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20 13: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1  目标:  1、学习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巩固小动物爱吃食物的`知识。  3、以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  准备:音乐磁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1

  目标:

  1、学习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巩固小动物爱吃食物的`知识。

  3、以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

  准备:音乐磁带

  过程:

  一)、韵律活动:小小鼓乐队

  二)、、学习新歌曲《谁饿了》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哑剧。

  提问:谁知道这个哑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辅助提问: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一遍。

  3、幼儿学习朗诵歌词一遍,教师配以动作。

  4、引出歌曲名称,教师清唱一遍,完整范唱一遍。

  5、玩游戏“点大猫”

  1)、教师边唱边有节奏地逐一点幼儿的头,最后被点到的幼儿就是“大猫”,该幼儿就学两声猫叫。(4次)

  2)、师幼唱,教师点。(2次)

  3)、一个幼儿点,其余幼儿唱。(2次)

  三)、学习歌曲的创编。

  1、师:大猫吃了那么多的老鼠已经够饱了,现在又来了谁?(教师表演小狗的动作)

  2、讨论歌曲的创编方法。在“大猫”处改成“大狗”,在“小老鼠”处改成“肉骨头”。

  3、集体演唱新的歌词,然后表演。

  4、以同样的方法创编“兔子”的歌词。

  四)、听音乐自由扮演各自的小动物走出教室。

  师:小动物门都吃饱了,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听着音乐走到外面去玩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2、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交往,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体验互动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图片若干(小狗、小猫、小鸡、小兔、肉骨头、小老鼠、小虫子、胡萝卜等)。歌曲伴奏带,幼儿半圆形围坐

  2、幼儿已有小动物爱吃什么的知识经验和“过大桥”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倾听乐曲熟悉旋律,练习十六分音符节奏。

  1、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看看我是怎么欢迎客人的(配合肢体动作学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欢迎欢迎欢迎||你—||),让我们一起欢迎小动物吧

  2、看PPT,师:谁出来玩了?(大猫)我们都来学大猫出来玩一玩。

  3、在歌曲音乐中,师生一起模仿猫动作。(熟悉旋律)

  二、学习歌曲

  1、欣赏第一遍

  师:(PPT音效)咕噜咕噜什么声音?大猫的肚子为什么会叫?(大猫饿了)

  突然,它看见了一样好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教师对幼儿答案不置可否)让我们来听一听它看见了什么好吃的。(倾听歌曲第一遍)

  2、欣赏第二遍,熟悉歌词。

  (1)理解记忆歌词

  师:大猫肚子饿得怎么样?(幼儿学念:肚子饿得咕咕叫)

  大猫看见什么好吃的?怎么吃小老鼠的?(幼儿学念:看见了小老鼠,啊呜啊呜吃掉了)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小声跟唱

  3、幼儿跟着音乐伴奏演唱,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三、在游戏中巩固歌曲

  师:我这只大猫刚才也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也要找小老鼠吃。教师清唱歌曲并表演,唱到到歌曲最后一句时教师张开双臂“吃”(拥抱)小老鼠(幼儿))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老鼠被大猫吃了,并由被吃掉的幼儿来扮演大猫继续游戏。师:大猫的肚子还没有吃饱呢!我请几只小猫跟着大猫一起去找食物吧!

  “过大桥”游戏:两名幼儿两手相连搭高,其他幼儿一个拉着一个从桥下钻过,唱到最后一小节搭桥的幼儿将手放下捉住小老鼠,大家数一数大猫捉住了几只老鼠(游戏反复几遍)

  四、集体仿编歌曲。

  1、仿编小狗饿了的歌词

  师:大猫吃饱了,可是还有小动物也饿了,看看谁饿了?(小狗)一只小狗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小狗会看见什么?(肉骨头)小狗吃肉骨头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幼儿分组扮演不同动物角色自由仿编歌曲,体验仿编的快乐。

  师:还有许多动物也饿了,它们会找到什么食物呢?(出示动物图片)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看说说,为幼儿的仿编做下铺垫。

  3、播放音乐,幼儿分组玩“过大桥”游戏

  师:那请你们就变成小动物,来编编唱唱小动物饿了的歌。

  教师给幼儿戴上头饰,鼓励幼儿分组创编并游戏表演。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3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培养初步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猴、小鸡等木偶各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入场。

  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走路呢?我们一起来学它们好吗?

  2、组织幼儿练声。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猫怎么叫吗?我们来学学小猫叫。老师还要问你们其它小动物是怎么叫的,不过你们要唱着告诉我行吗?

  3、出示木偶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一只大猫出来了)它怎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猜它看见谁了,那么高兴?(看见了小老鼠)大猫将老鼠怎么了?(啊呜,啊呜吃完了)

  4、师范唱歌曲。

  小朋友,老师唱一首歌给你们听,你们注意听唱了谁?它怎么了?看见什么?结果怎么样?

  5、幼儿讨论。

  刚才听到老师唱什么?

  6、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唱《谁饿了》这首歌,你觉得它饿了会有什么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鸡)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并演唱。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还有谁饿了?怎么唱呢?

  8、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小朋友,你们想想,还可以创编哪些小动物饿了?怎么唱呢?

  9、活动结束。

  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来模仿这些小动物边唱边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唱歌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从目标看,幼儿基本能达成。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注意力也较集中。每一个活动的成功必然有它的原因。那么,这个活动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首先,在选材上,歌曲短小、节奏明快,音域适中;歌曲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并适合幼儿的创编。

  从环节设计来看,紧凑、有趣是这个活动的特点,且层层递进。

  在歌曲开始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哑剧表演的形式。这个形式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它使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众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与交流;另外,教师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但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一下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作了铺垫。

  从单纯考察倾听范唱遍数对正确再现的影响来看,中外都有人做过专门的实验:一般情况下,6遍倾听才能保证即时的最好反应。但让幼小的孩子在集体情况下多次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是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疲劳与厌烦的。因此,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运用“点兵点将”的方法,让游戏贯穿整个的倾听过程,保证了幼儿倾听的兴趣。这种在游戏情况下的听觉输入,往往有很好地形成听觉表象的作用。

  这个活动中的欠缺是教师对个别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如有两个幼儿经常不认真听讲、还推来推去的,但教师一直没有进行干预,这对一个老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特别是在这种公开活动时。我想这在以后是要更加重视的。

推荐访问:饿了 教案 幼儿园小班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 菁选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1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1分钟 幼儿园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1-3 谁饿了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