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哥范文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凝聚起建设种业强国向心力

时间:2022-10-25 11:3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凝聚起建设种业强国向心力,供大家参考。

凝聚起建设种业强国向心力

 

 凝聚起建设种业强国的向心力

  强国必先强农, 强农首当强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 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突出强调了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国家战略性、 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农作物种业, 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变革。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 号)

 发布为节点, 民族种业的市场化之路大步迈进, 逐步确立了以企业为商业化育种主体的目标和方向, 两年多来, 利好政策聚焦种业, 众多种企奋发有为, 人才资本纷涌而至, 全社会关注、 支持、 发展种业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这股强大的凝聚力正转变为产业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 让民族种业的强国梦想愈加清晰, 实现之路步履铿锵。

  产业利好的政策驱动

 产业的利好, 离不开政策的科学引导和强力驱动。

 意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 中央和地方推进种业发展政策之密集、 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文件发布后, 中央有关部委迅速落实配套措施, 30 个省(区、 市)

 出台了落实意见及配套措施, 形成了齐抓共管、 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初步构建起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规划出未来种业的发展蓝图。

 农业部及时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 制定并颁布《农业植物

 品种命名规定》, 规范品种名称管理; 将种子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 对种子机械实行补贴。

  财政部联合农发行、 中化集团出资 15 亿元成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会同税务总局减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发展改革委设立生物育种专项, 首批投入 3. 36 亿元,支持 41 家企业提升育种能力。

 科技部制定生物种业科技专项规划, 拟启动商业化育种项目。

 教育部利用留学基金支持种业人才培训, 首批选派 24名企业研发人员到美国学习

 金融机构面向种子企业开办贷款业务, 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种子收购贷款给予基准利率优惠, 加大了信贷支持, 农业发展银行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倾斜, 2012 年发放贷款 62 亿元。

 保监会会同财政部、 农业部开展种业保险政策研究, 推动保险机构试点。

 全国人大农委专门成立工作组, 启动修订《种子法》。

  自主创新的企业作为

 企业强, 则种业强, 企业强, 必须科技要强。

 国务院 8 号文件明确了以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主体的方向, 极大地解放了 种业的生产力。

 两年来,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自主研发能力增强、 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特别是一批农业部颁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正逐步成长为建设种业强国的“主力军”。

  最明显的是企业数量的减少。

 据统计, 截至目前, 全国持证种子企业5707 家, 比两年前减少 1/3; 最核心的是企业结构的优化。

 在 5707 家种子企业中, 注册资本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2548 家, 占 46. 5%, 比两年前提高 19%; 前 50 强骨干企业 2012 年种子营业收入达 226 亿元, 占全国种

 子市场份额的 1/3, 比两年前提高 5%。

 最可喜的是发展质量提高。

 2012 年前 50 强种子企业研发投入 12 亿元, 同比增加 41%; 2012 年企业自育品种占国审玉米、 水稻品种的 55%和 38%, 比两年前提高 10%和 8%; 2013 年企业申请新品种权 500 多件, 连续两年超过科研教学单位。

 全国 56 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12 亿元。

 资源整合加速, 中种集团、 中农发集团等企业投资数亿元, 收购整合 10 多家区域性公司; 提升生产能力, 奥瑞金、隆平高科等新建一批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 强化人才引进, 北京联创、 神农大丰等 10 多家骨干企业以高薪加股份方式从跨国公司招聘创新人才。

  “实现种业强国目标, 既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也需要打造一批精通某一作物的专业化种子企业, 还需要形成一批为种业链提供配套的服务型种子企业。

 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为龙头, 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 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 大中小企业各具特色、 东中西地区共同发展的企业集群。” 在今年 2 月重点种子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上,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为未来种企的宏观布局和合理定位指明了方向

 不可或缺的行业支撑

 企业发展壮大, 必须要走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其实现路径必须有配套到位的行业支撑:

 在“育” 的环节, 离不开科研机构的鼎力扶持;在“繁” 的环节, 离不开制种基地的稳定规范; 在“推” 的环节, 离不开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个环节有机统一、 相辅相成。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是种业发展的核心。

 一些部门和地区在解决企业育种资源和人才短缺问题上作出了 卓有成效的尝试。

 2013 年以来, 农业

 部组织中国农科院与骨干企业开展科企合作, 推动隆平高科、 垦丰种业等20 家企业分别组建了 水稻和玉米分子育种平台; 一些省份采取了科研院所接受企业整体并购、 院办企业整合农科院所育种资源、 科企合资组建研发平台、 科企合作成立创新联盟等方式, 积极推进农科院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 形成了省农科院侧重种业基础性、 公益性研究, 企业侧重商业化育种研究的科研新体制; 湖南省通过制定平等的人才政策、 鼓励到种业企业、提高种业科技人员社会地位等多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 使科技人员尤其是高端育种人才纷纷向企业聚集。

  种子基地管理和建设是种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今年上半年, 以农业部抓总, 甘肃省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国家级(张掖)

 种子基地管理体系的强大效能开始显现:

 不仅有效保证了基地的建设质量, 规范了制种市场, 更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规模化、 机械化、 标准化、 集约化” 基地提供了 可借鉴的经验。

 今年以来, 农业部认定了 57 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生产面积分别达到 6. 7 亿平方米和 17. 8 亿平方米,占全国制种总面积的 55%和 70%。

  市场环境的好转为种业做大做强营造了良好氛围。

 两年来, 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质量合格率分别为 96. 8%、 96. 1%,同比提高 1. 8 和 2. 8 个百分点。

 种子价格总体平稳, “两杂” 种子价格受成本推动上涨 5%~10%。

 各地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退出不适宜品种 7800 多个, 清理不合格企业 1000 多家, 查处案件 7900多起, 品种“多乱杂”、 企业“多小散” 的状况明显改善。

  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

 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 市场化是种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未来的市场竞争, 是科技的竞争, 是产品的竞争, 是服务的竞争, 其核心是企业间的竞争。

 种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旨, 建设种业强国的实现路径才不会偏移。

  当前, 种业发展依然存在着种业科研体制改革难度大、 育种人才和资源向企业流动难、 种子市场套牌侵权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 下一步的种业改革必须敢于“啃硬骨头”, 产业发展格局才会有更好的改观。

  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 农业部正研究制订方案, 下一步会同相关部委在促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 研究提出鼓励科研单位育种人才、 技术和资源向企业流动的政策措施; 积极推动出台制种保险; 立新品种权转让交易平台; 在品种选育方面, 组织骨干企业和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组建全国性产学研攻关协作组, 以水稻、 玉米、 油菜等三大粮油作物和番茄、 大白菜两个蔬菜品种为重点联合攻关, 力争突破一批现代种业急需的关键技术, 选育一批现代农业急需的新品种; 在市场监管方面, 农业部联合公安、 工商、 监察等部门, 将集中力量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专项行动,严厉整治制假售假、 套牌侵权违法行为, 捣毁一批制假黑窝点, 吊销一批侵权企业, 退出一批套牌品种, 打击一批不法分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坚定种业的市场化方向, 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资源、 人才和资本向企业合理流动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只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技术创新主体、 成果转化主体、 服务农民主体, 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真正凸显。

 只要坚持统筹协调、 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优势,

 协力推进种业政策落实, 种业跨越式发展就能真正实现。

推荐访问:凝聚起建设种业强国向心力 向心力 强国 凝聚

Top