出击 ,

 变 , :升自我 , 才能展 。目前 , 几届

 业生在各自领域都充分展现了自身优良

 的专业素和社会责任感 , 老师们以认

 的态

 入人才

 工作

 ,

 探索出了

 专多能的综合型与主持人才的

 #

 业创作是

 方向 、 创作道路的重要课程 ,

 践行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培养学生的新

 , 导学生成合格的新代新工作者 。界融合 , 引入业界专家全程悉心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媒

 素

 大 , 应形成良的 、 可持的教学

 #注释 :①

 .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 )[ M ] . 北京 :

 中国传媒大

 学出社, 2011 :

 1 8.②

 付主.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 [ M ] . 北京 :

 中国传

 媒大学出版社, 2005 :

 273.③

 .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回顾与展望 [ M ] . 北京 :

 中

 国传媒大学出

 社, 2014 :

 4.考 [ J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 10 ): 41-43.[ 8 ]

 刘承功 . 高校深入推进 “ 课程思政 ” 的若干思考 [ J ] . 思

 想理论教育 , 2018 ( 6 ): 62-67.[ 9 ]

 高德毅 , 宗爱东 .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教育课程

 [ J ] . 中国高教育, 2017( 01 ) :

 43-46.项目来源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 “ 《 共享中

 国 :

 社会保障与民生福祉 》 课程思政 ” ( 编号 :

 k201722006 ) 。198

篇五: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篇一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

 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六、成绩考核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一篇不少于 3000 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一篇不少于 2000 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上交一份不少于 5000 字的小组考察报告。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百分制

  4、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考察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5、考察材料存档

  思政部对上交的考察材料在成绩评定后,分类整理存档,特别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

  七、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察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

  八、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思政部在职全体教师参加,由担任“概论”课老师负责学生动员与活动布置。

  2、每个老师负责所任课教学班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指导。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分数。并从其负责指导和批改的实践报告中按 2%的比例推荐、参与优秀实践报告评奖。

 九、参考选题(可自行选题):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4、某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等)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5、某地(乡、县、市)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6、校园文化培育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7、平安校园与大学生日常规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大学生寝室活动状况的调查。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学农”活动。

  10、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1、我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调查。

  12、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党课培训情况的调查。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状况调查。

  14、某地(乡、县、市)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

  15、某地(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流行款式变化的调查。

  16、某地(乡、县、市)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调查。

  17、某地(区、乡、镇、村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状况调查。

  18、某地(乡或镇、村)农民劳务输出状况调查。

  19、某社区居民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某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和“****”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动力,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为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逐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建立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德育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安排和系列活动方案。

  2、德育队伍建设常规化,建成以班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形成“人人重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工作局面。

  3、常规工作制度化。完善升降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活动制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制度。重视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及后进生转化工作,定期召开校委会、班队会,坚持上好“两操”。

  4、养成教育重实效。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要求,开展好经常性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

  5、并坚持开优化育人环境。有计划地作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基地展好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广播、板报的作用,有思想教育和学生作品展示长廊。

  6、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教师自觉地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并有成效。开设思想品德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7、重视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科研计划,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并取得一定成果。

  8、认真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9、定期开展德育宣传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果。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三、工作措施

  1、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方针,巩固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宽德育渠道,坚持学习“****”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大精神,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明确职责、调动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德育工作者的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人人讲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工作局面,使德育工作落实的更具体。要把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放在`首位。把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领导和教师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明确自己的职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及考核细则,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德育工作及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各学科教师也都要将德育工作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爱人民、爱学校、爱老师教育。通过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3、以活动和评议为载体、发现、树立、弘扬师德典型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将3月和9月确立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在全校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注重乐学、勤学、苦学的引导,以创建“平安陕西、平安汉中、平安宁强”为主题,开展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和道德行为;成立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进一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学校家庭联系渠道,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块联动,共同作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继续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好体、卫、艺系列活动,彰显活动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作用,深挖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5、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扎扎实实地抓好以基本行为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为核心的常规德育工作。

  6、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7、加强法制教育,定期举办法制报告,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8、强化班级管理,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继续坚持班主任例会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建设阅报栏和展览橱窗,开辟校园长廊,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2)积极筹备学校校刊,定期发刊。

  (3)继续办好校园广播,增辟栏目,提高播音质量,组建校园小记者团。

  (4)建好校园网,为教职工教育教学交流搭建平台,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

  10、做好“双高普九”迎验,巩固两基成果。抓好学龄少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继续坚持巩固率一票否决制,落实学生辍学报告制,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宗旨,建立和完善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爱国、爱家”为主题,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爱”教育等。努力探索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德育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版图、自然环境和资源,了

 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初步了解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初步了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2、行为目标:能尊重、爱护国家标志,如国旗、国徽,能用《守则》《规范》《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生活自理,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知法、守法,具有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祖国的建设成果。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情、诚实、爱父母、爱同学、爱他人、爱集体。

  三、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加强建国 60 年伟大成就的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祖国,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2、思想教育:以本地史志,人文景观,家乡变化为内容的爱家乡教育;爱班级、爱学校,正确看待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团结集体成员,有团队精神,言行举止文明,知行统一等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文化名人成长经历为主进行学习目的、方法的教育;进行分辨...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课程 思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