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06 17:45:06 来源:网友投稿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五篇(范文推荐)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一会儿工夫

  2、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4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用中积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 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 主动探究,悟道理。

  1、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 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 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 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 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 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 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 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 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 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 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 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 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 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 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 经受磨练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5

  教学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方千米

  x + 2.4x = 5.1

  (1 + 2.4)x = 5.1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方千米)

  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一种:5.1-1.5=3.6(亿*方千米)

  另一种:2.4 x=2.4×1.5=3.6(亿*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是1.5亿*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3、练习13 (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四、作业:练习十三(5 —10题)

推荐访问:四年级 教案 语文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五篇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1 鼎尖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