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8篇
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8篇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奚海燕(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奚海燕(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历史教学。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一般都是给学生讲授一些现成的历史知识。并没有注重到教学方法、教学习惯.以及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观念、态度和学习策略。新课程改革之后,在强调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通过历史事实、历史图片等。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材已经引入大量史料,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史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应用分析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都是现代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现存的有形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感知、体验与揣摩。史料作为研究历史最为基本的材料与资料,对于历史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史料当中提供的佐证。才能够帮助当代人还原过去的历史,因此,如果要真正了解当时的历史真相,就要积极地研究史料、运用史料。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史料,能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目前教学中史料应用不当的原因因为史料和我们日常所说的材料并不相同,日常的有些材料是猜测的,但史料都具有真实性。史料运用的量度指的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具体应用的多种不同形式的史料的则数及史料所包含的信息量的总和。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数据分析得出.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史料应用不多的最主要两个原因是资料难找及教学实践有限。通过这两点原因就能够看出.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之多。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运用史料;同时,史料的数量过多,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进行讲解.就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一) 没有明确应用史料的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应用史料.应该主要为教学目标服二、问题化教学的优势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如果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了好奇。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地提出种种猜想,质疑寻求问题的原因。这些认知活动的展开一定要建立在同学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的基础上。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问有答是问题化教学的特点。问就是让学生思考,答就是让学生从语言细述到黑板板书展示思维结果,尤其在思想品德用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尤为重要。3.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性记忆比强制性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某一知识点时一直采用“ 填鸭式” 的生搬硬套的教法,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利用问题化教学,把一个个知识要点问题化逐渐展开。当他们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时,教师就把授鱼转化为授渔了。4.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一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目前课改年级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所在。三、问题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效率才能有所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利用问题化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化教学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几点:1.“ 问题” 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目标明确,主旨清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2.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这样既能使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又能兼顾中下层学生的接受能力。这种设计首先立足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是中下等学生。其次让部分学生在一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关注跨学科综合,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教学。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都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在教学中,不可一味地只关注教材.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和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地理学科的联系等。在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历史知识,学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盼内容时。要联系地理及语文知识等。4.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贴近时代的脉搏,才能发挥其思想引领的作用。历年中考题都涉及两会内容、改革开放的内容、时事等.这些都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内容在平时课上要尽量多涉及.每节课在完成基本知识点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结合课外知识,尽可能地对本课内容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问题设计是问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创设适宜教学的情境,给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问题化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陶行知曾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教学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方法,更没有定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和探索的天堂,这才是问题化教学的最高境界。总之,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就要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中成长,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利用问题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嬲,08:6m 一6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l 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关文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4—56.131万方数据叠幽型兰竺!!塑塑型论校外考察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蔡瑞榕( 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福建邵武354000)摘要: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校外考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以对提高中国经济地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中职学校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校外考察作用校处考察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地理调查或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中.对学生的校外考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校外考察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教师在选择考察内容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离学校较近、便于成行的地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其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一、增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校外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抽象的课本知识为生动、直观的地理事物形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的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直观印象。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观察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登上山顶,纵目眺望,见远处、近处多为低山、丘陵,平地少,耕地少。地块狭小,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盆地中。这样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介绍的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69%,盆地和平原占31%。山地多,平地少,尤其耕地较少是我国土地的一大特色的知识点的涵义。又如在山上放眼四望.触目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植被.近处、远处的山上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邵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真不愧为“ 闽北林海、绿色海西” ,置身林海,直观地感受到教材所介绍的我国四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务。通过让学生解读史料,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与思考历史问题,如何更客观公正、公平地看待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装饰.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选择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史料,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滥用史料,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 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史料的真实性。由于史料的角色与地位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附属品.其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如果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时没有这样的定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时,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补充,从而占据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虽然为学生讲清楚了历史事件。但降低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策略高中历史教师要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正确看待史料的运用问题.而对史料的有效运用又直接关系到史料运用的量度。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就是历史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现在很多的历史课堂教学来看。史料运用的理想境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减少史料的数量.使得史料的运用数量保持在恰到好处的范围。从而使史料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但是这样的适度范围是很难定义的,并没有一个绝对值。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使用史料,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而定。( 一)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史料。由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史料都是由历史教师选取的.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就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史料中的侧重做出取舍,从而提高史料的针对性。教师所选取的史料应该与教学内容之间有共同的知识要点和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化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与完善知识体系。历史教师要做到这些。就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史料。这样才能防止在列举史料时出现重复,从而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选择人教版高中历史的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的史料时。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史料,但是根据本章内容,所要侧重的132是唐太宗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太宗的治国智慧及贞观之治的历史作用。( 二)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应该利用其最大值.不能只注重史料的表面现象。虽然表面上看是在运用史料,但实际上却是在用史料走过场。教师需要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之后选择合适的史料.并且把这则有效的史料用透.帮助学生理解透彻。更有效地压缩使用史料的数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历史教师都认为,对史料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都需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在进行史料的讲解时,要精心设计一些质量较高、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度。例如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内容时,教学的主体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 。教师应该充分地围绕这则史料进行问题的设计。( 三) 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进行史料的选择时.客观上都会考虑学生的心理与兴趣。很多时候,如果仅仅让学生阅读枯燥无味的史料,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劳与厌学的现象。这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运用游戏或娱乐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多样化、有趣味性的史料,并且还要控制好史料的信息量与数量。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该人物的相关事迹.给学生看该人物的画像或照片等。多种多样的史料。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总而言之.历史的过去性导致历史学科的性质就是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能够学会借鉴与反思.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正确运用史料。史料的运用应该与课本内容相联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史料,通过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参考文献:[ 1] 高国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 J ] .教学与管理,2012。04:55—57。万方数据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奚海燕作者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
参考文献(1条)参考文献(1条)2014(18) 1.高国荣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 2012
引用本文格式:奚海燕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4(18)
篇二: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阅读策略例谈推荐访问:新教材“史料阅读”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 新教材 栏目
热门文章:
- 最新文明礼貌月活动策划,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优秀1合集)(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年医院护士面试自我介绍(优秀17篇)2024-08-22
- 2023年最新六年级自我介绍(汇总18篇)2024-08-22
- 学生会个人简历如何写(优秀9篇)2024-08-22
- 2023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四年级学生自我介绍(大全8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房屋租赁合同书(优质11篇)【精选推荐】2024-08-22
- 设备租赁合同(通用12篇)2024-08-22
- 最新转让协议书才有法律效力(大全10篇)(全文完整)2024-08-22
- 2023海边捡垃圾社会实践报告,垃圾处理社会实践报告(优秀8篇)(范文推荐)2024-08-22
- 最新外科护士自我鉴定(实用18篇)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